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56)
2023(4837)
2022(4017)
2021(3850)
2020(3232)
2019(7364)
2018(7306)
2017(14283)
2016(7830)
2015(8899)
2014(8815)
2013(9013)
2012(8503)
2011(7668)
2010(7517)
2009(6856)
2008(6849)
2007(6085)
2006(5243)
2005(4695)
作者
(22404)
(18675)
(18442)
(17483)
(12077)
(9157)
(8720)
(7185)
(7135)
(6661)
(6536)
(6293)
(6109)
(5944)
(5724)
(5706)
(5515)
(5419)
(5397)
(5347)
(4629)
(4436)
(4409)
(4298)
(4192)
(4135)
(4125)
(4087)
(3800)
(3755)
学科
(31757)
经济(31718)
管理(20463)
(18848)
(12881)
企业(12881)
方法(12503)
(10857)
数学(10854)
数学方法(10717)
(10413)
地方(9145)
中国(8565)
收入(8545)
农业(8269)
(6694)
业经(6653)
(6251)
资源(6082)
(5531)
环境(5375)
(5041)
贸易(5038)
(4998)
金融(4996)
理论(4881)
(4819)
国民(4736)
(4603)
(4530)
机构
大学(109824)
学院(108927)
(45225)
经济(44183)
管理(40784)
研究(40070)
理学(34769)
理学院(34294)
管理学(33715)
管理学院(33484)
中国(30431)
(25018)
科学(24552)
(20832)
(20583)
研究所(18709)
中心(18689)
(17912)
(16697)
(16572)
师范(16450)
财经(16328)
北京(16128)
业大(15493)
(14759)
(14751)
经济学(13981)
农业(13928)
(13682)
师范大学(13490)
基金
项目(74189)
科学(57980)
研究(55473)
基金(53281)
(46690)
国家(46283)
科学基金(39200)
社会(34863)
社会科(32888)
社会科学(32878)
基金项目(28399)
(28201)
自然(24964)
教育(24464)
自然科(24105)
自然科学(24098)
(23836)
自然科学基金(23673)
编号(23100)
资助(22009)
成果(19086)
(16628)
重点(16467)
(16367)
课题(15429)
国家社会(14812)
(14723)
科研(13939)
(13844)
创新(13825)
期刊
(50254)
经济(50254)
研究(32723)
中国(22873)
学报(16431)
(15840)
(15532)
科学(15500)
管理(13721)
教育(11866)
大学(11825)
农业(10785)
学学(10602)
(9318)
金融(9318)
资源(9084)
技术(8417)
图书(8394)
经济研究(7648)
业经(7572)
财经(7560)
问题(7093)
(6589)
(6508)
(6032)
书馆(6028)
图书馆(6028)
世界(5252)
(5217)
现代(4969)
共检索到167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邓保同  何克松  
关于收入差距研究的著述很多,但都没有从自然收入差距的视角来深入研究。以自然收入差距为收入差距缩小的收敛极限值,建立相关分析模型,对形成收入差距的变量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出有效资源流动、比较优势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如果有效资源得不到及时流动或不流动,则经济体不能把有效资源转化为比较优势;而在比较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的条件下,各经济体不能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均衡态势,从而降低经济效率并使收入差距越来越远离自然收入差距。因此,收入差距的拉大是因为有效资源得不到充分流动,缩小收入差距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促进有效资源的流动的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郝淑玲  范建平  米子川  
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变化深刻影响着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格局。文章基于宏观数据和2015—2017年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结合对数线性模型,使用基尼系数和Bonferroni指数的BOI分解对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不平等程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人口流动不会缩小个体的收入差距,东部地区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不平等程度持续扩大,其余三个地区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不平等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无论是基尼系数还是Bonferroni指数的BOI分解,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组内不平等可以解释总不平等的95%以上;在基尼系数的BOI分解中,组间不平等对总不平等的贡献仅次于组内不平等,而在Bonferroni指数的BOI分解中,不对称或不规则效应对总不平等的贡献仅次于组内不平等,这主要是因为两个指数对收入分布中不同部分的敏感性不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尚骜  
跨国收入差距是经济增长理论关注的一个重要命题。最新的研究将跨国收入差距归因于技术变迁的内生偏向性。现有文献只研究了偏向性技术存量的跨国差异性,本文将这一命题扩展至研究偏向性技术的增长快慢所具有的跨国差异性,分析了偏向性技术变迁的两层含义:偏向性技术和偏向性技术进步之间的区别,并研究了由此所导致的经济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实将跨国收入差距的收敛性分为四种情况,并从偏向性技术变迁的角度对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形成原因以及工资波动的原因给出了解释,最后总结出,持续的偏向性技术进步和高效率的人力资本投入是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重要条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臧微  卢志义  
不同类型的收入流动性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截然不同。本文基于1989—2011年CHNS微观数据,运用基尼系数跨期分解法考察中国居民家庭收入流动性对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贫富阶层收入地位固化,不同阶层在获得经济地位提升的机会上存在差异;收入流动性对收入差距的作用分为两类:一是低收入阶层向上流动引发的收入差距,二是"富人愈富"导致的收入差距。因此,从制度和体制上推进"提低、控高"已刻不容缓。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问敏  魏景芬  
在研究当前的收入分配状况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差距也在扩大。还有人强调贫富差距扩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判断,无疑是正确的。但如何看待收入差距问题,值得人们思索。 一、当前收入差距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如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从1985年的752.40元增到1993年的2336.54元,增长2.1倍,平均每年递增15%。其中占调查问卷10%的最低收入组人均生活费收入增长1.7倍,平均年递增15%;占调查问卷10%的最高收入组人均生活费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敬  冉光和  
本文对1978年—2004年间中国农村金融资源流失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和VAR分析。结果显示:农村金融资源流失使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又进一步引起了农村金融资源流失,农村金融资源流失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本身还有“惯性”趋势。在此基础上,文章就防范农村金融资源流失,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关春燕  
