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15)
- 2023(6446)
- 2022(5506)
- 2021(4796)
- 2020(4222)
- 2019(9423)
- 2018(9292)
- 2017(18801)
- 2016(10112)
- 2015(11610)
- 2014(11486)
- 2013(11547)
- 2012(10758)
- 2011(9598)
- 2010(9590)
- 2009(9085)
- 2008(9046)
- 2007(8167)
- 2006(7066)
- 2005(6462)
- 学科
- 济(47856)
- 经济(47763)
- 管理(37381)
- 业(35968)
- 企(29610)
- 企业(29610)
- 方法(25714)
- 数学(23753)
- 数学方法(23649)
- 财(19932)
- 制(13692)
- 农(12030)
- 中国(11387)
- 务(10419)
- 财务(10402)
- 财务管理(10372)
- 企业财务(9954)
- 业经(9614)
- 体(9401)
- 收入(9214)
- 融(8385)
- 金融(8383)
- 银(8328)
- 银行(8322)
- 农业(8291)
- 体制(8132)
- 行(7861)
- 贸(7854)
- 贸易(7852)
- 易(7645)
- 机构
- 大学(152337)
- 学院(149755)
- 济(71339)
- 经济(70178)
- 管理(60626)
- 理学(52932)
- 理学院(52483)
- 管理学(51974)
- 管理学院(51672)
- 研究(45869)
- 财(37918)
- 中国(36062)
- 京(29839)
- 财经(29778)
- 经(27178)
- 经济学(24539)
- 科学(22517)
- 经济学院(22375)
- 财经大学(22367)
- 江(22148)
- 中心(21361)
- 所(21080)
- 农(19197)
- 研究所(18471)
- 北京(18466)
- 业大(18254)
- 商学(17825)
- 商学院(17687)
- 州(16808)
- 院(16563)
- 基金
- 项目(98942)
- 科学(80693)
- 基金(76477)
- 研究(74480)
- 家(64393)
- 国家(63907)
- 科学基金(56894)
- 社会(52449)
- 社会科(49990)
- 社会科学(49979)
- 基金项目(39921)
- 省(36642)
- 教育(35036)
- 自然(34339)
- 自然科(33587)
- 自然科学(33582)
- 自然科学基金(33055)
- 资助(31800)
- 划(30418)
- 编号(28048)
- 制(25822)
- 部(24366)
- 成果(23684)
- 国家社会(23060)
- 教育部(22258)
- 重点(21850)
- 人文(21532)
- 创(20996)
- 大学(19897)
- 发(19833)
共检索到220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慧敏 薛启航 魏建
利用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结合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最低工资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从就业角度考察其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最低工资的低收入保障效应和灯塔效应能够缩小性别收入差距;对于工作经验匮乏的劳动者,以及在工业机器人发展程度高、市场化水平低的地区,最低工资的影响更加显著;最低工资的就业激励效应更有利于女性参与就业和增加工作投入,从而缩小性别收入差距。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强 刘英
基于"资本—技能互补"假说和ALM任务模型,构建劳动和资本要素投入双嵌套CES生产函数理论模型,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了机器人应用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机器人可以促进个体工资增长,且女性工资的增长幅度大于男性,从而缩小了性别工资差距;(2)从技能水平看,机器人在教育技能中等和"软技能"较高的劳动力群体中对性别工资差距缩小的作用更为明显;(3)从市场分割看,机器人对于缩小城镇地区和机器人密集区的性别工资差距效果明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志强 谢家智
本文以2010年重庆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为政策实践,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了户籍制度改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户籍制度改革破解了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消除了城镇工和农民工同工不同酬的户籍歧视,并有助于城乡居民获得均等化的社会福利待遇,因此,扭转了城乡居民收入失衡局面,并且,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城乡居民收入收敛的动态效果会逐渐增强。此外,城乡悬殊的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差异是形成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娟 程功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了最低工资提升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最低工资调整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阈值,在达到该阈值前,即便是提高了最低工资,城乡收入差距还是会继续扩大,但是超过该阈值后,提高最低工资将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最低工资缩小城乡差距的作用,最低工资必须与时俱进,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民工职业培训制度。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农民工 收入差距 城乡分割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娟 程功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了最低工资提升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最低工资调整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阈值,在达到该阈值前,即便是提高了最低工资,城乡收入差距还是会继续扩大,但是超过该阈值后,提高最低工资将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最低工资缩小城乡差距的作用,最低工资必须与时俱进,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民工职业培训制度。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农民工 收入差距 城乡分割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广亚
缩小性别工资差距是降低居民收入不平等、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通过构建两任务部门生产模型,并借助高校扩招的准自然实验,考察了人力资本扩张对中国居民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扩张将男性工资提高了6.2%,女性工资提高12%,最终导致性别工资差距缩小8.4%。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扩张缩小了教育年限的性别差距,由于女性教育回报率高于男性,进而导致性别工资差距降低。从异质性角度来看,人力资本扩张对服务业部门、中低收入、低学历、东部地区群体的性别工资差距影响更大。
关键词:
人力资本扩张 性别工资差距 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董康 孙可可 李平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是共同富裕的关键。数字技术的发展是当前我国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新机遇。本文对数字技术影响城镇内部、农村内部及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机制分别进行了梳理,根据机制分析构建了相应的计量模型,利用我国2007—2020年的省际数据,使用爬虫技术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收集了“数字技术”关键词,科学合理地刻画出各省份数字技术水平,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技术能够缩小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而对城镇内部与农村内部的居民收入差距没有影响,该结论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特征,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第二,数字技术发挥效力需要一定外部条件作为支撑,数字技术在数字基础设施更发达、人力资本更充足的时期与地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越明显。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居民收入差距 文本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贯春 张军
