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50)
- 2023(7550)
- 2022(6715)
- 2021(6265)
- 2020(5577)
- 2019(12892)
- 2018(12768)
- 2017(25608)
- 2016(14302)
- 2015(16118)
- 2014(16654)
- 2013(16746)
- 2012(15976)
- 2011(14396)
- 2010(14763)
- 2009(13918)
- 2008(14155)
- 2007(13117)
- 2006(11308)
- 2005(10513)
- 学科
- 济(60668)
- 经济(60598)
- 业(39390)
- 管理(38821)
- 企(30952)
- 企业(30952)
- 方法(29244)
- 数学(25902)
- 数学方法(25579)
- 财(17319)
- 农(17285)
- 中国(15079)
- 学(14817)
- 制(12708)
- 贸(12278)
- 贸易(12276)
- 易(11941)
- 业经(11430)
- 农业(11214)
- 地方(11096)
- 务(10827)
- 财务(10798)
- 财务管理(10765)
- 银(10613)
- 银行(10577)
- 企业财务(10189)
- 融(10067)
- 金融(10065)
- 行(10007)
- 和(9086)
- 机构
- 大学(214331)
- 学院(212608)
- 济(87427)
- 经济(85473)
- 管理(77308)
- 研究(76341)
- 理学(65937)
- 理学院(65064)
- 管理学(63806)
- 管理学院(63391)
- 中国(58381)
- 科学(48856)
- 京(46386)
- 财(41836)
- 农(41774)
- 所(41591)
- 研究所(37699)
- 中心(35168)
- 业大(33909)
- 江(33128)
- 农业(33051)
- 财经(32931)
- 经(29719)
- 北京(29570)
- 范(28566)
- 师范(28283)
- 经济学(27229)
- 院(26700)
- 州(26269)
- 经济学院(24765)
- 基金
- 项目(136522)
- 科学(105937)
- 基金(98647)
- 研究(96306)
- 家(87497)
- 国家(86797)
- 科学基金(72246)
- 社会(59416)
- 社会科(56218)
- 社会科学(56199)
- 省(52737)
- 基金项目(51962)
- 自然(48093)
- 自然科(46940)
- 自然科学(46923)
- 自然科学基金(46094)
- 划(45493)
- 教育(44552)
- 资助(41582)
- 编号(38807)
- 成果(32761)
- 重点(31692)
- 部(30732)
- 发(29278)
- 创(27396)
- 课题(27226)
- 科研(26797)
- 性(26458)
- 计划(25975)
- 创新(25741)
共检索到318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建坤 刘滨 陈文颖
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出发,对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的“公平”性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系统讨论。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公平原则下责任、义务及优先事项的差别进行了分析,提出并分析了以人均碳排放权相等为标准,到目标年(例2100年)各国人均碳排放量及过渡期内(例1990~2100年)人均累积碳排放量两个趋同的碳排放权分配原则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益言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长期关注碳定价问题,指出碳定价是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政策工具。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ETS)是实现碳定价的主要方式,两者各具特点。碳税价格稳定,ETS减排效果更加确定、便于实现国际协调。如能辅以适当的价格稳定机制,ETS可能将成为更具优势的碳定价机制。此外,国际社会还可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关于碳定价机制的国际协调,以更低成本实现全球减排目标。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孙耀华 仲伟周
气候变化经济学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气候变化的外部性、风险与不确定性等特征,重点分析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各种减排方案及政策工具在公平、效率等方面的比较,以期使国际气候治理制度满足公平、效率与可持续性要求。文章从气候变化经济学的起源与学科属性、气候变化的经济学特征、不同气候政策评估模型、减排方案及政策工具的比较等五个方面综述了这一学科的发展历程与最新成果,并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孝纯
全球气温升高,多数科学家认为是工业化以来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结果,联合国气候大会制订了《京都协议书》及《巴厘岛路线图》,目前中国已成为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国家,为此中国承诺2020年单位GDP能耗要下降20%,本文对中国今后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水电、核电、太阳能、风电进行了论述和预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迎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本文试图就近年来经济学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成果和前沿性研究课题做一简单的归纳和概括 ,以期明确该研究领域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联系的概貌 ,并把握未来学科发展的基本方向 ,促进研究工作的开展和学科建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璟珉 魏东
随着全球增温以及各种异常气候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越加关注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并一直努力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案。然而自《京都议定书》这份唯一的国际范围签署的旨在减缓温室气体的协议制定以来的10年时间,气候变化问题有增无减,没有得到实质改善。这不仅是科技水平和政策手段上的局限所至,更为根本的原因是现有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仍存在缺陷。全球气候变化长期被默认为"公地悲剧"的现象是一种典型的"冥王星现象"。这种认知上的缺陷导致了当前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方法难以行之有效。要找到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完善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是重要的前提条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蒋有绪
