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49)
2023(4393)
2022(3589)
2021(3049)
2019(5630)
2018(5444)
2017(10611)
2016(5478)
2015(6271)
2014(6316)
2013(6430)
2012(6649)
2011(6312)
2010(6758)
2009(6567)
2008(6208)
2007(5883)
2006(5701)
2005(5533)
2004(5091)
作者
(18158)
(15275)
(15226)
(14735)
(9934)
(7139)
(6923)
(5875)
(5843)
(5576)
(5519)
(5118)
(5058)
(4931)
(4846)
(4691)
(4406)
(4390)
(4363)
(4115)
(3873)
(3685)
(3679)
(3563)
(3524)
(3497)
(3291)
(3049)
(3017)
(2992)
学科
(52761)
经济(52728)
地方(15140)
管理(14810)
方法(12980)
地方经济(11863)
数学(11133)
数学方法(11076)
(10901)
中国(10227)
(9066)
(8471)
企业(8471)
业经(8448)
(7050)
(6725)
经济学(6549)
(6475)
金融(6475)
(5813)
银行(5810)
环境(5736)
(5691)
(5642)
(5435)
(5390)
(5366)
(5195)
贸易(5190)
产业(5078)
机构
大学(94512)
学院(93776)
(54084)
经济(53154)
研究(40232)
管理(31501)
中国(30830)
理学(25686)
理学院(25340)
管理学(24996)
管理学院(24797)
(22698)
(20931)
科学(20798)
(20482)
经济学(18491)
研究所(18442)
财经(17428)
中心(16967)
经济学院(16212)
(15586)
(15435)
(13914)
北京(13715)
(12797)
财经大学(12630)
科学院(12421)
(12380)
师范(12323)
(11818)
基金
项目(52063)
科学(41332)
研究(39022)
基金(38547)
(33008)
国家(32768)
社会(27739)
科学基金(27714)
社会科(26310)
社会科学(26302)
基金项目(19458)
(19248)
教育(16724)
资助(16201)
(15647)
自然(15449)
自然科(15060)
自然科学(15058)
自然科学基金(14786)
编号(14200)
(13115)
(12747)
经济(12639)
成果(12277)
国家社会(12164)
重点(12048)
(11803)
发展(11401)
(11277)
课题(10665)
期刊
(72155)
经济(72155)
研究(37697)
中国(19973)
(16821)
管理(14762)
经济研究(12823)
(11968)
金融(11968)
科学(11863)
(11833)
学报(11777)
财经(10358)
大学(9389)
(9215)
问题(9151)
学学(8922)
技术(8512)
业经(8457)
农业(7584)
(7447)
国际(7073)
教育(7047)
技术经济(6982)
世界(6969)
统计(6208)
经济问题(5783)
经济管理(5705)
改革(5231)
(5231)
共检索到165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魏加宁  
本刊今年5月16日与湖北省金融学会和金融时报社联合举办了"新形势下通货膨胀及其治理"高层学术论坛。出席论坛的10多位专家就本轮通胀的性质、成因、前景判断及利弊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和研讨。论坛认为,全球化背景下的通胀成因复杂,其治理需打"组合拳",反通胀是当前货币政策的着力点,"滞胀"需加以防范,从紧的货币政策需要财政和供给管理等相关政策的有效配合。为推介论坛成果,本刊编辑部对论坛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已在第五期刊出,又在本期推出专题,刊出三位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撰写的文章,还有部分论坛成果将在《中国金融》刊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一鸣  
2003年以来,我国已连续了4年的经济繁荣期,经济形势的基本面是好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和投资高增长的潜在风险在加大。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三过”问题和流动性过剩是经济内外失衡的外在表现形式,其根源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必须采取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相结合、治标和治本相结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立群  
从近期各项经济指标判断 ,经济回落的态势基本结束 ,但由于供大于求、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脱困、国际经济不确定因素等多方面影响 ,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从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特点变化看 ,我国经济已进入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加快投资增长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城市化进程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扩大消费需求 ;解决好农业问题 ;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这一时期的重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立群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特别是经济形势,强调我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同时,也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一、寻找增长速度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最佳选择 现代经济的最重要特点是GDP的增长和人均GDP的增长。GDP增长的累积便构成财富的增长。GDP不是衡量财富增长的完善尺度。在许多情况下,GDP增长所伴随的是人类福利的损失和财富的减少。但是,直到目前为止,GDP仍然是衡量经济进步的最重要尺度,是各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最主要目标之一。政府追求的宏观经济目标是多重的。除GDP增长速度之外。物价稳定、汇率稳定、就业充分等等都是政府的重要宏观经济目标。在这些目标中,有些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有些则是相互矛盾的。例如,在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之间往往存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关系。这样,政府就必须确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邱晓华  
