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18)
- 2023(14966)
- 2022(12134)
- 2021(11251)
- 2020(9318)
- 2019(21064)
- 2018(20537)
- 2017(38928)
- 2016(21145)
- 2015(23827)
- 2014(23459)
- 2013(23091)
- 2012(21168)
- 2011(18797)
- 2010(19570)
- 2009(18140)
- 2008(18342)
- 2007(16532)
- 2006(14786)
- 2005(13730)
- 学科
- 济(92847)
- 经济(92748)
- 业(86392)
- 企(84428)
- 企业(84428)
- 管理(80725)
- 财(37994)
- 方法(37808)
- 业经(29636)
- 数学(29186)
- 数学方法(28575)
- 中国(27620)
- 务(23127)
- 财务(23059)
- 财务管理(23007)
- 地方(22762)
- 农(22260)
- 制(22067)
- 企业财务(21845)
- 技术(21526)
- 理论(19464)
- 策(17575)
- 和(16581)
- 银(15733)
- 银行(15706)
- 划(15647)
- 体(15224)
- 行(15013)
- 农业(14808)
- 融(14759)
- 机构
- 学院(298418)
- 大学(292701)
- 济(122536)
- 经济(119792)
- 管理(119631)
- 理学(101423)
- 理学院(100406)
- 管理学(98632)
- 管理学院(98075)
- 研究(96470)
- 中国(76270)
- 财(65796)
- 京(62237)
- 科学(55678)
- 江(48523)
- 财经(47881)
- 所(47494)
- 中心(44160)
- 经(43078)
- 研究所(41909)
- 农(40766)
- 北京(40061)
- 州(38773)
- 业大(38316)
- 范(37440)
- 师范(37078)
- 经济学(36257)
- 院(35353)
- 财经大学(34872)
- 商学(33526)
- 基金
- 项目(187402)
- 科学(149589)
- 研究(141500)
- 基金(134074)
- 家(114450)
- 国家(113323)
- 科学基金(100230)
- 社会(89867)
- 社会科(85345)
- 社会科学(85322)
- 省(77497)
- 基金项目(69508)
- 教育(66940)
- 自然(63628)
- 划(62625)
- 自然科(62317)
- 自然科学(62305)
- 自然科学基金(61254)
- 编号(57884)
- 资助(55276)
- 成果(46852)
- 创(44925)
- 发(43925)
- 重点(42126)
- 课题(41831)
- 创新(40962)
- 部(40239)
- 业(36567)
- 国家社会(36332)
- 项目编号(36278)
- 期刊
- 济(148296)
- 经济(148296)
- 研究(94506)
- 中国(71498)
- 财(58496)
- 管理(54076)
- 教育(41059)
- 科学(38267)
- 学报(38041)
- 农(37268)
- 技术(31930)
- 大学(30779)
- 融(30653)
- 金融(30653)
- 学学(28831)
- 业经(25332)
- 农业(25279)
- 财经(24694)
- 经济研究(23551)
- 经(21274)
- 技术经济(17687)
- 问题(17388)
- 财会(15943)
- 业(15547)
- 会计(15188)
- 策(15112)
- 科技(14963)
- 统计(14908)
- 商业(14726)
- 现代(14328)
共检索到475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陆晓丽
构建一个能有效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的财政支持模式,提升财政对企业创新的支持效率的关键,在于厘清财政作用于企业创新的潜在机制,尤其是企业微观特征导致财政资助效果异质性的作用,并找出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而,从有效缓解创新企业所面临的资源约束、结合企业特征精准选择资助模式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建立科学有效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有效激发企业内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
财政支持模式 企业创新 作用机制 异质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宇恒 孙健夫
基于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构建计量模型、中介模型和调节模型,研究财税支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财政支持对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对内源创新的促进作用强于外源创新;(2)财政支持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在规模较小的企业、非国有企业、非高技术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更显著;(3)借助人力资本集聚和融资约束两个中介机制,财政支持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4)税收激励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研发创新成本,进而实现财政支持助推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有关部门应不断凝聚财政支持与税收激励的企业创新政策合力,充分考虑财税支持在企业与区域层面的异质性影响,高度关注人力资本集聚和融资约束机制作用,推动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思慧 赵曙东
利用江苏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对政府财政激励、资源能力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激励、资源能力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税收减免类政策激励效果优于补贴类政策效果,并且这种影响效应在"国有企业组"表现尤为明显。因此,强化企业自身竞争力,调整和完善财政激励方式和激励对象,这将是增强企业创新行为的有效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海涛
知识经济的关键在于创新 ,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才能弥补资源和资本上的不足。企业激发创新 ,要做好实施创新战略、组织结构有机化、塑造充满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加强人才开发管理和知识的管理等五个方面的工作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侯世英 宋良荣
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从速度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国家财政优惠政策和企业自身融资方式作为当前企业技术研发的关键驱动因素对企业创新产生不同的激励效应。基于企业创新价值链理论,利用2013—2017年922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激励和融资激励对企业研发创新的阶段影响,结果表明:在研发创新的不同阶段,财政激励效应和融资激励效应存在差异。其中,财政补贴激励效应集中在研发投入阶段,并随着创新流程的推进呈现下降趋势;税收优惠激励效应则随着创新流程的推进不断上升,并在成果转化阶段集中凸显;股权激励和债权激励在研发投入阶段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研发产出和成果转化阶段激励效应显著,并且股权激励效应大于债权激励效应。同时,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财政激励在各周期保持了正向激励效应,其中财政补贴效应随着企业生命周期变化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税收优惠对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效果更显著;融资激励中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对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效应一致,但股权融资在企业衰退期各阶段展现了创新抑制作用,并且债权融资在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激励作用略强于股权激励。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学文 田华 陈劲
阐述了使命驱动型创新政策的内涵和基本逻辑,构建了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的使命驱动型创新政策体系的基本架构。研究强调:使命驱动型创新政策打破了市场失灵理论的局限性,强调政府职能的重大转型,主动投资、干预创新的全过程;做好国家创新战略方向的引领;主动决策和承担创新的重大风险;创造新的市场或机会等。构建的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使命与战略、普适性政策、专项政策和产业政策四大层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春青 胡瑞法 邓海艳 白格
