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72)
2023(7706)
2022(6408)
2021(6229)
2020(5228)
2019(12083)
2018(12235)
2017(24432)
2016(12768)
2015(14239)
2014(14409)
2013(14184)
2012(13246)
2011(11927)
2010(12736)
2009(12758)
2008(12068)
2007(10673)
2006(10188)
2005(9718)
作者
(34350)
(28045)
(27854)
(27073)
(17970)
(13228)
(13029)
(10736)
(10572)
(10197)
(9492)
(9326)
(9104)
(8889)
(8885)
(8697)
(8204)
(8128)
(8027)
(7702)
(7294)
(6921)
(6598)
(6516)
(6497)
(6433)
(6295)
(6229)
(5692)
(5520)
学科
(48351)
经济(48273)
(34936)
管理(34571)
(29552)
企业(29552)
(28736)
金融(28736)
(27488)
银行(27479)
(26637)
中国(24365)
(20047)
方法(18905)
(18488)
数学(16073)
数学方法(15947)
(13518)
业经(12556)
(12540)
中国金融(11415)
(11020)
财务(10990)
体制(10961)
财务管理(10956)
企业财务(10532)
(10447)
贸易(10434)
(10228)
制度(9914)
机构
大学(178872)
学院(176700)
(79711)
经济(77898)
管理(64578)
研究(60180)
中国(60101)
理学(53251)
理学院(52680)
管理学(52115)
管理学院(51744)
(46386)
(38279)
财经(34753)
(31466)
中心(30311)
科学(29962)
(29780)
(27861)
(27627)
银行(26747)
经济学(26451)
财经大学(26001)
研究所(25919)
北京(25578)
(25098)
(24928)
金融(24485)
人民(23998)
经济学院(23821)
基金
项目(98485)
研究(79359)
科学(77162)
基金(70970)
(59182)
国家(58600)
社会(50805)
科学基金(49702)
社会科(48168)
社会科学(48156)
教育(36975)
(36616)
基金项目(36452)
编号(33615)
(31100)
成果(30375)
资助(29736)
自然(28085)
自然科(27375)
自然科学(27366)
自然科学基金(26915)
(23776)
课题(23323)
(22616)
重点(22208)
(21533)
教育部(21281)
项目编号(21248)
(21127)
国家社会(20897)
期刊
(92651)
经济(92651)
研究(67102)
(46028)
金融(46028)
中国(39445)
(36224)
管理(25597)
教育(22971)
(22059)
学报(20090)
科学(18855)
财经(18432)
大学(16749)
(15729)
学学(15296)
经济研究(15172)
业经(13590)
技术(13333)
农业(12785)
问题(12433)
理论(12172)
(11378)
实践(10927)
(10927)
国际(10609)
现代(8452)
商业(8352)
改革(8325)
(8325)
共检索到301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莉亚  周峰  
最后贷款人救助是金融监管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基石。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前,针对传统理论的救助原则争议不断,但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理论突破。金融危机以后,最后贷款人理论出现了三个显著的转变:其一,传统最后贷款人理论的争议融入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中;其二,最后贷款人理论的关注焦点由单个问题机构转移到对市场的救助,即"最后做市商"职能;其三,危机管理模式不再局限于最后贷款人的"救"与"不救",针对"如何救"出现了突破,即提出"自救机制"。本文系统梳理并分析了最后贷款人理论的发展变革,以及危机后新的理论突破,并结合我国的金融环境与制度现状,对我国金融监管实践提出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天琦  刘社芳  
本文对有关最后贷款人职能界定、承担主体、援助对象、援助标准、资金来源、道德风险的产生及防范等方面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得出几点对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启示:(1)通过法律明确LLR的职能定位;(2)限定救助对象;(3)提高贷款利率;(4)缩短贷款期限;(5)坚持透明原则;(6)加大惩罚力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洪才  
这场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中央银行如何扮演"最后贷款人"角色的问题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世宏  
“最后贷款人”是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能 ,它是指在商业银行出现危机和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 ,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或流动资金援助 ,这个职能通常由中央银行提供。在信用货币制度下 ,中央银行具有酌情发行货币进行信用创造的功能 ,当金融机构或金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钱皓  孙天琦  
本文在对香港金融管理局履行最后贷款人角色和国内近几年地方政府动用公共资源对地方法人类金融机构进行资本救助、财务重组情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研究认为:处置地方法人类金融机构的风险,必须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建立我国基于市场机制作用的真正的LLR制度;更严格地限制异地非金融机构类股东入股地方法人类金融机构;适当扩大外汇储备的运用范围。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杜金岷  危勇  
最后贷款人思想产生伊始,其道德风险问题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着最后贷款人理论的演进,对道德风险问题的认识也不断得到发展和深化。本文对最后贷款人道德风险理论进行回顾,研究了几种主要理论的思想起源、政策内涵和实施障碍,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防范最后贷款人道德风险的一些政策启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继志  
