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99)
- 2023(6864)
- 2022(5864)
- 2021(5665)
- 2020(4465)
- 2019(10504)
- 2018(9954)
- 2017(17249)
- 2016(9832)
- 2015(10572)
- 2014(10334)
- 2013(9629)
- 2012(8655)
- 2011(7920)
- 2010(7785)
- 2009(7146)
- 2008(6900)
- 2007(5491)
- 2006(4932)
- 2005(4537)
- 学科
- 济(33124)
- 经济(33074)
- 管理(23600)
- 业(22202)
- 企(17760)
- 企业(17760)
- 方法(13547)
- 数学(12330)
- 数学方法(12182)
- 中国(10855)
- 财(10218)
- 农(9950)
- 制(9710)
- 贸(8198)
- 贸易(8197)
- 易(8019)
- 业经(8006)
- 体(7337)
- 学(7274)
- 农业(6494)
- 银(6376)
- 融(6348)
- 金融(6348)
- 银行(6344)
- 体制(6157)
- 行(6079)
- 地方(5453)
- 教育(5450)
- 理论(5397)
- 技术(5354)
- 机构
- 大学(127191)
- 学院(125852)
- 济(52094)
- 经济(51226)
- 研究(49385)
- 管理(45085)
- 理学(39270)
- 理学院(38749)
- 管理学(38066)
- 管理学院(37827)
- 中国(36236)
- 科学(30832)
- 农(28585)
- 京(27105)
- 所(25770)
- 财(24347)
- 研究所(23663)
- 农业(22695)
- 业大(22427)
- 中心(21915)
- 财经(18493)
- 范(18395)
- 江(18324)
- 师范(18097)
- 院(17422)
- 北京(17276)
- 经(17088)
- 经济学(15730)
- 师范大学(15066)
- 农业大学(14941)
- 基金
- 项目(88629)
- 科学(68645)
- 基金(63769)
- 研究(61282)
- 家(58568)
- 国家(58042)
- 科学基金(48306)
- 社会(39124)
- 社会科(37039)
- 社会科学(37029)
- 省(34419)
- 基金项目(34176)
- 自然(32219)
- 自然科(31478)
- 自然科学(31465)
- 自然科学基金(30941)
- 划(30129)
- 教育(29872)
- 资助(24522)
- 编号(23790)
- 重点(20925)
- 部(19627)
- 创(19020)
- 发(18787)
- 成果(18586)
- 创新(17827)
- 科研(17426)
- 计划(17387)
- 课题(17355)
- 国家社会(16766)
共检索到196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贾莉莉
自2000年英国实行新的课程标准以来,16—17岁的学生选择职业课程的比例急剧下降。英国教育专家指出,按照原本的设想,2000年的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将会使更多的学生倾向于选择职业课程,但现实与理想却是大相径庭的。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比例从2000年的42%下降到了2002年的36%。 分析专家指出,新的课程标准规定,原本需要2年才可以获得的高级资格证书(A—level)现在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涛 朴宣运
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韩国于2015年颁布了最新的国家课程,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学习评价上都作了较大调整。此次国家课程着重强调了学生以下几方面的素养:自我管理、信息素养、创新性思维、审美素养、沟通素养、社群素养。在课程类型上,韩国课程中的创新体验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赋予了学校充分的自主权。在课时安排上,韩国国家课程允许学校在保证基本总学时的前提下做上下20%的浮动调整。在英语、数学、科学等关键科目上,韩国加大了信息技术类课程及创新实践活动的课时比例,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韩国2015国家课程在课程形态、学段、机会和权力方面的设计值得上海市在深化课程改革时进行借鉴和参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振天
高校在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实践中,重课轻程现象确实比较普遍。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教师的认识、理解、参与和作为。要建立课程与教学全环节质量标准,课程展开和实施的全过程评价与反馈。课程是高校教育的心脏,是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影响乃至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意志和社会共识这一大背景下,课程的地位、课程的价值、课程的作用日益凸显,受到高校前所未
关键词:
课程建设 执行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建珍 郭婧
面对2008版国家课程标准的缺陷和学生学业成就下滑、教育不公平现象加剧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英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知识转向",形成了政府与学术界对教育中知识问题共同关注、交相辉映的景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从强调技能导向转向强调知识导向;在课程知识的组织上,从强调跨学科知识转向强调学科知识;在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上,从强调学生兴趣转向强调学科知识;在课程学习评价的设计上,从强调知识分层转向强调知识标准。英国课程的"知识转向"给我国教育界留下许多思考空间,我们应当重新相信知识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重新思考知识作为课
