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48)
2023(7725)
2022(6373)
2021(6121)
2020(4853)
2019(11142)
2018(11055)
2017(20405)
2016(11206)
2015(12015)
2014(12065)
2013(12294)
2012(11344)
2011(10564)
2010(10681)
2009(9869)
2008(9819)
2007(8970)
2006(7972)
2005(7137)
作者
(33113)
(28746)
(27884)
(26805)
(17688)
(13761)
(12522)
(10902)
(10671)
(10027)
(9906)
(9334)
(9082)
(8930)
(8830)
(8417)
(8398)
(8164)
(8124)
(8045)
(7199)
(7136)
(6957)
(6612)
(6514)
(6352)
(6290)
(6222)
(5923)
(5738)
学科
(56023)
经济(55979)
(48425)
(39790)
农业(32333)
管理(25361)
方法(18485)
(18317)
企业(18317)
业经(17306)
数学(16826)
数学方法(16671)
中国(13079)
农业经济(12323)
地方(12224)
(11822)
(11159)
(10287)
(10114)
(9404)
农村(9383)
(9241)
发展(8720)
(8712)
技术(8374)
(8345)
(8102)
银行(8078)
(7949)
贸易(7945)
机构
学院(165872)
大学(161560)
(72671)
经济(71360)
管理(61856)
研究(59250)
理学(54069)
理学院(53477)
(53178)
管理学(52544)
管理学院(52253)
中国(45489)
农业(40475)
科学(36750)
业大(33571)
(32480)
(30503)
(30469)
中心(27830)
研究所(27759)
(25437)
农业大学(24826)
财经(24356)
(22346)
经济学(22052)
(21071)
师范(20811)
(20520)
(20324)
(20094)
基金
项目(113334)
科学(89758)
基金(83586)
研究(82763)
(73783)
国家(73079)
科学基金(61943)
社会(54535)
社会科(51388)
社会科学(51375)
(45583)
基金项目(44624)
自然(38963)
自然科(38075)
自然科学(38065)
自然科学基金(37423)
(36886)
教育(35815)
编号(33302)
资助(32937)
(31195)
成果(26241)
(26002)
(25801)
重点(25427)
(23338)
国家社会(23236)
(22963)
课题(22195)
(22064)
期刊
(86212)
经济(86212)
(60190)
研究(45484)
农业(40749)
中国(34783)
学报(30517)
科学(28037)
大学(23834)
学学(23210)
(21583)
业经(21306)
(19144)
金融(19144)
(18250)
管理(17708)
农业经济(14450)
农村(13927)
(13927)
问题(13133)
教育(12512)
财经(11947)
技术(11841)
(11689)
经济研究(11404)
世界(10585)
(10275)
业大(9915)
经济问题(9712)
农村经济(9245)
共检索到246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叶兴庆  
尽管农村宅基地"两权分离"比农用地"两权分离"早近20年,但宅基地产权结构开放性的扩大过程却更为艰难曲折,从成员使用权看非本集体成员的获取渠道先松后紧,从流转使用权看非本集体成员多数情形下被排除在受让方之外。应以顺应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大趋势、保障外来人口居住需求为目标,有序扩大农村宅基地产权结构的开放性。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可通过置换等途径在不同集体所有权主体之间流转,宅基地成员使用权只能在本集体内部流转、但为给放活流转使用权创造条件需要进行铺垫性改革,宅基地流转使用权可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开放性。需要尽快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办法,加快宅基地和农房的确权登记颁证,推进相关法律的立改废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兰  潘晨光  
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现行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进行剖析。指出现行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土地利用率降低及限制物权效应发挥问题,提出完善宅基地的登记和发证工作,赋予农村宅基地完整的使用权,建立宅基地自由流转和有效退出机制,形成宅基地流转的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令泽南  
加快宅基地的国家立法与制度改革,是当前推进我国农村土地资源流转的必行之举,也是调整农村社会产业结构、优化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农耕文化已有几千年的积淀,其对农村宅基地已经形成一套相沿已久的习俗,在历史上,历代王朝还给予法律保障,已经为农村居民广泛认同,具有强大的势力。但是,这些习俗,有的跟现行法律相吻合,有的则大不相同,存在矛盾,已经深刻影响了农民的行为方式,对农村土地市场的形成、城乡流动态势,以及农村产业结构有着决定性影响,无法回避,必须正视,分析其成因,借以有的放矢,有效应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邱道持  胡蓉  赵亚萍  郑财贵  
土地产权问题是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本文剖析了我国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的基本特点:集体所有,村民使用;依法拥有,集约利用;保障安居,限制流转;揭示了我国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的局限性:与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意愿相冲突,与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取向相冲突,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相冲突。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推进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化,开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正强  
在我国广大农村,宅基地利用粗放的现象一直较为严重——“一户多宅”,用地大大超过规定标准,农民居住环境脏、乱、差。据测算,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达2.5亿亩,用地规模十分庞大。另据调查,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13平方公里的土地只剩1平方公里可用,而这1平方公里土地上需安置农民建房的就占了近65%。怎样开展农村宅基地整治,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农村宅基地、农民住房,都是农民的财产。在开展农村宅基地整治的过程中,就不能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而应根据不同情况,关注农民的切身利益,实事求是地提出整治的办法来。陈正强同志的这篇文章,对开展农村宅基整治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可以给我们不少启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基伟  徐小峰  章晓曼  