最后贷款人概念自18世纪末提出后,经过不断丰富和发展,现已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各国金融救援的指导原则。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等部门对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实施了大规模的金融救援,既体现出对最后贷款人理论的遵循,又在金融救援主体、金融救援对象和金融救援方式等方面突破了传统理论的界定,丰富了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内容。分析美国金融救援并得到有益启示,有助于推动最后贷款人理论的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同民  
本文从分析金融危机对美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影响入手,全面论述了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中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基本做法,深入分析了我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失,对完善我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从科学界定最后贷款人的法律地位、逐步完善最后贷款人的法律法规、积极实施"模糊"与"透明"相结合的救助规则、注重加强中央银行与监管机构的合作与协调、建立健全被援金融机构的破产机制、切实强化最后贷款人的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绵茂  欧燕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前行,尤其是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金融监管举足轻重。本文通过对2007年由美国引起的席卷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以及导致美国通过立法对金融监管模式和监管机制的变革,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一变革对我国金融业发展及其监管的深刻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厉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也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使中央银行有必要作为最后贷款人在危机中提供流动性支持。从中央银行制度的历史变迁来看,银行监管是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在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为维护自身资产的安全而延伸出来的一项重要职能。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在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职能之间,存在着“内部角色冲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是银监会分设的重要初衷,但分设后却又无法回避“内部角色冲突外部化”的难题。本文从信息不对称和内部角色冲突外部化的角度出发,指出完善央行与银监会的监管合作机制是我国现阶段改进最后贷款人制度的重要方面。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危勇  满一兴  
源于最后贷款人的道德风险问题很早以前就为经济学家所关注。为了有效防范道德风险,最后贷款人理论的集大成者巴杰特提出了惩罚“微弱少数”的思想(“巴杰特规则”)。随着现代金融体系的巨大变化和最后贷款人使用方式的相应发展,对“巴杰特规则”的理解和运用也不断得到深化。本文在研究巴杰特规则及相应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的有关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阿蒂夫·米安  阿米尔·苏菲  王宇  
中央银行之所以必须充当"最后贷款人",是为了避免发生银行挤兑导致的健康银行破产和支付系统崩。关于中央银行救助对象有两种观点:一是必须保护存款人和支付清算系统,但不需要对银行的长期债权人或者股东进行救助;二是考虑到银行特殊的贷款职能,必须保护银行债权人和股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党宇峰  
金融监管的缺失是本轮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全球反思金融监管的后危机时代,欧美主要经济体纷纷推出了各自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和措施。文章在分析本轮监管改革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美国、英国、欧盟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探求未来全球金融监管的改革趋势,这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孙燕  
本文认为"次贷危机"的发生,同美国疏于金融监管有直接的关系。"次贷危机"的发生由房贷银行放贷、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包装加工、信用评级公司评级、对冲基金"炒作"四步构成,在这四个环节中都暴露出了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监管真空、监管部门疏忽、监管体制不完善等问题。我国要积极汲取美国金融监管的经验教训,改善金融创新的风险监管,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并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以期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光  
2008年金融危机仍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表现之一是金融监管体制呈现出由独立机构向政府参与的变革趋势。独立机构监管模式源于行政机构独立的理念,有利于在专业判断基础上做出监管决策、保证金融政策连续性以实现长期监管目标。金融危机反映出金融监管机构"集体失败"、市场"自我调节"失灵、"监管俘虏"现象和"公众关注"等问题。世界主要国家注重政府参与机制表现为深化政府参与程度、拓宽政府参与范围、监管权力多样化及机构整合。该机制面对的风险包括择机决策、公众反对意见及游说影响等,但有助于平衡各方利益、增进社会福祉,提高决策效率,因此应予提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