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49)
2023(12331)
2022(10181)
2021(9643)
2020(8231)
2019(18535)
2018(18638)
2017(36510)
2016(19924)
2015(22543)
2014(22424)
2013(22306)
2012(21130)
2011(18732)
2010(19212)
2009(18329)
2008(18862)
2007(17200)
2006(15622)
2005(14213)
作者
(58629)
(48970)
(48956)
(46024)
(30888)
(23621)
(22232)
(19066)
(18484)
(17742)
(16440)
(16409)
(15713)
(15586)
(15001)
(14767)
(14499)
(14275)
(14152)
(14133)
(12307)
(12125)
(11981)
(11310)
(11091)
(11043)
(11007)
(10802)
(9790)
(9780)
学科
(89217)
(88009)
经济(87899)
(70785)
企业(70785)
管理(67265)
(47853)
方法(35949)
农业(31569)
业经(30285)
数学(27805)
(27467)
数学方法(27434)
中国(23386)
(21410)
(19397)
财务(19380)
财务管理(19353)
企业财务(18260)
地方(17620)
技术(17570)
(16771)
贸易(16757)
(16429)
(16314)
(16068)
(15148)
(14840)
理论(14363)
(13932)
机构
学院(297060)
大学(288589)
(125630)
经济(123055)
管理(116985)
理学(99871)
理学院(98843)
管理学(97297)
管理学院(96745)
研究(96127)
中国(79231)
(63942)
(61885)
(59114)
科学(57602)
农业(48986)
(48894)
(47454)
业大(47406)
财经(46222)
中心(45477)
研究所(43557)
(41611)
北京(38780)
(37491)
经济学(36720)
(36230)
师范(35910)
(34299)
经济管理(33817)
基金
项目(185954)
科学(146769)
研究(138988)
基金(134268)
(115780)
国家(114600)
科学基金(98936)
社会(89038)
社会科(83986)
社会科学(83962)
(74816)
基金项目(71923)
自然(62929)
自然科(61366)
自然科学(61346)
教育(61213)
(60885)
自然科学基金(60267)
编号(58188)
资助(54191)
成果(45754)
(41663)
(41132)
重点(40821)
(40588)
(40476)
课题(38687)
创新(37218)
国家社会(36155)
(35974)
期刊
(153238)
经济(153238)
研究(87556)
(65413)
中国(58862)
(47423)
管理(44857)
农业(44355)
学报(42453)
科学(42154)
大学(33387)
学学(31890)
业经(31543)
(31084)
金融(31084)
技术(27067)
教育(24892)
(23335)
财经(22841)
问题(21838)
经济研究(21625)
(19747)
技术经济(17226)
现代(15579)
世界(15449)
农村(15446)
(15446)
(15193)
(15191)
农业经济(14839)
共检索到457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耀光  
一、前言农业地理学者对一个地区农作物的分布较为关注。作物的分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农业土地利用的状况。我国土地广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作物种类繁多。一个地区农作物的分布,往往不是单一的,以粮食作物来说,有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大豆和其他杂粮等等。由于我国有适应多种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粮食作物又有适应性广的特点,因此,各类粮食作物在地区分布上是不一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步艰,张学群  
常山县位于北纬28°46′~29°13′,东经118°15′~118°45′,它西与江西玉山县为界,北与开化、淳安为邻,东、南二方分别和衢州市及江山县相接,是浙江省金华地区的一个山区县。全县土地总面积164.55万亩,总人口29.20万人(1983年),其中农业人口26.43万人,全县有24个乡(镇),337个村。县内地形以低山盆地为主,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1983年开展了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锐  邓辉  
[目的]以农业生产水平、农业成长水平和农业产出水平为研究变量分析甘肃省农业综合实力发展总体水平和结构性现状。[方法]运用SSM模型,从农业生产水平、农业成长水平和农业产出水平3个维度动态分析和比较2004—2010年和2010—2016年甘肃省农业综合实力结构状况并进行类型划分。[结果]2004—2016年农业成长水平和农业产出水平均为推动甘肃省农业综合实力发展的贡献要素,农业生产水平是主要的制约因素;甘肃省各地农业综合实力呈现不同程度变化,武威、张掖表现为较大幅度的提升,酒泉、金昌、嘉峪关、兰州则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平凉、临夏、甘南表现为小幅提升,其他地区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降。