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03)
- 2023(10077)
- 2022(8931)
- 2021(8465)
- 2020(7100)
- 2019(16430)
- 2018(16587)
- 2017(31365)
- 2016(17424)
- 2015(19843)
- 2014(19917)
- 2013(19610)
- 2012(17840)
- 2011(15917)
- 2010(15882)
- 2009(14106)
- 2008(13454)
- 2007(11698)
- 2006(10111)
- 2005(8659)
- 学科
- 济(65260)
- 经济(65190)
- 管理(51077)
- 业(49445)
- 企(41795)
- 企业(41795)
- 方法(32191)
- 数学(27694)
- 数学方法(27353)
- 农(17560)
- 技术(16834)
- 中国(16638)
- 学(15606)
- 财(15153)
- 业经(14690)
- 理论(13780)
- 地方(12978)
- 农业(11935)
- 贸(11363)
- 贸易(11359)
- 教育(11309)
- 和(11066)
- 易(11026)
- 环境(10621)
- 制(10392)
- 务(9960)
- 财务(9895)
- 财务管理(9880)
- 划(9550)
- 企业财务(9362)
- 机构
- 大学(243688)
- 学院(242845)
- 管理(99007)
- 济(89835)
- 经济(87658)
- 理学(86229)
- 理学院(85283)
- 管理学(83780)
- 管理学院(83358)
- 研究(79396)
- 中国(56054)
- 京(52752)
- 科学(52200)
- 所(40212)
- 农(39852)
- 业大(39235)
- 财(38860)
- 研究所(36945)
- 中心(35457)
- 江(34910)
- 北京(33530)
- 范(33048)
- 师范(32743)
- 财经(31745)
- 农业(31158)
- 技术(29620)
- 院(29393)
- 经(28874)
- 州(28657)
- 师范大学(26311)
- 基金
- 项目(172708)
- 科学(134537)
- 研究(126950)
- 基金(122742)
- 家(107168)
- 国家(106285)
- 科学基金(91016)
- 社会(76067)
- 社会科(71987)
- 社会科学(71965)
- 省(69272)
- 基金项目(66388)
- 自然(60697)
- 教育(59522)
- 自然科(59252)
- 自然科学(59239)
- 自然科学基金(58152)
- 划(57965)
- 编号(52957)
- 资助(50373)
- 成果(42212)
- 重点(38632)
- 部(37418)
- 创(36881)
- 课题(36779)
- 发(36280)
- 创新(34282)
- 科研(32978)
- 项目编号(32655)
- 大学(32149)
共检索到346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曹月华
1 液体浅层倒插生根法 将长约1.5~2.0cm长的巨尾桉继代苗,不必分头尾投入装在三角瓶深约3mm,添加2~10mg/L、IBA、液体的、修改的MS培养基内,只要苗的任一部分(茎顶、叶子或茎基部)接触到培养液,7~10天后可有80%以上生根。生根苗移栽成活率80%左右。这一方法较一般生根法降低成本3/4,并便于今后组培苗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红梅 张启翔
该文综述了容器(穴盘)育苗中几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如基质的理化特性、水分管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青 曹文广
动物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体内,外源基因随机整合或定点整合(打靶)在染色体基因组上并得到表达和遗传的生物技术。该技术自发现以来,在畜牧业、医药产业、环境保护以及新型生物材料等领域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就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慢病毒载体导入法、精原干细胞法、锌指核酸酶介导的基因打靶、RNA干扰介导的基因沉默等新的高效转基因技术进行了概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浩元 田砚亭
为了提高枣树的产量和枣果品质,该文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在枣树的矿质营养及水分管理、整形修剪、保花保果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并针对当前生产中存在的品种混杂、品质低劣等问题,提出今后应加强枣树良种选育研究,以及密植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等.
