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16)
2023(8449)
2022(7153)
2021(6635)
2020(5590)
2019(12175)
2018(12231)
2017(24032)
2016(12664)
2015(13890)
2014(13224)
2013(13005)
2012(11565)
2011(10580)
2010(10871)
2009(10521)
2008(10218)
2007(9311)
2006(8402)
2005(7467)
作者
(33999)
(28909)
(28388)
(27135)
(17889)
(13809)
(12851)
(11286)
(10836)
(10013)
(9778)
(9477)
(8788)
(8701)
(8689)
(8544)
(8525)
(8275)
(8196)
(8081)
(7167)
(6982)
(6881)
(6717)
(6538)
(6536)
(6443)
(6181)
(5753)
(5566)
学科
(49223)
经济(49179)
(48059)
(45123)
管理(32754)
农业(30057)
(25407)
企业(25407)
方法(16993)
业经(16405)
中国(14867)
数学(14728)
数学方法(14587)
(14091)
(12653)
(11101)
保险(11009)
(10929)
银行(10925)
(10391)
农业经济(10140)
(9573)
贸易(9567)
(9542)
(9485)
(9390)
地方(9211)
(9197)
(9044)
农村(9034)
机构
学院(176252)
大学(168191)
(73778)
经济(72313)
管理(70087)
理学(60015)
理学院(59530)
管理学(58600)
管理学院(58313)
研究(54623)
(48620)
中国(48432)
农业(36810)
(34378)
(33769)
科学(32538)
业大(31725)
中心(27539)
(27284)
(27143)
财经(26868)
(24399)
研究所(24278)
农业大学(22553)
经济管理(21733)
(21552)
(21179)
师范(21026)
经济学(21006)
北京(20420)
基金
项目(115268)
科学(91153)
研究(88737)
基金(83570)
(71819)
国家(71067)
科学基金(61441)
社会(57508)
社会科(53880)
社会科学(53870)
(46250)
基金项目(44331)
编号(39074)
教育(38663)
自然(37926)
(37205)
自然科(36949)
自然科学(36944)
自然科学基金(36274)
资助(32910)
成果(30403)
(28995)
(25682)
(25560)
重点(25158)
课题(24702)
(24031)
国家社会(23649)
(23596)
(23388)
期刊
(88559)
经济(88559)
(53720)
研究(50503)
中国(36771)
农业(35960)
(25608)
(24916)
金融(24916)
科学(24692)
学报(24685)
业经(22017)
管理(20138)
大学(19729)
学学(19130)
(16989)
教育(14525)
农村(14022)
(14022)
农业经济(13750)
技术(13490)
问题(12521)
财经(12455)
经济研究(11555)
(10507)
(10418)
世界(9855)
经济问题(9530)
农村经济(9110)
资源(8571)
共检索到265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亚楠  纪月清  徐志刚  钟甫宁  
农地流转市场的滞缓问题一直是政策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亲友或熟人之间的无偿转包行为被视为农地市场发育不完全的一种表现形式。文章理论分析了影响转出户是否收取租金的因素。认为由于转出农地存在产权风险,农地未来价值越高农户越可能为了追求产权安全而选取在当期无偿转出农地。基于固定观察点的实证结果也显示:非农就业不稳定(需要农地作为未来的就业保障)和城市郊区或镇政府所在地(农地未来有转入非农增值的可能)会降低租金收取的概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万晶晶  王博  钟涨宝  
发育农地流转市场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农户农地无偿转包一直被认为是农地交易市场发育不充分的表现。基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视角,从农地存在产权风险的原因出发,利用山东、湖北和广西三省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双重制度下农户选择以何种转包方式规避产权风险,探讨产权风险下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对农户是否选择无偿转包农地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转出中有偿转出占比为67.87%,无偿转出占比为32.13%。确权农户中无偿转出占比仅为27.27%,低于未确权农户无偿转出占比61.70%,转出对象为亲友时的无偿方式占比为69.53%,远高于非亲友时的9.26%。农地确权颁证对农户无偿转包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农户确权安全感知可显著抑制无偿转包农地行为;农地交易双方关系可显著促进农户选择无偿转包行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交互作用下,农户确权安全感知的提高有助于解除农地交易双方关系对农地无偿转包的锁定效应。因此,需以农地确权为契机,提高农户产权安全感知,充分发挥农地流转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协同效应,实现市场与关系的契合,引导农户积极实现土地财产性收益,从而有利于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和优化资源配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学兵  尚旭东  何蒲明  
