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91)
2023(6521)
2022(5542)
2021(5085)
2020(4303)
2019(9559)
2018(9577)
2017(17850)
2016(9855)
2015(11190)
2014(11369)
2013(11068)
2012(10065)
2011(9007)
2010(9448)
2009(9071)
2008(8972)
2007(8190)
2006(7257)
2005(6865)
作者
(28568)
(24039)
(23802)
(22789)
(15034)
(11326)
(10784)
(9122)
(9084)
(8662)
(8329)
(8018)
(7869)
(7787)
(7685)
(7474)
(7169)
(6992)
(6947)
(6893)
(6089)
(5863)
(5782)
(5421)
(5418)
(5412)
(5408)
(5376)
(4777)
(4643)
学科
管理(34856)
(33159)
经济(33089)
(29842)
(26324)
企业(26324)
(13839)
(13830)
方法(12801)
数学(10817)
数学方法(10626)
中国(9432)
(9002)
(8989)
(8694)
财务(8662)
业经(8646)
财务管理(8641)
(8218)
企业财务(8208)
银行(8198)
体制(7740)
(7726)
(7403)
金融(7401)
(6638)
贸易(6633)
(6557)
(6492)
(6304)
机构
大学(141028)
学院(139663)
(56261)
经济(54889)
管理(51607)
研究(46449)
理学(43284)
理学院(42773)
管理学(42068)
管理学院(41777)
中国(39439)
(31655)
(29688)
科学(26119)
财经(23685)
(23252)
(23225)
(23030)
中心(22542)
(21361)
研究所(20410)
业大(19761)
北京(18731)
(17944)
农业(17807)
经济学(17605)
财经大学(17546)
(17063)
(16902)
师范(16681)
基金
项目(89056)
科学(69909)
研究(65619)
基金(65051)
(56594)
国家(56150)
科学基金(48048)
社会(42053)
社会科(39879)
社会科学(39870)
(34242)
基金项目(33773)
教育(31036)
自然(30641)
自然科(29920)
自然科学(29908)
自然科学基金(29367)
(29266)
资助(26724)
编号(25701)
成果(22410)
(22379)
(20486)
重点(20465)
课题(18875)
(18524)
(18083)
教育部(17848)
国家社会(17647)
创新(17502)
期刊
(66387)
经济(66387)
研究(45103)
中国(33114)
(27728)
管理(22055)
学报(21639)
(21626)
(21148)
金融(21148)
科学(19221)
大学(17242)
学学(16257)
教育(16091)
农业(13174)
技术(12873)
财经(12599)
(10717)
经济研究(9491)
业经(9442)
问题(8496)
财会(7414)
(7278)
(7250)
会计(7196)
理论(6987)
(6647)
国际(6637)
(6532)
现代(6460)
共检索到226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何德旭  吴伯磊  
从最后贷款人概念提出至今,西方国家对最后贷款人制度的研究已经有了200多年的历史。最后贷款人制度理论随着金融市场的变迁以及各国的实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回顾了最后贷款人制度的设计原则,包括谁来充当最后贷款人、最后贷款人的制度规则以及如何防范最后贷款人引起的道德风险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的若干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汤凌霄  
我国目前以偿付性救助为主要特征、以再贷款为主要形式的最后贷款人(the lender of last resort,缩写为LOLR)制度,对暂时缓解我国金融机构的支付危机、消除存款人及其他债权人的恐慌心理以及稳定金融市场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它会产生道德风险、央行亏损、通货膨胀等多种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莫怩  
最后贷款人制度作为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支柱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我国银行业经营过程中起事中监督作用。当前,我国的最后贷款人制度仍存在最后贷款人职责不十分明确、操作的法律依据不清晰等缺陷。为了有效提高银行业危机应对能力与效率,我国需要从法律上确立明确的最后贷款人救助规则和建设性模棱两可原则,同时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继志  
最后贷款人概念自18世纪末提出后,经过不断丰富和发展,现已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各国金融救援的指导原则。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等部门对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实施了大规模的金融救援,既体现出对最后贷款人理论的遵循,又在金融救援主体、金融救援对象和金融救援方式等方面突破了传统理论的界定,丰富了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内容。分析美国金融救援并得到有益启示,有助于推动最后贷款人理论的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自力  
作为一国货币当局,中央银行有责任也有能力充当最后贷款人向暂时陷入流动性困难的问题金融机构提供紧急支持。实际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曾履行过该职能,通过紧急救助来稳定金融秩序、稳定金融市场。我国银行业问题多、风险大、整体资产质量差,这在理论和实务部门早已是共识。为化解日益显现的金融风险,防止出现系统性金融危机,自亚洲金融风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曾多次对问题机构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如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关闭案,央行向其提供了36亿元的紧急贷款支持;又如1999年央行及时实施380亿元的中央专项贷款,成功化解了广东地方性金融机构危机;在解决农村基金会、城乡信用社,以及信托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危机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林平  
最后贷款人制度是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一项核心制度。本文从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历史变迁人手,分析了中央银行最后贷款的基本属性及其形式上的一些新变化,最后指出了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强  薛江华  
“太大而不能倒”是一个在银行学中用来描述银行监管者可能会插手出现严重财务问题的大银行的术语,也是最后贷款人制度的重要策略之一。在一般情况下,中央银行应只拯救规模超过一定界限的银行,把银行规模作为影响中央银行行动的主要决定因素。本文第一次对Goodhart,Huang(1999)关于“太大而不能倒”的模型进行了介绍,并对最后贷款人制度中“太大而不能倒”法则在美国的实践情况及经验教训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和总结。文章提出了一个关于“太大而不能倒”法则在区域金融安全中运用的简单模型,并对经济衰退时期的“太大而不能倒”策略的实际运用进行了分析。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世宏  
“最后贷款人”是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能 ,它是指在商业银行出现危机和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 ,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或流动资金援助 ,这个职能通常由中央银行提供。在信用货币制度下 ,中央银行具有酌情发行货币进行信用创造的功能 ,当金融机构或金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钱皓  孙天琦  
本文在对香港金融管理局履行最后贷款人角色和国内近几年地方政府动用公共资源对地方法人类金融机构进行资本救助、财务重组情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研究认为:处置地方法人类金融机构的风险,必须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建立我国基于市场机制作用的真正的LLR制度;更严格地限制异地非金融机构类股东入股地方法人类金融机构;适当扩大外汇储备的运用范围。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硕平  陈志刚  
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多次多处发生不同程度的金融风险,人民银行为此频频实施最后贷款救助。本文试图结合人民银行的实践经验,对最后贷款人政策的实践改革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对策建议,并在对策建议中积极前瞻维护金融稳定的机制建设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同民  
本文从分析金融危机对美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影响入手,全面论述了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中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基本做法,深入分析了我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失,对完善我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从科学界定最后贷款人的法律地位、逐步完善最后贷款人的法律法规、积极实施"模糊"与"透明"相结合的救助规则、注重加强中央银行与监管机构的合作与协调、建立健全被援金融机构的破产机制、切实强化最后贷款人的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丁宇飞  
在2009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世界金融风暴中,存款保险制度少有作为,国际上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实施则出现了一些新举措。而在国内,存款保险条例正在制订当中,最后贷款人制度也隐性存在。通过对两大制度的溯源及其道德风险防范机制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认为对最后贷款人制度新举措贸然的借鉴是不妥当的;并探讨了存款保险制度、最后贷款人职责的划分和协同作用的发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