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74)
2023(7880)
2022(6496)
2021(5886)
2020(4895)
2019(10761)
2018(10242)
2017(18814)
2016(10238)
2015(11136)
2014(10507)
2013(10248)
2012(9452)
2011(8421)
2010(8168)
2009(7526)
2008(7258)
2007(6190)
2006(5431)
2005(4875)
作者
(32117)
(26812)
(26586)
(24957)
(16988)
(13039)
(11858)
(10569)
(10333)
(9277)
(9167)
(8976)
(8669)
(8482)
(8378)
(8310)
(8251)
(8024)
(7796)
(7727)
(6930)
(6539)
(6260)
(6212)
(6163)
(5886)
(5772)
(5756)
(5452)
(5419)
学科
(38322)
经济(38260)
管理(30409)
(30016)
(24508)
企业(24508)
方法(17977)
数学(15722)
数学方法(15552)
(11364)
中国(11012)
(10894)
(10017)
业经(9164)
(8747)
贸易(8746)
(8534)
技术(7703)
农业(7639)
(7447)
(7126)
财务(7116)
财务管理(7103)
企业财务(6810)
环境(6332)
理论(6033)
(5917)
地方(5880)
(5708)
银行(5665)
机构
大学(147309)
学院(144242)
(59078)
经济(58048)
管理(54763)
研究(52966)
理学(48649)
理学院(48044)
管理学(47092)
管理学院(46867)
中国(38170)
科学(35062)
(34088)
(31093)
(27792)
业大(27657)
农业(27497)
研究所(25806)
(25645)
中心(23361)
财经(21019)
(20811)
(19480)
(19189)
北京(19172)
农业大学(18381)
经济学(18230)
(18069)
师范(17674)
经济学院(16610)
基金
项目(106529)
科学(84141)
基金(79751)
(73910)
国家(73303)
研究(69614)
科学基金(61855)
社会(46058)
社会科(43732)
社会科学(43721)
自然(43080)
基金项目(42499)
自然科(42164)
自然科学(42148)
自然科学基金(41478)
(40719)
(35919)
教育(32065)
资助(31697)
编号(25011)
重点(24488)
(23541)
(23190)
计划(22221)
(22098)
创新(21666)
科研(21509)
(20562)
国家社会(20056)
教育部(19666)
期刊
(58285)
经济(58285)
研究(40223)
学报(32752)
中国(29551)
(29300)
科学(27364)
大学(23836)
学学(22681)
农业(19677)
管理(19418)
(19415)
教育(14522)
(11107)
(11029)
金融(11029)
经济研究(10681)
财经(10581)
技术(10063)
业大(9428)
业经(9253)
(9121)
(8493)
农业大学(8075)
科技(7974)
问题(7712)
(6653)
技术经济(6647)
商业(6470)
国际(6244)
共检索到2069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胡枫  刘艳荣  赵学存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兄弟姐妹性别构成对女性性别角色观念和认知能力的影响。本文基于我国胎儿性别鉴定技术普及前,家庭中第二个孩子性别随机的假设,通过研究第二个孩子的性别对长女性别角色观念和认知能力的影响,较好地缓解了同胞性别构成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有弟弟”会显著增强长女的性别认同感和传统性别角色观念。“有弟弟”还会显著降低长女的数学认知能力,但对字词认知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的发现表明,家庭环境对女性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卫东  申奥  郭帅安  白云丽  
女性劳动力创业是提高女性就业参与率,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五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识别性别角色观念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创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女性劳动力自身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会显著提高其创业的概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对低受教育程度的女性劳动力生存型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对较高受教育程度的农村女性劳动力机会型创业影响更为明显。同时,研究结果显示,丈夫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也会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创业。进一步探讨可能的机制发现,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会减少女性的家务量,增加男性的家务量,这可能会保障女性创业的时间投入,进而促进其创业概率的提升。本研究丰富了女性创业形成机制的研究,建议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农村地区性别角色观念转型,缩小创业领域的性别差距,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卫东  申奥  郭帅安  白云丽  
