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34)
- 2023(10812)
- 2022(8295)
- 2021(7146)
- 2020(5880)
- 2019(12815)
- 2018(12438)
- 2017(24428)
- 2016(12953)
- 2015(13995)
- 2014(13880)
- 2013(13882)
- 2012(12548)
- 2011(10947)
- 2010(11078)
- 2009(10368)
- 2008(10701)
- 2007(9720)
- 2006(8397)
- 2005(8053)
- 学科
- 业(77591)
- 企(72172)
- 企业(72172)
- 济(64345)
- 经济(64275)
- 管理(57263)
- 业经(29808)
- 方法(27662)
- 农(25692)
- 财(24841)
- 数学(19994)
- 数学方法(19872)
- 务(19270)
- 财务(19263)
- 财务管理(19245)
- 企业财务(18269)
- 贸(17380)
- 贸易(17377)
- 易(17103)
- 农业(16999)
- 技术(16573)
- 策(13099)
- 中国(13083)
- 制(12980)
- 划(12752)
- 出(12565)
- 企业经济(12008)
- 和(11560)
- 理论(11345)
- 经营(11311)
- 机构
- 学院(195248)
- 大学(187203)
- 济(87649)
- 经济(86309)
- 管理(82901)
- 理学(71446)
- 理学院(70859)
- 管理学(70155)
- 管理学院(69792)
- 研究(56711)
- 中国(47341)
- 财(41716)
- 京(37627)
- 农(35011)
- 财经(33245)
- 科学(32376)
- 经(30275)
- 江(30009)
- 业大(28004)
- 农业(27780)
- 所(27748)
- 经济学(26530)
- 中心(26503)
- 商学(25125)
- 商学院(24906)
- 研究所(24784)
- 财经大学(24423)
- 经济学院(24241)
- 州(23509)
- 经济管理(23263)
- 基金
- 项目(126882)
- 科学(102672)
- 基金(95257)
- 研究(93569)
- 家(81749)
- 国家(80981)
- 科学基金(72262)
- 社会(63029)
- 社会科(60153)
- 社会科学(60140)
- 省(50357)
- 基金项目(49975)
- 自然(45849)
- 自然科(44907)
- 自然科学(44897)
- 自然科学基金(44211)
- 教育(40691)
- 划(39937)
- 资助(37991)
- 编号(36410)
- 业(33833)
- 创(30251)
- 部(28066)
- 重点(27454)
- 创新(27279)
- 成果(27250)
- 发(27115)
- 国家社会(27063)
- 制(25883)
- 性(25257)
共检索到289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姚树洁 孙振亚
在数字贸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借助数字进口贸易增强企业出口韧性是中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防范风险的现实需要。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匹配数据,以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作为研究背景,实证考察了有形数字产品进口多样性对企业出口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有形数字产品进口多样性能够显著增强企业出口韧性,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出口多样化效应以及出口结构优化效应是有形数字产品进口多样性影响企业出口韧性的中间渠道。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有形数字产品进口多样性对企业出口韧性的促进作用在资本密集型行业、非国有企业以及高数字经济发展地区的表现更显著。文章的研究结论为中国搭乘数字贸易“顺风车”,增强企业出口韧性,早日迈入贸易强国行列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有形数字产品进口 多样性 企业出口韧性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方静
运用2002年~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的数据,依据理论模型分析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中间产品进口对企业生产率及出口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不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进口中间产品均能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且后者的促进作用更强;控制了企业生产率和企业规模后的研究表明,从不同来源地进口中间产品均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种类和出口目的地的增加,且来自发达国家的中间产品的影响作用更大;进口中间产品通过互补效应和技术/质量转移效应两个渠道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低价机制和技术/质量机制是中间产品进口影响企业出口多样性的两种机制。我国应积极实施中间产品贸易政策,促进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实现出口的多样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曹宇芙 邓宗兵 文江雪
面临外需收缩、供给冲击、人口红利衰减等压力,增强出口韧性是建设贸易强国的现实选择。本文使用2009—2016年中国企业数据,从抵御力、恢复力和转型升级力三个维度较为全面地刻画了出口韧性,重点考察了数字贸易对企业出口韧性的影响、作用机制和差异。研究发现,数字贸易对企业出口韧性具有显著促增效应,分维度作用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抵御力、恢复力和转型升级力。机制分析表明,数字贸易通过提升出口多样化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和降低进口依赖度增强企业出口韧性。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贸易更有利于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出口韧性增强,对所在地区数字贸易政策更完善、出口数字经济核心产品的企业出口韧性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钧霆 董丹丹 李凯杰 刘冰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识别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出口韧性的因果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出口韧性,这一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改变关键变量衡量指标、改变回归样本、排除其他竞争性解释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显示,成本节约效应和国内价值链延伸效应是数字经济提升企业出口韧性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东部地区企业、一般贸易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出口韧性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数字经济对企业出口韧性的提升带来的是“数字红利”而非“数字鸿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戴翔 曾令涵 徐海峰