政府补贴被认为是推动农地流转的有效途径,但其对农地流转租金的影响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中1781户农地转出户数据,分析了政府补贴对农地流转租金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农地有偿流转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农户分化在其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随着农户人情交往和家庭收入的增加,以及选择在城市生活,农户倾向选择无偿流转,这主要归咎于土地产权安全的考虑。据此提出:侧重于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农业保险和担保向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倾斜;培育农地流转中介市场,构建农地流转定价机制;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偿退出和农业生产托管。研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完善政府补贴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潘扬彬  顾汉龙  宇阳  何雨晴  
本文基于沈阳市383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揭示了农户分化和宅基地价值认知在两者间的中介及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农地转入行为显著削弱了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而农地转出行为显著增强了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农户分化对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起完全中介作用,农地转入行为通过农户分化削弱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中介效应为6.81%,农地转出行为通过农户分化增强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中介效应为7.33%;农户宅基地价值认知发挥部分调节作用,对于农地转入户,宅基地保障价值认知发挥了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对于农地转出户,宅基地资产价值认知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本文对于明确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群体,针对农地流转行为不同的群体制定差异化的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政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胡霞  丁冠淇  
土地流转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条件。然而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却出现了较多无偿转包现象,这反映了我国土地流转制度存在着非正规现象。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对无偿转包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第一,无偿转包能够规避土地流转中的产权风险。第二,转出户能够获得的潜在地租越低,转出户的非农化程度越高,或转出户对亲朋好友信任程度越高,无偿转包的情况就越有可能发生。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钱龙  洪名勇  
当前,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仍然有很多是口头约定、期限较短和不收取租金的,这与政府主张的契约"形式书面化、流转长期化、租金市场化"导向背道而驰。从转出户控制权偏好的理论视角出发,基于贵州3县的农户调查表明,转出户确实有着较强的控制权偏好。基准回归结果也证实,转出户控制权偏好越强烈,双方越可能达成口头契约、短期契约和无偿契约。Mvprobit模型稳健性检验结果证实控制权偏好影响双方的契约形式选择、契约期限选择和契约租金选择,从而提出弱化农户控制权偏好的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崔悦  张仁慧  赵凯  
补偿方式的合理设计不仅是补偿机制顺利展开的客观要求,更是满足农户长远生计,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户利益的必然选择。依据河南省滑县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耕地禀赋对农户多元耕地保护补偿方式选择的影响,并探究非农就业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户更愿意选择"资金补偿"或"资金+社会保障补偿"。耕地禀赋对农户多元耕地保护补偿方式的选择有显著影响,其中耕地规模、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细碎化具有正向影响。非农就业对耕地禀赋影响农户多元耕地保护补偿方式的选择具有负向调节效应。据此,提出制定差异化的耕地保护补偿方案、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促进耕地流转以及加大耕地保护补偿相关政策宣传力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文高辉  杨钢桥  赵微  吴诗  
从耕地资源价值出发,测算农地整理项目农户耕地损失补偿额度,并基于湖北省孝感市和潜江市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的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基于耕地资源价值体系,测算得到孝感市和潜江市农地整理项目农户耕地损失补偿额度分别为1 449 695.76、1 784 296.17元/hm~2;农户所期望得到的耕地损失补偿标准远低于耕地资源价值体系测算出来的理论值,两市农户对耕地损失的平均受偿意愿额度为336 197.95元/hm~2,可以农户受偿意愿为主、耕地农业生产价值和社会保障价值为辅,制定农地整理项目农户耕地损失补偿标准;受教育程度对补偿标准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文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其对农地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云  姚志  王巧  
