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94)
2023(2927)
2022(2212)
2021(2206)
2020(1579)
2019(3806)
2018(3846)
2017(6925)
2016(3865)
2015(4311)
2014(4398)
2013(4153)
2012(3819)
2011(3380)
2010(3611)
2009(3554)
2008(3573)
2007(3048)
2006(2764)
2005(2708)
作者
(10073)
(8371)
(8223)
(8051)
(5522)
(3942)
(3816)
(3243)
(3239)
(3203)
(2864)
(2849)
(2737)
(2680)
(2679)
(2639)
(2503)
(2453)
(2410)
(2298)
(2236)
(2121)
(1989)
(1913)
(1912)
(1910)
(1888)
(1865)
(1727)
(1671)
学科
(13373)
经济(13348)
管理(9402)
(8740)
(8215)
企业(8215)
理论(5936)
方法(5827)
数学(4042)
数学方法(3976)
中国(3920)
(3891)
(3876)
业经(3571)
教学(3497)
教育(3447)
(3447)
银行(3447)
(3430)
(3350)
金融(3350)
(3240)
(3147)
(2585)
学法(2476)
教学法(2476)
(2455)
贸易(2452)
(2440)
财务(2438)
机构
大学(52763)
学院(51701)
(20160)
经济(19575)
管理(18397)
中国(16130)
研究(15643)
理学(15297)
理学院(15121)
管理学(14896)
管理学院(14793)
(11373)
(11356)
(9098)
财经(8690)
中心(8642)
科学(8145)
(8114)
(7875)
银行(7840)
(7708)
(7629)
师范(7550)
(7432)
北京(7380)
(7115)
经济学(6924)
(6865)
人民(6750)
财经大学(6566)
基金
项目(30511)
研究(25473)
科学(23691)
基金(21200)
(17582)
国家(17383)
社会(15453)
科学基金(15117)
社会科(14501)
社会科学(14499)
教育(13490)
(11754)
编号(11285)
基金项目(10513)
成果(10170)
(9757)
资助(8830)
自然(8500)
自然科(8291)
自然科学(8288)
课题(8204)
自然科学基金(8151)
(7244)
(7171)
重点(7107)
(7035)
项目编号(6915)
教育部(6688)
(6658)
大学(6601)
期刊
(23549)
经济(23549)
研究(19171)
中国(13065)
(12026)
金融(12026)
教育(11943)
(9628)
管理(7757)
(6236)
学报(6234)
技术(6043)
科学(5720)
大学(5416)
财经(4921)
学学(4789)
(4206)
职业(4157)
图书(3427)
经济研究(3391)
农业(3184)
理论(3102)
技术教育(2912)
职业技术(2912)
职业技术教育(2912)
问题(2887)
业经(2874)
实践(2813)
(2813)
(2700)
共检索到87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涛  
最终贷款人是金融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不对称和系统性风险客观需要最终贷款人。任何机构或部门在扮演最终贷款人时 ,都必须协调支持对象、救助方式、资金来源、注资成本等要素并作出选择。减少道德风险的办法包括提高救助贷款利率、建设性模糊、允许机构参与救助等方式。经济转轨过程中 ,我国需设计包括金融机构、财政、央行等部门在内的救助体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社芳  
作为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之一,最后贷款人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面对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美联储采取的救助政策和政策安排也是前所未有的,传统的最后贷款人角色在此次危机管理中发生了深刻变化,最后贷款人理论和实践得到了进一步创新与拓展。因此系统地梳理最后贷款人理论与实践发展动态,对完善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涛  
作为金融安全保障体系重要内容之一的最终贷款人是指:当个别金融机构或整个金融市场因外界因素影响而对流动性需求猛增时,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的机构或部门(一般指中央银行)。当一国的金融机构出现存款外流和支付危机时,最终贷款人的支持有助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管建军  
贷款人的环境责任——美国、加拿大相关环境立法和实践探析管建军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全球环境污染问题亦日益严重。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人类的环境意识逐渐觉醒,世界许多国家相继采取了经济、科技及法律手段来保护、治理和改善环境。在一些西方国家,如美国、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古小刚  
现实中大多数人认为所有的最终贷款人行为都会带来道德风险,其中存在以偏概全的误导。新旧古典主义在理论结构上还存在着形式性缺陷,而大而不倒主义是新旧古典主义逻辑的必然发展,这使道德风险从可能性发展为必然性。解决的方法是制度回归,从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上进行根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汤凌霄  
国外对最后贷款人(the Lender of Last Resort,LOLR)的研究有两百余年历史,近来国内对LOLR的介绍、运用也逐渐增多,但从成本收益视角全面系统地梳理和评析的并不多见。为补这一缺陷,本文拟从成本收益角度,对LOLR的成本、收益内涵界定,LOLR的有效性,以及降低LOLR成本的制度安排予以综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厉  
