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72)
2023(15252)
2022(12978)
2021(12167)
2020(10331)
2019(23720)
2018(23133)
2017(43093)
2016(23338)
2015(26714)
2014(26115)
2013(25815)
2012(24422)
2011(22185)
2010(22294)
2009(20889)
2008(21071)
2007(18953)
2006(16567)
2005(15100)
作者
(68126)
(57132)
(57029)
(54275)
(36389)
(27474)
(25862)
(22292)
(21501)
(20371)
(19509)
(19255)
(18258)
(18149)
(18005)
(17703)
(17126)
(16982)
(16545)
(16521)
(14293)
(13979)
(13749)
(12944)
(12942)
(12630)
(12628)
(12618)
(11655)
(11536)
学科
(99612)
经济(99521)
(68354)
管理(67916)
(55780)
企业(55780)
方法(45164)
数学(39654)
数学方法(39261)
中国(30208)
(27209)
(25625)
(23644)
贸易(23632)
(23098)
技术(22635)
业经(21200)
(20170)
(19325)
农业(18120)
地方(17223)
(16471)
银行(16416)
(15954)
金融(15952)
(15820)
理论(14866)
(14708)
(14467)
财务(14436)
机构
大学(341451)
学院(337286)
(148853)
经济(146116)
管理(127979)
研究(121617)
理学(109903)
理学院(108622)
管理学(106867)
管理学院(106208)
中国(92921)
(72991)
科学(72412)
(66364)
(62011)
(58603)
研究所(56297)
中心(55288)
财经(52685)
(50930)
业大(49762)
(48156)
经济学(47205)
北京(46545)
农业(46229)
(44059)
师范(43608)
(43129)
经济学院(42736)
(39675)
基金
项目(222382)
科学(175956)
基金(163375)
研究(161590)
(143738)
国家(142600)
科学基金(121329)
社会(105058)
社会科(99776)
社会科学(99746)
基金项目(85417)
(84803)
自然(76928)
自然科(75279)
自然科学(75258)
教育(74736)
自然科学基金(74033)
(72399)
资助(67014)
编号(62788)
成果(51712)
(50866)
(50812)
重点(50655)
(48045)
创新(46887)
国家社会(45093)
课题(44144)
教育部(43735)
科研(42442)
期刊
(160870)
经济(160870)
研究(103690)
中国(73040)
学报(55220)
(53121)
(51888)
科学(51051)
管理(48762)
大学(41934)
学学(39074)
教育(39061)
农业(36600)
(31367)
金融(31367)
技术(31170)
经济研究(27236)
财经(27048)
业经(23673)
(23558)
(22041)
(21917)
问题(21255)
技术经济(19504)
国际(19343)
世界(18407)
科技(17566)
图书(16722)
统计(16592)
(16288)
共检索到519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宋炜  段连鑫  周勇  
在要素替代框架下,构建一个有偏技术进步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利用2000—2017年中国工业面板数据估计有偏技术进步对创新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资本和能源有偏技术进步对创新溢出存在显著负向效应,劳动有偏技术进步对创新溢出存在显著正向效应,而中间品有偏技术进步对创新溢出的正向效应不显著。进一步将要素替代弹性变量纳入模型后发现,当资本、劳动、能源和中间品替代弹性临界阈值分别高于2.864 0、5.234 1、6.453 2及4.163 9时,有偏技术进步对创新溢出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上述发现表明,技术进步遵循具有比较优势的创新资源,本质上有利于提升创新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班班  齐绍洲  
本文在一个要素替代的框架下研究了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中性技术进步和有偏技术进步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利用中国36个工业行业1999-2010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在回归结果的基础上得出了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并计算出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及其中性技术进步和有偏技术进步(要素替代)对中国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R&D、进口、FDI水平溢出和后向溢出效应是能源节约型的,出口和FDI前向溢出效应是能源使用型的。第二,R&D、FDI水平溢出效应可以显著降低能源强度,R&D、FDI水平溢出效应每增加1%,能源强度将下降0.1935%和0.1661%;FDI前向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炜  张彩红  周勇  董明放  
文章利用2010—2020年中国工业面板数据估计了有偏技术进步与要素约束对R&D空间溢出的效应。结果表明,资本有偏技术进步弱化了工业要素结构变迁的自生能力,对中国工业的R&D空间溢出存在着显著的负向效应;劳动有偏技术进步提升了劳动要素的创新引导作用,对R&D空间溢出存在着显著的正向效应;能源有偏技术进步割裂了工业的创新导向与要素的有效配置,对R&D空间溢出存在着显著的负向效应;数据有偏技术进步则有助于中国工业利用符合自身偏好的前沿技术提升工业的创新水平,能够显著改善R&D空间溢出。进一步将约束阈值变量纳入模型后发现,当资本、劳动、能源和数据要素约束阈值分别高于2.2428、5.8735、6.6820和4.4713时,有偏技术进步能够显著改善R&D空间溢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猛  杨先明  
通过将有偏技术进步引入要素替代框架建立VES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1985~2012年东、中、西部地区的要素替代弹性进行了估算。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两步差分GMM进一步考察要素替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劳均资本对要素替代的正向作用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各地区的生产函数存在较大差异,而要素替代弹性的提高能够推动经济增长。上述结论表明,要素替代弹性应该作为一项政策目标得到更多的重视,这会使缩小地区经济差异成为可能。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韩彪  王云霞  段杰鑫  
文章采用1978-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各地区物流产业的替代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物流产业要素替代弹性与产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且小于1,各地区要素替代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并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要素替代弹性与物流产业增长呈正的相关性,要素替代弹性的提高有助于物流产业的发展。因此,应重视要素替代弹性对物流产业发展的作用,这为缩小物流产业的区域差异提供了可能。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韩彪  王云霞  段杰鑫  
文章采用1978-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各地区物流产业的替代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物流产业要素替代弹性与产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且小于1,各地区要素替代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并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要素替代弹性与物流产业增长呈正的相关性,要素替代弹性的提高有助于物流产业的发展。因此,应重视要素替代弹性对物流产业发展的作用,这为缩小物流产业的区域差异提供了可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荣  吴沐远  
文章基于我国2000-2016年省级流通产业面板数据,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模型,实证分析了流通创新中的要素替代与技术进步偏向选择。研究流通创新要素替代发现,全国总体的替代弹性为0.411,资本和劳动要素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分别为0.558和0.364,西部地区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为-0.236,东部地区资本深化推动流通创新水平显著高于中西地区,西部地区资本要素尚未对流通创新产生有效的技术替代;研究流通创新的技术进步偏向发现,全国总体技术进步指数为0.062,属于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而负向技术进步特征值反应流通创新技术进步增长率低于劳动技术进步增长率,东部地区的资本技术进步生产率低于劳动技术生产率1.9%,中部地区低1.5%,西部地区低0.8%,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在流通创新技术进步上均属资本偏向型,西部地区属于劳动偏向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猛  