理论分析表明,依托数字化转型,企业不仅可以提高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或者说“扎根”国际分工体系,而且有助于推动出口产品和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从而有助于提升出口韧性。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利用2008—2014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上述3个方面的主要作用渠道,推动企业在出口风险抵御能力、冲击后出口恢复程度以及出口恢复速度3个维度上实现韧性提升。研究发现不仅有助于深化认识影响企业出口韧性的因素,而且对于如何依托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出口韧性,也有重要政策含义。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出口韧性 出口多元化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杜运苏 陈雪雷
在中国出口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如何增强企业出口韧性成为重要的课题。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外生冲击,本文将企业出口韧性划分为抵抗力和恢复力两方面,研究上游行业进口中间品对企业出口韧性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上游行业进口中间品会显著增强下游企业出口韧性,该结论经过一系列检验仍然稳健;从作用机制来看,上游行业进口中间品可以通过出口升级效应和成本降低效应提高企业出口韧性。考虑企业异质性发现,上游行业进口中间品对企业出口韧性的促进作用在抵抗期对中小规模企业、国有企业的影响更显著;在经济抵抗期和恢复调整期,上游行业进口中间品对东部地区企业、加工贸易为主企业的出口韧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此外,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内上游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会削弱上游行业进口中间品对下游企业出口韧性的提升效果。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蒋含明 李婷
危机期间,由于价值链传导中“长鞭效应”的存在,价值链嵌入程度越深的企业将面临越大的出口冲击。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面临外部冲击时需要通过退出价值链或缩短供应链以降低“长鞭效应”的危机传导呢?企业又该如何降低“长鞭效应”对出口的冲击,提升出口韧性呢?有鉴于此,文章首先建构了一个能够反映外需冲击下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出口韧性产生影响的多产品异质性企业模型。接着,通过出口企业风险抵抗能力这一指标的构建来对抵御期及恢复期的不同出口韧性加以区别刻画,并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运用2008—2013年工业企业、海关以及UIBE GVC Index数据库,来对价值链嵌入影响制造企业出口韧性的作用方向及机制加以检验。基准结果表明:由于价值链分工下“长鞭效应”的发挥,随着制造企业嵌入价值链的加深,企业的出口韧性会随之降低。调节效应的检验结果则进一步表明,价值链长度的缩短以及出口产品多样化水平的提升能够从不同程度显著缓解价值链嵌入加深对企业出口韧性产生的负面影响。此外,内生性检验和企业异质性检验的回归结果对于基本结论同样给出了证据支撑。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志强 徐毅
随着全球数字化浪潮的兴起,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出口韧性的作用机理及其效应,将对企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使用Python爬虫技术和文本分析法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韧性具有积极影响。第二,机制分析表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及出口产品多样化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出口韧性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促进效应在不同区域、不同股权性质、不同要素特征及不同企业规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鹏杨 刘维刚 唐宜红
在贸易摩擦冲击下仍能保持出口稳定是企业出口韧性的重要体现。本文探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应对贸易摩擦、提升出口韧性中的作用。本文借助企业多工厂出口模型并引入数字化参数,理论上探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贸易摩擦冲击的应对效果和作用渠道。进一步地,利用2001—2015年的整合微观企业数据,将反倾销作为冲击展开“准自然实验”研究,验证了理论命题。研究发现:以反倾销为代表的贸易摩擦给中国企业出口带来了明显冲击,造成涉案企业出口平均下降5.9%,并提高了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的概率;反倾销对非数字化转型企业出口冲击明显而对数字化转型企业影响不显著,表明数字化转型有助于缓解涉案企业遭受的负面冲击,相比非转型涉案企业,将促进出口平均提升15.8%;数字化转型缓解了反倾销对涉案产品的直接出口抑制,同时又促进了涉案产品的跨国转移和向非涉案产品出口转换,这是应对反倾销冲击的主要渠道;数字化转型具有企业出口的成本跨越效应,降低了既有产品的出口成本和拓展新市场、新产品的出口成本,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出口促进效应,这是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出口韧性的根源。本文的研究从数字化转型视角为提高经济韧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郑江淮 金晟男