充当最后贷款人是中央银行的一项主要职能,也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古典最后贷款人理论从中央银行对付系统性危机的实践出发,从宏观上论证了最后贷款人存在的必要性、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并从收益和成本衡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巴吉特原则。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以及危机理论的发展,当代最后贷款人理论从多角度深化了对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合理性、经济效应、政策措施的研究,使最后贷款人制度的理论基础更加接近现代金融环境,在研究视角、手段、方法和成果上出现了进步和创新。当代最后贷款人理论受到了当代西方经济学两大宏观经济思潮———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交替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天琦  苗萌萌  阮鹏飞  
MMLR是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直接融资占比持续上升、金融创新不断加快、金融工具愈发丰富这一客观背景下中央银行实施的对市场的救助中央银行(下称"央行")最后贷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LLR)职能是金融安全网的重要支柱。当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需求异常上升且无法从其他渠道获得流动性时,央行可以通过LLR措施对其提供流动性救助。传统LLR政策主要聚焦于对银行的救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阿蒂夫·米安  阿米尔·苏菲  王宇  
中央银行之所以必须充当"最后贷款人",是为了避免发生银行挤兑导致的健康银行破产和支付系统崩。关于中央银行救助对象有两种观点:一是必须保护存款人和支付清算系统,但不需要对银行的长期债权人或者股东进行救助;二是考虑到银行特殊的贷款职能,必须保护银行债权人和股东。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莉亚  周峰  
最后贷款人救助是金融监管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基石。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前,针对传统理论的救助原则争议不断,但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理论突破。金融危机以后,最后贷款人理论出现了三个显著的转变:其一,传统最后贷款人理论的争议融入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中;其二,最后贷款人理论的关注焦点由单个问题机构转移到对市场的救助,即"最后做市商"职能;其三,危机管理模式不再局限于最后贷款人的"救"与"不救",针对"如何救"出现了突破,即提出"自救机制"。本文系统梳理并分析了最后贷款人理论的发展变革,以及危机后新的理论突破,并结合我国的金融环境与制度现状,对我国金融监管实践提出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天琦  刘社芳  
本文对有关最后贷款人职能界定、承担主体、援助对象、援助标准、资金来源、道德风险的产生及防范等方面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得出几点对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启示:(1)通过法律明确LLR的职能定位;(2)限定救助对象;(3)提高贷款利率;(4)缩短贷款期限;(5)坚持透明原则;(6)加大惩罚力度。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立军  李海洋  
本文从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现实需求出发,通过理论模型分析某个银行机构产生金融风险时,存款保险基金和最后贷款人对其进行救助或处置与否的最优选择和条件,分析比较了不同情形下的中央银行救助或处置策略,为发挥好存款保险和最后贷款人职能作用、共同防控区域金融风险提供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莫怩  
最后贷款人制度作为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支柱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我国银行业经营过程中起事中监督作用。当前,我国的最后贷款人制度仍存在最后贷款人职责不十分明确、操作的法律依据不清晰等缺陷。为了有效提高银行业危机应对能力与效率,我国需要从法律上确立明确的最后贷款人救助规则和建设性模棱两可原则,同时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何德旭  吴伯磊  
从最后贷款人概念提出至今,西方国家对最后贷款人制度的研究已经有了200多年的历史。最后贷款人制度理论随着金融市场的变迁以及各国的实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回顾了最后贷款人制度的设计原则,包括谁来充当最后贷款人、最后贷款人的制度规则以及如何防范最后贷款人引起的道德风险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的若干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傅穹  潘为  
典当、小额贷款公司两类非金融机构贷款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同时,自身也面临融资通道受限与融资服务狭窄的困境。尽管这类非金融机构为此努力尝试过、创新过,如,银行合作模式、信托合作模式和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但均存在合法性的挑战和潜在的法律风险。为此建议如下:在基本理念上,首先要扶持非金融机构贷款人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其次,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在制度创新上,一是法律规则的调整;二是鼓励非金融机构贷款人做大做强,进入资本市场;三是政府设立"小贷基金"的模式进行引导;四是建立非银行信贷资产转让平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