[目的]针对全国3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地区)、自然资源依赖度高的地区和自然资源依赖度低的地区,从整体和分区域研究自然资源依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探究不同区域其影响程度的差异性,进而为弱化各区域城乡收入差距,解决由城乡收入差距拉大造成的各类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自然资源依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利用1999—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从全国和分区域实证分析了自然资源依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针对全国,自然资源依赖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分区域结果,针对自然资源依赖度高的地区,自然资源依赖拉大城乡收入差距;针对自然资源依赖度低的地区,自然资源依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结论]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要降低经济体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针对自然资源依赖度高的地区,政府通过将部分自然资源收益转化为农业创新基金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促进自然资源收益向农村公共资本转化,完善现有的自然资源收益分配及转化制度;鼓励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延长资源产业链;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升农村人力资本质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史耀波  任勇  
已有的研究认为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通常会导致环境Kuznets曲线拐点的推迟出现。就西部地区某一能源产区来看,本文认为富人具有较强的能力来支付流动成本,这种由收入分配差距导致的富人向较高环境质量地区移民,降低了其对本地区环境治理的需求水平。在环境治理总供给既定的情况下,本地区环境治理的较低需求将导致本地区环境治理的缺失与环境质量的恶化。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两地区空间流动模型证明了上述观点。由此,本文从富人移民的角度阐明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将导致本地区环境质量下降的内在机理。最后,提出了提高资源环境税率、降低个人所得税率,以及将"谁污染,谁治理"原则与"谁使用环境产品,谁付费"原则结合起来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龚勤林  宋明蔚  贺培科  张冰冰  
在城乡融合发展和“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明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逐渐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焦点问题。基于2011-2019年中国2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并大致呈现出“L型”的非线性作用关系;数字经济能通过提升市场活跃度和促进农村电商集群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由于经济发展与要素集聚水平的差异,东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数字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用相对较强。同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具有“本地-邻地”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证实,不同空间半径权重下,数字经济可通过网络技术优势,增强经济活动与组织交换的“流动空间”势能,弱化空间作用“边界”,促使“邻地”收敛效应突破地理距离约束。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谭丹  张红  
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税收作为具有再分配功能的一种政策性工具在调节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分别从基于存量和流量的遗产税和赠与税入手,讨论了其在调节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指出了我国现行税制在调节收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完善税收制度来调节社会收入差距的有效措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平  李淑云  许家云  
文章利用中国地区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收入差距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收入差距与中国自主创新呈倒"U"形关系,收入差距既可以通过扩大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促进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创新,又可以通过抑制消费结构升级最终阻碍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收入差距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其影响显著为正,而在西部地区其影响为负但不显著;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城乡收入比均处于倒"U"形曲线的上升阶段,对这些地区而言,适当的收入差距促进了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雷雨亮   刘颜   刘辉  
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以及“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流动人口技能供给结构迅速变化,数字经济还必然会诱致技能收入差距扩大吗?立足中国劳动力技能供需结构与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特征,对Acemoglu和Restrepo提出的基于任务的内生技术进步框架进行延伸性探讨,以分析数字经济对流动人口技能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11—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城市层面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的高—低技能和中—低技能收入差距具有扩大作用;当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变动,特别是体力劳动力供给下降时,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缩小高技能与中、低技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在人口规模大的城市,数字经济对低技能流动人口的包容性更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将  
比较优势一直是落后地区缩小区域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依据。但是,具体到落后地区发展的实践,一味地依赖区域现有比较优势,其实是形成和扩大区域差距的主要原因,甚至会导致区域落后的锁定。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谓公平更成为遥远的幻象。文章提出,落后地区区域差距的缩小和公平思想的实现,最重要的是利用好劳动力和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冯邦彦  
本文从全球性金融中心的角度分析,指出香港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为在金融全球化格局中的区位优势、制度优势和金融业的比较优势。然而,与其他全球性金融中心相比,香港的差距也是明显的,突出表现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发展不平衡,存在众多的"短板";金融业发展腹地比较狭小,总体规模仍然偏小。本文认为,香港如果能够有效推进与中国内地的经济融合,构建以香港为龙头、以深圳、广州为两翼的大珠三角金融中心圈,则香港有条件发展成为仅次于伦敦、纽约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成为亚太区特别是大中华地区主要的资产与财富管理中心、中国企业最重要的境外上市和投融资中心、全球主要的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及亚洲人民币债券市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穆月英  崔燕  曾玉珍  
针对日渐扩大的城乡差距,在对我国城乡差距进行历史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进行了分析。选取的是城市化水平等6个解释变量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的10年面板数据,通过估计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得出。在影响城乡差距的因素中,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地区的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影响。同时也验证了我国城乡差距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倒U型假说。通过收敛性检验对城乡差距的变化趋势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城乡之间收入的收敛性是不稳定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