财政研发补贴政策作为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工具,在提升中国种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基于2014-2021年中国2074家规模种子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考察财政研发补贴对中国规模种子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财政研发补贴显著提升了规模种子企业的自主研发投资额与自主研发投资强度。多种计量方法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这一结论。第二,财政研发补贴主要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规模种子企业增加其研发投入。第三,财政研发补贴对私有企业与非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研发投资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国有企业与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本文研究认为,继续增加对规模种子企业的财政研发补贴将助力种子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但需注意财政研发补贴对企业影响的异质性,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种业科技创新,并促进产业升级。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佩钢
科技是个大题目,科技创新更是个难题。多年来,黑龙江省财政厅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在支持科技创新事业发展上不断探索。早在上世纪80年代,省财政就提出了"兴科技、兴经济、兴财政"的支持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理念。之后,又相继提出了"科技引导、财政跟进"和"花钱买成果"的工作思路。近年来,全省科技方面的投入每年增长均在10%以上。特别是2013年,省级财政在收支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强省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陆晓丽
财政资金应如何选择资助模式,以更有效支持企业创新,是摆在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依据财政资金直接作用对象,将我国财政资助模式分为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资助金融机构、资助创新人才及中介服务机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等五种模式,对各种财政资助模式的作用机制、作用特征与不足,进行了对比分析。借鉴德国、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财政资助的经验后,文章认为我国政策制定者应建立财政金融多手段结合的企业创新服务系统;更精准的选择财政资助模式;科学把握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适时实现政府退出;提升政府财政工作科学性,建立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估机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台航 张凯强 孙瑞
(2018年第1期)企业的创新行为是经济实现稳定持续增长、实现增长动能转换的重要基础,而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服务、采取特定的财税措施来激励企业的创新行为。因此,国家关于财政分权的制度安排能够通过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来对企业创新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讨了财政分权对企业创新激励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地方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创新行为 创新激励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台航 张凯强 孙瑞
企业的创新行为是经济实现稳定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而国家关于财政分权的制度安排能够对企业创新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内生增长框架下将财政分权变量引入到政府的预算约束方程当中,并通过最优化求解分析了财政分权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促使地方政府增加生产性服务的供给,进而通过提高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边际生产率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比例。在实证方面,本文以县级的财政数据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数据库为基础进行分析,并采取多种指标衡量财政分权和企业的研发强度;最终的回归结果和稳健性分析表明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琳 周一成
基于2000—2015年省级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中国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各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财政分权与工业企业创新能力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随着财政分权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对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将从"援助之手"向"攫取之手"转变,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倒U型曲线的上升轨道。进一步分析发现,财政分权的技术创新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差异,财政分权对工业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从中部依次向东部和西部递减,同时,财政分权显著促进了非国有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对国有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比较微弱。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创新 空间计量 倒U型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曹博 赵芝俊
高标准农田建设既利于当前,又惠及长远。经济新常态下财政资金难以保持大幅增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需求持续增加,迫切需要创新财政支持模式以保证农业综合开发的速度和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PPP基本模式及其应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可行性,其次总结了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思路,通过分析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部门以及金融部门的利益诉求总结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的动力机制,并提出开征撂荒税、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信用担保体系以及推行财政补助、财政贴息、财政担保三位一体的财政支持模式等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曹博 赵芝俊
高标准农田建设既利于当前,又惠及长远。经济新常态下财政资金难以保持大幅增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需求持续增加,迫切需要创新财政支持模式以保证农业综合开发的速度和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PPP基本模式及其应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可行性,其次总结了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思路,通过分析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部门以及金融部门的利益诉求总结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的动力机制,并提出开征撂荒税、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信用担保体系以及推行财政补助、财政贴息、财政担保三位一体的财政支持模式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