2018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围绕宅基地用益物权的占有、使用、收益的不同权益种类,各地开展了一些实践探索。基于空闲农房及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实践,对宅基地多元利用的模式进行分析,很有必要。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多元利用的主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曲衍波  姜广辉  张凤荣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建设用地中规模最大的一类土地利用类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其成员无偿提供宅基地,保障农民住房基本权利,其性质是一种"集体福利"。在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农村宅基地实行"一户一宅"的供给制度。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加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改革滞后,农村宅基地以及农房闲置、低效利用呈加剧态势。数据显示,2000—2016年中国农村常住人口减少2.19亿,但宅基地规模反而增加了400万hm~2;同时,全国约有10%的村庄内部"一户多宅"和宅基地闲置现象较为普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九兴  王艳  
农村宅基地转型不仅可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还有助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城乡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社会经济状况和区域邻接性将安徽省分为合肥—铜陵、安庆—黄山、六安—淮北、阜阳—宿州四个区段,采用横向对比研究的方法对各区段2000—2013年土地与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各区段农村宅基地转型趋势。结果表明,安徽省各区段农村宅基地占城镇村建设用地的比例逐年不断降低,各区段所对应的农村宅基地转型阶段与各区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未来要促进农村宅基转型过程,推动城乡友好发展,建立宅基地使用的激励约束政策,实施农村宅基地差别化分区管理,给予充足的财政支持,最终实现宅基地市场化配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柏峰  
研究目的:分析是否应当禁止农村宅基地在城乡之间自由交易。研究方法:深度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在宏观上,宅基地对于农民而言是一种社会保障福利,允许其自由交易,农民必定是最终的受损者,而各种社会强势群体才会成为真正的受益者;在微观上,农村宅基地自由交易以后会破坏村庄伦理,加剧村庄内部的不平等。研究结论:限制农村宅基地自由交易具有正当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震  
受苏联宪法影响,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首次引入"生活资料/生产资料"概念。在法律层面上,农民房屋从公民私有财产被改造为生活资料。1962年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则把性质上属于生活资料的农村宅基地归入生产资料,变成了集体所有、农民使用。通过房屋"生活资料化"和宅基地"生产资料化",农民原先的宅基地所有权被弱化为一个事实上的居住权。改革开放以来,在立法上恢复了房屋的财产本质,确认并通过改革不断实现宅基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性质。宅基地的财产属性逐渐得到恢复。70年宅基地产权法律表达变迁的历史说明,应在坚持集体所有前提下不断推进宅基地财产化,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权利,这是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瑞芳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宅基地相关问题层出不穷。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的缺陷日益暴露出来,对此,理论界做了一系列的关于宅基地产权制度变革的探讨。本文提出宅基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必须在既定的基本经济制度框架下把握一定的方向和原则,同时应当寻找到一条恰当的制度变迁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余永和  张凤  
如何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已成热点话题,学界存在着严禁流转与自由流转两种观点的分歧。两派的论争源于对农村宅基地性质的不同认识、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同解读以及对宅基地流转影响的不同评估。两派在论争的背后都存在一定的偏失。实际上,严禁宅基地流转以坚守既有土地制度的主张已经难以适应市场化与城镇化发展的要求,而实行宅基地自由流转乃至宅基地私有化的方案也潜藏着巨大风险。因此,慎重稳妥推进流转才是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文谦  董祚继  
研究目的:分析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正当性和基本模式。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和理论研究法。研究结果:农村宅基地流转有现实的需要,符合法律和社会的公平正义观念,也有一定的法律和政策空间;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多样,各有利弊,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和制度支撑。研究结论:应当积极支持和引导农村宅基地流转。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公茂刚  吕淑玉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不断改革完善,实现了创造性发展。基于历史资料整理和现实调研,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变迁历程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确定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后一阶段是在巩固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基础上对权利束进行结构细分,活化宅基地使用权,促进宅基地资产价值发挥。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要素相对价格不断提高,农村宅基地闲置日益增加,急需对宅基地产权权利结构的进一步改革优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后,各试点地区对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但通过调研发现,农户对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认可度不一、政策执行力度不足,而且宅基地所有权主体虚置、宅基地闲置严重以及流转不畅等问题突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明芬  邓容  
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隐性流转过程中,一户多宅、隐性占用、违法出售和触法联建等隐性流转行为仍在继续发生。这些隐性流转行为之所以长期存在,根本原因在于宅基地产权制度模糊、宅基地法律产权和事实产权不一致以及政策监管缺位、借位和不到位。规制宅基地隐性流转的可行途径,在于进一步完善法律规制、调适利益分配机制以及严格监督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