女性劳动力创业是提高女性就业参与率,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五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识别性别角色观念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创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女性劳动力自身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会显著提高其创业的概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对低受教育程度的女性劳动力生存型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对较高受教育程度的农村女性劳动力机会型创业影响更为明显。同时,研究结果显示,丈夫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也会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创业。进一步探讨可能的机制发现,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会减少女性的家务量,增加男性的家务量,这可能会保障女性创业的时间投入,进而促进其创业概率的提升。本研究丰富了女性创业形成机制的研究,建议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农村地区性别角色观念转型,缩小创业领域的性别差距,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卿石松  
性别角色观念的代际传递是传统性别文化和劳动力市场性别差异持续存在的重要机制。文章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探究性别角色观念的代际关联及其传递机制。亲子匹配数据的回归结果表明,父母双方的性别角色观念均与子代尤其是年轻子女的性别角色观念高度正相关,父母的垂直传递对儿子和女儿的性别角色观念具有同等重要的影响。同时,来自其他人的横向传播对子代性别角色观念的形成也具有独立作用。这些结果对性别角色观念的不同综合测量指数和指标保持稳健。此外,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以促进平等性别角色观念的形成,阻滞传统观念的代际传递。因此,提升受教育程度、营造良好的家庭与社会文化环境是构建男女平等价值观和促进性别平等的重要途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郑力  
班级规模是教育投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已有研究发现班级规模对以学生成绩为代表的认知能力存在显著影响,但对于班级规模对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影响进行探索的研究则较为缺乏。基于CEPS2013-2014年的实证研究发现,班级规模对学生非认知能力仅在某些维度存在显著性影响:以"中班"(班级规模为40-58人的班级)为参照组的准实验研究的估计结果显示,当干预为"学生进入小班"(班级规模为40人及以下的班级)时,班级规模仅对学生的"情绪控制"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当干预为"学生进入大班"(班级规模为58人以上的班级)时,班级规模仅对学生的"毅力"与"创造性思维"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新荣  吴涵  史宇鹏  
提升消费结构是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的重要内容,但女性的传统性别角色观念是否会影响家庭消费结构目前尚未得到研究。本文首次将消费者需求理论扩展到时间配置选择,通过构建家庭效用模型,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初步填补了这方面的研究空白。理论与实证分析一致表明,如果女性具有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则其所在家庭的享受型消费支出比例更低,且此结论在工具变量回归、安慰剂检验、稳健性分析等一系列检验之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女性性别角色观念主要是通过“收入效应”和“时间效应”对家庭消费结构发挥作用。本文的研究意味着,破除传统性别角色分工的偏见不仅有助于塑造男女平等的性别观念,而且在促进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等经济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银成钺  陈艺妮  
本研究针对时下有关反性别刻板印象代言人广告效果的争论,基于消费者性别角色的视角,结合产品的性别特征,针对反性别刻板印象代言人广告对四种不同性别角色消费者的广告效果进行了探讨。实验研究的结果显示,反性别刻板印象代言人广告对不同性别角色消费者的效果截然不同,广告效果依赖于消费者与代言人性别角色而不是生理性别的相似性;同时,反女性刻板印象代言人广告对不同性别产品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而反男性刻板印象代言人广告的效果没有差异。此外,研究还对同一产品采用不同类型广告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女性产品采用反男性刻板印象代言人广告的效果最好,其它两种性别商品的广告效果对反性别刻板印象代言人的类型不敏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玉蓉  刘焕章  
选择16尾中华鳑鲏作为研究对象,对鳑鲏鱼类两性间空间认知能力的差异进行研究。试验使用T型迷宫装置,比较经过训练的雌雄个体进入目标位置所需的消耗时间、方向选择的正确率以及达到学习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数据显示,雌性个体组训练前后的消耗时间变化及方向选择的正确率均大于雄性个体组,而达到学习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少于雄性组。试验结果表明处于生殖季节的中华鳑鲏,在经过训练后,都能够完成特定的空间认知任务,但两性间在空间认知能力上存在明显差异,生殖期的雌鱼相对雄鱼具有更好的空间学习能力。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爱玉  佟新  
本研究使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分析了教育发展对于少数民族男女性别观念的影响。研究发现:少数民族男女在姓氏继承、财产继承、性别分工观念上存在差别,两性在财产继承和性别分工上的看法差距较小,对财产继承的看法均表现为偏向现代一端,对性别分工的看法均偏向传统一端。姓氏继承上两性差别最大,男性处于传统—现代连续统的中间状态,女性处于更偏向现代的一端。教育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少数民族男女性别观念的现代转向,其影响由表及里,首先较多改变的是与利益相关的财产继承观念,其次是与规范认知相关的性别分工观,最后是与价值相关的姓氏继承观。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男女的教育水平有助于促进性别平等事业和社会经济更为包容、可持续的发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慧军  