本文将有偏技术进步引入标准化CES生产函数测算了全球71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并选择效果显著的国家或地区样本对要素替代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各国资本-劳动要素替代弹性引致技术进步偏向呈现差异化;要素替代弹性的提高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增长效应更为显著。因此,未来中国应不断探寻要素替代增长效应的内在传导机制,进一步推进要素、产业以及增长动力等结构性改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猛  杨先明  李波  
随着中国制造业劳动工资和能源价格不断上涨,过去依靠成本优势获得的竞争力正在逐渐减弱。基于要素替代的框架构建了包含中性和有偏技术进步的KLEM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利用中国制造业30个行业2001-2010年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第一,总体上除劳动和能源互补以及能源与中间品关系不确定外,其余各要素均呈替代关系;第二,不同来源的技术进步对成本的节约效应不同;第三,中国制造业的确存在技术偏向,其中R&D更倾向于资本增强型和偏向型技术进步,而FDI更倾向于能源、劳动增强型和偏向型技术进步。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宋炜  周勇  
在经济转型国家,空间知识溢出不仅取决于地区间创新要素的流动,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本文利用2000—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创新要素流动和地方保护主义对空间知识溢出的影响。结果发现:创新要素的流动有助于地区间知识共享关联度的持续提高,对空间知识的溢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方保护主义限制了创新要素在地区间的流动,加速了地区间创新要素优势的分化,对空间知识溢出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考虑经济距离和内生影响后的结论仍然成立。上述发现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提高空间知识的溢出水平,除保证创新要素流动外,更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通过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统筹区域发展,消除羁绊创新要素流动的行政壁垒,让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在空间知识溢出中起决定性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志新   妙丽英  
基于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创新要素集聚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创新要素集聚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具有明显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不仅驱动本地农业绿色技术进步,还推动邻近地区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创新要素集聚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效应以短期效应为主。从区域来看,沿海、内陆地区创新要素集聚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空间溢出效应,而沿边地区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对此,可改善创新要素引入制度、优化地区间创新要素互动机制、构建区域间农业绿色技术进步成果互通平台,持续促进农业绿色技术进步,以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志新   妙丽英  
基于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创新要素集聚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创新要素集聚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具有明显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不仅驱动本地农业绿色技术进步,还推动邻近地区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创新要素集聚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效应以短期效应为主。从区域来看,沿海、内陆地区创新要素集聚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空间溢出效应,而沿边地区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对此,可改善创新要素引入制度、优化地区间创新要素互动机制、构建区域间农业绿色技术进步成果互通平台,持续促进农业绿色技术进步,以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炜  周勇  
本文在要素替代框架下构建了一个有关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利用2000-2014年中国省级空间面板数据估计了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城镇化扭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资本和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城镇化均存在着显著的扭曲效应,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则对城镇化扭曲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中间品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城镇化的扭曲效应不显著。本文的研究表明,由单纯的要素驱动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是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技术进步遵循具有比较优势的创新资源,本质上是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政策的潜在收益在于,若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炜  周勇  
本文在要素替代框架下构建了一个有关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利用2000-2014年中国省级空间面板数据估计了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城镇化扭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资本和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城镇化均存在着显著的扭曲效应,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则对城镇化扭曲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中间品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城镇化的扭曲效应不显著。本文的研究表明,由单纯的要素驱动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是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技术进步遵循具有比较优势的创新资源,本质上是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政策的潜在收益在于,若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配置结构得以有效改善,则能够促进二者建立良性互促共进的长效机制,进而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凌云  杨秀苔  冉茂盛  
论文运用GTAP理论分析框架,对中间投入的物化技术溢出与要素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该理论假设的框架下进行实证模拟。模拟结果首先验证了第二产业的中间投入产生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第三产业的中间投入产生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假设;其次,模拟结果表明北美第二、三产业的技术进步对中国所有产业的技术进步均有促进作用,其中第二产业的作用强于第三产业的作用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