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20)
- 2023(15818)
- 2022(13317)
- 2021(12251)
- 2020(10292)
- 2019(23244)
- 2018(22559)
- 2017(42276)
- 2016(22881)
- 2015(25626)
- 2014(24992)
- 2013(24632)
- 2012(22590)
- 2011(20416)
- 2010(20200)
- 2009(18918)
- 2008(18579)
- 2007(16479)
- 2006(14123)
- 2005(12461)
- 学科
- 济(93097)
- 经济(93003)
- 管理(65127)
- 业(63310)
- 企(50640)
- 企业(50640)
- 方法(43295)
- 数学(38420)
- 数学方法(38106)
- 中国(27189)
- 农(26339)
- 财(23679)
- 贸(21601)
- 贸易(21594)
- 易(21102)
- 业经(20236)
- 学(19895)
- 技术(18218)
- 农业(17616)
- 制(16839)
- 地方(15273)
- 环境(14667)
- 务(14579)
- 银(14567)
- 财务(14548)
- 财务管理(14515)
- 银行(14498)
- 行(13854)
- 融(13782)
- 金融(13780)
- 机构
- 大学(331027)
- 学院(330744)
- 济(140614)
- 经济(138132)
- 管理(123674)
- 研究(116804)
- 理学(107691)
- 理学院(106433)
- 管理学(104630)
- 管理学院(104014)
- 中国(86851)
- 科学(73322)
- 京(69227)
- 农(63729)
- 财(60497)
- 所(60253)
- 研究所(55423)
- 业大(53943)
- 中心(52774)
- 农业(51019)
- 财经(49622)
- 江(47213)
- 经(45385)
- 经济学(44642)
- 北京(43153)
- 范(41935)
- 院(41518)
- 师范(41377)
- 经济学院(40610)
- 州(37258)
- 基金
- 项目(227672)
- 科学(178553)
- 基金(166696)
- 研究(160329)
- 家(148924)
- 国家(147731)
- 科学基金(124609)
- 社会(104097)
- 社会科(98781)
- 社会科学(98752)
- 基金项目(87844)
- 省(87808)
- 自然(81199)
- 自然科(79413)
- 自然科学(79384)
- 自然科学基金(78024)
- 划(75264)
- 教育(73783)
- 资助(67573)
- 编号(62493)
- 重点(52317)
- 部(50773)
- 成果(49533)
- 发(49404)
- 创(48575)
- 创新(45543)
- 科研(44407)
- 国家社会(44388)
- 课题(43357)
- 教育部(43083)
- 期刊
- 济(146797)
- 经济(146797)
- 研究(92160)
- 中国(61274)
- 学报(59816)
- 农(57369)
- 科学(53083)
- 财(46356)
- 大学(43741)
- 管理(43326)
- 学学(41637)
- 农业(39439)
- 教育(31460)
- 技术(28159)
- 融(26371)
- 金融(26371)
- 经济研究(25855)
- 财经(24618)
- 业经(23880)
- 业(22159)
- 经(21337)
- 问题(19552)
- 贸(18571)
- 技术经济(17675)
- 版(17113)
- 科技(16865)
- 国际(15961)
- 世界(15844)
- 业大(15046)
- 统计(14906)
共检索到474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振兵
本文通过将产能利用率在生产侧与消费侧进行分解,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产能过剩指数,并考察了技术进步偏向、投资比重等因素对产能过剩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受生产侧与消费侧产能利用率提升的影响,中国工业总体产能过剩现象呈现下降趋势;生产技术偏向于资本,导致生产过程中偏爱资本投入,加速了投资对产能过剩的恶化程度,这在重工业行业中表现尤为明显。因此,纠正生产过程的要素使用偏好,有利于缓解当前的产能过剩现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航 孙早
近年来中国多个工业部门面临产能严重过剩,传统增长模式遇到瓶颈,这与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强制性技术变迁有很大关系。一些部门过分依赖科技成果的跨国转移,技术进步过早偏向资本,又不得不适应当时劳动力相对充裕的禀赋结构,选择要素互补的生产函数,资本和劳动投入同时扩张,积累了巨大的工业产能。随着劳动力成本上涨,固化的生产函数下资本难以替代相对昂贵的劳动力,致使大量冗余劳动力滞留于工业部门,并引发无序的产业转移,从而造成了当前的产能过剩。要使工业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关键在于促进劳动力向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流动,并加快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让国内产业资本与国外资源充分结合,在新型开放战略下推动供给侧改革,实现国内外产业发展共赢。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航 孙早
近年来中国多个工业部门面临产能严重过剩,传统增长模式遇到瓶颈,这与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强制性技术变迁有很大关系。一些部门过分依赖科技成果的跨国转移,技术进步过早偏向资本,又不得不适应当时劳动力相对充裕的禀赋结构,选择要素互补的生产函数,资本和劳动投入同时扩张,积累了巨大的工业产能。随着劳动力成本上涨,固化的生产函数下资本难以替代相对昂贵的劳动力,致使大量冗余劳动力滞留于工业部门,并引发无序的产业转移,从而造成了当前的产能过剩。要使工业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关键在于促进劳动力向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流动,并加快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翔 李小平 钟春平
