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47)
2023(5820)
2022(4798)
2021(3958)
2020(3095)
2019(6929)
2018(6424)
2017(12462)
2016(6521)
2015(7224)
2014(7410)
2013(7583)
2012(7394)
2011(6742)
2010(7044)
2009(6634)
2008(6061)
2007(5631)
2006(5289)
2005(5065)
作者
(19795)
(16722)
(16699)
(16002)
(10605)
(7817)
(7459)
(6409)
(6318)
(6079)
(5925)
(5486)
(5430)
(5333)
(5290)
(5179)
(4940)
(4820)
(4708)
(4416)
(4312)
(4023)
(3949)
(3936)
(3870)
(3823)
(3617)
(3432)
(3362)
(3187)
学科
(55923)
经济(55888)
管理(18976)
方法(15870)
(15676)
地方(15642)
数学(14504)
数学方法(14440)
地方经济(12005)
中国(11112)
(10570)
企业(10570)
(9757)
(8848)
业经(8668)
(8437)
农业(7484)
经济学(6659)
环境(6408)
(6326)
(5785)
金融(5785)
(5732)
产业(5534)
(5367)
(5358)
贸易(5349)
收入(5258)
(5170)
银行(5163)
机构
学院(104804)
大学(104259)
(59382)
经济(58466)
研究(40430)
管理(37215)
理学(31474)
理学院(31116)
管理学(30722)
管理学院(30528)
中国(30510)
(25549)
(21206)
科学(20873)
经济学(20661)
财经(20082)
(19960)
经济学院(18316)
(18159)
研究所(17778)
中心(17331)
(16174)
财经大学(14665)
(14245)
(14055)
北京(13683)
(12890)
师范(12819)
(12313)
科学院(12172)
基金
项目(63350)
科学(50583)
研究(47256)
基金(47123)
(40350)
国家(40060)
科学基金(34518)
社会(34126)
社会科(32494)
社会科学(32484)
基金项目(23901)
(23788)
教育(20774)
资助(19599)
自然(19361)
(19096)
自然科(18888)
自然科学(18885)
自然科学基金(18536)
编号(17486)
(15420)
国家社会(15380)
(14437)
重点(14413)
经济(14312)
(14289)
成果(14194)
发展(13312)
(13119)
教育部(12728)
期刊
(74024)
经济(74024)
研究(39104)
中国(21224)
(19734)
管理(15354)
经济研究(13948)
学报(12814)
(12663)
科学(12505)
财经(11353)
大学(10353)
(10326)
金融(10326)
学学(10010)
(9997)
技术(9673)
问题(9255)
业经(9109)
农业(8370)
教育(7828)
技术经济(7482)
统计(7402)
世界(6732)
(6677)
(6083)
经济问题(5908)
国际(5852)
决策(5751)
经济管理(5601)
共检索到172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月  
本文提出了超额人均消费等概念,并以此作为衡量居民主观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进而构建有效经济增长动态模型,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考察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有效经济增长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研究发现:我国居民生活质量水平与结构显著提升,且提升速度与有效经济增长和谐同步;而超额人均消费贡献率偏低将成为制约我国有效经济增长的重大隐忧。因此,提高消费比例中超额人均消费的比重,优化超额人均消费结构,扩大农村居民的超额人均消费领域等措施,可有效地扩大内需,实现有效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居民生活质量的稳步提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树生  张蔷  
在1阶段Becker-Grossman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日平均降雨量、人均总产出和地域虚拟变量,分析水旱灾害、温度、经济增长和地域差别因素对我国居民能源消费的影响。采用2004年~2011年30个省域数据建立面板模型,研究发现:(1)各省居民基础生活能源消费存在的明显的个体差异,欠发达地区和高海拔地区的生活能源消费基数较高;(2)我国居民能源消费形式已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灾害驱动型,而达到了与发达国家相似的温度驱动型时期,能源消费量与温度关系曲线呈U型,且温度调节的成本差异导致曲线左右不对称;(3)经济增长效应大于温度驱动效应,是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能源增加的主要原因,收入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淑丽  刘燕喃  
随着大连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大连市居民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但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国外发达国家及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在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两大环节入手,积极探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途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泊溪  刘旭  
一、生活质量的概念在传统经济学中,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往往使用单一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指标,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恩格尔系数。这些指标虽然有其简明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但尚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程度,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许多专家和研究组织都在试图寻找可以替代或补充这些单一指标的方法,并且将如何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这一问题的重点转移到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和全面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泊溪,刘旭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若干思考李泊溪,刘旭一、生活质量的概念在传统经济学中,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往往使用单一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指标,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恩格尔系数。这些指标虽然有其简明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但尚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玉春  吴启富  刘宣  