不断演变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深刻地改变了不同地区的产品出口结构,然而我们尚不确定其对于地区经济韧性的影响。文章从李嘉图效率(产品专业化)、熊彼特效率(产品创新潜力的多样化)和凯恩斯效率(产品需求潜力的多样化)三方面讨论了出口产品构成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李嘉图效率减弱了地区抵抗冲击的能力,而凯恩斯效率与熊彼特效率提高了地区面对冲击的抵抗能力与恢复速度,其作用机制分别是提高地区出口规模增速和创造性破坏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产品构成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学为基础行业占比不同表现出差异性影响。文章为测度多样化提供了新的方法,也为理解产品结构的多样化对经济韧性的重要意义提供了新证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益宁 潘昌蔚 李秀婷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能够有效借助国内市场优势保障出口供应链安全,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出口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显著提升了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机制检验表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信息不对称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影响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主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出口企业供应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对产业集聚较高地区、竞争程度激烈行业、小规模企业更为明显。本文研究结论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保障出口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改善出口企业供应链表现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贺灿飞 陈韬
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日益增长的背景下,防范外部需求冲击风险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中国产品出口数据,从需求侧探讨相关多样化的出口产品结构如何影响城市—产业出口韧性。现有研究主要探讨相关多样化的供给侧效应,对相关多样化的需求侧效应缺乏讨论,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从需求侧详细分析相关多样化的作用机制。相关多样化水平高的产业具有更多的本地关联产业,且与关联产业具有更高的关联度,这种结构特征可能使其受到更多直接和间接外部需求冲击。本文发现,相关多样化确实与城市—产业的短期出口韧性负相关,且这一结果能够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关多样化的作用强度由于不同产品、地区、出口目的国对本地出口信息溢出的依赖程度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相关多样化通过增加产业受到本地需求冲击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概率而降低短期出口韧性;进一步拓展理论模型发现,相关多样化还可能通过抑制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而不利于短期出口韧性。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本文建议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构建区域风险共担机制以防范外部需求冲击风险,推动区域内基于比较优势合理分工。
关键词:
相关多样化 韧性 外部需求冲击 金融危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武力超 林澜 叶涛 黄颖
基于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研数据,采用赫克曼两阶段选择模型从行业异质性和地区异质性视角实证考察贸易信贷对企业中间品进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信贷显著促进企业对中间品进口的选择和中间品进口数量的增加,且在产品多样化、小企业份额大、成长机会高及对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越高的行业中,作用效果更大。分样本结果说明,相比于未能获得银行信贷的企业,那些因本身资信良好从而获得银行信贷的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如生产率等方面的领先,而贸易信贷对其促进作用也因此更明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对进口行为影响的分析结论表明,金融服务发展水平越高,贸易信贷更能有效促进企业中间品进口。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阳佳余 徐敏
本文基于内源融资、商业信贷、外源融资等9类财务指标,构建了反映企业融资能力的综合指标。针对出口市场中企业进入与退出行为的复杂性,重点区分了持续出口、新出口、间断出口与非出口企业等不同出口模式,探讨了企业融资能力对不同出口模式的差异性影响。本文采用2000~2007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多项式选择模型估计证实了企业融资能力在出口模式选择中的重要作用。融资能力提高不仅有助于企业进入出口市场,而且有利于企业出口模式的持续性。此外,融资能力对企业出口模式的影响在不同地理区域、贸易产品结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融资能力 出口模式 多项式选择模型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信恒 刘信兴
本文使用2000—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与海关匹配数据,在考虑进口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识别企业数字产品进口和利用事后反推法测算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考察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品进口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产品进口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生产率和研发效率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产品进口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本土企业、低竞争行业以及数字资本品的进口中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