本文利用251个地级市统计数据和1998—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试图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理解最低工资制度对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显著改善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该效应随着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趋于减弱,即存在非对称特征。同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决定平均工资上涨的重要因素,越是人均工资低的企业,生产率对工资上涨的正向作用越大。由此可见,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有利于降低企业间工资差距。此外,地级市层面、双重差分估计及联立方程组等系列稳健性检验仍支持上述结论。
关键词:
最低工资制度 生产率 企业间工资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贯春 张军
本文利用251个地级市统计数据和1998—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试图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理解最低工资制度对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显著改善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该效应随着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趋于减弱,即存在非对称特征。同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决定平均工资上涨的重要因素,越是人均工资低的企业,生产率对工资上涨的正向作用越大。由此可见,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有利于降低企业间工资差距。此外,地级市层面、双重差分估计及联立方程组等系列稳健性检验仍支持上述结论。
关键词:
最低工资制度 生产率 企业间工资差距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雪筠
一、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 分配格局总体描述 (一)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呈现相对稳定的态势,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趋于合理。 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来看,1999年政府所得比例为16.64%,企业所得比例为17.75%,居民所得比例为64.13%;与1992年相比,政府所得提高了1.10个百分点,企业所得降低了1.32个百分点,居民所得降低了1.13个百分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素玲 熊龙婷 房孝宇
在数字经济深刻影响劳动力收入分配格局的时代背景下,性别收入分配随之发生改变,性别工资差距呈现新特征。从理论层面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14—2020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缩小了性别工资差距,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主要通过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和平台经济效应来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更有助于缩小低工资收入、低技能和农业户籍的劳动者的性别工资差距。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亮
2011年我国贫富差距进一步凸显,物价上涨过快,区域收入发展不平衡,很多地方政府都对最低工资结构进行了调整。由于我国一直没有制定统一的关于最低工资标准制度,而目前主要是各地政府制定最低工资标准,与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差距很大,有的地区不到700元,有的地区已经达到1300元以上,更甚的是同一个城市不同行政区域最低工资标准都不一样。这样的工资标准显然是不能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还可能加剧贫富收入差距。文章主要结合我国最低工资制度实施的现状,通过对实施统一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利弊因素的分析,阐述了建立我国统一最低工资标准
关键词:
最低工资 贫富差距 统一最低工资标准制度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孙一菡 谢建国 徐保昌
本文在搜集全国各市所有区县1999-2007年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将企业微观数据与最低工资标准数据合并,实证检验了最低工资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均值层面上,最低工资的提高显著提升了企业成本加成,这说明现阶段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是适宜的,对企业成本加成具有正面影响。进一步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最低工资可能通过影响企业资本劳动比等途径促进企业成本加成提升。虽然本文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不会抑制企业成本加成提高,但仍然需要关注最低工资对企业产生的其他影响,统筹处理好维护劳动者权益与促进企业发展的关系,使最低工资标准更好地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关键词:
最低工资 企业成本加成 制造业企业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剑 王玉峰 周子琪
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买方垄断特征下的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进行理论分析,采用各省份2008~2016年最低工资数据匹配"其他就业人员"指标,通过静态和动态模型回归,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提升城市的非正规就业水平。对不同行业而言,最低工资上涨的就业创造和消失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为解决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偏误及政策内生性问题,本文将重庆市作为处理组,采用合成控制法构造"反事实"状态,客观评估最低工资调整的政策效果,并通过安慰剂试验进行稳健性检验,再次验证最低工资提高的就业创造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蒲艳萍 张玉珂
利用2001—2016年中国23个工业行业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从细分行业视角实证检验了最低工资制度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在不同特点的行业组,最低工资制度的就业效应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为检验不同特点行业最低工资制度就业效应的异质性特征,依据要素密集度、行业规模、国有资本比重等对全样本进行划分。分样本估计结果显示:最低工资制度抑制资本密集度高、规模小、国有资本占比低行业的就业,对劳动密集型、国有资本占比较高行业的就业没有显著冲击,不仅如此,最低工资制度促使规模较大行业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进一步,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11个工业行业的就业影响显著为负,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个工业行业的就业影响显著为正,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10个行业的就业影响不显著。各级政府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行业特征,使最低工资标准能真正发挥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最大功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