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79)
- 2023(5921)
- 2022(4681)
- 2021(4572)
- 2020(3625)
- 2019(8149)
- 2018(7872)
- 2017(13688)
- 2016(8045)
- 2015(9117)
- 2014(9246)
- 2013(8438)
- 2012(7650)
- 2011(7130)
- 2010(7698)
- 2009(7154)
- 2008(5735)
- 2007(5318)
- 2006(4907)
- 2005(4717)
- 学科
- 融(24499)
- 金融(24499)
- 济(21418)
- 经济(21395)
- 银(21375)
- 银行(21374)
- 中国(21239)
- 行(20888)
- 业(18864)
- 教育(18653)
- 管理(17369)
- 企(15654)
- 企业(15654)
- 中国金融(10893)
- 财(9849)
- 方法(9607)
- 数学(8679)
- 理论(8627)
- 数学方法(8593)
- 制(8388)
- 务(6885)
- 财务(6870)
- 财务管理(6865)
- 企业财务(6681)
- 农(6668)
- 地方(6205)
- 教学(6149)
- 业经(5858)
- 农业(5113)
- 体(4989)
- 机构
- 大学(101449)
- 学院(98359)
- 济(36564)
- 经济(35556)
- 研究(34110)
- 管理(31059)
- 中国(28275)
- 理学(26383)
- 教育(26272)
- 理学院(26059)
- 管理学(25557)
- 管理学院(25358)
- 范(22588)
- 师范(22504)
- 京(21840)
- 财(19889)
- 师范大学(18746)
- 中心(17278)
- 科学(16329)
- 财经(15761)
- 所(15559)
- 江(15476)
- 融(15353)
- 银(15227)
- 金融(15069)
- 北京(14962)
- 银行(14711)
- 经(14324)
- 职业(13962)
- 研究所(13948)
- 基金
- 项目(58790)
- 研究(52352)
- 科学(48494)
- 基金(40086)
- 教育(32655)
- 家(32225)
- 社会(32012)
- 国家(31726)
- 社会科(30256)
- 社会科学(30250)
- 科学基金(27640)
- 编号(24343)
- 省(24289)
- 成果(22047)
- 划(21741)
- 基金项目(20013)
- 课题(19863)
- 年(17441)
- 资助(16433)
- 规划(15358)
- 部(15090)
- 项目编号(15080)
- 性(14984)
- 自然(14873)
- 自然科(14572)
- 自然科学(14572)
- 重点(14539)
- 教育部(14387)
- 自然科学基金(14312)
- 发(14055)
共检索到167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华庆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与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监管一道成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三条主线。金融消费者教育作为一种预防性保护,是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框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高度重视。在我国,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普及金融知识、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正在成为一项惠及民生、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调研组
英国消费者金融教育工作在2000年前主要由各类社会机构自发进行,规模较小。《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规定金融服务监管局(FSA)负有促进英国公众对金融体系全面了解的法定职责,明确金融服务监管局应当让公众了解不同金融产品和交易的风险与收益,向公众提供其他相关的信息和咨询服务。2003年,FSA开展了大规模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肖经建
消费者金融行为的研究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并在近十年来开始得到主流经济学和金融学的重视。消费者金融行为的研究集中在如何定义、描述、理解和预测、改变、发展,以及比较消费者的金融行为。本文从上述六个方面对美国关于消费者金融行为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并讨论了消费者金融行为与消费者金融教育、消费者福利之间的关系。最后,对中国消费者金融学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中国消费者金融学领域的发展有所贡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单懿 杨瑞
在互联网时代,金融市场的参与门槛大大降低,更多的普通民众既是市场参与者,又是金融消费者。作为一名金融消费者,其合法权益如何得到保护?通常认识上,"消费者受到良好的教育就是最佳的消费者保护",那么,金融消费者教育无疑是金融消费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金融消费者教育 金融消费者保护 风险防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丁世和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护消费者利益工作的开展,消费教育已逐渐被人们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如何看待消费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怎样开展消费教育,这在一些人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为此,笔者想就国外开展消费教育的情况向人们作些介绍,以期引起人们对消费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宾
