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42)
2023(10780)
2022(8847)
2021(8230)
2020(6954)
2019(16010)
2018(15600)
2017(31142)
2016(16452)
2015(18321)
2014(18043)
2013(17843)
2012(15895)
2011(14029)
2010(14500)
2009(13764)
2008(13787)
2007(12526)
2006(11045)
2005(10286)
作者
(45984)
(38411)
(38197)
(36222)
(24719)
(18434)
(17276)
(14691)
(14311)
(13838)
(13210)
(12906)
(12395)
(12277)
(11797)
(11762)
(11426)
(11171)
(11152)
(10916)
(9363)
(9324)
(9269)
(9021)
(8641)
(8552)
(8493)
(8373)
(7532)
(7412)
学科
(81536)
经济(81462)
(77667)
(71011)
企业(71011)
管理(61610)
方法(40833)
数学(31999)
数学方法(31498)
业经(26983)
(25178)
(24784)
(18451)
财务(18418)
财务管理(18401)
农业(18140)
(17570)
贸易(17559)
企业财务(17372)
(17082)
技术(16616)
中国(16391)
理论(15435)
(14424)
(13399)
(13365)
(13281)
地方(12395)
(12280)
经营(11251)
机构
学院(244582)
大学(236836)
(107547)
经济(105700)
管理(103558)
理学(89152)
理学院(88322)
管理学(86935)
管理学院(86499)
研究(71693)
中国(60086)
(50291)
(49185)
科学(41093)
财经(40322)
(37263)
(36633)
(36504)
(34490)
中心(33624)
经济学(32735)
业大(32112)
研究所(30610)
北京(30554)
商学(29779)
财经大学(29761)
经济学院(29748)
商学院(29501)
(29321)
农业(28502)
基金
项目(157137)
科学(127729)
基金(118519)
研究(114433)
(101083)
国家(100259)
科学基金(90237)
社会(76856)
社会科(73403)
社会科学(73386)
基金项目(63192)
(62150)
自然(59008)
自然科(57794)
自然科学(57784)
自然科学基金(56816)
教育(51732)
(49850)
资助(49779)
编号(44768)
(35492)
(34926)
(34717)
重点(34099)
(33602)
成果(32689)
创新(32309)
国家社会(32254)
人文(31036)
教育部(30536)
期刊
(121036)
经济(121036)
研究(69303)
管理(42668)
(41612)
中国(41550)
(33810)
科学(31336)
学报(27699)
(23802)
金融(23802)
农业(23600)
技术(23296)
大学(22580)
业经(22572)
学学(21767)
财经(20643)
经济研究(19077)
(17851)
问题(16141)
教育(15682)
技术经济(15490)
(15397)
(14204)
统计(14057)
商业(13587)
(13415)
现代(12674)
(12413)
世界(12116)
共检索到360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向艺  郑林  王成璋  
文章基于旅游业的综合性特征,以市场范围假说和市场竞争为理论基础,从需求角度分析有效市场规模影响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机理,以解释国内旅游业省际差异产生的原因。采用我国大陆2000—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有效市场规模显著影响了国内旅游业发展,一省有效市场规模越大,其国内旅游业发展水平越高。同时,有效市场规模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溢出的程度与省域间的通达度正相关。因此,各省区可通过扩大本省有效市场规模、改善与其他省区的通达度以促进其国内旅游业发展,缩小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立生  
文章在分析影响旅游发展因素的基础上,用定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各影响因素对国内旅游市场规模的影响程度,认为,经济和交通条件是影响国内旅游市场规模最为重要的因素。最后,从我国国内旅游者人数和旅游收入2个方面,对未来旅游市场规模进行了科学预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佑印  马耀峰  李创新  
在分析海洋旅游市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市场测算模型对我国海洋旅游市场的潜在规模以及现实规模进行分析,并通过构建市场繁荣指数模型,借助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主要海洋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繁荣度指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海洋旅游市场潜力较大,客源市场分布主要呈现东西梯度递减的空间格局;(2)我国海洋旅游目的地空间分布呈现出较强的资源、经济双重导向性,即海洋旅游目的地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等区域;(3)市场繁荣度指数方面,全国总体处于较为繁荣的水平,区域角度则表现出热点地区过热,冷点地区过冷的两极化分布格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刚强  李映辉  
文章运用相关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利用地理权重回归模型等进行分析表明,2000—2013年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及其子行业增长存在β趋同现象,技术溢出是增长趋同的主要原因。绝对β趋同过程中,总体旅游经济、旅行社、酒店和景区行业都在以不同的速度趋向区域均衡。各区域内部的绝对β趋同过程具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区域之间的趋同速度则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差异性。在趋同机制上,资本深化除对酒店行业在总体上产生了显著作用之外,对总体旅游经济及其他行业的增长趋同并未产生显著作用。技术溢出的显著作用及其空间集聚性特征,体现了相对落后地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刚强  李映辉  
文章运用相关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利用地理权重回归模型等进行分析表明,2000—2013年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及其子行业增长存在β趋同现象,技术溢出是增长趋同的主要原因。绝对β趋同过程中,总体旅游经济、旅行社、酒店和景区行业都在以不同的速度趋向区域均衡。各区域内部的绝对β趋同过程具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区域之间的趋同速度则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差异性。在趋同机制上,资本深化除对酒店行业在总体上产生了显著作用之外,对总体旅游经济及其他行业的增长趋同并未产生显著作用。技术溢出的显著作用及其空间集聚性特征,体现了相对落后地区通过对先进地区的快速学习和模仿,区域旅游业增长在日益趋向均衡。转变增长方式、提升资本深化的促进作用与溢出效应等,将有利于区域旅游业在动态均衡中实现可持续增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刚强  李映辉  
文章运用相关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利用地理权重回归模型等进行分析表明,2000—2013年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及其子行业增长存在β趋同现象,技术溢出是增长趋同的主要原因。绝对β趋同过程中,总体旅游经济、旅行社、酒店和景区行业都在以不同的速度趋向区域均衡。各区域内部的绝对β趋同过程具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区域之间的趋同速度则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差异性。在趋同机制上,资本深化除对酒店行业在总体上产生了显著作用之外,对总体旅游经济及其他行业的增长趋同并未产生显著作用。技术溢出的显著作用及其空间集聚性特征,体现了相对落后地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慧   任春悦   游珊  