承包地有偿退出成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和“三权分置”下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必由之路。为了测度承包地有偿退出的影响因素,文章采用Probit、IV-Probit、2SLS、IV-Tobit等多种方法,对湖北省402个农户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结果显示,退出价格是关键因素,邻里效应和恋土情结也显著影响农户退出意愿。在承包地有偿退出初期,亩均价格每增加1万元,农户退出意愿将提高15.8%~35.8%。在考察退出价格的非线性影响之后发现,退出价格与农户的有偿退出意愿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退出价格在现有均值(2.141万元)的基础之上,增加到3.85万元/亩之后,农户的退出意愿将逐步降低。家庭纯收入对农户有偿退出承包地的影响也呈现“倒U”型关系。基于此,为避免农民的价格幻觉效应,引入第三方土地评估机构,对标征地价格,给予承包地退出为目的的价格评估,建立承包地基准地价,是当前引导承包地有序退出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同时,充分尊重农民的恋土情结,引导新乡贤乡绅返乡创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奕山  钟甫宁  纪月清  
中国农村存在大量发生于亲友之间并且不收取实物或货币租金的无偿耕地流转。基于江苏省18县农户调查数据,文章实证分析无偿耕地转入户与有偿转入户的系统特征差异。研究发现:相比无偿转入户,有偿转入户的自评经营能力更高,更可能持有农机和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资源禀赋状况也较好。这意味着有偿流转有利于耕地流向更有效率的农户;无偿流转则相对有利于耕地流向资源禀赋状况较差的农户。建设正式耕地流转市场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可能会挤出弱势群体无偿转入耕地的机会,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艳胜  张安录  王世新  刘武  
本文引入C-D函数并概括地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引致武汉市农地价值形成变化的各主体的主要投入,阐明了农户投入农地所应获得的贡献值与农户实际收入之间的差额,并据此估算了应给予农户的农地福利补偿,最后对有关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黄东东  
研究目的:为《土地管理法》及其配套法规关于农地征地补偿标准的修改与完善提出建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在现有国情下,农地征收"市价补偿标准"不仅无法满足"公平补偿原则"的要求,而且会带来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中国政府历来承诺"保障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在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重构中,路径依赖不可避免。研究结论:"公平补偿"是利益衡量的结果,应由系列组合配套制度来具体落实;不仅需要从实体性上明确,还需要有程序性的保障;不仅需要普遍利益的平衡标准,还需要对个别利益的特别保护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唐若菲  
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步伐加快要求以农地流转为契机来化解制约我国城乡发展的人地矛盾,同步实现农户收益提升和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目标。研究阐述了农地流转政策优化对促进农户收益增进的意义;从农地流转前的市场机制风险,流转中的利益争夺风险和流转后的社会保障风险等方面来分析农地流转中的若干问题;给出培育农地流转市场机制,创新农地流转服务机制和健全农地流转保障机制等若干有效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吕军书  张誉戈  
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是土地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具体实践。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面临着政策和法律的限制、动力机制缺乏、保障机制不足等障碍。本文以河南省"百村调查"为实证,提出鼓励和引导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实现路径:实施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保障农户居住权;建立补偿机制;解除农户后顾之忧;增加农户非农收入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吕军书  张誉戈  
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是土地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具体实践。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面临着政策和法律的限制、动力机制缺乏、保障机制不足等障碍。本文以河南省"百村调查"为实证,提出鼓励和引导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实现路径:实施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保障农户居住权;建立补偿机制;解除农户后顾之忧;增加农户非农收入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