关键词:
枣树,丰产栽培,研究进展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玉琼 赖钟雄 郭志雄 詹梓金
总结了近40a来茶树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器官培养、细胞与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遗传转化,及其在茶树快速繁殖、遗传改良、种质保存、次生物质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并初步分析了茶树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茶树 离体培养 遗传转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志华 谢耀坚 罗联峰 张维耀
桉树青枯病害是危害桉树生产的主要病害,近年来桉树青枯病的流行和发生对我国南方桉树产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本文对当今主要桉树青枯病病害特点,青枯病的发生和流行因素,青枯假单胞杆菌对寄主桉树的致病机制及对抗病的差异和抗病机理等研究成果和现状作一概述,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桉树 青枯病菌 发生流行 防治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朱洪影 易林 汪子怡 熊伟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在各种生命活动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细胞生物学研究,尤其是对单个细胞的研究,是了解生命过程的重要手段.细胞代谢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对其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近年来细胞代谢组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数种应用于单细胞层面的分析方法,包括与荧光、电化学、色谱、质谱等多种手段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近年来发展的单细胞质谱检测能够对单个细胞的代谢进行精准分析,检测代谢通路中的小分子,并将细胞代谢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联系起来,具有直接、快速、原位取样与检测等优点,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单细胞 代谢组学 质谱 技术进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志国 吴昊 杨文云 夏定久
用塔拉嫩茎、茎尖、叶片、叶柄作外植体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在MS +BA 1.5mg·L- 1+蔗糖30g·L- 1+琼脂 5 .7g·L- 1培养基上芽苗分化率为 5 0 %。分别以 1/2MS +BA 0 .1mg·L- 1+蔗糖 2 0g·L- 1+琼脂 5 .7g·L- 1和MS +BA 1.5mg·L- 1+IAA 0 .2mg·L- 1+干酪素 1.5g·L- 1+蔗糖 30g·L- 1+琼脂 5 .7g·L- 1作培养基 ,用胚轴诱导芽苗 ,愈伤组织块上的芽苗分化率 79%。芽苗培育约 2 0d后 ,用 1/2MS +NAA 3.0mg·L- 1+IAA 1.0mg·L- 1+...
关键词:
塔拉 组织培养 诱导生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方秋
经对单叶省藤、黄藤和白藤组织培养系列试验证明:半成熟种胚是棕榈藤组织培养最佳外植体,在RM_(5-1)和RM_(8-2)培养基中,相继各培养50d,即形成完整的试管苗;外植体在总盐浓度为6899mg/L的培养基中,置于690 lx光照度下每天照射16h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好;RM_6是丛芽诱导和继代培养最理想培养基。一个外殖体经一年的培养增殖,其理论繁殖系数为2.8×10~5/a。组培诱导分化的丛生苗切片显微观测结果显示:母芽节间距离极度缩短,当节部分生细胞发生分裂、密度加大时,即形成多个腋芽原基,继后发育成丛生无根苗。2年生苗木茎尖经组培诱导后,分生细胞直径变小,密度增大,核体积异常扩大,呈明...
关键词:
棕榈藤 组培 诱导 繁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烈健 陈祖旭 张赛群 梁日高
相思(Acacia Mill.)类树种(俗称相思树)属含羞草科(Mimosaceae)金合欢属(Acacia Mill.),在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云南和江西等地均有栽培。相思树植株高大挺拔,根系发达具根瘤,具有耐干旱贫瘠及抗风的特性,是水土保持及改良土壤的优良树种;同时,相思树还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其生
关键词:
马占相思 优树 组培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成行 李晓婷 袁建振 马清