文章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方法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水平、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等六个方面实证考察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并对地区居民生活质量差异进行比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淑丽  王春丽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自1984年成立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居民生活质量在逐步提高。到2000年,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居民住房明显改善,居民的身体素质提高,居民的精神面貌好,所有这些都表明居民生活质量总体上显著提高。但笔者对其全面分析后发现在许多方面仍存在问题,开发区居民生活质量尚未全面提高。为全面提高开发区居民生活质量,必须继续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寻找新的消费热点,优化居民消费结构;继续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居民即期消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盛来运  唐平  
收入是消费增长的基础。前几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慢,直接影响消费水平的提升。2004年农村居民纯收入人均2936元,实际增长6.8%,创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同期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2185元,实际增长7.3%,不仅创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速,还比同期纯收入增速快0.5个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曲建升  刘莉娜  曾静静  李恒吉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居民生活部门成为中国第二大排放主体,居民生活碳排放问题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IPAT扩展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对中国整体、城镇、农村三个层面居民生活碳排放增长路径进行情景预测,探究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达峰时间及达峰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基准情景和高碳情景下,到2050年,中国整体、城镇、农村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均难实现达峰;低碳情景下,中国整体、城镇、农村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达峰时间分别是2046年,2045年和2046年,碳排放峰值分别为73亿t、56亿t和17亿t;强化情景下,中国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正龙  
文章选择了现阶段与人们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指标,构建了研究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选用31个省市的截面数据,对31个省市居民2004年社会发展和个人努力所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满意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程  吴瑞君  
文章从利用客观指标构造居民生活质量单项纵向满意指数出发,给出了基于个人价值的多指标纵向综合满意指数的度量方法,建立了基于集体价值的纵向综合满意指数及其利用客观指标度量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满意度的方法,实现了群体间满意度的可比性和可评价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克亮  杨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如何来设置合理的指标以及用何种方法来评价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呢?本文尝试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来评价我国城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学欢  胡东滨  马北玲  粟路军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旅游地社会责任、旅游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社区满意度和居民生活质量关系模型。通过对凤凰古城居民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旅游地社会责任主要通过三条路径对居民生活质量产生影响:(1)旅游地社会责任→旅游积极影响→居民生活质量;(2)旅游地社会责任→社区满意度→居民生活质量;(3)旅游地社会责任→旅游积极影响→社区满意度→居民生活质量。此外,旅游地社会责任对旅游消极影响和居民生活质量没有直接影响,同时,旅游消极影响对对社区满意度有直接影响,而对居民生活质量没有直接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蒋青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继续仅以客观指标评估生活质量在一定意义上便失去了作用。本文利用 2 0 0 3年四川省城镇居民住户主观生活质量抽样调查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目前城镇居民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评价总体在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 ,收入是影响家庭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 ,并构建了一个由收入、婚姻和纵向比较为因素的解释生活质量的简洁模型。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邱夏  陈惠雄  
目前我国存在着多重"幸福悖论"现象,这些现象既存在于同区域纵向的收入-幸福指数比较中,也存在于跨区域居民的收入-幸福指数比较之中。幸福悖论意味着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并不一定能随着经济福祉的增进而提升,本文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居民的幸福来源主要在于健康、亲情等微观要素,对收入、经济发展等中观要素的满意度稍低,对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等宏观要素的满意度最低。居民满意度状况存在的层次性差异现象对政府管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只有通过构建系统性以幸福为导向的政策体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调整,才能够不断提升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