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40)
2023(16221)
2022(13499)
2021(12158)
2020(9990)
2019(22453)
2018(22075)
2017(42807)
2016(22950)
2015(25271)
2014(25504)
2013(25349)
2012(23812)
2011(21677)
2010(22357)
2009(21191)
2008(21249)
2007(19430)
2006(17607)
2005(16702)
作者
(67186)
(56012)
(55890)
(53204)
(36164)
(26623)
(25259)
(21628)
(21225)
(20211)
(19573)
(18644)
(18283)
(18227)
(17764)
(17136)
(16542)
(16272)
(16060)
(16020)
(14208)
(13839)
(13603)
(13032)
(12641)
(12541)
(12536)
(12417)
(11286)
(11021)
学科
(121169)
经济(121010)
(88775)
管理(84257)
(79397)
企业(79397)
方法(39933)
(34360)
业经(33728)
中国(33033)
(31168)
数学(30806)
数学方法(30603)
地方(29618)
(25823)
农业(22381)
(22361)
财务(22328)
财务管理(22289)
企业财务(21218)
技术(19972)
(19321)
(19241)
(18341)
(18324)
金融(18322)
银行(18322)
(18164)
(17744)
(17601)
机构
学院(342791)
大学(338030)
(154539)
经济(151451)
管理(131287)
研究(120428)
理学(110710)
理学院(109486)
管理学(108187)
管理学院(107513)
中国(94332)
(75942)
(72117)
科学(68357)
(60891)
财经(58200)
(54610)
(54162)
研究所(53869)
中心(53558)
(52608)
经济学(48199)
北京(45993)
业大(44789)
(43215)
(43076)
经济学院(42917)
财经大学(42644)
(42322)
师范(41942)
基金
项目(212581)
科学(169858)
研究(158312)
基金(155878)
(133887)
国家(132661)
科学基金(115533)
社会(105427)
社会科(100081)
社会科学(100057)
(83406)
基金项目(81846)
自然(71538)
教育(70499)
自然科(69876)
自然科学(69858)
自然科学基金(68674)
(68501)
资助(62821)
编号(61658)
成果(50605)
(50259)
重点(47686)
(47398)
(46571)
国家社会(44293)
(44240)
课题(44069)
创新(42858)
(41899)
期刊
(191626)
经济(191626)
研究(112692)
中国(73700)
(62860)
管理(56320)
(52002)
科学(46110)
学报(45740)
(37760)
金融(37760)
大学(36198)
农业(34897)
学学(34559)
教育(31255)
财经(30807)
技术(30748)
经济研究(30488)
业经(30438)
(26688)
问题(25430)
技术经济(19866)
(19821)
(18405)
世界(18170)
现代(17957)
商业(16589)
经济管理(16374)
国际(16212)
财会(15432)
共检索到547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姬卿伟  李跃  
选取我国2012年241个城市的截面数据为样本,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有为政府"的理论视角,构建有为政府的多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地级市政府管理质量进行了测度,通过理论推导以及建立相关计量模型分析了政府、多样性经济等因素对城市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机理。分析发现:有为政府、多样性经济发展模式能促进地区制造业的合理发展;大部分城市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匹配度不高,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地区消费能力对制造业发展拉动不明显,应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劳动力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未来政府部门除了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与规划外,加快推动双轨制改革是扩大多样性经济发展空间的关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鲁玉秀  
数字经济发展颠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驱动制造业布局变革。利用中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布局的影响和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制造业集聚布局起到了扩散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城市间经济联系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布局的中介机制;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强化数字经济的扩散效应,起到了调节作用;门槛模型和空间模型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布局存在非线性效应和空间溢出的特点;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东中部地区、大规模城市和高房价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扩散影响更为显著。该研究为数字经济时代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思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鲁玉秀  
数字经济发展颠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驱动制造业布局变革。利用中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布局的影响和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制造业集聚布局起到了扩散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城市间经济联系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布局的中介机制;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强化数字经济的扩散效应,起到了调节作用;门槛模型和空间模型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布局存在非线性效应和空间溢出的特点;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东中部地区、大规模城市和高房价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扩散影响更为显著。该研究为数字经济时代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思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贺立龙  张馨月  
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制造业成为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动力源。通过分析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制造业技术升级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优化营商环境两个途径,促进城市制造业技术升级。进一步研究表明,东部沿海城市和中心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制造业技术升级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弥合区域“数字鸿沟”、夯实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构建创新要素汇聚机制,有助于发挥数字经济在制造业提质增效中的引擎功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雷平  施祖麟  
