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63)
- 2023(11704)
- 2022(9726)
- 2021(8644)
- 2020(7162)
- 2019(15982)
- 2018(15315)
- 2017(29345)
- 2016(15959)
- 2015(17790)
- 2014(17851)
- 2013(17784)
- 2012(17237)
- 2011(15912)
- 2010(16154)
- 2009(14783)
- 2008(14618)
- 2007(13278)
- 2006(12095)
- 2005(11383)
- 学科
- 济(78702)
- 经济(78595)
- 管理(40278)
- 业(39379)
- 企(29252)
- 企业(29252)
- 方法(25387)
- 地方(25314)
- 中国(23918)
- 数学(21677)
- 农(21605)
- 数学方法(21444)
- 业经(18350)
- 学(16794)
- 制(15056)
- 地方经济(15050)
- 农业(14758)
- 财(14142)
- 融(13713)
- 金融(13712)
- 贸(12934)
- 贸易(12922)
- 银(12865)
- 银行(12813)
- 产业(12648)
- 发(12595)
- 环境(12584)
- 行(12563)
- 易(12399)
- 技术(11793)
- 机构
- 学院(238651)
- 大学(238418)
- 济(101757)
- 经济(99691)
- 研究(94525)
- 管理(83963)
- 理学(71084)
- 理学院(70119)
- 中国(69436)
- 管理学(68882)
- 管理学院(68438)
- 科学(59384)
- 京(52725)
- 所(50280)
- 农(48229)
- 研究所(45696)
- 财(45605)
- 中心(41556)
- 江(38280)
- 农业(38034)
- 业大(37998)
- 财经(35202)
- 院(34398)
- 北京(33905)
- 范(33564)
- 师范(33102)
- 经济学(31870)
- 经(31829)
- 省(30568)
- 州(30461)
- 基金
- 项目(159515)
- 科学(124843)
- 基金(113757)
- 研究(113396)
- 家(102394)
- 国家(101569)
- 科学基金(84396)
- 社会(72821)
- 社会科(69105)
- 社会科学(69093)
- 省(63823)
- 基金项目(59292)
- 划(54372)
- 自然(53639)
- 自然科(52332)
- 自然科学(52318)
- 自然科学基金(51391)
- 教育(50089)
- 资助(46434)
- 编号(43864)
- 发(41980)
- 重点(37514)
- 成果(35957)
- 部(34296)
- 创(33452)
- 发展(33262)
- 课题(32801)
- 展(32693)
- 创新(31505)
- 国家社会(30704)
- 期刊
- 济(121603)
- 经济(121603)
- 研究(75045)
- 中国(54704)
- 农(45522)
- 学报(42998)
- 科学(38757)
- 管理(32813)
- 财(31928)
- 大学(31416)
- 农业(31006)
- 学学(29712)
- 教育(26568)
- 融(24951)
- 金融(24951)
- 业经(21007)
- 经济研究(19681)
- 技术(19626)
- 财经(17609)
- 业(16599)
- 问题(16276)
- 经(15432)
- 科技(12486)
- 贸(12250)
- 世界(11845)
- 技术经济(11686)
- 商业(11541)
- 版(11210)
- 资源(11198)
- 国际(11139)
共检索到376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刚 陈刚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很大差异。文章以全国1997年区域投入产出表为依据,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国民经济各项最终需求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影响,比较了不同区域最终需求的诱发效应与依存度,以及同一区域不同产业、跨区域各产业之间最终需求的诱发效应和依存度,为宏观调控和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投入产出 诱发系数 依存度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刚
文章以我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为依据,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国民经济各项最终需求对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包括最终消费、投资和出口的诱发效应与依存度。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中部区域产业结构中农业的消费诱发效应十分突出;东北区域产业结构是以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的消费依存为主要特征;东部沿海区域建筑业在区域产业中投资诱发效应最大;西南区域建筑业在区域产业中投资依存度最大;南部沿海区域形成以纺织业出口带动为主导的外向型产业结构;西北区域近半数产业出口诱发系数很小;京津区域、北部沿海区域的产业结构特征不明显。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 最终需求 投入产出
[期刊] 改革
[作者]
臧霄鹏 林秀梅
通过比较2002年和2007年投资和出口的生产诱发系数发现,近年来投资和出口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不断增强。根据生产诱发系数,可将产业划分为典型消费拉动型、典型投资拉动型和典型出口拉动型部门。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时需要根据各个产业主要诱导力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同时,大力鼓励消费,提高消费对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君 李伟 张红辉
技术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比较了对外技术依存度的各类统计口径,引入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和外资在华R&D经费内部支出指标,构建了对外技术依存度的测算指标和方法框架,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进行了测算与比较,提出了正确看待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的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大丰
针对扩大内需将增加中国碳排放的观点,本文分析了中国最终需求结构变化的趋势,利用中国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诱发的碳排放。分析结果发现,与投资、出口需求相比,新增万元消费需求引发的碳排放最少。扩大内需在弥补出口需求不足的同时,并不会引起中国碳排放的净增加。因此,提升消费需求和适当控制投资需求将有助于中国的碳减排。
关键词:
最终需求 生产诱发 碳排放 碳减排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卓玛草
利用国家统计局2000-2015年投入产出表及延长表,从需求侧系统估算了最终需求增加值、生产总值的诱发结构并刻画了经济增长动力来源,边际贡献在于从需求结构分解影响总产出增长变化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结果表明:消费需求增加值诱发系数最高而其生产诱发系数最低,出口扩张增加值诱发系数最低而投资生产诱发系数最高;工业化阶段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新常态"下驱动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转换机制正在形成;增长因素结构分解揭示国内需求扩张效应是决定总产出增长变化的主导效应。启示在于:新阶段供给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在于形成从"需求为抓手、供给为动力"转向"供给为抓手、需求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方式转换;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内在诱发依存关系,决定了新动能培育路径是由供给主导向消费主导升级的根本性转换。
关键词:
需求结构 供给结构 动力来源 总生产分解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冯永琦 张宇璇
