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1)
- 2023(9805)
- 2022(8124)
- 2021(7252)
- 2020(5596)
- 2019(12795)
- 2018(12581)
- 2017(24253)
- 2016(12860)
- 2015(14205)
- 2014(14391)
- 2013(14278)
- 2012(13967)
- 2011(12960)
- 2010(13610)
- 2009(12697)
- 2008(12386)
- 2007(11379)
- 2006(10754)
- 2005(10206)
- 学科
- 济(79180)
- 经济(79125)
- 管理(34425)
- 业(32122)
- 地方(23885)
- 企(23613)
- 企业(23613)
- 中国(22965)
- 方法(20460)
- 农(18714)
- 数学(17736)
- 数学方法(17557)
- 业经(16220)
- 地方经济(15047)
- 农业(12872)
- 融(12863)
- 金融(12862)
- 学(12683)
- 贸(12612)
- 贸易(12601)
- 银(12517)
- 银行(12514)
- 制(12416)
- 行(12276)
- 财(12270)
- 易(12118)
- 发(11439)
- 策(11410)
- 环境(11229)
- 及其(9199)
- 机构
- 学院(194035)
- 大学(190383)
- 济(96328)
- 经济(94406)
- 研究(74869)
- 管理(70248)
- 理学(58196)
- 中国(58160)
- 理学院(57511)
- 管理学(56741)
- 管理学院(56350)
- 财(43189)
- 京(40834)
- 科学(39845)
- 所(37399)
- 研究所(33059)
- 中心(32800)
- 财经(32669)
- 江(31307)
- 经济学(30823)
- 经(29374)
- 范(27534)
- 师范(27404)
- 经济学院(27223)
- 北京(27072)
- 院(26650)
- 农(26135)
- 州(24902)
- 财经大学(23539)
- 科学院(22019)
- 基金
- 项目(113282)
- 科学(90524)
- 研究(89993)
- 基金(80784)
- 家(67897)
- 国家(67267)
- 社会(59528)
- 科学基金(57742)
- 社会科(56482)
- 社会科学(56471)
- 省(44418)
- 基金项目(40697)
- 教育(40613)
- 编号(36856)
- 划(36606)
- 资助(33687)
- 自然(32671)
- 自然科(31853)
- 自然科学(31846)
- 成果(31667)
- 自然科学基金(31263)
- 发(30461)
- 课题(27347)
- 发展(26810)
- 展(26417)
- 重点(25756)
- 部(25354)
- 国家社会(24411)
- 性(23264)
- 创(22908)
- 期刊
- 济(125016)
- 经济(125016)
- 研究(71456)
- 中国(43612)
- 财(30392)
- 管理(29526)
- 农(26023)
- 融(25979)
- 金融(25979)
- 教育(24212)
- 科学(22485)
- 经济研究(21354)
- 学报(20584)
- 业经(19352)
- 技术(18421)
- 农业(17657)
- 财经(17133)
- 大学(17032)
- 学学(15817)
- 问题(15652)
- 经(14998)
- 贸(13432)
- 国际(12709)
- 世界(12198)
- 技术经济(11516)
- 商业(10247)
- 经济问题(10038)
- 经济管理(9852)
- 统计(9824)
- 现代(9758)
共检索到326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佟福全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政府通常采取宽松的财政或货币政策。而在经济发展过热时期,则实行紧缩的财政或货币政策,有时也采取紧缩与宽松的混合经济政策。具体到欧盟国家来说,由于近年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拖累,再加上欧盟内部投资与需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晶 陈志勇
文章以开放式经济为背景,对促进经济均衡的宏观政策搭配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米德冲突理论,说明宏观政策搭配的必要性;其次,引用丁伯根政策模型,并结合中国内外经济失衡的特点,对宏观政策工具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为解决当前中国经济失衡问题提供政策依据;最后,基于分析结论,提出了增加工资性收入、结构性减税、扩大财政民生性支出、提高资源租金和国有企业收益上缴比例等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恋军 仲维清
为了比较不同的财政政策组合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本文将政策搭配的思想放在财政政策研究的框架下,利用有关月度数据,模拟了8种财政政策组合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从刺激产出的角度而言,赤字化减税政策和双松的财政政策工具的效果一样,如要运用平衡型预算的政策工具组合,应该采用逆向平衡型;双松的财政政策工具搭配对消费的挤入效应最大,赤字化减税政策对私人消费的挤入效应则很微弱;而对于投资来说,赤字化减税政策和双松的财政政策工具搭配的效果俱佳,而赤字化支出政策容易造成投资波动;正向平衡型预算政策工具会造成价格水平上升,而其他工具组合则会平抑物价。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怡彧 胡小文
区别于现有封闭经济下的宏观审慎研究,在开放经济下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研究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搭配效果,同时考察不同汇率制度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效应。结果表明:(1)宏观审慎监管会降低货币政策对通胀调控的效果;但面对外部冲击时,审慎监管有助于缓解通胀波动。(2)融入宏观审慎监管后,完全浮动汇率制度的通胀目标制货币政策不能发挥其优越性;反而外汇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能降低经济波动。(3)审慎监管水平越高越能促进金融稳定,而且不影响居民的福利损失。因此,货币当局调控通胀的同时兼顾产出、汇率和金融的稳定,可采取宏观审慎与外汇管理浮动相结合的政策框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郭丽娟 沈沛龙