关键词:
知识转向 课程改革 强有力的知识 英国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1中财讯全国中高端课程《税经——减负增效》系列税经系列1:企业架构设置与税收筹划税经系列2:重组并购业务与税收处理税经系列3:企业投资选择与税收风险税经系列4:企业经营过程与税务风险《业财融合》中高端课程把财务管理融合到业务管理中——在业务端管财务把业务管理融合到财务管理中——在财务端管业务《会管——效益提升》系列会管系列1:管理会计与财务工作定位会管系列2:管理决策与薪酬绩效会管系列3:全面预算管理会管系列4: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春梅
当代英国大学课程改革反映了知识、高等教育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变革,其核心是在课程和工作世界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注重操作性能力的培养。如果说过去是学术能力概念支配英国大学教育,那么现在,一种面向工作世界的能力正在代替这种学术能力思想。这次课程改革是在政府干预下进行的,许多大学结合英国政府启动的“高等教育企业精神试验”、英国皇家文科协会发起的“为了能力的高等教育”等项重大改革,开展了积极的课程改革探索。
关键词:
英国 大学 课程改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邓茜
据英国《卫报》2009年6月25日报道,全国教育标准局(Ofsted)的观察员们日前提出警告,去年9月起开始实施的中学课程改革收效甚微。为了应付新课程大纲,大部分学校的做法是让原来的主课教师承担综合课程的教学任务,结果导致出现了一种并不具备连贯性的"学校整合课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雪飞 蒋明 苏鸿洋 张亚雷
研究公共课"环境概论"课程的学科交叉与内在规律,从课程体系改革入手,以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知识和基本素质为主线,建设相应的课程体系,在国内首次以图说形式编制本课程应用教材,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关键词:
环境概论 图说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妍
随着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建设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是否实现顺利就业,然而现行的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着一些弊端,如开设时间过晚、授课方式单一、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文章通过分析实际情况提出了对就业指导课课程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就业指导课 改革 上课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壮国桢
在高职课程改革过程中,部分院校往往把着力点放在课程模式改革上,而课型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则没有引起较大的关注和研究。课改缺乏顶层设计、课型创新不够、配套措施不到位等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成效。主体维度、时序维度和情境维度是高职课型创新的三个关键点。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型创新 路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冉从敬
从课程设置变动、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开设频次等方面分析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馆与信息科学研究生院近5年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并提出对我国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美国 信息资讯 研究生教育 课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素敏
第16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于2018年11月2日至3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次课程论坛以"课程研究的百年审视与未来想象"为主题,通过回顾课程研究的永恒问题,探讨了如何更好致力于提升学生素养、发展个体未来,提出课程研究亟需超越"他者"经验,回归本土文化脉络,溯源课程话语,立足本土共筑世界课程版图。
关键词:
学生素养 未来想象 回归本土 课程话语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泽元 田慧生
随着教育改革研究从结构—功能观向文化—个人观的转变,教师在教育改革中意义的获得以及学校文化的构建日益受到关注。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意义,实质上是改革所表达的信念体系与教师个人信念体系的一种有机融合,这一融合以教师对工作环境的把握能力和支持性的学校文化为根基。根据意义构建的三元互动模型,应当让教师走上充满意义的课程改革旅程,构建以教师为主体的改革力量,让教师成为价值构建、专业发展、决策以及评价的主体;应当构建学习型学校,改变教师的心智模式,营造支持性的学校文化,营造共同发展愿景。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教师 学校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