甘肃省农业综合实力划分为优势发展型、滞后发展型、结构突破型和竞争突破型4类,酒泉一直属于优势发展型,张掖、平凉一直属于结构突破型,金昌、兰州由竞争突破型发展为优势发展型,武威由结构突破型发展为优势发展型,嘉峪关、白银、定西、天水、庆阳由竞争突破型发展为结构突破型,临夏由结构突破型发展为竞争突破型,甘南、陇南由结构突破型发展为滞后发展型。[结论]2004—2016年甘肃省农业综合实力地区差异明显,武威、张掖、酒泉、金昌、嘉峪关、兰州农业综合实力保持全省重心位置;农业综合实力内部结构差异明显,农业成长水平相较于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产出水平对农业综合实力贡献率更高,农业生产水平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农业产出水平作为农业成长水平的补充是进一步提升地方农业综合实力的主要动力。针对甘肃省农业综合实力状况提出今后提升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孝友 ,李英民  
现行人口指标设置及职业类型划分方法存在以下问题:(一)夸大了农业人口的数量。近年来,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了非农行业,虽然表面上看来地们有些人仍承包土地,具有农村户口,但实际上他们的责任田已委托他人经营,他们的主要收入已不来自农业生产,对这些人及其供养的人口再算作农业人口,是不符合实际的。(二)不能反映具有兼业特性的新类型人口。目前,相当多的劳动者其收入既不完全来自农业也不完全来自非农业,将他们划作农业人口或非农业人口都与实际出入很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勇  范远江  
为定量评价我国农业政策的农业增收效果,本文以粮食作物为例,借用世界银行TRI(贸易抑制指数)和NRA(名义支持率)数据库,分别在粮食作物亩均实际收益与农产品出口贸易抑制指数和农产品进口贸易抑制指数之间建立动态计量模型,采用协整分析、脉冲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黄箱政策"的农业增收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农业自由化程度远高于高收入国家,且存有"重调产出、轻调投入"和"重经济效益、轻粮食安全"等政策倾向;生产者的"超调"行为使得粮食生产收益成倒"N"型变化;长期内"黄箱政策"并不是粮食作物增收的主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勇  
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为目标,农业功能区划分工作正在我国展开。实践中发现,在对农业生态调节功能主导区进行划分时,必须注意划分指标如何确定、分类方法如何选取、设立生态调节功能主导区的辅助功能是否合适、生态调节功能主导区划分原则如何制订、生态调节功能主导区支撑政策要点有哪些等问题。本文在指出农业生态调节功能主导区划分中存在着上述问题的同时,也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军  张铁亮  
农业事权一般是指政府基于自身的地位和职能所享有的管理农业农村公共事务、提供农业农村公共服务的权力,可以从功能、性质、支出等多个角度进行分类。多年来,我国的农业管理日趋规范,政府更加注重基础性、公共性,为推进农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存在现行法律法规对具体的农业事权划分不清晰、中央与地方农业事权高度趋同等问题。发达经济体在农业事权划分上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与做法,如明确划分原则、法制化、加大农业投入等,可为我国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参考借鉴。结合我国实际与当前农业发展任务,提出了农业事权划分的主要考虑、初步的内容清单和框架,对农产品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等八个方面的管理权限进行了初步划分。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军  张铁亮  
农业事权一般是指政府基于自身的地位和职能所享有的管理农业农村公共事务、提供农业农村公共服务的权力,可以从功能、性质、支出等多个角度进行分类。多年来,我国的农业管理日趋规范,政府更加注重基础性、公共性,为推进农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存在现行法律法规对具体的农业事权划分不清晰、中央与地方农业事权高度趋同等问题。发达经济体在农业事权划分上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与做法,如明确划分原则、法制化、加大农业投入等,可为我国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参考借鉴。结合我国实际与当前农业发展任务,提出了农业事权划分的主要考虑、初步的内容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丽英  冷伏海  左文革  
文章针对共词方法在内容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引文耦合关系增强共词分析效果的方法。首先,统计了关键词在共现和引文耦合两个方面的频次关系;其次,使用Z分值对两个频次矩阵进行了标准化,消除量纲数量级差异造成的不可比性;然后,基于标准化矩阵计算关键词间的Pearson相关性,用关键词在共现和引文耦合两个维度上相关系数的均值表示关键词的总关联强度;再次,将关键词关联强度矩阵导入SPSS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对关键词进行主题领域划分;最后,以ESI农业科学领域高被引论文为例比较了引文耦合增强的共词方法与传统共词方法的分析效果,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能更好地突出关键词间的相关关系,有效地提高学科情报研究中...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志雄  丁士军  
