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46)
2023(10647)
2022(8893)
2021(8744)
2020(7109)
2019(16339)
2018(16149)
2017(29591)
2016(16706)
2015(18718)
2014(18689)
2013(17099)
2012(15281)
2011(13612)
2010(13244)
2009(11092)
2008(10366)
2007(8733)
2006(6955)
2005(5844)
作者
(40999)
(34379)
(34002)
(32638)
(21533)
(16574)
(15726)
(13385)
(13222)
(12152)
(11677)
(11328)
(10710)
(10664)
(10634)
(10405)
(10390)
(10211)
(9934)
(9676)
(8357)
(8351)
(8143)
(8013)
(7615)
(7595)
(7586)
(7564)
(6882)
(6771)
学科
(53552)
经济(53495)
管理(40729)
(38829)
(32429)
企业(32429)
方法(30143)
数学(27515)
数学方法(27020)
教育(21056)
中国(19039)
(15951)
理论(14306)
教学(13572)
(13305)
(12557)
技术(10844)
(10772)
财务(10738)
财务管理(10721)
业经(10689)
企业财务(10310)
(9064)
贸易(9062)
(8869)
农业(8827)
(8666)
地方(8226)
(7712)
环境(7632)
机构
大学(215127)
学院(211308)
(78117)
管理(78086)
经济(76496)
理学(69454)
理学院(68649)
管理学(67119)
研究(66766)
管理学院(66683)
(43873)
中国(42319)
科学(39852)
(37559)
师范(37240)
(36021)
教育(34740)
中心(31221)
师范大学(30579)
(30508)
财经(30347)
(30114)
业大(29581)
(29069)
研究所(28327)
(28104)
北京(27063)
技术(26664)
经济学(25324)
(24738)
基金
项目(152569)
科学(123127)
研究(116972)
基金(110157)
(95270)
国家(94376)
科学基金(82391)
社会(73106)
社会科(69205)
社会科学(69190)
教育(64186)
(60506)
基金项目(58069)
自然(53040)
(52992)
自然科(51929)
自然科学(51915)
自然科学基金(51000)
编号(48304)
资助(44324)
成果(39694)
(36398)
课题(35966)
重点(35797)
(32906)
教育部(32674)
(32610)
大学(30898)
(30673)
创新(30504)
期刊
(70332)
经济(70332)
研究(65931)
教育(60249)
中国(44780)
学报(31373)
(29145)
科学(27928)
管理(27813)
大学(26326)
技术(24557)
(24103)
学学(23318)
农业(16931)
职业(15743)
财经(15445)
(13605)
金融(13605)
(13390)
经济研究(11727)
业经(10978)
技术教育(10317)
职业技术(10317)
职业技术教育(10317)
(9594)
问题(9386)
(9255)
(9223)
(9068)
论坛(9068)
共检索到293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杨曌旻   熊华军  
有效性教学的本质是追求教学的效率、效益和效果。比斯塔的教育思想为审视有效性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有效性教学在资格化和社会化领域表现积极,但在主体化领域显得消极,并因片面追求有效性而步入了工具、结果和化约等主导的价值误区,使可测量、可预测和可控制成为重要标签,产生测量化和技术化等问题,容易沦为生产活动。由此,有效性教学加剧了工具效度的泛滥与价值效度的缺失,产生了资格化和社会化领域的成功与主体化领域的失败这一悖论。超越有效性教学可以从工具效度与价值效度的有机结合,可测量与不可测量的价值兼容,资格化、社会化与主体化的目的融合三方面进行探索,促进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光华  钟京凤  
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内容、范围、时间的不确定性,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AHP),把评价体系归结为4个准则15个指标,通过构建层次分析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权向量及一致性检验,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并把最终的计算结果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的实践中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卢丹怀  
双语教育的最终目标虽然是培养学生掌握两种语言,进而具备使用两种语言进行语言交流的能力,但是实现的手段并不是把两种语言作为科目,而是用作教学媒介语。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课堂上使用目的语来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可以获得比较多的语言输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目的语。由于被用作教学媒介语,目的语的有用性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的动机,而且动机往往能够持久。各地双语教育的经验都表明,双语教育培养的语言水平不低于单语教育,而且大大高于把目的语作为独立的科目。由于没有把学习语言明确地列为目标,双语教育在学生的语言能力目标上可以是纷繁驳杂的。本文根据世界各地的双语教育课程来探讨双语教育的各种情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德广  焦贺丽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数量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一半以上,由于在目标定位等方面存在缺位、越位现象,因此,这类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不高。本文学校目标定位、育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张琪  谢洵  
本研究调研了国内外二类12个开放教育资源平台,基于"有效应用问卷"和"深度学习问卷"从技术自身的特点和促进学习者的深度有意义学习两方面评量开放教育资源平台的有效性。研究得出六点结论:一是开放教育资源契合学习者学习需求;二是各类非学历特色课程受追捧;三是开放教育资源平台还远未发挥技术的应有优势;四是课程粘性与教学设计水平有待提升;五是开放教育环境中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亟待提高;六是人口学变量对深度学习影响显著。研究从五方面提出提升开放教育资源平台教学有效性的建议:一是强化政策导向和高校科研引领,组建国家开放教育平台课程质量检测中心;二是完善混合学习模式、课程教学设计以及学分互认机制推动其应用水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丽霞  刘健儿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针对当前上海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出台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其中明确提出了关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问题。要正确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田洪芳  