城市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不仅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也为实践所急需。针对当前国内城市制造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些误区,结合世界城市制造业的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我国城市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应当是"跳出制造业谈制造业",充分利用"城市"的区位要素特征,结合产业发展的创新与融合趋势,培育核心竞争力,真正使城市制造业成为城市、城市及其腹地的产业升级与创新主体。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现祥  滕宇汯  
以2005—2019年全国281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创新驱动政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创新驱动政策不仅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而且政策效应具有持续性增强趋势。机制分析表明,创新驱动政策能够通过人才供给、配置合理和环境优化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积极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配置合理和环境优化作为政府有为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缓解技术供给层面的市场失灵现象,正向调节创新驱动政策通过增强技术供给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并且,市场有效性的提高能够正向调节有为政府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创新驱动政策的经济效应,共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冲   王志凯  
构建带有市场扭曲、包含冲击的生产网络一般均衡模型以阐释市场化、政府治理影响经济韧性的机理,实证检验制度环境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及机制,并比较了制度环境在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下影响效果的差异。研究表明,制度环境因素——市场化程度、政府治理效率均在城市刚遭受冲击时对经济韧性的正向效应更为明显,在随后的恢复、重新发展阶段影响减弱;政府治理效率在新冠疫情中作用更为突出;市场化总指数在东北、北部沿海、长江中游经济区作用更明显,在东部沿海经济区影响不显著,政府治理效率在东部沿海经济区作用最为明显;机制分析显示,市场化改革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等提高企业成本加成,从而使企业在冲击后更有可能留在市场,进而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粤麟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提出说明,我们不能过度依赖于国际市场对本国经济的驱动,因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能否找到有别于贸易引擎的经济新发展引擎尤为关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钟韵  赵玉英  
通过构建2000-2011年的对数—线性模型,从空间分层和行业分类两个角度对我国中等城市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1)中等城市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发展有较强的促进作用;(2)中等城市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大于大型城市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促进作用;(3)中等城市制造业对消费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其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为更好地促进中等城市的产业发展,应注重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同,且适当加大对消费性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未来制造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将是中等城市吸纳新一代劳动力的主力军,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理军  叶学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低技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的主要生产国。我国低技术制造业是经济增长和保障就业的重要产业依托,但近几年呈下降趋势,其发展面临生产要素、市场需求和外部环境等方面的挑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探讨了我国低技术制造业发展的目标与策略,提出政府的政策框架和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英骥  邓良  
在制造业产值长期增长路径上,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仅取决于技术进步率,但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意义不仅仅是停留在靠制造企业研究与开发这一层面上,其深层内涵在于制造业相匹配的发展战略。我国大城市的制造业应该采取"适度发展"原则,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建立和完善制造业的产业价值链,加强产业融合和推进产业集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杰  徐艳阳  张玉春  
世界大都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制造业发展和疏解程度,对于城市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对于中国特大城市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本文进行制造业发展国际比较研究,并择取北京作为数据分析和观察对象。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的核心任务即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其中北京工业的疏解和提升发展对于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文献综述和世界大都市制造业转型提升经验借鉴的基础上,针对首都功能疏解,分类测算了2013年北京市规模以上制造业行业中类发展情况,进行了中类行业分类指标相关性分析和权重系数测算,并最终提出了北京市制造业疏解思路与提升路径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安虎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谋划布局并推动实施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中国的区域格局和城市发展正在迈向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为了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我们在《中国工业经济》高端前沿论坛(2017·夏季)暨“区域发展与城市化”研讨会嘉宾演讲的基础上,策划了本组笔谈。我们邀请5位知名学者探讨区域协调发展趋势、雄安新区、东北振兴和全球生产网络与区域发展问题,为区域协调与区域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探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海成  秦菲菲  
苏州正处于产业转型阶段,制造业的发展急需物流业提供有力支撑。但制造业物流外包意愿不足和物流业专业化供给有限,使得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程度较低。文章通过对苏州市制造和物流企业的联动现状分析,提出了鼓励物流外包,提升供给质量,发展战略关系,建立诚信体系和加快人才培养等促进两业联动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卉  詹宇波  周凯  
本文旨在实证检验中国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本文通过构造国民经济产业分类标准C门类制造业中类产业间共同集聚指数、产业内集聚指数等作为解释变量,同时控制专业化指数和企业规模来计量和解释不同产业集聚结构对劳动生产率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内集聚和产业间集聚都对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在东、中、西部地区的表现是不同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