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68)
- 2023(2687)
- 2022(2203)
- 2021(2126)
- 2020(1609)
- 2019(3673)
- 2018(3591)
- 2017(6856)
- 2016(3691)
- 2015(3963)
- 2014(4209)
- 2013(4200)
- 2012(3926)
- 2011(3704)
- 2010(3812)
- 2009(3939)
- 2008(3950)
- 2007(3479)
- 2006(3127)
- 2005(3126)
- 学科
- 济(15540)
- 经济(15518)
- 管理(10599)
- 业(10382)
- 企(10049)
- 企业(10049)
- 方法(6722)
- 理论(5372)
- 学(5155)
- 财(4634)
- 数学(4563)
- 数学方法(4487)
- 中国(4239)
- 融(3804)
- 金融(3804)
- 业经(3743)
- 银(3733)
- 银行(3732)
- 制(3529)
- 行(3523)
- 务(3132)
- 财务(3120)
- 财务管理(3117)
- 企业财务(3021)
- 和(2966)
- 教育(2859)
- 贸(2834)
- 贸易(2834)
- 农(2740)
- 易(2729)
- 机构
- 大学(59236)
- 学院(56007)
- 济(24101)
- 经济(23554)
- 管理(21689)
- 理学(18594)
- 理学院(18376)
- 管理学(18132)
- 管理学院(18024)
- 研究(17819)
- 中国(17383)
- 财(13036)
- 京(12771)
- 财经(10264)
- 经(9358)
- 科学(9246)
- 中心(8867)
- 所(8578)
- 江(8411)
- 北京(8340)
- 范(8248)
- 师范(8209)
- 经济学(8123)
- 财经大学(7795)
- 银(7599)
- 研究所(7536)
- 银行(7340)
- 经济学院(7183)
- 州(6964)
- 行(6912)
- 基金
- 项目(31118)
- 科学(25125)
- 研究(24152)
- 基金(23868)
- 家(19857)
- 国家(19681)
- 科学基金(17353)
- 社会(16137)
- 社会科(15233)
- 社会科学(15229)
- 基金项目(12234)
- 教育(11618)
- 自然(10635)
- 省(10450)
- 自然科(10398)
- 自然科学(10395)
- 自然科学基金(10233)
- 编号(9947)
- 资助(9904)
- 划(9321)
- 成果(9200)
- 部(7758)
- 教育部(7223)
- 重点(6908)
- 人文(6884)
- 性(6796)
- 国家社会(6601)
- 项目编号(6544)
- 创(6506)
- 大学(6411)
共检索到91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涛
作为金融安全保障体系重要内容之一的最终贷款人是指:当个别金融机构或整个金融市场因外界因素影响而对流动性需求猛增时,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的机构或部门(一般指中央银行)。当一国的金融机构出现存款外流和支付危机时,最终贷款人的支持有助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涛
最终贷款人是金融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不对称和系统性风险客观需要最终贷款人。任何机构或部门在扮演最终贷款人时 ,都必须协调支持对象、救助方式、资金来源、注资成本等要素并作出选择。减少道德风险的办法包括提高救助贷款利率、建设性模糊、允许机构参与救助等方式。经济转轨过程中 ,我国需设计包括金融机构、财政、央行等部门在内的救助体系
关键词:
最终贷款人 金融风险 道德风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殷孟波 翁舟杰
关系型贷款理论和小银行优势论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而言的,本文通过对关系型贷款理论和小银行优势论的系统分析,解读了关系型贷款为何能降低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的交易费用,理清了中小银行优势论的理论内涵,希望能为我国缓解较为严重的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提供理论上和政策上的启发。
关键词:
关系型贷款 小银行优势论 中小企业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天琦 刘社芳
本文对有关最后贷款人职能界定、承担主体、援助对象、援助标准、资金来源、道德风险的产生及防范等方面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得出几点对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启示:(1)通过法律明确LLR的职能定位;(2)限定救助对象;(3)提高贷款利率;(4)缩短贷款期限;(5)坚持透明原则;(6)加大惩罚力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古小刚
现实中大多数人认为所有的最终贷款人行为都会带来道德风险,其中存在以偏概全的误导。新旧古典主义在理论结构上还存在着形式性缺陷,而大而不倒主义是新旧古典主义逻辑的必然发展,这使道德风险从可能性发展为必然性。解决的方法是制度回归,从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上进行根治。
关键词:
最终贷款人 道德风险 大而不倒主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汤凌霄
