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71)
2023(14738)
2022(12852)
2021(11942)
2020(10162)
2019(23008)
2018(22764)
2017(43964)
2016(24142)
2015(26713)
2014(26495)
2013(26137)
2012(23784)
2011(21438)
2010(21157)
2009(19662)
2008(19416)
2007(16854)
2006(14768)
2005(13057)
作者
(71338)
(59285)
(58906)
(55921)
(37618)
(28577)
(26575)
(23199)
(22517)
(21036)
(20031)
(19993)
(18820)
(18666)
(18343)
(18116)
(17953)
(17590)
(16891)
(16878)
(14933)
(14343)
(14297)
(13435)
(13191)
(13182)
(13080)
(13064)
(11899)
(11739)
学科
(92054)
经济(91919)
管理(74547)
(69248)
(58700)
企业(58700)
方法(42775)
数学(37181)
数学方法(36812)
(28326)
(24246)
中国(22803)
(21080)
业经(20975)
(20565)
(18509)
财务(18440)
财务管理(18409)
企业财务(17545)
(17005)
贸易(16996)
地方(16679)
(16514)
农业(16058)
技术(15110)
环境(15096)
(14784)
银行(14717)
理论(14566)
(14441)
机构
大学(344452)
学院(340773)
管理(135154)
(134054)
经济(131199)
理学(117848)
理学院(116553)
管理学(114560)
研究(114230)
管理学院(113968)
中国(83409)
(72746)
科学(72334)
(63978)
(60679)
(57910)
业大(55544)
研究所(52955)
财经(51073)
中心(50972)
(48860)
农业(47993)
(46390)
北京(45586)
(42542)
师范(41998)
(41337)
经济学(39975)
(39221)
财经大学(38117)
基金
项目(238785)
科学(186685)
基金(174130)
研究(169224)
(153984)
国家(152753)
科学基金(130305)
社会(106741)
社会科(101170)
社会科学(101142)
基金项目(93452)
(92811)
自然(87094)
自然科(85030)
自然科学(85005)
自然科学基金(83484)
(78924)
教育(77133)
资助(71044)
编号(67717)
成果(54274)
重点(53515)
(52400)
(49977)
(49505)
创新(46707)
课题(46288)
科研(46236)
(44979)
教育部(44629)
期刊
(143437)
经济(143437)
研究(98192)
中国(61954)
学报(60995)
(54357)
科学(53034)
(49660)
管理(48793)
大学(45372)
学学(43149)
农业(36960)
教育(33280)
(28578)
金融(28578)
技术(26940)
财经(25053)
业经(23070)
经济研究(22824)
(21219)
问题(18927)
(18807)
科技(17712)
(17180)
理论(16539)
业大(16172)
技术经济(15775)
图书(15494)
实践(15111)
(15111)
共检索到488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娟  刘星  
以中国在沪深两市上市的359家制造业公司2001年至2004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类型对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控制人是国家或者国有法人时,企业显著的存在过度投资,而最终控制人不是国家或者国有法人时,企业显著的存在投资不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芳秀  王一江  任颋  
本文基于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引入实际控制人类型、成本、收益、规模等变量建立了经济计量模型,对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投资决定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率作为成本变量对房地产业上市公司投资额的影响并不显著;实际控制人类型则是影响房地产业投资的重要因素,在同等条件下,实际控制人类型为国有的企业具有更高的投资额。这种现象的存在削弱了房地产投资领域利率机制的作用和政府利率调控的效果。本文还对实证结果做出了解释,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宋玉  
上市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严重分离会影响其公司价值,进而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本文以2004-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上市公司两权分离状况对机构投资者总体和各类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控制人所有权比例越高,两权分离度越小时,机构投资者(主要是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越高;而且两权分离度指标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在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性质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总体上能够做到自我利益保护,在投资者保护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发挥在各个类型机构投资者中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荣  汪勇祥  向文华  
La Porta et al(1999)的开创性工作改变了研究者普遍接受的公司股权分散不存在最终控制人的命题,公司金融的研究重点之一开始转向研究最终控制人行为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本文拟从几个方面对这一方向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首先,最终控制人通过哪些方式对上市公司实施控制;其次,最终控制人的不同行为对公司价值产生的多重影响机制;再次,最终控制人不同行为造成控制权价值和一般股权价值如何变动,以及中小投资者为什么愿意投资于存在最终控制人的上市公司。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建立相关理论模型和对最终控制人行为动机进行区分研究的重要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欣  唐清泉  
本文基于中国专利类型和企业最终控制人的视角,以2002~200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对象,考察了R&D投资、知识存量与专利产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自2000年以来,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专利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趋势,但是,专利的行业分布不均匀,这种偏态分布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不均衡发展;企业R&D投资和过去所积累的知识存量是专利创造的重要基础,R&D投资强度越大,知识存量越多,各种类型专利的产出就越多;我国企业专利产出倾向更多的是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产出的效率相对较低;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企业在创新资源配置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国有控股企业对于三种不同类型专利的研发都配置了相...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行  
在度量政府干预时,已有文献往往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通过比较政府干预指标的横截面差异来确定企业受政府干预的强弱。然而,在中国的制度背景下,最终控制人(例如:地方政府)往往控制着多家企业。此时,将同一最终控制人控制的企业视为一个投资组合,通过比较企业在投资组合中的差异来度量政府干预,应该更为恰当。基于这一思路,我们以最终控制人到公司的控制权与公司规模为权重指标,构建了公司在其最终控制人投资组合中的重要性指数,并将其作为政府干预的衡量指标。以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结果显示:当公司在其最终控制人的投资组合中越重要时,公司的政策性负担(税收负担与超额雇员)越沉重、过度投资越严重、从而市场价值越低。...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彭文伟  冉茂盛  周姝  