在数字中国建设下,探究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及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推动旅游产业“数字化”与“低碳化”协同发展。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指数、自下而上法、空间自相关、空间错位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深入剖析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中国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均呈现出“东部高,西北和西南部低”的空间布局,地区非均衡性显著;在空间集聚上,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均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表现出以长三角地区为主的HH集聚以及以中西部地区为主的LL集聚特征;在空间错位上,中国绝大多数地区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正向空间错位现象,广东省空间错位指数均值绝对值最高,呈现负向高错位特点;湖北省均值绝对值最低,空间错位演变较为复杂;在空间溢出效应上,数字经济发展对本地区旅游业碳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邻近地区旅游业碳排放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慧   任春悦   游珊  
在数字中国建设下,探究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及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推动旅游产业“数字化”与“低碳化”协同发展。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指数、自下而上法、空间自相关、空间错位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深入剖析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中国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均呈现出“东部高,西北和西南部低”的空间布局,地区非均衡性显著;在空间集聚上,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均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表现出以长三角地区为主的HH集聚以及以中西部地区为主的LL集聚特征;在空间错位上,中国绝大多数地区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正向空间错位现象,广东省空间错位指数均值绝对值最高,呈现负向高错位特点;湖北省均值绝对值最低,空间错位演变较为复杂;在空间溢出效应上,数字经济发展对本地区旅游业碳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邻近地区旅游业碳排放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奚晏平  
重新认识国内旅游业奚晏平青岛市旅游局ReviewingtheDomesticTourism¥XiYanpingAbstract:Thearticleholdsthatundertoday'ssocialandeconomicconditions,th...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政  李长英  
文章利用1998年~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的方法,研究了本土市场规模对我国高端、中端和低端技术创性能力的影响。结论表明:本土市场规模是决定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控制外商直接投资、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和收入差距等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之后,上述结论仍然稳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山  王铮  
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中,旅游业区域溢出广泛存在,而溢出大小除了与两个旅游区之间的规模等级差异和空间距离呈负相关外,还与它们之间的类型差异和接受溢出方的学习能力呈正相关。本文即是对上述溢出影响因子进行综合,借鉴经典知识溢出公式而构建了一个测度旅游业区域溢出的机理模型S(ji)=δje-1δ(jl)Gi(jl)2+δ(jk)G(ijk)-βrij,并在进一步的变量定义和参数估计后,实现了模型的可计算化。此外,本文还利用该模型对长江三角洲"15+n"旅游城市之间的溢出情况进行计算,在验证模型可信度的同时也分析了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姚宏  郭雪梅  
选取集中率、地理集中度、变异系数和区位熵等指标分析2001—2012年山西省国内旅游市场空间特征和差异。山西省国内旅游市场空间结构集聚性呈现起伏波动态势,且出现开始减弱趋势;从空间差异看,离散程度偏高,说明山西省国内旅游市场总体呈现不稳定性,市场波动大、市场结构不稳定对全省的旅游发展有抑制作用。形成这种特征与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资源禀赋与交通区位条件等。据此,提出促进山西省国内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田祥利  白凯  
在厘清突发事件和危机概念基础上,文章通过构建入境旅游人数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西藏2005!2009年月入境旅游人数统计数据,分析了西藏2008年"3.14"突发事件对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影响和政策响应作用机制。结果发现:①突发事件对西藏入境旅游影响周期为18个月,入境游客损失量为47.14万人次,旅游经济损失量为2.15亿美元。②入境旅游政策与入境旅游人数之间存在宏观响应关系,入境旅游人数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现象。③突发事件影响的入境旅游政策响应演变特征表现为维稳限旅、救市兴旅、强基保旅和品牌强旅,政策响应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易能静  甘畅  
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刻画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格局,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生态文明建设不同子系统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整体呈“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非均衡特征逐渐下降,空间格局演化较为明显;旅游业碳排放强度整体呈“西-中-东”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低强度区和较低强度区呈现出围绕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组团式连片扩张的发展态势;2)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空间正相关特征,整体呈波动上升的空间演变态势,在空间关联类型上以H-H和L-L集聚为代表,并且L-L集聚地区显著增多;3)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以及生态文化文明建设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均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就空间溢出效应而言,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环境文明以及生态文化文明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存在不同程度的负向空间溢出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易能静  甘畅  
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刻画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格局,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生态文明建设不同子系统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整体呈“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非均衡特征逐渐下降,空间格局演化较为明显;旅游业碳排放强度整体呈“西-中-东”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低强度区和较低强度区呈现出围绕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组团式连片扩张的发展态势;2)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空间正相关特征,整体呈波动上升的空间演变态势,在空间关联类型上以H-H和L-L集聚为代表,并且L-L集聚地区显著增多;3)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以及生态文化文明建设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均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就空间溢出效应而言,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环境文明以及生态文化文明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存在不同程度的负向空间溢出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