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54)
2023(4428)
2022(3860)
2021(3818)
2020(3421)
2019(8350)
2018(8405)
2017(16282)
2016(8813)
2015(10174)
2014(10192)
2013(9887)
2012(8705)
2011(7512)
2010(8105)
2009(7352)
2008(7682)
2007(6501)
2006(5554)
2005(4891)
作者
(23686)
(19604)
(19506)
(18803)
(12658)
(9240)
(8923)
(7600)
(7491)
(7239)
(6817)
(6571)
(6354)
(6205)
(6027)
(5994)
(5877)
(5777)
(5521)
(5493)
(4980)
(4969)
(4880)
(4542)
(4476)
(4474)
(4406)
(4402)
(3954)
(3818)
学科
(32756)
经济(32726)
管理(28093)
(25783)
(23287)
企业(23287)
方法(19407)
数学(17739)
数学方法(17246)
(12181)
(9134)
财务(9104)
财务管理(9078)
企业财务(8412)
(8240)
中国(7622)
(7534)
银行(7530)
理论(7001)
(6885)
(6723)
(6655)
(6373)
金融(6373)
业经(6339)
(5561)
(5366)
贸易(5360)
(5244)
教学(4920)
机构
学院(118521)
大学(115193)
管理(47563)
(44177)
经济(43102)
理学(41076)
理学院(40706)
管理学(39560)
管理学院(39375)
研究(33157)
中国(28687)
(25932)
(23902)
科学(20602)
财经(19387)
(18114)
(17420)
(17081)
中心(16424)
业大(16334)
(16006)
北京(14971)
研究所(14829)
(14373)
财经大学(14301)
技术(13294)
(13270)
师范(13126)
商学(13044)
商学院(12938)
基金
项目(77194)
科学(60681)
基金(55608)
研究(55398)
(48190)
国家(47832)
科学基金(41916)
社会(33667)
社会科(32003)
社会科学(31994)
(31190)
基金项目(28922)
自然(28736)
自然科(28156)
自然科学(28154)
自然科学基金(27636)
教育(27553)
(25899)
资助(24687)
编号(23196)
成果(18713)
重点(17691)
(16995)
课题(16334)
(16123)
(15283)
科研(15030)
创新(15011)
教育部(14745)
大学(14718)
期刊
(44542)
经济(44542)
研究(32579)
(25314)
中国(24202)
管理(17670)
学报(16309)
科学(14907)
(13669)
教育(13387)
大学(12746)
技术(12298)
会计(12288)
(12183)
金融(12183)
学学(12127)
财会(9656)
财经(9501)
农业(9377)
统计(8355)
(7935)
经济研究(7705)
(7505)
业经(7013)
决策(6858)
通讯(6428)
会通(6412)
技术经济(6188)
(5986)
(5672)
共检索到174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联生  王亚平  
会计欺诈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大问题 ,它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建立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并对其求解发现 ,会计规则执行者的违规程度与惩罚力度、执行者的贴现因子以及政府的监管概率成反比 ;而政府的会计监管力度与惩罚力度、执行者贴现因子的平方以及政府的监管成本成反比。政府的最优事后会计监管的合适目标并不是要杜绝会计规则执行者的会计欺诈行为 ,而是将部分会计规则执行者的会计欺诈行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最优的会计监管对于控制很看中当期收益的会计规则执行者的会计欺诈行为来说无能为力 ,控制这类会计欺诈行为的唯一措施在于提高会计监管的时效性 ;有效会计监管需要额外成本 ;并且有效会计监...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瞿凌云  许文立  钱国军  
构建含有影子银行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设定满足中国实践的宏观审慎监管规则和同业资管产品的违约概率,研究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全面宏观审慎监管既能有效防止信贷和同业资管的通道转换,缩短融资链条,又能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仅对商业银行进行的单向监管容易衍生新的通道,弱化监管的预期稳定作用,造成杠杆率高企、资金周转复杂;打破同业资管产品的刚性兑付,资管产品利率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融资主体的信用风险,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全面监管或者打破刚性兑付在实施过渡期均会加剧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长期来看,这种负向影响会逐渐消退,宏观经济将平稳增长。建议在宏观审慎监管调控中充分考虑影子银行的替代作用,同时把握兼容监管和经济发展的平衡关系。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倪国华  郑风田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企业、消费者、监管者、上级督察部门以及媒体五方利益主体的制度体系模型,并对模型的均衡条件进行求解。求解结果表明:降低媒体监管的交易成本不仅会提高消费者投诉的概率,还会降低监管者与企业合谋的概率,并会激励监管者及企业更加努力。如果上级督察部门仅根据媒体曝光情况来确定督察的概率,则会导致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出现逻辑悖论,而降低媒体监管的交易成本则会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瀛  王浣尘  