国外对最后贷款人(the Lender of Last Resort,LOLR)的研究有两百余年历史,近来国内对LOLR的介绍、运用也逐渐增多,但从成本收益视角全面系统地梳理和评析的并不多见。为补这一缺陷,本文拟从成本收益角度,对LOLR的成本、收益内涵界定,LOLR的有效性,以及降低LOLR成本的制度安排予以综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厉
充当最后贷款人是中央银行的一项主要职能,也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古典最后贷款人理论从中央银行对付系统性危机的实践出发,从宏观上论证了最后贷款人存在的必要性、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并从收益和成本衡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巴吉特原则。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以及危机理论的发展,当代最后贷款人理论从多角度深化了对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合理性、经济效应、政策措施的研究,使最后贷款人制度的理论基础更加接近现代金融环境,在研究视角、手段、方法和成果上出现了进步和创新。当代最后贷款人理论受到了当代西方经济学两大宏观经济思潮———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交替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社芳
作为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之一,最后贷款人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面对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美联储采取的救助政策和政策安排也是前所未有的,传统的最后贷款人角色在此次危机管理中发生了深刻变化,最后贷款人理论和实践得到了进一步创新与拓展。因此系统地梳理最后贷款人理论与实践发展动态,对完善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艳华 王家传
本文在对信贷配给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从均衡信贷配给和非均衡信贷配给两个方面,对信贷配给理论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给予了简要评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聂强 杜晓山
追踪理论文献对小额信贷中团体贷款绩效的研究,有助于全面理解其作用机制。团体贷款创造了横向监督机制,缓解了信贷交易中的道德风险。但是,横向监督机制面临着监督成本,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局限,从而有效作用空间是有限的。在小额信贷贷款技术多元化趋势下,团体贷款对机构客户群选择的影响、团体贷款与社会资本的相互关系、与金融监管执行的关系以及与机构社会绩效的联系等问题,仍需要在进一步研究继续深入。
关键词:
团体贷款 小额信贷 贷款技术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阿蒂夫·米安 阿米尔·苏菲 王宇
中央银行之所以必须充当"最后贷款人",是为了避免发生银行挤兑导致的健康银行破产和支付系统崩。关于中央银行救助对象有两种观点:一是必须保护存款人和支付清算系统,但不需要对银行的长期债权人或者股东进行救助;二是考虑到银行特殊的贷款职能,必须保护银行债权人和股东。
关键词:
中央银行 银行挤兑 市场救助 支付系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广琯
助学贷款作为一种助学手段,在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提高学生成绩、减少兼职工作量与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等诸多方面都可能有积极作用。助学贷款帮助学生接受教育,获得教育的一系列益处。助学贷款国际文献对助学贷款有诸多研究,本文把这些研究进行了梳理,归纳为发放、使用与回收等方面,展示了助学贷款的研究范围,为进一步研究助学贷款提供框架和思路。
关键词:
助学贷款 发放 使用 回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莉亚 周峰
最后贷款人救助是金融监管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基石。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前,针对传统理论的救助原则争议不断,但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理论突破。金融危机以后,最后贷款人理论出现了三个显著的转变:其一,传统最后贷款人理论的争议融入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中;其二,最后贷款人理论的关注焦点由单个问题机构转移到对市场的救助,即"最后做市商"职能;其三,危机管理模式不再局限于最后贷款人的"救"与"不救",针对"如何救"出现了突破,即提出"自救机制"。本文系统梳理并分析了最后贷款人理论的发展变革,以及危机后新的理论突破,并结合我国的金融环境与制度现状,对我国金融监管实践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卫,黄小燕
200年来人类人口经历的深刻变化和目前世界各国人口状况与趋势的巨大差异都与人口转变紧密相联,并由人口转变理论得到解释。在世界人口的变化与实践中,人口转变理论得以产生和发展,并在战后促进了人口研究的繁荣。本文从三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人口转变理论的发展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