本文以OSU模型和以GFDL、GISS、NCAR、OCU及UKMO等模型的综合分析对中国气候变化的预测为基础,讨论大约在2020年大气CO_2浓度两倍时对中国森林变化的预测途径。以杉木林的生长、产量和分布、大兴安岭寒温带林区的树种组成和生长,以及我国森林带的可能变迁为例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中国森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伟中 王文远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超越了一般环境问题的范畴,而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关系的重要考虑因素。随着《京都议定书》的实施以及气候变化问题谈判进程的加快,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挑战。文章分析认为,要求主要发展中国家承诺减限排义务的压力与日俱增,而我国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提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一些思考:(1)充分认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和严峻性,准确把握国际谈判进程;(2)加快制定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力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暖;(3)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能力建设,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活动的能力;(4)充分利用国际合作机制,提...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形势 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品茹
气候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关键支撑要素,为地球生物构筑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不当活动导致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气候变化破坏和改变了不少生物的生存环境,威胁它们种群的生存和发展,对地球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威胁。与此同时,生物多样性的改变,也负向反馈到了气候变化上,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两者间这种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使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和减排事业遭受更大挑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品茹
气候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关键支撑要素,为地球生物构筑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不当活动导致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气候变化破坏和改变了不少生物的生存环境,威胁它们种群的生存和发展,对地球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威胁。与此同时,生物多样性的改变,也负向反馈到了气候变化上,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两者间这种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使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和减排事业遭受更大挑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志杰 陈绍军
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所导致的现实或潜在的大量气候移民,成为了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正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通过对人类社会现实和历史发展进程中,诸种气候变化形式导致的气候移民现象及其概念的剖析;对气候移民数量规模不断攀升、波及区域持续扩大、临时性迁移向永久性移民持续演变、多种因素叠加交织下气候移民问题日趋复杂化等亟需关注与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透视。针对气候移民问题,提出了加强国际合作、致力减缓与主动适应并举、在国际社会建立应对政策与治理机制和管理机构、降低气候移民的社会脆弱性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有效破解气候移民难题,化解气候移民面临的各种社会风险,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移民 问题 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志杰 陈绍军 史明宇
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所导致的大量气候移民,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气候变化条件下人类实施了宏、微观气候工程以应对逐渐恶化的自然生存条件,并促生了大量气候工程移民。通过对气候工程移民的概念界定和类型划分,剖析气候工程实施给移民造成的次生贫困化、社会适应度降低等影响;对气候工程移民实施中存在的调地困难安置难度大、补偿标准低、生计模式骤然转变、社会资本流失等问题进行了透视。为此提出提高补偿标准增加土地熟化投资、持主导产业加大后扶力度、培育移民可持续发展能力、更新移民观念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移民社会结构特殊性促动移民社会适应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建坤 苏明山
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全球气候资源的根本途径在于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提高碳生产率。这也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本文进行了碳生产率的年增长率分析、碳生产率的国别比较分析、提高碳生产率途径的因素分析,阐明用碳生产率增长率度量一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程度的观点,提出提高碳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揣小伟 高润艺 李建豹 赵荣钦 卢月
基于空间数据,对中国PM_(2.5)排放强度和浓度的空间分布及时空变化进行了多尺度分析,定性、定量地讨论了两者关系及省际不公平性。结果表明:我国PM_(2.5)排放强度和浓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具有相似性,中东部为高值主要分布区;1970~2015年,全国PM_(2.5)排放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中间略有波动;1998~2016年,全国PM_(2.5)浓度整体上波动上升,相对于排放强度,其波动幅度较大;在不同时间段,PM_(2.5)排放强度和浓度年均变化具有较大差异;1998~2012年,PM_(2.5)排放强度和浓度在省级空间上具有明显相关性;时间序列上,两者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区域的变化趋势差异性较大。基于PM_(2.5)排放和浓度的区域公平性具有明显空间差异,东部和南部沿海省份占据优势,而西北和北部内陆地区处于劣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治宇 周亚同
近日,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发布的最新气候报告首次承认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人为活动所导致的,并进一步指出,气候变暖使得美国人的生活变得比以前更加艰难。EPA此次的报告是时隔4年后的首次发布,上一次报告的数据还定格在2016年。因为特朗普政府拒绝承认气候变化的存在,EPA的气候报告从2017年开始就一直被冻结。拜登执政后,美国政府开始重新关注气候变化,也使得气候变化这一议题再次获得了美国政府的认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