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91)
2023(20754)
2022(17520)
2021(16341)
2020(13930)
2019(31885)
2018(31363)
2017(59802)
2016(32360)
2015(36454)
2014(35969)
2013(35617)
2012(32574)
2011(29234)
2010(29059)
2009(27019)
2008(26971)
2007(23762)
2006(20967)
2005(18983)
作者
(92678)
(77242)
(76743)
(73109)
(49193)
(36735)
(34973)
(30233)
(29440)
(27583)
(26355)
(26245)
(24615)
(24534)
(23980)
(23604)
(23087)
(22664)
(22180)
(22112)
(19213)
(18906)
(18685)
(17636)
(17234)
(17139)
(17102)
(16984)
(15474)
(15168)
学科
(133371)
经济(133190)
(110290)
管理(106797)
(96536)
企业(96536)
方法(61053)
数学(50510)
数学方法(49864)
(40814)
(39385)
业经(36437)
中国(36289)
(29653)
(27640)
财务(27556)
财务管理(27506)
农业(26833)
企业财务(26024)
(25243)
技术(24950)
(24638)
贸易(24623)
(24000)
理论(23563)
地方(22789)
(22633)
(21537)
银行(21479)
(21023)
机构
大学(462801)
学院(461730)
(191210)
经济(187375)
管理(184483)
理学(158967)
理学院(157275)
管理学(154624)
研究(153905)
管理学院(153761)
中国(119573)
(99255)
科学(92853)
(90333)
(76566)
(76104)
财经(71609)
中心(70068)
研究所(69241)
(68603)
业大(68169)
(65316)
北京(62819)
农业(59447)
(58012)
经济学(57884)
师范(57454)
(55638)
(54213)
财经大学(53187)
基金
项目(309851)
科学(245469)
基金(227311)
研究(227132)
(197955)
国家(196295)
科学基金(169807)
社会(145185)
社会科(137782)
社会科学(137745)
基金项目(119642)
(119065)
自然(110033)
自然科(107540)
自然科学(107514)
自然科学基金(105615)
教育(104274)
(100207)
资助(93814)
编号(91480)
成果(74051)
(69182)
重点(69103)
(65672)
(65157)
课题(62474)
创新(60928)
国家社会(60564)
教育部(59733)
科研(59082)
期刊
(211161)
经济(211161)
研究(137738)
中国(91580)
(72984)
管理(72042)
学报(70862)
(69852)
科学(66812)
大学(55073)
学学(51773)
教育(48730)
农业(48122)
技术(43002)
(41435)
金融(41435)
财经(35838)
业经(34402)
经济研究(33480)
(30852)
(27434)
问题(27379)
技术经济(24597)
图书(22237)
科技(22009)
(21944)
(21641)
现代(21234)
理论(21218)
统计(20954)
共检索到690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猛  杨先明  李波  
随着中国制造业劳动工资和能源价格不断上涨,过去依靠成本优势获得的竞争力正在逐渐减弱。基于要素替代的框架构建了包含中性和有偏技术进步的KLEM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利用中国制造业30个行业2001-2010年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第一,总体上除劳动和能源互补以及能源与中间品关系不确定外,其余各要素均呈替代关系;第二,不同来源的技术进步对成本的节约效应不同;第三,中国制造业的确存在技术偏向,其中R&D更倾向于资本增强型和偏向型技术进步,而FDI更倾向于能源、劳动增强型和偏向型技术进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猛  杨先明  
通过将有偏技术进步引入要素替代框架建立VES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1985~2012年东、中、西部地区的要素替代弹性进行了估算。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两步差分GMM进一步考察要素替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劳均资本对要素替代的正向作用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各地区的生产函数存在较大差异,而要素替代弹性的提高能够推动经济增长。上述结论表明,要素替代弹性应该作为一项政策目标得到更多的重视,这会使缩小地区经济差异成为可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班班  齐绍洲  
本文在一个要素替代的框架下研究了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中性技术进步和有偏技术进步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利用中国36个工业行业1999-2010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在回归结果的基础上得出了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并计算出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及其中性技术进步和有偏技术进步(要素替代)对中国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R&D、进口、FDI水平溢出和后向溢出效应是能源节约型的,出口和FDI前向溢出效应是能源使用型的。第二,R&D、FDI水平溢出效应可以显著降低能源强度,R&D、FDI水平溢出效应每增加1%,能源强度将下降0.1935%和0.1661%;FDI前向溢...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炜  周勇  
本文在要素替代框架下构建了一个有关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利用2000-2014年中国省级空间面板数据估计了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城镇化扭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资本和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城镇化均存在着显著的扭曲效应,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则对城镇化扭曲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中间品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城镇化的扭曲效应不显著。本文的研究表明,由单纯的要素驱动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是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技术进步遵循具有比较优势的创新资源,本质上是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政策的潜在收益在于,若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配置结构得以有效改善,则能够促进二者建立良性互促共进的长效机制,进而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炜  周勇  
本文在要素替代框架下构建了一个有关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利用2000-2014年中国省级空间面板数据估计了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城镇化扭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资本和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城镇化均存在着显著的扭曲效应,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则对城镇化扭曲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中间品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城镇化的扭曲效应不显著。本文的研究表明,由单纯的要素驱动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是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技术进步遵循具有比较优势的创新资源,本质上是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政策的潜在收益在于,若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与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鲁成军  邵光黎  