本文构建了中国对他国的进口非竞争投入产出表,提出了最终需求对不同行业进口诱发效应的测度方法,考察了中国最终需求对从美国、日本、韩国(以下简称美日韩三国)进口诱发效应的不同作用和行业分布。本文主要结论如下:存货增加与贵重物品净值以及固定资本形成对从美日韩三国进口的诱发效应相对更强;家庭最终消费和政府最终消费对从美国进口的诱发效应最大,对从日本进口的诱发效应最小;固定资本形成、出口、存货增加与贵重物品净值对从韩国进口的诱发效应最大,对从美国进口的诱发效应的最小;最终需求对从美日韩三国56个进口行业所产生的进口诱发效应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电子产品及光学产品制造行业等少数几个行业上。相对来说,中国最终需求对从美国进口的诱发能力较强的行业比较多元化,而对从日本进口的诱发能力较强的行业全部集中在制造业。因此,要充分分析和利用最终需求对从不同国家进口的诱发效应,实现中国进口贸易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
最终需求 进口诱发效应 投入产出分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红梅 朱伟琪
该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环境污染、环境保护投资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31个省份的环保投资差异与环保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环保投资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空间溢出效应,环保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有重要的影响。最后,该文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我国的环境保护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环保投资 区域差异 溢出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伟 张阿玲 张晓华
最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是刺激一个地区和与该地区最终需求关联紧密的外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股主导力量。任一区域的最终需求增加,不仅会促进本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会带动其它有关区域所有相关产业的经济增长。研究和考察区域间最终需求的相互带动效应,有助于进一步探清我国目前各区域间相互带动和影响作用的具体表现特征及相互作用程度的大小,这对于更深层地把握我国当前区域间相互经济促动关系是十分有意和必要的。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分析任意区域各项最终需求对每一区域每一部门增加值的实际贡献率,本文将对此做深入研究。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投入产出 最终需求 带动效应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贺文华
对外贸易规模、结构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比较东部、中部、西部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后可以发现:东部对外贸易依存度在中国三大区域中位居前列,且有较快的增长速度;中部与西部的差距不明显;中国的高外贸依存度主要是受东部省(市)高外贸依存度的拉动。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外贸依存度 东部地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陆林峰
乡镇企业压力势效应和职工动力诱发初探陆林峰我国乡镇企业在党的开放改革政策的指引下,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队伍中的一支劲旅。不论是企业管理界的学者专家,还是企业管理的领导人员,对我国乡镇企业的现状和未来都给予十分的关注和倾目。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炳军 刘俊娟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要素通过影响劳动就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等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作用。文章根据资本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方式,借助于经济增长资本贡献率、科技进步资本弹性、劳动就业资本弹性等指标,测度了资本要素对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并运用DTOP SIS法对资本要素的综合作用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资本要素 区域经济发展 作用效果 评价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洪宇 陈秧分 刘坚
农业现代化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基础。在弥补以往研究理论和应用不足的基础上,本研究基于技术诱导理论,系统阐释了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的理论逻辑,分析了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路径,并利用2000—2021年我国31个省(市、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不同区域的要素产出弹性变化特征,提出了区域农业现代的适宜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立足要素禀赋的技术创新路径,决定了农业现代化的模式方向。美国、日本、德国、以色列等典型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路径,遵循了技术诱导的理论逻辑。中国2000年以来劳动力要素产出弹性为负,整体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化肥要素产出弹性逐步减小且仅东部地区仍为正值,机械要素和土地要素产出弹性不断增长,二者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分别是东北和中部,也基本遵循技术诱导的内在逻辑。因而,在区域层面上,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分别适宜日本精耕细作集约型路径、德国生产集约与机械技术复合型路径、以色列环境优先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精准型路径、美国规模经营型农业现代化路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洪宇 陈秧分 刘坚
农业现代化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基础。在弥补以往研究理论和应用不足的基础上,本研究基于技术诱导理论,系统阐释了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的理论逻辑,分析了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路径,并利用2000—2021年我国31个省(市、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不同区域的要素产出弹性变化特征,提出了区域农业现代的适宜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立足要素禀赋的技术创新路径,决定了农业现代化的模式方向。美国、日本、德国、以色列等典型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路径,遵循了技术诱导的理论逻辑。中国2000年以来劳动力要素产出弹性为负,整体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化肥要素产出弹性逐步减小且仅东部地区仍为正值,机械要素和土地要素产出弹性不断增长,二者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分别是东北和中部,也基本遵循技术诱导的内在逻辑。因而,在区域层面上,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分别适宜日本精耕细作集约型路径、德国生产集约与机械技术复合型路径、以色列环境优先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精准型路径、美国规模经营型农业现代化路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应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