基于农户理论的农户类型划分有助于分类认识农户行为的本质,把握不同类型农户行为策略的规律性和差异性,提高农村公共政策的效率。本文比较分析了各种主要农户理论的差异性和统一性,探讨了基于农户理论的农户类型划分方法,从利润最大化程度、劳役规避程度和风险规避程度3个维度考察了农户行为决策的多目标性,并以湖北省红安县农户调查样本为例,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患病农户类型进行了划分。研究认为,基于农户理论的农户分类逻辑,以及聚类分析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作为农户类型划分的一般方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颖  葛颜祥  刘爱华  梁勇  
本文以粮食作物的碳汇生态功能为前提,探讨如何在我国建立粮食作物的生态补偿机制,从补偿原则、补偿主体和补偿方式等方面对补偿机制进行探讨。以山东省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为例,通过对粮食作物的碳源/汇进行计算来探求碳汇功能生态补偿的标准,以期构建粮食作物的碳汇功能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粮食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朝辉  
以消耗有限的资源为代价生产足够的粮食,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并保证环境安全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1])。我国是世界粮食作物主要产区,小麦、玉米和水稻总产量分别占全球的18%、22%和28%~([2])。为支撑粮食生产,消耗了大量养分资源。2014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氮磷钾养分消耗分别为1 508、573和374万吨~([3])。总体上看,我国养分资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保忠  曾福生  
农业基础设施被视为推进"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载体,研究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对不同粮食作物产出的差异效应,有利于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产出影响的理论分析,以三大主粮作物的主产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FGLS等计量方法,分析农业基础设施以及农田水利、农业电力、农村交通等三类主要基础设施对三大主粮作物的产出效应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农业基础设施对水稻与小麦两种作物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052 3和0.110 8;农业基础设施对玉米作物产出则不明显。细分农业基础设施的类型来看,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与玉米两种作物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673 4和0.288 0;农业电力设施对小麦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066 0。因此,提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向水稻与小麦主产区域倾斜;要因地制宜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水稻和玉米主产区域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小麦主产区域加强农业电力设施建设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扬  李涵  赵正豪  
[目的]农业碳排放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我国省际间农业碳排放的相对均衡发展,对加快农业生产中“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1991—2019年粮食作物农用物质投入等统计数据,运用IPCC碳排放系数法,测算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农业碳排放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检验我国农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结果](1)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整体稳定,播种区域逐渐向粮食主产区集中;(2)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但增速下降,化肥、柴油是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源及碳排放强度在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差异明显;(3)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增加对农业碳排放量有明显增进作用,农业效率提高和农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则促进农业碳排放量增长。[结论]应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强化化肥、农药、柴油等化学生产要素投入科学标准和使用技术,提高使用效率;实施碳排放补贴政策,建立碳排放区域间补偿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