本文通过ALLEN替代弹性模型对制造业分部门的投入要素的自价格弹性和相互之间的替代弹性进行了测算,发现资本、能源和劳动之间的替代关系不仅在整个制造业层面上差别很大,而且在每个分部门的内部差别也非常显著。就制造业整体而言,资本与劳动、劳动与能源之间都表现出明显的替代关系,而资本与能源之间表现出较强的互补关系。此外,能源的自价格弹性要明显地高于资本和劳动的自价格弹性,表明了利用能源价格上升进行节能具有较大的空间。在制造业内部,要素价格变化导致每个行业内部不同的要素替代。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能源政策的调整思路。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曾国彪  刘书祥  
运用DEA方法测度了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在此基础上验证了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就业变动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与就业正相关。从行业内部看,中低技术行业中技术进步促进了就业需求,而高中技术行业,行业垄断程度高,技术变化增长明显,但是技术效率低下,不利于改善这些行业就业吸纳能力。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猛  杨先明  
将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动态化与要素替代和技术进步联系起来,以探析要素替代增长效应的内在传导机制。选取2001—2014年中国制造业29个行业为研究样本,通过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要素替代弹性的提高通过加快资本积累速度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化的转变;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型技术进步是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变的两条有效途径;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型技术进步对比较优势动态化的边际效应存在相互替代。上述结论在考虑内生性、稳健性问题后依然可靠。因此,未来中国制造业应重点关注要素替代的资本积累效应以及提高技术进步向生产率转化程度,通过进一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以及选择适宜技术进步路径更快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化转变。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猛  杨先明  
将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动态化与要素替代和技术进步联系起来,以探析要素替代增长效应的内在传导机制。选取2001—2014年中国制造业29个行业为研究样本,通过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要素替代弹性的提高通过加快资本积累速度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化的转变;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型技术进步是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变的两条有效途径;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型技术进步对比较优势动态化的边际效应存在相互替代。上述结论在考虑内生性、稳健性问题后依然可靠。因此,未来中国制造业应重点关注要素替代的资本积累效应以及提高技术进步向生产率转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油永华  
文章选取2005—2015年深沪两市327家典型制造类企业作为样本,依据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和生产函数泰勒级数展开等基本理论和方法,构建微观面板数据计量模型估计制造业的替代弹性,其值在0.42至0.77范围内,资本与劳动之间替代关系较弱,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资本不易替代劳动力,行业之间以及个体之间替代弹性大小存在差异。三种方法估计值相差较小,方法之间相互检验和印证,增强了结论的准确性和稳健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油永华  
文章选取2005—2015年深沪两市327家典型制造类企业作为样本,依据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和生产函数泰勒级数展开等基本理论和方法,构建微观面板数据计量模型估计制造业的替代弹性,其值在0.42至0.77范围内,资本与劳动之间替代关系较弱,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资本不易替代劳动力,行业之间以及个体之间替代弹性大小存在差异。三种方法估计值相差较小,方法之间相互检验和印证,增强了结论的准确性和稳健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新安  李慧  
制造业碳减排事关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利用我国2009—2018年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在测算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和碳排放基础上,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GMM动态面板模型对FDI引入、技术进步偏向与碳排放间的内在影响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FDI通过技术溢出、技术进步偏向等影响制造业的碳排放;FDI引入对我国制造业碳排放的整体影响为负相关关系,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相较制造业整体,其FDI引入和技术进步偏向的交互项与碳排放显著正相关,表明FDI通过要素积累效应使技术进步方向偏向资本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大,而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二者的交互项系数并不显著;与常规认识不同的另一发现是,在样本期间,研发投入对制造业整体、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均表现出与碳排放正相关,且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研发增加反而促进碳排放量更多。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应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邵光黎  鲁成军  
在能源供给不足和能源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制造业能源替代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用劳动替代能源空间较大。通过能源价格上升实现节能降耗的空间较大,但会对制造业中各分部门的资本存量和就业需求产生负面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滨  
当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时,通常假定他们的一部分技术会转移至东道国的企业里。但是,经验研究还不能为这种正的溢出效应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运用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2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FDI对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横向和前后向关联溢出效应为正,且在统计上均非常显著。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发现,前向关联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都显著为正;后向关联仅对技术进步有显著的正效应,而横向溢出效应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韩彪  王云霞  段杰鑫  
文章采用1978-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各地区物流产业的替代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物流产业要素替代弹性与产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且小于1,各地区要素替代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并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要素替代弹性与物流产业增长呈正的相关性,要素替代弹性的提高有助于物流产业的发展。因此,应重视要素替代弹性对物流产业发展的作用,这为缩小物流产业的区域差异提供了可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