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13)
2023(7205)
2022(6350)
2021(6078)
2020(5234)
2019(12335)
2018(12341)
2017(23450)
2016(13549)
2015(16121)
2014(16946)
2013(16422)
2012(15420)
2011(14129)
2010(14567)
2009(13536)
2008(13784)
2007(13077)
2006(11259)
2005(10330)
作者
(40350)
(33878)
(33370)
(32364)
(21459)
(16250)
(15739)
(13136)
(12729)
(12463)
(11465)
(11410)
(10841)
(10745)
(10607)
(10562)
(10543)
(9969)
(9902)
(9817)
(8438)
(8356)
(8258)
(7894)
(7746)
(7686)
(7622)
(7591)
(6912)
(6848)
学科
(54925)
经济(54865)
管理(36078)
(34282)
方法(27314)
(26822)
企业(26822)
数学(24312)
数学方法(24117)
中国(17103)
(15894)
(14962)
(11778)
(11273)
贸易(11267)
(11206)
(10885)
业经(10370)
理论(10187)
地方(10186)
农业(10051)
教育(9599)
(9560)
银行(9537)
(9381)
财务(9359)
财务管理(9323)
(9247)
金融(9245)
(9029)
机构
大学(202598)
学院(198432)
(80080)
经济(78100)
管理(72013)
研究(66020)
理学(60522)
理学院(59788)
管理学(58629)
管理学院(58238)
中国(51407)
(43356)
科学(39599)
(39516)
(34650)
(34533)
(33025)
中心(31312)
财经(30854)
研究所(30615)
业大(29260)
北京(28002)
(27755)
(27553)
农业(27301)
师范(27296)
(25993)
经济学(25154)
(23175)
经济学院(22898)
基金
项目(119578)
科学(92041)
研究(90371)
基金(83287)
(71129)
国家(70472)
科学基金(59428)
社会(54045)
社会科(50934)
社会科学(50913)
(47996)
教育(44572)
基金项目(43886)
(40209)
编号(39471)
自然(37682)
自然科(36757)
自然科学(36743)
自然科学基金(36084)
资助(35393)
成果(33875)
课题(28013)
(27213)
重点(27025)
大学(25562)
(25459)
(24607)
(23693)
教育部(23370)
项目编号(23285)
期刊
(92442)
经济(92442)
研究(64378)
中国(45546)
(33543)
教育(32326)
学报(31132)
(31000)
科学(26405)
管理(24947)
大学(24227)
(21423)
金融(21423)
学学(21264)
农业(20300)
技术(18485)
财经(16329)
业经(15266)
经济研究(14512)
(14045)
问题(12547)
图书(11744)
(11122)
理论(10826)
(10685)
技术经济(10567)
商业(10075)
实践(9808)
(9808)
(9799)
共检索到312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三桂  
毕业生就业市场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就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和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场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已初步建立,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但由于市场的社会客观环境体系尚不配套,以及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党竹青  
国家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及具体措施等,通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分析,指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出路在于广阔的基层地区和单位,大学毕业生要抓住机遇,积极就业,大胆创业,成就事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翔  
马斯洛需求原理为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获得就业权益保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维度,职业生涯中的大学生有权利获得从生理到自我实现等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这也是用人单位应提供给就业者的必要保障。探讨大学生就业权益范畴并在此基础上就他们的权益如何得到保障进行讨论,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潜力的充分发挥和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秋慧  孙燕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主要原因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过快;毕业生的思想和专业知识不适合雇主要求,就业观念滞后;就业岗位增长相对缓慢;就业市场不完善等。本文认为,适当控制大学招生规模;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等,有利于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啸  邵一江  董承军  
大学生就业成本已引起社会关注。按照我国现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三个方面都将支付一定费用,这三部分费用的总合构成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的成本。调查显示,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的成本巨大。因此,降低成本将成为未来我国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必须认真加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蕾  顾庆良  
日本产业布局处于调整期,企业迫切面临转型,企业人才需求的标准也在逐渐变化,大学教学及经营面临改革。如此背景之下,日本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愈加突显。基于日本政府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分析发现企业与大学生之间存在诸多错位,如企业规模因素影响下的人才供求、企业人才需求标准的新变化等;企业与大学之间也同样存在错位,如宽松的大学教育体系与严格的企业招聘、产学间在教学环节的分歧等。这些供需间的种种错位问题形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成为青年劳动力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要武  赵泉  
本文在"控制—干预"的框架内,利用双差分模型及其扩展形式,评估了1999年以来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新毕业生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尽管这个期间经济增长迅速,就业机会增多,但扩招还是导致大学新毕业生的劳动参与率下降,失业率上升,小时工资下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文华  王佩军  安玉海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赵文华,王佩军,安玉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进入了重大转折时期─—建立和培育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本文拟从高等教育和人力资源配置两个视角来探索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广众  
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4.6%、2005年为87.7%,2006年初次就业率中有三成毕业生难以就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凸显。本文通过“人力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这一框架对相关现象进行分析,试图回答如下问题:高等教育所面对的就业市场,在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上是否达到最优?这样的市场是否是有效的市场?是否存在资源配置的扭曲?如果存在配置的扭曲与效率的缺失,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鲍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高等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流入劳动力市场的高校毕业生规模急速扩大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不断加剧。本研究将聚焦面临严重就业困难的民办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究竟民办毕业生是否从激烈的竞争中开拓出新的就业市场?新市场的特征是什么?他们的择业影响机制是什么?本研究将利用2003年6月在我国浙江、福建、上海、辽宁实施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对以上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东江  张炳军  陈景丽  
高校扩招以后,我国现在大学毕业生的供给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加,远大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就业环境的变化在所难免。加之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社会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生择业时对物质待遇和工作环境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无异于将自己选择工作的空间变小了。因此,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调整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预期、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择业定位是新形势下我们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当务之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崔玉平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失业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英国关于毕业生就业与失业状况的度量方法值得借鉴。我国公布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有报喜不报忧之嫌,需要公布各专业的就业与失业状况,并改进计算公式。有必要探讨导致毕业生失业的原因,并尽力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顾国星  
从就业体制的转变角度剖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新问题的产生,分析了新形势下,各种毕业生就业心态失衡问题及其影响。在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高校内部、社会环境、综合重视程度等多方面分析了当前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心转移方向,并提出一定的可实施意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