将异质性银行、系统性风险与宏观经济运行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构建DSGE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冲击、宏观审慎政策冲击及银行自身行为冲击下不同银行对金融经济变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运用福利分析探索针对不同银行最优的双支柱政策组合搭配。研究发现:影子银行的存在对产出、通胀和系统性风险波动具有明显放大效应;国有银行对货币政策的执行与传导效果优于其他股份制银行;低利率环境下,高杠杆银行会对低杠杆银行形成挤出,导致系统性风险上升。结合脉冲响应和福利分析,得出启示:对传统银行影子业务的治理采用以资本充足率为代表的宏观审慎政策效果不佳,应针对影子业务计提专门的资本和拨备;应重点关注高杠杆率银行;对其他股份制银行应采取适度偏紧的调控政策,约束其过度风险承担行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贾康 孟艳
欧债危机本质上是欧元区运行机制内在缺陷在外部压力下的表面化,欧盟为超前货币一体化模式已付出了陷入剧烈动荡的代价。同时,欧债危机也激励着欧盟化解矛盾继续推动一体化进程。欧盟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将回归实体经济层面,加强财政整固和经济治理,打造财政同盟实现成员国总体的财政再平衡和宏观经济再平衡,重振欧盟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欧债危机 货币一体化 财政同盟 宏观经济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秦爱华
欧盟的经济失衡是导致2008年欧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欧盟于2011年启动宏观经济失衡程序以避免经济失衡的深化和欧盟的分裂。欧盟经济失衡突出表现为贸易失衡和财政失衡,这也是导致欧洲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宏观经济失衡程序执行六年来多数欧盟成员国仍然存在经济失衡的风险,各国的政策效果差异较大。总体来看,欧盟宏观经济失衡程序的执行效果有限,欧盟宏观经济失衡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多速欧洲将可能成为欧盟的战略选择。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秦爱华
欧盟的经济失衡是导致2008年欧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欧盟于2011年启动宏观经济失衡程序以避免经济失衡的深化和欧盟的分裂。欧盟经济失衡突出表现为贸易失衡和财政失衡,这也是导致欧洲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宏观经济失衡程序执行六年来多数欧盟成员国仍然存在经济失衡的风险,各国的政策效果差异较大。总体来看,欧盟宏观经济失衡程序的执行效果有限,欧盟宏观经济失衡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多速欧洲将可能成为欧盟的战略选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中华 马全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颖
面对物价不断上涨压力,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要在2011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由"宽松"回归"稳健",表明了政府"防通胀"的宏观调控决策。然而,从根本上说,我国经济生活中突出的矛盾还是总需求不足,"扩内需"是今后很长时间内宏观调控最重要的核心任务。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两大支柱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目标呈现多元化趋势,需要在"防通胀"和"扩内需"之间进行权衡,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三位经济学家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阿里恰(Giovanni Dell'Ariccia)和摩罗(Paolo Mauro)发表了一份《反思宏观经济政策》的报告(SPN/10/03),在学术界和宏观决策部门引起了极大反响。这篇报告首先回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荣景
理性预期的假说有两个基本假设。其一是理性预期,即假定经济主体(这里指微观层面,下文也是指同一层面的)对未来作出的预测是理性的。其二是持续的“市场出清”,也就是假定,无论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产品价格和货币工资将适应供求状况迅速调整,使市场供给和需求平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卞晨 初钊鹏 孙正林
为兼顾“双碳”目标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实现,文章构建了包含环境系统的NK-DSGE模型,同步引入财政收入与支出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以及碳税,在对中国季度宏观数据进行校准和估计的基础上,分析了宏观政策工具与碳税联合实施的政策效果,讨论了碳税税率变化、碳税规则变动对联合政策效果的影响及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模拟结果显示,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碳税配合对“双碳”目标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优势更大。其中,财政政策在促增长方面具有优势,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碳税政策在促进碳减排方面效果显著。经进一步研究发现,提高碳税税率会造成社会福利损失增加,政府可通过调整碳税规则、改变政策目标偏好实现对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景武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无论是在微观经济领域还是在宏观经济领域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为现代宏观经济管理中的核心政策,实现两者的最佳配置并使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目标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