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7)
- 2023(11654)
- 2022(9855)
- 2021(9450)
- 2020(7894)
- 2019(18630)
- 2018(18179)
- 2017(34307)
- 2016(18948)
- 2015(21806)
- 2014(21713)
- 2013(21890)
- 2012(20595)
- 2011(18881)
- 2010(19088)
- 2009(17727)
- 2008(17789)
- 2007(16114)
- 2006(14038)
- 2005(12713)
- 学科
- 济(86118)
- 经济(86042)
- 业(54072)
- 农(50620)
- 管理(43593)
- 方法(36601)
- 农业(33395)
- 数学(33200)
- 数学方法(32970)
- 企(31780)
- 企业(31780)
- 中国(25140)
- 业经(21692)
- 贸(21210)
- 贸易(21204)
- 易(20836)
- 财(19438)
- 制(16707)
- 地方(16074)
- 学(14985)
- 发(13753)
- 出(13316)
- 银(12806)
- 银行(12776)
- 农业经济(12490)
- 行(12338)
- 融(12013)
- 金融(12011)
- 体(11798)
- 策(11683)
- 机构
- 学院(277922)
- 大学(274973)
- 济(124108)
- 经济(121847)
- 管理(102298)
- 研究(99063)
- 理学(88089)
- 理学院(87121)
- 管理学(85788)
- 管理学院(85293)
- 中国(77483)
- 农(65803)
- 科学(58375)
- 京(57995)
- 财(53279)
- 所(50730)
- 农业(50688)
- 研究所(45976)
- 中心(45927)
- 业大(45662)
- 财经(42381)
- 江(41574)
- 经济学(39200)
- 经(38762)
- 北京(36781)
- 范(36529)
- 师范(36211)
- 经济学院(35616)
- 院(34035)
- 州(32429)
- 基金
- 项目(180816)
- 科学(141747)
- 研究(135312)
- 基金(131476)
- 家(114423)
- 国家(113400)
- 科学基金(95712)
- 社会(86808)
- 社会科(81958)
- 社会科学(81934)
- 省(70156)
- 基金项目(69260)
- 教育(62123)
- 自然(58952)
- 划(58468)
- 自然科(57597)
- 自然科学(57578)
- 自然科学基金(56567)
- 编号(55701)
- 资助(53702)
- 成果(45072)
- 部(42235)
- 重点(40865)
- 发(40432)
- 课题(38351)
- 创(37397)
- 国家社会(36745)
- 农(36722)
- 教育部(35891)
- 创新(35026)
- 期刊
- 济(140299)
- 经济(140299)
- 研究(82935)
- 农(69442)
- 中国(59407)
- 农业(47445)
- 学报(45123)
- 科学(41314)
- 财(39847)
- 大学(34874)
- 学学(32985)
- 管理(31979)
- 教育(30731)
- 融(28455)
- 金融(28455)
- 业经(27655)
- 技术(23424)
- 业(23382)
- 经济研究(21649)
- 财经(21176)
- 问题(20343)
- 经(18283)
- 贸(17280)
- 世界(17214)
- 版(15880)
- 农业经济(15118)
- 农村(15045)
- 村(15045)
- 国际(14507)
- 技术经济(14121)
共检索到421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黄平 马春华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依赖劳动力数量和质量转向主要依赖劳动力的质量,职业技术教育和就业后的培训对于农村外出务工者来说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了现有农村外出务工者培训的政策框架和培训体系/模式之后,指出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2~2007实施的“我们在一起”项目在八个项目点的研究,培训对于农村外出务工者是非常有用的;在归纳了该项目八个项目点各具特色的培训模式之后,提出对于农村外出务工者提供培训应该注意就近培训、就简培训、引导性培训和沟通性培训。
关键词:
农村外出务工者 培训 “我们在一起”项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庆宝 陈杭 吴海涛 霍增辉
本文利用"中部地区劳动力务工状况"数据,运用Mlogit模型,从农村劳动力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两个方面研究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行业选择问题。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的个人特征是其就业行业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他们可以根据个人特征做出理性的就业行业选择;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家庭特征是影响其就业行业选择的其他重要因素,他们在家庭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进行就业行业决策。政府应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解决其就业的后顾之忧;政府应该对农民工进行分类培训,提高其个人的就业技能和素质,以适应行业及职业需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方卫 康姣姣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的变化不仅对区域劳动力供需平衡产生影响,也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家庭收入结构的优化。文章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回流、再外出的流动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利用2013和2018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国农村劳动力存在反复流动的现象,外出的原因主要为增加收入,回流的原因主要为照顾老人及子女等非经济因素,流出地与流入地在政治、社会及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差异促使回到流出地的劳动力心理成本不降反增而再外出,再外出的原因还与农业经营收入的相对低稳定性有关。厘清农村劳动力回流与再外出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有利于制定保持区域劳动力供需平衡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
中国农村 劳动力外出 劳动力回流 再外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宁光杰
运用2008年的农村—城市移民调查数据(RUMIC),本文探讨了中国由农村流向城市的劳动力的就业状况,特别关注自我雇佣这一就业形式。我们发现人口特征、人力资本、社会网络和迁移目的城市都影响其就业选择和收入。控制了选择性偏差,自我雇佣者的小时收入比短期工资获得者(短期工)的小时收入高,但并不比长期工资获得者(长期工)的高。收入差异分解的结果显示在自我雇佣者和长期工、自我雇佣者和短期工之间的收入差异中都存在歧视因素。我们的研究支持双重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假说:对于农村外出劳动力来说,自我雇佣这一就业状态的选择只部分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入壁垒限制了一些自我雇佣者转为长期工。另一方面,即使有创业的梦...