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作为名贵中草药和草本观赏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本文从外植体和基本培养基的选择、愈伤及芽的诱导、增殖培养以及重要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金线莲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金线莲组织培养中多以种子、具节茎段、茎尖、茎片和叶片作为外植体。其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主要包括3条途径:一是原球茎途径,激素和基因型是影响其的关键因素;二是带节茎段诱导丛生芽,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等配合使用对其有促进作用;三是愈伤组织分化途径,以茎片和茎段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能分化出大量不定芽,6-BA在此途径中起关键性作用。此外,光照条件及天然有机物也是影响金线莲组织培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为金线莲的组培快繁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金线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及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冬梅 李健 王清印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养殖对虾遗传改良研究的现状 ,并对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人工雌核发育和转基因育种等手段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利用现代生物学的新技术、新方法改造传统养殖业 ,将传统的育种研究技术与现代生物学技术相结合 ,加快培育优质、抗逆对虾养殖新品种是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对虾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对虾 遗传改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晏琼 刘晓宇 虞昊安 李翎慈 刘潇漪 张育新 戴昊鸣 陈斯琳 成喜雨
为了解植物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以“无土栽培”、“基质栽培”、“雾培”和“水培”为关键词,依据Web of Science、Pub-Med和知网等数据库,检索了1989—2021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无土栽培发展历程、主要技术以及未来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1)无土栽培包括水培、雾培、基质栽培等,其中成本低、操作简单的基质栽培是主要方式,而操作、成本均更高的雾培和水培在高效植物栽培工厂建设上潜力巨大;2)探索高效、节水、可持续有机种植技术,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发展适配常规环境和恶劣环境的智慧农业是发展趋势之一;3)针对室内及楼宇空间等个体化种植需求,发展小型化、家庭化、精致化、智能化无土栽培技术是发展趋势之二;4)密闭空间种植和太空种植技术的研究也将受到更多关注。
关键词:
无土栽培 有机种植 智慧农业 太空种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文书生 何绒绒 郑佳康 田如男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观赏、药用和油用植物,高效的组织培养技术是加速其育种和繁殖的重要基础。牡丹组织培养技术历经约半个世纪的研究,主要进展包括以下3个方面:1)器官组织培养再生:牡丹器官组织培养再生主要包括器官发生、体细胞胚发生和无菌短枝扦插这3条途径。(1)牡丹器官发生途径包括愈伤组织和分生结节培养,牡丹的各种繁殖器官和营养器官皆可作为外植体诱导得到愈伤组织,但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器官难度较大,且尚未得到完整再生植株;牡丹分生结节培养以黄化嫩茎和叶柄薄层为外植体,前人已初步建立了紫斑牡丹和牡丹芍药组间杂种——伊藤的分生结节发生体系,并实现了不定芽和叶状体的分化,但分化率极低,且未能获得再生植株,还发现牡丹分生结节中含有丰富的芍药苷和丹皮酚,这证实了其在药用成分生产中的应用潜力。(2)牡丹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包括直接发生和间接发生,前人通过筛选基因型、培养基和发育时期等实现了多个牡丹品种的体细胞胚直接发生,但体细胞胚萌发率低,且再生成苗困难;间接发生途径以叶柄为外植体,已诱导得到愈伤组织并获得体细胞胚,但体细胞胚发生率极低。(3)牡丹无菌短枝扦插技术历经约30年的研究,完善的启动、增殖、生根和驯化移栽技术体系已经建立,但该技术仍无法实现产业化应用,主要原因在于试管苗的顶芽休眠、两步生根成本高以及移栽成活率低。2)胚珠和胚离体培养成苗:分别以完成器官分化的胚珠(花后60天)和成熟胚(花后90天)为外植体,前人通过筛选植物生长调节剂建立了紫斑牡丹和杨山牡丹的胚珠和胚离体培养体系,并获得了组培苗,但组培苗在驯化移栽阶段死亡。3)花药(花粉)离体培养成苗:以处于第1次分裂期的花粉为外植体可诱导得到花粉胚,培养过程中不同发育状态的花粉胚表现出不同的器官分化能力,其中聚集成簇的花粉胚无法分化出芽和根,而独立生长的花粉胚可分化出根系,但无法分化出芽。综上,牡丹组织培养研究目前仍处于应用基础研究的初级阶段,后期研究一方面需要针对褐化、器官间接发生困难以及试管苗的生根和移栽问题进行技术优化,另一方面亟需从生理甚至是分子的层面对组织培养中的褐化、器官发生和顶芽休眠机理等展开研究,从而为组织培养技术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兰珍 刘勇
在黄芩野生资源日益匮乏与人类对黄芩需求量日益增长的今天,黄芩资源的培育倍受重视,人工栽培黄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领域.该文对近年来关于黄芩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田间管理、合理采收及生物技术的应用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提升黄芩资源的人工培育水平积累基础资料,进而为提高我国人工栽培黄芩的产量与质量,为推进黄芩培育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信息.
关键词:
黄芩 种质资源 培育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