今年是我国历史极为重要的一年。恢复祖国对香港行使主权,是洗刷中华民族屈辱,振兴中华民族,向祖国统一目标迈出重大一步的举世瞩目的大事,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是更高地举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规划世纪之交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业,以崭新姿态胜利迈入21世纪的又一件大事。顺利完成这“两件大事”,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贺铿  
199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明显出现了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或者说,出现了供给相对过剩的发展态势。至1998年12月已连续15个月物价指数同比负增长,1998年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6%,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8%,可以认为这又是通货紧缩的重要征兆。出现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原磊  
理解宏观经济形势,可沿着目标逻辑、现实逻辑、民生逻辑、风险逻辑四条主线展开。从目标逻辑来看,2035年我国人均GDP应达到2万美元,而这要求我国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4.73%以上;从现实逻辑来看,我国“十四五”和“十五五”年均潜在产出增速分别为5.42%和4.92%,当前存在明显的产出缺口;从民生逻辑来看,就业、通货膨胀、房地产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从风险逻辑来看,必须要防范金融风险和效率风险。为此,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要统筹好当前与长远、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与稳定、发展与安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一鸣  
第一,全球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中。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已过去8年,但危机的阴霾并未散去。一是全球经济陷入"低增长困境"。主要经济体都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宽松货币政策,但2016年全球经济仍将维持低增长态势。发达经济体呈现温和、不均衡的复苏态势,增长率略有回升,这主要得益于美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桤伦  张畅  
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演进,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供应链挑战到地缘政治冲突、通胀高企,主要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金融脆弱性抬升,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和难预料的因素增多。面对世纪变局,我国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在全球经济中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本文分析了2015年前三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认为,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在波动中实现平稳增长,继续处于合理区间;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困难,经济的长期基本面依然向好;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加速积聚,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有坚实基础。文章提出,要继续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以改革创新落实好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一是创新调控方式,增强宏观政策的效力;二是促进有效投资,挖掘扩大内需的潜力;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的动力;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五是提升开放层次,打造合作竞争的助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新泽  向晓岚  刘斌  
2002年一季度,由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继续实施,以及世界经济复苏,我国经济增长扭转减缓之势,在平稳运行中增幅扩大。工业生产增速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猛,国内市场销售稳定发展,进出口保持增长,利用外资数额进一步加大,市场物价总水平继续低位运行。从全年看,若不出现大的事件,我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快速态势。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扬  
当前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经济恢复过程缓慢,国际局势依旧动荡不安。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依靠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尚需时日,投资仍是近期关注的重点。国内外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将会面临很多全新的挑战,但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邵宗明  邱晓华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总体经济进一步趋向宏观调控目标,综合评分值由上年底的“红灯”、“黄灯”交界处转为现阶段的“黄灯”、“绿灯”交界处(见图1);财税、汇率等各项改革进展顺利,运转基本正常。但面临问题仍很突出,主要是物价涨幅较大,国有企业相互拖欠、停产半停产现象突出,农业隐忧犹在,有待在下阶段的改革和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