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36)
- 2023(11927)
- 2022(10523)
- 2021(9710)
- 2020(8146)
- 2019(18859)
- 2018(18572)
- 2017(37311)
- 2016(19943)
- 2015(22386)
- 2014(22113)
- 2013(22301)
- 2012(20304)
- 2011(18139)
- 2010(17771)
- 2009(16167)
- 2008(15738)
- 2007(13632)
- 2006(11962)
- 2005(10157)
- 学科
- 济(81217)
- 经济(81047)
- 管理(58673)
- 业(56339)
- 企(46043)
- 企业(46043)
- 方法(42251)
- 数学(37667)
- 数学方法(37345)
- 财(27798)
- 税(21786)
- 农(21659)
- 税收(20347)
- 收(20174)
- 中国(19940)
- 业经(16871)
- 学(15728)
- 地方(15511)
- 务(14874)
- 财务(14792)
- 财务管理(14764)
- 农业(14639)
- 贸(14316)
- 贸易(14312)
- 企业财务(14063)
- 易(13849)
- 制(13241)
- 和(12712)
- 环境(12493)
- 技术(12478)
- 机构
- 大学(282906)
- 学院(280350)
- 管理(116041)
- 济(114497)
- 经济(112194)
- 理学(102259)
- 理学院(101231)
- 管理学(99681)
- 管理学院(99184)
- 研究(87558)
- 中国(63825)
- 京(58377)
- 财(58247)
- 科学(53358)
- 财经(46477)
- 经(42375)
- 所(42282)
- 业大(40389)
- 农(39974)
- 中心(39392)
- 江(38871)
- 研究所(38315)
- 北京(36710)
- 经济学(35578)
- 范(35052)
- 财经大学(34805)
- 师范(34768)
- 经济学院(32570)
- 院(31743)
- 州(31594)
- 基金
- 项目(197376)
- 科学(156177)
- 基金(145788)
- 研究(145176)
- 家(125680)
- 国家(124676)
- 科学基金(108655)
- 社会(93369)
- 社会科(88648)
- 社会科学(88627)
- 基金项目(77865)
- 省(75196)
- 自然(70129)
- 自然科(68540)
- 自然科学(68528)
- 自然科学基金(67317)
- 教育(65776)
- 划(63195)
- 资助(60470)
- 编号(58940)
- 成果(47469)
- 部(44206)
- 重点(42951)
- 创(40855)
- 发(40523)
- 国家社会(38912)
- 课题(38885)
- 教育部(38634)
- 创新(38079)
- 人文(38074)
- 期刊
- 济(115620)
- 经济(115620)
- 研究(86997)
- 中国(44788)
- 财(42637)
- 学报(42631)
- 管理(39435)
- 科学(38091)
- 农(35161)
- 大学(32253)
- 学学(30443)
- 教育(26928)
- 农业(24743)
- 技术(22192)
- 财经(21872)
- 融(21035)
- 金融(21035)
- 经济研究(19510)
- 经(18419)
- 业经(18282)
- 税(15731)
- 务(15445)
- 问题(15385)
- 理论(14302)
- 图书(14029)
- 税务(13988)
- 技术经济(13356)
- 实践(13113)
- 践(13113)
- 科技(12759)
共检索到394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建东 杨雯 冯瑛
个人所得税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调节收入差距的重要工具。利用2002~2008年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相关数据,定量分析个税与低保是如何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以及全体居民的收入差距。研究表明,个税和低保都有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相对来说个税调节力度较大。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这两项制度的调节作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进一步完善低保和个税制度的政策建议为: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标准和覆盖面;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加强征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蕾 李梦雪 刘千亦
文章以2013年我国31个省(区、市)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人均行业平均工资和行业个人所得税额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行业收入再分配的聚类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显示,虽然我国个人所得税在一定程度上对不同行业的收入群体起着不同的再分配调节作用,也与一般意义上的行业收入排名大体吻合。但多数行业聚集在个人所得税税负相对较低的类别中,而且在此类别中,存在着一些中等及偏上收入的行业群体。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柯青 汪小勤
本文通过计算城镇居民1989-2013年个税前后的基尼系数,探讨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发现个税在1989-2000年、2010-2 0 1 3年对收入分配差距有反向调节作用,而2001-2009年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调节力度不明显。建立时间序列计量模型考察低中高收入组对税后基尼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中等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并提高收入阶层的平均税率是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有效措施。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提高直接税和个税占税收收入比重;对资本所得和劳动所得一视同仁;强化个人经济收入的透明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晶 牛雪红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的数据,在分析居民收入特征的基础上,从收入结构的整体及其分解两个层面评估了2019年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结果表明:综合课税增强了税制的累进性,改善了横向公平,但基本费用标准提高、税率结构调整和专项附加扣除的实施降低了平均税率,纵向公平效应下降,从而使收入分配效应减弱;分项收入中对经营所得征税发挥了正向的收入调节作用,但对综合所得和财产所得收入分配效应并不显著;分组收入中个人所得税改革减轻了中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对收入分配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对高收入群体收入分配效应不足。增强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效应,需要适当协调不同所得税负,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税收调节力度,并优化财政政策对低收入群体的公平分配作用。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收入结构 收入分配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秀兰 陈星霖