以当前的网络舆情为视角,探讨了网络舆情的存在对高职生思想教育的意义,分析了高职生网络舆情的现状,指出应当从建立网络舆情的运行机制、重视网络伦理建设、加强思想教育主导者自身建设等方面构建网络舆情视野下的高职生思想教育机制。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龚其涛  
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帮助他们顺利地跨过这一人生特殊而重要的时期,是摆在思想品德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实现《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体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和实施课堂教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德胜  
独立学院学生文化基础偏差、自律性较差、思想活跃、自我表现的欲望和能力较强的特点决定了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独立学院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受学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学生的参与和配合程度、教学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程度多种因素的制约,应采取自主探究型实践教学、论辩型实践教学、体验型实践教学等方式,同时注重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以保障其有效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宋文芝  
提高少年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宋文芝自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高等学校首次出现了一个大学生的特殊群体─—少年大学生,最初仅在中国科技大学试招,后来逐步在十余所一流大学招收。对于这批学生的选拔主要以智力超常为标准,的确,少年大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鼎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现象,主要原因包括缺乏统一的组织与领导系统、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完善、工作模式不适应需求、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等。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各高校应建立并完善组织和领导系统,加快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相适应的教育工作模式,营造家庭、社会与高校三方共同参与的互动育人环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凤琴  
结合当前高职思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文章从学生自身、院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高职思想教育存在低效化的原因。探究了如何提高高职思想教育成效性的措施,通过在思想教育中提升教学观念、拓展教学视野、加大改革创新和引入企业文化等途径来提高学习思想教育的质量,并提出对高职思想教育的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旭阳  童永炯  
近年来,高校纷纷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效果和质量的深入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有效性的分析,提出应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要素的有效性、实施过程的有效性和教育结果的有效性来评估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效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利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职业教育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始终是困扰我们的一个突出问题,在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的今天,在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当下,教学有效性问题更显其重要性。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智慧教育",其优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灵活的课程编排和呈现形式,益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智慧教育"的理念出发,探讨"智慧教育"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通过遵循相契的教学理念、调整相应的教学设计、创设相宜的教学环境、提供相适的培训资源等可以以智慧化的方式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外部发展环境上,进一步加强政策与制度规范、同步推进理念认同与改革实践,以及以精致化标准建设逐步向外推广辐射,这些手段可以保障"智慧教育"的推进效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宗顺   杨红强   张寒  
造林增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可行与社会最优视角下,中国造林增汇潜力如何以及是否具有成本有效性需要重新审视。本文基于遥感影像数据,构建造林决策模型,分别从经济可行和社会最优视角出发,对中国可造林区域进行识别,并对中国造林增汇的潜力及成本有效性进行评估。研究发现,(1)中国满足自然可行的造林面积为6657.57万公顷,但其中仅有15.34%和57.07%的土地满足经济可行和社会最优条件。(2)在社会最优条件下,造林活动将每年提供1.34亿吨二氧化碳的碳汇边际增量,但其对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贡献率仅为9.56%~14.84%。而从经济成本与社会成本看,造林碳汇的边际成本分别为31.55~242.73元/吨二氧化碳和95.45~1419.33元/吨二氧化碳。在当前碳价下,无法由市场自发引致社会最优的造林增汇潜力。(3)相比于区域碳减排路径,中国造林增汇整体上具有成本有效性,但区域间差异较大,其中再造林比新造林具有更高的增汇强度和更低的碳汇成本,成为中国造林增汇的主要方向。据此,本文提出不同地区实现碳中和的最优路径选择。本文为中国造林增汇潜力和成本有效性测算提供新的视角,也为强化造林增汇对碳中和贡献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