研究目标:实证考察中国工业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采用非径向、非导向的基于松弛的DEA方法,对考虑能源投入和环境污染的技术进步指数进行分解。研究发现: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类型以中性技术进步为主,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工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较低但日益重要;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整体上呈现密集使用资本和能源的趋势;贸易开放水平的提高、研发强度的加大、企业规模的扩大、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国有经济比重的加大均能有效地促进偏向性技术进步。研究创新:改进了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测算方法。研究价值:基于科学的研究方法,探明影响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为中国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班班 齐绍洲
本文在一个要素替代的框架下研究了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中性技术进步和有偏技术进步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利用中国36个工业行业1999-2010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在回归结果的基础上得出了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并计算出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及其中性技术进步和有偏技术进步(要素替代)对中国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R&D、进口、FDI水平溢出和后向溢出效应是能源节约型的,出口和FDI前向溢出效应是能源使用型的。第二,R&D、FDI水平溢出效应可以显著降低能源强度,R&D、FDI水平溢出效应每增加1%,能源强度将下降0.1935%和0.1661%;FDI前向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炜 张彩红 周勇 董明放
文章利用2010—2020年中国工业面板数据估计了有偏技术进步与要素约束对R&D空间溢出的效应。结果表明,资本有偏技术进步弱化了工业要素结构变迁的自生能力,对中国工业的R&D空间溢出存在着显著的负向效应;劳动有偏技术进步提升了劳动要素的创新引导作用,对R&D空间溢出存在着显著的正向效应;能源有偏技术进步割裂了工业的创新导向与要素的有效配置,对R&D空间溢出存在着显著的负向效应;数据有偏技术进步则有助于中国工业利用符合自身偏好的前沿技术提升工业的创新水平,能够显著改善R&D空间溢出。进一步将约束阈值变量纳入模型后发现,当资本、劳动、能源和数据要素约束阈值分别高于2.2428、5.8735、6.6820和4.4713时,有偏技术进步能够显著改善R&D空间溢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振兵 张诚
本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结合市场需求-供给比率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的产能过剩指数,并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其影响因素。我们发现:由于生产过程中效率损失与市场供大于求,中国工业行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现象,有15个行业产能过剩现象较为严重。产能过剩现象不能完全归咎于盲目过量投资,为解决就业压力增加劳动投入、不重质量只求数量的吸引外资、为提升生产效率增加的创新投入、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等都会恶化产能过剩现象。因此,解决产能过剩需要优化创新方向,并在提升产品质量、完善收入分配与对外直接投资策略方面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立国 高越青
本文结合"投资潮涌"理论,指出技术水平落后的基本国情与产能过剩屡禁不止的现状之间存在联系。在产能过剩的形成阶段,技术水平落后会影响市场的投资决策,引发和加剧重复建设,最终导致产能过剩;在产能过剩的治理阶段,技术水平落后会阻碍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产品出口,主要表现在因为技术水平低下形成落后产能淘汰障碍和产品"走出去"障碍,两者都会减缓过剩产能释放的过程,形成大量闲置产能。基于此,笔者提出从技术进步视角研究产能过剩问题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产能过剩 投资体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姚毓春 袁礼 王林辉
探寻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对于解决中国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失衡问题尤为关键,本文先从行业结构视角剖析工业部门要素收入份额变化,再利用CES生产函数下的三方程标准化系统法,估计1985—2011年工业部门要素替代弹性,测算技术进步偏向性及其对要素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工业部门要素收入份额的变化路径由技术进步偏向性所主导,行业结构的作用有限;整体而言,工业部门技术进步朝偏向于资本的方向发展,引致资本收入份额的上升和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且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其中1985—1996年工业和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明显偏向于劳动,带动劳动收入份额分别提升0.0504和0.0570,1997—2011年工业和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玲 徐舒 连玉君
