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22)
2023(15242)
2022(13095)
2021(12249)
2020(10100)
2019(22786)
2018(22536)
2017(43157)
2016(23243)
2015(25386)
2014(24666)
2013(23987)
2012(21600)
2011(19300)
2010(19176)
2009(17629)
2008(16631)
2007(14391)
2006(12303)
2005(10299)
作者
(62550)
(51702)
(51484)
(48890)
(32821)
(24932)
(23379)
(20224)
(19573)
(18348)
(17653)
(17197)
(16267)
(16199)
(15923)
(15648)
(15597)
(15398)
(14882)
(14733)
(12815)
(12496)
(12321)
(11831)
(11575)
(11495)
(11455)
(11348)
(10361)
(10240)
学科
(83152)
经济(83061)
管理(71140)
(67670)
(57671)
企业(57671)
方法(38009)
数学(32143)
数学方法(31760)
(25424)
中国(23374)
(22297)
业经(20837)
技术(19771)
(17603)
(17307)
贸易(17292)
地方(16882)
(16832)
理论(16109)
(15732)
农业(15685)
(14742)
财务(14673)
财务管理(14652)
(13920)
企业财务(13867)
(13416)
技术管理(13412)
银行(13373)
机构
学院(310753)
大学(309294)
管理(127572)
(120252)
经济(117617)
理学(111485)
理学院(110335)
管理学(108518)
管理学院(107959)
研究(98107)
中国(72348)
(64447)
科学(61072)
(54401)
(47597)
(47122)
业大(46356)
中心(45403)
(44130)
财经(44100)
研究所(43107)
(41106)
师范(40753)
(40160)
北京(40082)
农业(37343)
(36471)
(36349)
经济学(35175)
技术(33654)
基金
项目(219452)
科学(173409)
研究(163894)
基金(157951)
(136775)
国家(135598)
科学基金(117685)
社会(102929)
社会科(97515)
社会科学(97490)
(87511)
基金项目(84206)
自然(75911)
教育(75585)
自然科(74173)
自然科学(74159)
自然科学基金(72825)
(72636)
编号(67820)
资助(63386)
成果(54006)
(49773)
重点(48695)
(47637)
(46778)
课题(46200)
创新(45664)
项目编号(42431)
国家社会(41652)
科研(41360)
期刊
(127999)
经济(127999)
研究(89176)
中国(58455)
管理(47142)
学报(46735)
(43454)
科学(43405)
(40732)
教育(40194)
大学(35611)
学学(33290)
农业(30914)
技术(27811)
(23963)
金融(23963)
业经(23568)
经济研究(20857)
财经(20414)
(17420)
图书(17010)
科技(16998)
(16559)
问题(16166)
技术经济(15163)
理论(15025)
商业(14386)
现代(13998)
实践(13969)
(13969)
共检索到441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嘉懿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结构性、体制性和周期性叠加影响的持续深化期,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产品(服务)的质量创新是扩大有效供给、解决供需失衡问题的关键所在。基于有效供给视角梳理产品质量创新的内涵,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探究产品质量创新的效用,并提出通过产品质量创新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和刺激新兴消费等具体路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朱立龙  孙淑慧  
基于四阶段Stackelberg主从动态博弈,研究了创新投入下制造商分散式决策和集中式决策时如何进行产品质量决策的问题,分析了三种分销渠道策略(网上直销渠道、传统零售渠道、混合渠道)时,制造商的创新投入策略对产品质量、销售价格、市场需求、期望利润以及消费者剩余的影响。通过模型分析,研究发现:(1)随着制造商创新投入的增加,产品质量水平和期望利润将上升,即为增函数;(2)制造商在传统零售渠道中创新投入水平将小于网上直销渠道时并小于混合渠道时;(3)当两种渠道平分市场需求时,制造商的产品质量水平在混合渠道高于网上直销渠道高于传统零售渠道,并且最终顾客消费者剩余在网上直销渠道高于传统零售渠道并高于混合渠道。最后,进行了算例分析,为该模型在实际企业中的具体应用指明了方向。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虹  胡德状  罗连发  
不同规模的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上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因而技术创新投入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也可能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化而呈现差异。基于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对其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大型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对其产品质量提升的作用并不显著,显示出中小企业在以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方面具有后发优势。研究建议,应保障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有效供给,促进中小型企业共性技术支撑平台的建设,引导中小型企业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和发展服务于中小型企业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从而进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浩  林薛栋  
本文基于2000—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通过对已有企业层面进口产品质量测算方法的改进,从进口产品质量角度研究了我国进口促进政策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从一般贸易的进口来看,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提升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进口资本品质量的提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技术溢出和市场扩大是企业进口产品质量促进创新的两个显著性路径,但是,降低生产成本路径不是影响企业创新的显著性路径;进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显著增加了企业持续创新的时间。本文的政策启示是:中国实施进口促进政策具有合理性,实施积极的进口贸易政策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浩  林薛栋  
本文基于2000—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通过对已有企业层面进口产品质量测算方法的改进,从进口产品质量角度研究了我国进口促进政策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从一般贸易的进口来看,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提升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进口资本品质量的提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技术溢出和市场扩大是企业进口产品质量促进创新的两个显著性路径,但是,降低生产成本路径不是影响企业创新的显著性路径;进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显著增加了企业持续创新的时间。本文的政策启示是:中国实施进口促进政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莉  黄汉民  