在互联网深入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金融分别进入了新常态和新业态。数字金融蓬勃发展,特别是数字金融产品更趋丰富和复杂,金融消费者的知识储备和运用能力明显跟不上数字金融发展的步伐。金融消费者教育问题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金融消费者教育现状,找到金融消费者教育模式的深层次问题,对比研究国外金融消费者教育模式的先进经验,对探索我国今后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数字金融 金融消费者教育 体制完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邹瑾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国外金融教育得到了政府的充分重视。金融教育战略的设计对国家政策的重构有着越来越广泛的联系和协同作用,特别对金融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的重构有着显著促进作用。本文系统介绍了经合组织国家金融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保险消费者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完善中国保险消费者教育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教育 保险消费者教育 消费者权益保护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肖经建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消费者金融教育的背景、现状以及效果,得出对中国消费金融教育的一些启示。文章指出,政府部门、社区组织和企业应投入资源来开展消费者金融教育,帮助消费者克服个人非理性的局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金融业"公平对待消费者"课题组
为推动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教育,由英国大使馆资助、中国银监会牵头,证监会、保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等机构共同参与的金融业"公平对待消费者"项目于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寿龙
加强征信知识教育是提高金融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主动防范权益受损的有效手段。阐述征信教育对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作用,分析当前征信知识教育的成效及问题,提出要加强征信知识教育的顶层设计、完善教育实施体系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开展征信知识教育的基础性作用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征信教育 金融消费者 权益保护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怀勇 邓若翰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教育是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教育制度,对于促进互联网金融监管转型、保障互联网金融行业良性发展、维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教育制度安排还不能满足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客观需要,主要表现在制度理念滞后、立法规范缺失、教育主体局限以及教育方式落后等方面。为此,要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有效的法律框架;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教育的制度创新,实现制度优化的与时俱进;支持、鼓励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和从业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弘
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程度和质量的提升,有赖于消费者接受金融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使得消费者对于金融教育的需求逐渐增加。这一过程需要消费者通过有效配置闲暇时间用于学习和掌握相关金融知识来实现。在学习金融知识的过程中,消费者实际花费的时间受到学习目标、学习途径、知识的难易程度以及消费者个体特征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消费者金融教育的选择机制在理论模型中通过"时间价格"效应得到了论证。结合家庭微观调查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进一步发现,消费者选择金融教育的群体性差异十分显著,"快餐"式学习特征明显,高校教育资源被"遗漏"。上述结论的获得将有助于金融机构在未来有针对性地规划消费者金融教育的实施路径,进一步提高消费者金融教...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红 李婧
行为法经济学的相关研究表明,金融消费者本能地在心理上创设出各种框架,使传统经济学上的成本与收益不再能简单对等。产生心理账户的根本原因是禀赋效应的存在。心理账户原理可以用来解释在出现金融消费纠纷时,金融消费者为何经常提出高于金融机构预期的赔偿方案,但金融机构往往不能深挖该现象背后的原理,说明金融机构与金融消费者一样也有被教育的必要。心理账户原理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理解金融消费者的诉求,也可以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则设计方面发挥作用。
关键词:
心理账户 行为法经济学 金融机构教育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弘
研究发现,接受金融教育的家庭在金融市场中的参与概率显著高于未接受金融教育的家庭,这些家庭也同时拥有更高的金融资产比重以及现金和储蓄存款数量。按照风险态度对家庭分组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并且金融教育对不同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效果具有非对称性。在区分家庭风险类型的基础上,有效增加我国金融教育的公共供给,有针对性地提高消费者整体的金融教育水平,将有助于提高家庭的金融市场参与程度,提升家庭福利水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崔中山 尹丽
"自金融"拓展了金融交易参与主体的边界,"自金融"产品的消费者往往更平民化、普泛化,在享有更大金融决策权的同时承担着更多的风险,其金融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金融行为的理性与否。本文基于金融教育、金融素养、金融行为的逻辑关系,分析我国"自金融"背景下消费者金融教育的紧迫性和现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多层次消费者金融教育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消费者金融教育 金融素养 金融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