从要素替代弹性和有偏技术进步视角分析我国工业能源强度,通过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对1994~2008年工业行业数据进行实证估计,确定不同类型行业资本、能源与劳动的嵌套CES生产函数结构。结果表明,多数行业的技术进步是资本、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这是因为在多数行业内,资本和能源表现为互补关系。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有效资本、有效能源和有效劳动在特定要素替代弹性条件下,通过影响能源份额进而影响能源强度的作用机制,并利用工业行业数据刻画这3种有效要素对能源强度的动态影响。
关键词:
替代弹性 技术进步 能源强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建军
笔者从东道国的视角,研究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相关因子并构建理论模型,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以及东道国的研发资本存量,选取相关数据分析比较东道国的相关因素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东道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首要因素,但东道国通过专利溢出的研发资本存量并不是主要的影响因子。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技术进步 影响因素 东道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静 金浩
基于生产函数法,运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对2000~2011年我国29个地区的工业产能过剩程度进行了测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全国情况来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银行流动性过剩和宏观经济波动均对我国工业产能过剩的影响显著,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与产能利用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宏观经济波动与产能利用率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从四大地区情况来看,我国工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因素存在着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遏制投资消费失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以抑制产能过剩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莉娜 童星
文章以2005—2015年45家钢铁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存货变动率来衡量企业产能过剩的状况,运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钢铁上市公司的技术进步情况,实证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与产能过剩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钢铁产业技术进步确实对降低产能过剩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加速技术进步是从根本上缓解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状况的一条途径;与此同时,各钢铁公司应将其固定资产扩张率与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因为企业的固定资产扩张率和资产负债率对我国钢铁产业的产能过剩状况也有较大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莉娜 童星
文章以2005—2015年45家钢铁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存货变动率来衡量企业产能过剩的状况,运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钢铁上市公司的技术进步情况,实证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与产能过剩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钢铁产业技术进步确实对降低产能过剩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加速技术进步是从根本上缓解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状况的一条途径;与此同时,各钢铁公司应将其固定资产扩张率与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因为企业的固定资产扩张率和资产负债率对我国钢铁产业的产能过剩状况也有较大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宋炜 段连鑫 周勇
在要素替代框架下,构建一个有偏技术进步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利用2000—2017年中国工业面板数据估计有偏技术进步对创新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资本和能源有偏技术进步对创新溢出存在显著负向效应,劳动有偏技术进步对创新溢出存在显著正向效应,而中间品有偏技术进步对创新溢出的正向效应不显著。进一步将要素替代弹性变量纳入模型后发现,当资本、劳动、能源和中间品替代弹性临界阈值分别高于2.864 0、5.234 1、6.453 2及4.163 9时,有偏技术进步对创新溢出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上述发现表明,技术进步遵循具有比较优势的创新资源,本质上有利于提升创新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