通过运用BSRI对959名在职MBA和企业人员的测量,本文调查了组织中的领导者的性别角色类型和性别气质差异。调查研究有三个主要结论:62.6%的优秀领导者为双性化的性别角色,领导者胜任水平与被社会认同的性别气质呈正相关;领导者性别角色与其生理性别无关;优秀领导者男性化的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许鑫凤  王骏  王洛忠  
学生性别差异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话题,学生表现的性别差异与不同性别学生的非认知能力有关。本研究基于对北京市城市功能拓展区3个区县40所学校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调查数据,采用增值模型、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分位数回归探究学生表现的性别差异及其与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非认知能力特别是自我控制能力显著影响学生表现,并在一定程度解释了学生表现的性别差异。其中,学生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主要由思维控制解释,日常行为的性别差异主要由行为控制解释。此外,后进生表现的性别差异远大于全体学生。本研究建议教育工作者要理性对待学生表现的性别差异,给予男生更多成长空间,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律能力,特别关注后进男生非认知能力的培养和塑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卫东  刘晓红  白云丽  张林秀  
非农自雇佣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选择,其在改善家庭福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非农自雇佣被给予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鲜有研究就其对农村人力资本的影响开展分析。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非农自雇佣对子女综合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非农自雇佣会显著提升子女的认知能力。通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讨论发现,劳动力非农自雇佣对不同性别、认知能力处于不同分位点子女的认知能力均存在显著影响。本文也从多个维度探究该影响背后的机制发现,农村劳动力非农自雇佣意味着更可能增加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促进子女学习投入度以及随迁概率的提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颖  
义务教育公平既包括显性层面上受教育机会在不同群体间的合理分配,又包括隐性层面上教育质量的保障,迄今为止的研究关注前者较多而后者较少。本文使用CEPS 2013—2014年对中国初中生的随机调查数据,以学生的同群效应为切入点,研究该效应对个体认知能力的影响。分析显示:(1)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同群效应对学生的成绩具有负面影响,在推广义务教育过程中不断增加的班级和学校规模放大了该影响;(2)成绩较好的学生通过与同层次学生的互动而受益,但成绩较差的学生却在此过程中受损;(3)就传导机制而言,班级规模与教师特征等因素是其主要方面。中国在新时期的义务教育政策,应该从简单的数量扩张逐步转向重视质量的新方向,兼顾教育显性的机会公平和隐性的过程公平。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卓依   张竞   冯帅章   陈媛媛  
本文以新冠疫情为例分析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差异。基于2017—2018年和2020年上海小学调查数据,回归结果表明,相比本地儿童,疫情冲击导致流动儿童的情绪稳定性显著下降0.222个标准差。家庭环境是造成流动儿童情绪稳定性下降更多的主要影响机制。在经济条件方面,流动儿童父母更多从事不稳定的工作,更易经历收入下降,心理压力增加;在学习支持方面,流动儿童家长较难提供安静的居家学习环境和有效的学习支持。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波  
基于2016年对北京市功能拓展区46所学校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的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父母参与对子女发展的影响。首先,二元Logit模型的父母参与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家庭文化资本、家庭经济资本和家庭出身显著影响父母参与行为。个体特征中,子女学业基础越差,父母对其作业督导越多和学校联系越频繁。同时,对于女生和本地儿童,其父母参与行为显著高于男生和流动儿童。其次,为了解决自选择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探讨父母参与对子女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参与对子女学业成绩和非认知能力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具体而言,亲子阅读、亲子活动和亲子交流能够提高子女的学业成绩。除家校互动外,父母参与对子女各维度非认知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父母参与对学业成绩影响的路径检验表明,父母参与主要通过非认知能力这一中介来影响子女学业表现。同时,父母参与对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会因家庭资本、学业基础和教育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父母参与有助于缩小因家庭资本、学业基础导致的学生间发展不平等,且子女年龄越小,父母参与的作用越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