以最终控制权大于10%的21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最终控制权、现金流权与过度投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金流权、最终控制权均对过度投资有抑制作用;最终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时,最终控制人倾向于过度投资以实现隧道效应,因此,降低上市公司最终控制权、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可以提高投资效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向仙虹  孙慧  
选用2011-2015年663家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家族企业股权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以实际控制人类型为标准将家族企业分为三类。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企业价值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倒"N"型非线性三次函数关系,最优股权在20%—25%之间;但在不同类型的家族企业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各异;企业价值与股权制衡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据此本文建议:适当降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利用制衡机制,建立合理的监督体系;避免过度关联交易,进行科学化转型升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向仙虹  孙慧  
选用2011-2015年663家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家族企业股权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以实际控制人类型为标准将家族企业分为三类。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企业价值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倒"N"型非线性三次函数关系,最优股权在20%—25%之间;但在不同类型的家族企业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各异;企业价值与股权制衡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据此本文建议:适当降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利用制衡机制,建立合理的监督体系;避免过度关联交易,进行科学化转型升级。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冬  陈平  唐建新  
本文以2001—2006年间通过控制权转移实现国有股份民营化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民营化对上市公司选择会计师事务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化后上市公司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发生了变更:民营化后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外资时,对事务所的选择由小所变更为大所,且主要选择国际"四大";在法律保护程度高的地区,民营化后实际控制人为集体时,对事务所的选择由大所变更为小所;在法律保护程度低的地区,民营化后实际控制人为个人和家族时,对事务所的选择是在小所之间进行变更;民营化前实际控制人是中央政府的上市公司在民营化后明显选择了小事务所。我国的法律环境未能有效约束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力军  
以我国证券市场2002年至2004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比较研究了国有上市公司与民营上市公司、不同政府层级控制的国有上市公司以及金字塔控制结构下民营上市公司的绩效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绩效并没有显著不同;随着政府层级的上升,国有上市公司绩效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的金字塔控制不利于公司绩效。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红建  汤泰劼  刘梓微  
同一个最终控制人对多家上市公司同时进行控股实际构成一个投资组合,研究其如何影响组合内企业风险分担行为,有助于打开上市公司最终控股人的投资决策"黑箱"。我们研究发现,虽然最终控制人投资组合分散有助于提高组合内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但主要提高了组合内相对重要性更低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且最终控制人在相对重要性更高的公司进行了更多的支持型关联交易与更少的掏空型关联交易,从而证实了控股股东与非控股股东之间的"风险转嫁"假设。进一步检验还发现,最终控制人投资组合内企业多元化程度越高,其投资组合分散程度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越明显。本文不仅拓展并深化了投资组合原理在最终控制人控股多家公司这一实践层面的应用,而且揭示了最终控制人在组合内企业中风险分担行为及其"转嫁"机理,对我国未来经济体制改革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与监管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郑石桥  徐国强  邓柯  王建军  
本文研究内部控制结构类型、影响因素及效果,本文发现:内部控制结构分为控制环境主导型、控制活动主导型、环境及活动并重型、环境及活动双弱型,其中环境及活动并重型内部控制企业较多,环境主导型内部控制企业较少;领导风格和企业发展阶段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结构类型的选择;不同类型的内部控制结构,控制目标实现程度不同,控制环境主导型、控制活动主导型和环境及活动并重型内部控制结构的企业,其控制目标实现程度较高,而环境及活动双弱型内部控制结构的企业,其控制目标实现程度较低。上述发现告诉我们,企业优化内部控制的潜力较大,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时应对权变因素产生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丁希炜  
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特征对配股再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最终控制人持有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权比例(CR)、控制权比例(V)越高且两权背离程度(CV)越低时,最终控制人与上市公司的利益更趋一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配股再融资的成本,具体表现是此时的市场累积超额收益率(CAR)越高,配股发行费率(SEOFEE)越低。但是与预期不同,此时的配股折价率(DISC)却更高,配股价格的确定,可能更多体现了最终控制人的利益,在最终控制人存在压低配股价格动机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为此承担了更高的配股融资成本。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征  吴俊蓉  
[目的/意义]话语权最终控制图谱是网络舆情治理研究以及网络情报监管工作的重要辅助工具,但其中的图谱预测算法目前还存在预测精度低、覆盖度不高等问题。[方法/过程]为解决这些问题,基于微观进化分析方法,提出了新型的网络最终话语权图谱预测算法。该算法主体采用微观进化结构,通过触发模式与更新模式进行数据处理,对最终控制图谱的当前态势进行刻画;通过聚类预测算法实现最终话语权控制图谱中的控制节点与控制权发展趋势识别与预测,对图谱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结果/结论]数据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控制节点覆盖度、控制权覆盖度、控制图谱结构的预测覆盖度与准确度均优于现有算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