文章基于CHNS2010—2014年工薪收入数据,与旧个人所得税制相对比的视角,研究新税制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从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差距改善效应、横向和纵向公平性效应以及相对益贫性方面进行了测算。实证结论表明,实行免征额提高的个人所得税制进一步恶化了本来就十分微弱的收入差距调节作用,但专项费用的扣除有益于总体收入差距的缩小;免征额的提高加强了税收的累进性,但抑制了纵向公平效应的调节功能,按年征收含附加扣除相比按月征收不含附加扣除的新个税纵向公平效应更大;对工薪收入群体征收个人所得税后,其相对贫困发生率较税前有所下降,但随着免征额的提高,相对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逐渐变小;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没有扭转初始收入分配的非益贫性,但免征额提高使得相对益贫性指数提高,且按年征税并扣除专项附加的税制对收入分配相对益贫性的促进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扬 冉美丽 王忠丽
个人所得税是对居民个人收入的直接征税,承担调节居民收入的再分配功能,本文使用2000年以来的数据,构建居民收入再分配效应、税负归宿的纵向公平、征税模式的横向公平、税收汲取模式等四个维度,实证比较中、关两国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2000~2010年,美国个人所得税平均降低不平等程度6%,中国则仅为0.4%;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份额比系数接近1,呈现比例性,低收入群体承担等于或高于其收入份额的税收,而美国个税则呈现累进的纵向公平性;我国分类征收模式下不同来源的相同收入税负不同,导致工薪收入者成为主要税负者;我国税收汲取模式下个税的非主体税地位严重制约其再分配功能发挥。整个税制...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李延辉 王碧珍
本文选用"万分法"对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前后基尼系数变化进行实证研究,并结合实证研究结论,分析了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就优化个人所得税制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基尼系数 城镇居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曹贺 赵莹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多年未变,许多人建议提高标准,但对多高的标准才是合适的这一问题缺乏确切的证明。本文在考虑通货膨胀、消费支出结构和各地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前提下,建立了一个基于各地最低生活保障倍数的费用扣除额计算模型。该模型能准确地将各地中等偏下工薪收入者排除,计算简便,具有动态性。模型的测算结果表明,我国目前许多地区确实存在程度不等的费用扣除标准偏低现象,但也有一些地区费用扣除标准是偏高的。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费用扣除额 最低生活保障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胡华
运用跨国截面数据与线性回归模型,发现税前收入差距较大的发达经济体倾向于采用较低的个税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但"最高、最低边际税率之比"较大;税前收入差距较大的发展中经济体通常采用较高的个税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发达、发展中经济体缩小收入差距的最有效措施是不同的,发达经济体应提高个税的最高边际税率、最低边际税率、平均税率,降低"最高、最低边际税率之比";发展中经济体应降低免征额。中国要缩小收入差距,应采用年度综合超额累进个税制,5级边际税率分别是10%、20%、25%、30%、35%,年免征额是15 000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一花 董旸 李秀玲
个人所得税收入能力事关政府增收与居民减负之间的矛盾。个人所得税收入能力分为现实收入能力和潜在收入能力两个层面。中国个人所得税现实收入能力远远低于国际水平,而潜在收入能力逐年激增,其中地上经济提供的个人所得税收入能力约占9/10,地下经济提供的收入能力约占1/10。但个人所得税的流失率也从2000年的28.77%增加到2007年的52.0%。究其根源,信息不对称、征管权和收入归属权不匹配、税制的低效和纳税人遵从率低等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胡华
运用跨国截面数据与线性回归模型,发现税前收入差距较大的发达经济体倾向于采用较低的个税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但"最高、最低边际税率之比"较大;税前收入差距较大的发展中经济体通常采用较高的个税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发达、发展中经济体缩小收入差距的最有效措施是不同的,发达经济体应提高个税的最高边际税率、最低边际税率、平均税率,降低"最高、最低边际税率之比";发展中经济体应降低免征额。中国要缩小收入差距,应采用年度综合超额累进个税制,5级边际税率分别是10%、20%、25%、30%、35%,年免征额是15 000元,扣除免征额后的各税级距分别是0、276 32、552 64、828 96、110 528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文春
本文主要研究发展中国家利用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再分配的情况。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第一,发展中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对于改善收入分配不公几乎不起作用;第二,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制的成本高昂;第三,由于个人所得税的低效率,如果政府想利用税制来消除贫困和不公平现象,最好考虑其他的方法;第四,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效果不明显,应该采取以低收入者为目标的财政支出计划和其他政策措施。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孙玉栋 庞伟
本文基于2003-2015年24个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我国个人所得税分类所得对城乡居民基尼系数的影响。结果发现,个人所得税总体上与城乡居民基尼系数呈现正相关关系,即个人所得税从整体上表现出累退性,不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结果的原因不仅在于其中的6项所得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还因为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抵消了工资薪金所得和财产租赁所得对收入分配的正向调节作用。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詹新宇 杨灿明
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居民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探讨。对比居民收入的税前、税后基尼系数发现,尽管分税制改革以来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效果有所改善,但其整体再分配效应依然较弱。实证研究表明,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不仅受到城镇化、地区间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的影响,还表现为居民收入来源结构与税收来源构成的非协同性变化。增强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调节效应,需从优化外部治税环境、优化税制设计、提高征管水平三方面着手。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收入分配 再分配 分配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