本文借鉴国际上的动态跨时期一般均衡模型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个小国的开放宏观经济模型 ,探讨了关税、货币供给、政府支出以及生育率等要素对均衡汇率的影响。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 ,本文利用简约计量方程估计了人民币均衡汇率 ,对各经济基本要素与均衡汇率的长期协整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成  张炜  匡桦  
文章通过对金融监管者之间的博弈行为研究发现,分业监管体制下监管机构之间的监管合作成本是导致监管制度漏洞的重要因素。以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博弈为基础的监管者与金融机构的博弈结果显示,监管者可以通过对监管成本和处罚力度的动态调整实现监管博弈均衡。监管制度的均衡分析与微观形成机理结论的契合表明,降低监管成本比单纯加大对金融机构的处罚力度更有利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控制与化解。通过对美国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金融监管实践分析和我国金融监管现状透视,模型结论得到了有效的印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炳新  申元月  
根据Wald均衡模型的思想,我们设计了一类非完全竞争均衡的对偶性模型:NW-均衡模型。NW-均衡从对立和冲突性出发描述了非完全竞争市场及其企业的行为特征和变动规律,从而为分析和解释非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现象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兴华  张立富  
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衰退与高学历失业现象使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受到了严重挑战,其扩张教育能够实现和维持经济增长的观点不再被人们所重视。“文凭膨胀”、“过量教育”、失业和低增长等现象被视为是人力资本理论倡导的大规模扩张教育投资政策的结果。在这种背景下,迈克尔·史潘斯和莱斯特·思罗等人提出了筛选理论,采用全新的方法提出了独特的观点,用以解释当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信息均衡模型是支撑该理论全部观点和结论的核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宋小川  
本文旨在按现实世界的本来面目建立一个非均衡的内生经济动态模型。在这个模型中 ,源于部门内和部门间关系的内生变量导致资本市场、消费品市场上产量和价格的波动。市场的非均衡过程、存货调节机制以及经济人的最优行为和适应性行为是基于对现实世界的观察进行模拟的。静态性质及其稳定性是作为一般市场动态过程的特例加以讨论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成璋  龙志和  贾志永  
非均衡经济计量模型是对经济运行中非瓦尔拉斯的均衡状态的定量描述,它源于西方经济学者对市场经济中非瓦尔拉斯的均衡分析。由于对市场交易量究竟是需求量还是供给量的不可识别的认识,导致非均衡经济计量模型从设定到估算不同于传统均衡的经济计量模型。本文讨论对中央计划经济“短缺”现象的两种不同认识而产生的两类不同的非均衡经济计量模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尚静  
有效的银行监管既要保证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健,还应兼顾银行的发展和效率。只有监管当局规定的资本比率恰好是银行的最佳资本结构点时,不论银行的资本是否充足,银行才能实现资本结构的最优和价值的最大化,资本监管才是完全有效率的。然而,这一恰当的资本比率是很难确定的,因为不同银行的资产结构不同,面临的风险也各异,也就不可能存在一个统一的最佳资本比率适用于不同国家的不同银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南旭光  孟卫东  
利用经济学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工具,确立了金融监管有效的强度边界和稳定的均衡条件。利用效用函数和预算函数,证明了金融监管的需求强度边界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通过收益函数和成本函数,证明了金融监管的供给强度边界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通过动态蛛网模型分析,得出金融监管强度动态边界稳定的充要条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袁成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30年间,保险市场结构经历了从完全垄断到寡头垄断再向垄断竞争的变迁,政府监管政策也随之不断调整。在这三个阶段中,保险市场结构与政府监管政策在相互匹配上总是一个"均衡-非均衡-均衡"不断循环的过程,其错配的根源主要有政府监管政策供给存在偏好以及中国保监会定位模糊等。因此,要在新形势下两者实现新的均衡,需在监管目标、主体和内容方面进行适当调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良春  杜琼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对电力均衡机制提出了挑战;决策权的分散化与“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产业组织形式为实现电力均衡奠定了微观基础,实现电力市场的长期均衡还必须建立电力期货市场和科学的进入退出机制;针对市场主体、要素市场、电力需求方的特殊性以及政府监管的不完善造成的中国电力均衡的体制性障碍,应进一步调整市场结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管在电力均衡中的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侯建强  
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的有效性,是理论界、国际组织以及世界各国致力于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制约我国当前反洗钱工作效率的现实难题。本文通过研究可疑交易报告机制的信息结构和监管博弈,建立数理模型,证明在缺乏洗钱风险信息沟通情况下,可疑交易报告机制的纯策略静态博弈是趋于无效的,并以动态博弈完美纳什均衡为条件,证明以风险为本的方法可解决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的有效性难题,研究了这一方法下的金融机构参与性约束条件和监管机制设计等问题,并对我国反洗钱体制改革和转型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