关键词:
自我雇佣 工资获得者 移民 选择性偏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11390万人,比上年增加920万人,增长8.8%。外出务工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23.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常住户(居住在乡镇行政管辖区域内的住户)外出务工的劳动力8960万人,比上年增加840万人,增长10.2%;举家在外务工(整户离开居住地到居住地所属乡镇行政管辖区域以外务工)的劳动力2430万人,比上年增加80万人,增长3.4%。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毛学峰 刘靖
随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依据CHIP家庭微观调查1988—2007年的数据,使用基尼系数分解以及非参数分解等多种方法,本文试图对本地非农就业、外出务工等不同类型的家庭从业模式与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关系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首先,从整体的收入分布来看,早期的农村地区的发展更多伴随着不平等程度提高,而后期经济增长则带来更多福利改善;其次,家庭主要非农收入来源是本地非农就业,外出务工所得具有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而本地非农就业则具有扩大作用,随着时间推移其作用程度也有所改变;最后,经济增长成果惠及不同群体,但并非平均分配,不同群体获益情况不同...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湘红 孙文凯 任继球
验证相对收入对外出务工的影响是对已有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研究的重要补充,也有助于全面认识小范围内收入不平等的经济影响。本文使用农业部大样本定点调查数据,验证了两种常用的相对贫困指标对是否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人数比例和外出务工时间的影响,从验证内容、指标设计和计量方法等方面改进了已有的对中国农村相关问题的研究。研究发现:村内的相对贫困状态对外出务工产生了全面且显著的影响。在满足基本的外出所需资金之后,相对收入地位较低的家庭会倾向于外出务工。本研究还发现:通过外出务工,中国农村小范围内的收入不平等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关键词:
相对贫困 外出务工 收入分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金沙
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是"民工潮"后我国人口流动的又一显著现象。通过增加了自身能力因素的推拉模型可以发现,造成农村外出劳动力做出回流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自身能力达不到城市用工部门要求所造成的,这不仅不利于农村劳动力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也影响到了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集合政府、用工部门和其他社会部门的力量,加强对农村外出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素质,为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提供可靠人力资源保障。
关键词:
回流 推拉模型 教育培训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栾江 李强
通过2009—2010年调查数据对中国18个省48个县的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样本考察了教育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非农收入的影响,通过OLS法估计的教育回报率为3.9%,考虑了选择性因素的影响后估计结果为5.06%,说明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回报率依然较低。通过分位回归发现教育可能扩大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收入差距。政府要在农村地区推动教育扩张和平等才能提高农村地区教育回报率,减小教育所产生的扩大收入差距的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盛来运
本文从个体、家庭、社区和制度等多个层面,利用人口迁移理论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劳动力外出决策模型(Probit模型),对提出的假设进行了实证。主要结论是:农民外出决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农民个体来讲,劳动力外出行为首先表现为人力资本竞争选择的结果;对于农民家庭来说,家庭相对剥夺感和市场流动性差增加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可能性,新经济迁移理论在中国是实用的;对于家庭所在的社区来讲,一个基础条件好和社会网络资本丰富的社区有利于推动农民外出,但过高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会降低本地劳动力外出的可能性;从制度层面讲,城乡二元结构及其相关的制度变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盛来运
本文利用迁移理论从个体、家庭、社区和制度等多个层面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相关因素影响劳动力外出可能性的16个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劳动力外出决策模型,利用中国农村住户调查34000户样本数据,对这些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农民外出决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农民个体来讲,劳动力外出行为首先表现为人力资本竞争选择的结果;对于农民家庭来说,家庭相对剥夺感和市场流动性差增加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可能性,新经济迁移理论在中国是实用的;对于家庭所在社区来讲,一个基础条件好和社会资本丰富的社区有利于推动农民外出,但过高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会降低本地劳动力外出的可能性;从...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外出 影响因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多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2004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1823万人,比上年增加433万人,增长3.8%。其中,农村常住户中外出务工的劳动力9353万人,增加393万人,增长4.4%;举家外出务工的劳动力2470万人,增加40万人, 增长1.6%。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多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2005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2578万人,比上年增加755万人,增长6.4%。其中,农村常住户中外出务工的劳动力10038万人,增加 685万人,增长7.3%,首次突破1亿人大关;举家外出务工的劳动力2540 万人,增加70万人,增长2.8%。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潘江
本文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民工自身发展的需要,政府应该因势利导,在政策和日常管理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农村发展。
关键词:
农民工返乡 创业 民工荒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和近7100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2006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3212万人,比上年增加634万人,增长5%。其中,农村常住户中外出务工的劳动力10568万人,增加530万人,增长5.3%;举家外出务工的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