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16)
2023(9794)
2022(8438)
2021(7976)
2020(7193)
2019(16519)
2018(16328)
2017(32173)
2016(17770)
2015(20155)
2014(20593)
2013(20827)
2012(19317)
2011(17262)
2010(17663)
2009(16731)
2008(17416)
2007(16163)
2006(13945)
2005(12939)
作者
(52964)
(43986)
(43780)
(42111)
(28283)
(21143)
(20385)
(17217)
(16552)
(16068)
(15105)
(14890)
(14218)
(14015)
(13966)
(13807)
(13603)
(13115)
(12789)
(12711)
(10969)
(10858)
(10837)
(10045)
(10012)
(10008)
(9917)
(9886)
(9073)
(8757)
学科
(67375)
经济(67306)
管理(57501)
(56387)
(46622)
企业(46622)
方法(35611)
数学(31041)
数学方法(30778)
(23789)
(22589)
银行(22444)
(22085)
(20899)
中国(19120)
(17041)
(16724)
财务(16682)
财务管理(16637)
(16190)
金融(16188)
企业财务(15799)
(14469)
业经(13819)
(13553)
贸易(13546)
(13320)
制度(13311)
(13027)
业务(11661)
机构
大学(255522)
学院(252383)
(103034)
经济(100574)
管理(100100)
理学(83137)
理学院(82166)
研究(81947)
管理学(80906)
管理学院(80366)
中国(75429)
(54696)
(54505)
科学(49677)
(45959)
(42727)
财经(41905)
中心(41457)
(40804)
研究所(38437)
(37984)
业大(37278)
农业(36418)
北京(34581)
(33124)
经济学(32130)
财经大学(31425)
(30445)
(30078)
师范(29740)
基金
项目(158129)
科学(123137)
基金(115727)
研究(112480)
(100722)
国家(99881)
科学基金(85106)
社会(70537)
社会科(66832)
社会科学(66808)
基金项目(61033)
(60555)
自然(56554)
自然科(55255)
自然科学(55234)
自然科学基金(54306)
教育(52228)
(51657)
资助(49518)
编号(45106)
成果(37614)
(36018)
重点(35377)
(32207)
(31919)
科研(31192)
课题(30896)
教育部(30825)
(30818)
创新(30223)
期刊
(112777)
经济(112777)
研究(78501)
中国(52447)
(46661)
(45178)
金融(45178)
学报(40527)
(40112)
管理(37954)
科学(36708)
大学(30390)
学学(28699)
农业(24339)
教育(21807)
财经(21778)
技术(20954)
(18434)
经济研究(17180)
业经(16700)
(15520)
问题(14483)
理论(14183)
财会(13571)
技术经济(13121)
实践(12938)
(12938)
(12690)
(12220)
统计(12140)
共检索到397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研妮  
近期,因商业银行流动性短缺引发的央行最后贷款人救助问题又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央行的流动性援助对银行流动性管理上产生的激励扭曲,根据双方的博弈策略建立二者的收益模型,分析得出在不同的预期下,银行将选择不同的流动性管理策略。对模型的纠偏机制分析中得出:事前援助流动性银行是最优的,事后援助非流动性银行将是最优的;整合了银行资本信息的最后贷款人政策能减少资金的激励扭曲,并使银行的流动性选择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冬辉  
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配置的特征研究出发,采用流动性缺口法度量存贷款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基于VAR模型分析了存贷款期限错配的影响因素,利用协整分析找出期限错配与相关因素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进一步描述了变量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引起流动性风险的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制度规范与信息披露及银行监管研究》课题组  
最后贷款人政策是银行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也是银行安全网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了最后贷款人的传统理论 ,讨论了该机制在化解系统风险中的作用及其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然后文章探讨了最后贷款人在现实中面临的一些挑战。最后 ,作者对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实践作了一个简要的评价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潘硕健  周清杰  陈工孟  
最后贷款人政策是银行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银行安全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最后贷款人政策中,中央银行往往面临着两难选择,即传染风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最后贷款人政策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及转型经济中正接受着挑战。中国人民银行最后贷款人政策明显带有传统体制的色彩,属于效率较低的粗放型管理模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立军  李海洋  
本文从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现实需求出发,通过理论模型分析某个银行机构产生金融风险时,存款保险基金和最后贷款人对其进行救助或处置与否的最优选择和条件,分析比较了不同情形下的中央银行救助或处置策略,为发挥好存款保险和最后贷款人职能作用、共同防控区域金融风险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清杰  
最后贷款人是中央银行化解个别问题银行流动性困难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各国银行安全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国际惯例中最后贷款人的前提条件、原则、实施策略,以及如何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降低道德风险、维护监管当局声誉等问题,对中国人民银行行使最后贷款人的实践是至关重要的亟待解决的关键环节。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胜会  
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能力建立在其能够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这一特有能力的基础之上。事实上,金融危机期间,各国央行一方面通过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表而创造流动性以支持金融系统正常运转;一方面动用最后贷款人职能对个别机构进行救助。需要注意的是,大规模流动性供给和救助行为并非是"最优"的选择,其对经济金融失衡的影响、对公平效率的损害,以及由此带来的通胀压力和政策外溢效应不容忽视。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自力  
作为一国货币当局,中央银行有责任也有能力充当最后贷款人向暂时陷入流动性困难的问题金融机构提供紧急支持。实际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曾履行过该职能,通过紧急救助来稳定金融秩序、稳定金融市场。我国银行业问题多、风险大、整体资产质量差,这在理论和实务部门早已是共识。为化解日益显现的金融风险,防止出现系统性金融危机,自亚洲金融风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曾多次对问题机构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如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关闭案,央行向其提供了36亿元的紧急贷款支持;又如1999年央行及时实施380亿元的中央专项贷款,成功化解了广东地方性金融机构危机;在解决农村基金会、城乡信用社,以及信托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危机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阿蒂夫·米安  阿米尔·苏菲  王宇  
中央银行之所以必须充当"最后贷款人",是为了避免发生银行挤兑导致的健康银行破产和支付系统崩。关于中央银行救助对象有两种观点:一是必须保护存款人和支付清算系统,但不需要对银行的长期债权人或者股东进行救助;二是考虑到银行特殊的贷款职能,必须保护银行债权人和股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尚娟  韩忠雪  
文章首先回顾了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在我国的发展与演进过程,结合国外最后贷款人理论发展及实践,分析了我国最后贷款人救助机制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及其表现,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的相关政策建议,为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林平  
最后贷款人制度是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一项核心制度。本文从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历史变迁人手,分析了中央银行最后贷款的基本属性及其形式上的一些新变化,最后指出了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田湘龙  
中央银行贷款在引导商业银行调整资产结构、增强流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作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实现了中央银行对经济金融宏观调控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并存在进一步深化的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