本文基于企业创新视角,分析契约执行制度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机制和效应,运用我国29个省份1998—2013年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完善的契约执行制度不仅直接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还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效应”“先进技术选择效应”“创新权益保障效应”三条路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理论层面的影响机制较好地通过固定效应计量检验,分产业类别和企业所有制类别的实证结果也支持以上结论。在使用《2008中国营商环境报告》中强制执行合同指标数据进行截面分析和系统GMM法估计后,结果依然显著。因此,未来我国需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契约执行制度质量、激励企业创新投资和保障创新企业利益等方面做更多工作,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阮建女  包宏进  
随着人们健康和安全意识的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其应急处置诉求若不能被迅速有效解决,就会造成群体性事件,进而对农产品市场表现、政府的公信力和国家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本文从台州市农产品安全监管机制现状出发,分析应急处置诉求对台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的挑战,并提出创新性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娟  刘星滟  
产品质量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劳动力质量则是企业产品质量提升的要素之一。现有研究用理论模型证明了劳动力质量和产品质量之间的正向关系,并且采用公开统计数据和小范围内的调查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文章采用广东制造业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从制造企业内部视角对企业劳动力质量和产品质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计量结果显示:企业劳动力质量与产品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稳健性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可靠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耿晔强  常德鸿  
将企业创新与出口产品质量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创新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随后利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整体上看,企业创新显著地促进了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在进行异质性分析之后,结果表明,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对加工贸易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更大,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也会增强创新因素对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影响更多地是通过集约效应的传导。研究为中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调整外贸结构提供了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志刚   李兵巍  
本文基于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与城市面板数据,将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并采用多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服务贸易创新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最后,本文就研究内容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罗丽英  齐月  
文章从技术创新路径的视角研究了技术创新效率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理论层面,探讨了技术研发效率、技术转化效率和综合技术创新效率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经验层面,利用2000~2013年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的贸易数据,以修正的H-S模型测算了我国制造业26个子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然后进行了总体和分类别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综合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显著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技术研发效率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在高技术行业体现的最为显著;技术转化效率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最大的影响效应存在于中技术行业。基于此,文章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宏  刘玉伟  张佳  
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从企业异质性和中介效应角度考察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创新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正向因果关系,但这种影响效果会因投资主体、投资来源、投资区位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2)企业创新受要素密集度、企业类型与贸易方式异质性的影响,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3)企业创新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偏中介效应,能够解释20%左右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戎素云  郭广辉  
本文认为,我国流通业应当具有产品质量专家担保者的身份,为此,政府应改善外部环境,流通企业应壮大自身实力,以确保产品质量专家担保职能的充分发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萍  冯正强  
林下经济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食材,其质量安全十分重要。质量安全预警是预防和解决林下经济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方法。影响林下经济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食材自身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和人工环节因素。这些因素集中贯穿于林下经济产品供应链的产地、生产、流通、储存、销售和消费等六个环节。基于可拓分析法,从供应链视角构建了林下经济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模型。以P市2010—2016年林下经济产品安全数据为依据,验证其预警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实证结果表明,模型科学可靠,并且能够识别出具体环节中具体原因导致的质量安全问题。该研究结果有利于对林下经济产品质量安全进行预警,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姜道奎  于梦晓  于涛  
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在市场机遇吸引下为规避监管而向市场提供新的服务内容的市场变革。然而,当前金融创新产品质量模糊不清,金融创新产品质量评价研究仍是空白。从服务使用者、提供者、监管者3个角度,基于状态空间法结合SERVQUAL思想从使用性、有形性、响应性等9个方面建立了金融创新产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赋值,以银行理财产品验证了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拟合度。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金融创新产品质量的管理措施,以助于金融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