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36)
- 2023(4851)
- 2022(4066)
- 2021(3694)
- 2020(2997)
- 2019(6655)
- 2018(6743)
- 2017(12205)
- 2016(6755)
- 2015(7786)
- 2014(8005)
- 2013(7638)
- 2012(7010)
- 2011(6196)
- 2010(6199)
- 2009(5674)
- 2008(5696)
- 2007(5099)
- 2006(4352)
- 2005(4017)
- 学科
- 济(26466)
- 经济(26427)
- 管理(18561)
- 业(15751)
- 企(11497)
- 企业(11497)
- 财(10627)
- 方法(9308)
- 农(8652)
- 中国(8239)
- 数学(8099)
- 收入(8054)
- 数学方法(7975)
- 制(6817)
- 地方(6771)
- 学(6516)
- 体(6189)
- 农业(5972)
- 业经(5574)
- 银(5016)
- 融(5007)
- 银行(5001)
- 金融(5000)
- 国民(4966)
- 行(4835)
- 理论(4821)
- 国民收入(4463)
- 富(4265)
- 财富(4265)
- 贸(3974)
- 机构
- 学院(94528)
- 大学(93891)
- 济(37076)
- 经济(36206)
- 研究(34589)
- 管理(32769)
- 理学(27599)
- 理学院(27242)
- 管理学(26621)
- 管理学院(26449)
- 中国(26097)
- 科学(21683)
- 京(20691)
- 财(18703)
- 农(18026)
- 所(17961)
- 研究所(16235)
- 江(15289)
- 中心(15270)
- 业大(14728)
- 农业(14090)
- 财经(13954)
- 范(13228)
- 北京(13057)
- 师范(13042)
- 院(13002)
- 经(12619)
- 州(11721)
- 技术(11599)
- 经济学(11505)
- 基金
- 项目(63621)
- 科学(49310)
- 研究(46670)
- 基金(44970)
- 家(39878)
- 国家(39564)
- 科学基金(33108)
- 社会(29419)
- 社会科(27819)
- 社会科学(27813)
- 省(25552)
- 基金项目(23217)
- 教育(21542)
- 划(21497)
- 自然(20466)
- 自然科(20009)
- 自然科学(20001)
- 自然科学基金(19604)
- 编号(18883)
- 资助(18337)
- 成果(16166)
- 重点(14557)
- 课题(14266)
- 发(13949)
- 部(13475)
- 创(13052)
- 国家社会(12386)
- 创新(12381)
- 科研(12056)
- 制(11796)
共检索到149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萍
在中国,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份额逐年下降已经成为典型化事实,比较流行和直观的解释是中国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从而压低了劳动者的工资,笔者认为这种解释忽视了制约劳动力市场的最低工资法和集体协议力量等制度因素。本文基于对辽宁省部分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企业缺少最低工资法和集体协议等劳资关系的协调机制是导致劳动者报酬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为此,本文对实施最低工资法和集体协议制度可能产生的就业效应和分配效应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丽林 鲍晓鸣
最低工资制度已经成为中国改善收入分配的重要制度之一。本文把集体谈判制度作为约束条件纳入分析框架,并将不同国家"最低工资—集体谈判"划分为四种不同的模式,指出中国当前以"强最低工资弱集体谈判"模式为主导,同时存在向"相互促进"模式转变的可能,对该模式特征下最低工资对收入分配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了判断。
关键词:
最低工资 集体谈判 收入分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瑾
基于双重结构视角,利用2000~2013年间资金流量表,对中国中等收入阶段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演化趋势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原有资金流量表低估了企业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比重,高估了政府和住户初次分配占比;(2)2000~2013年期间,居民收入占比下降幅度并不显著,政府而不是企业挤占了住户部门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3)在分析期间中国劳动报酬占比先下降再上升,整体上呈现出U型演化特征。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谢攀 李文溥 龚敏
当前,中国居民部门最终分配收入比重远低于美国、日本、英国。美、日、英初次分配呈现"大社会、小政府"的特征,再分配多向居民部门倾斜,而中国初次分配格局向政府部门倾斜,"建设型财政"的支出导向加剧了这一倾斜。在相近发展阶段,美、日、英三国劳动报酬比重均呈现上升趋势,资本性收入比重缓慢下降,而中国则恰恰相反。这主要缘于微观上的要素比价扭曲,以及宏观上的政府对经济增长率及财政收入最大化的追逐,导致政府职能转型滞后,形成了职能缺位,加剧了职能越位。未来应加快要素市场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着力矫正要素比价扭曲。
关键词:
国民收入分配 要素比价扭曲 政府职能转型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周慧 岳希明
近年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已经基本趋向稳定,企业、政府和居民部门的收入份额之比基本维持在25∶15∶60左右。这一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持续到2008年左右的居民部门收入份额下降的趋势已基本得到缓解。本文着重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1978—2016年各部门间初次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趋势,并与OECD成员国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2016年中国居民部门收入份额低于发达国家约8.66个百分点,而金融企业部门高出约3.51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部门高出约3.80个百分点。建议进一步降低金融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中垄断行业收入份额,并适当降低政府部门的收入份额,以提升居民部门收入份额。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左冰 李郇 保继刚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2004年湖南旅游业国民收入及其初次分配主体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旅游业为湖南省当年直接贡献了3.06%的国民收入,旅游产业附加值率为0.4536,处于全社会中等水平;旅游业资本利润率高于为其提供中间产品行业的资本利润率。政府、企业和从业者在旅游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6%∶68%∶16%。与国内外经验水平相比,湖南旅游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出现了严重失衡,主要表现为企业收入比重过大,劳动报酬偏低,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获益者是资本所有者而非旅游从业者,政府从旅游业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太增 喻璐
金砖国家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正处于进一步的演变中,稳定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尚未形成。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的演进过程中,中国、南非"利润侵蚀工资"的趋势十分明显,俄罗斯则表现为居民收入、政府收入对企业利润的侵蚀,印度居民份额之低、企业份额之高超乎想象。居民份额偏低、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居民份额没有出现明显的"U"型趋势是金砖国家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的基本特征。发展中大国"U"型拐点迟迟没有出现,说明拐点是否出现不完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结果,可能与国家选择的经济发展方式、政府的国民收入分配导向等存在密切关系。
关键词:
金砖国家 国民收入 分配格局 演变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富祥
如何分析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确实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些同志认为目前的收入分配格局是合理的,我不同意这种观点。现谈谈我的看法和对一些观点的分析。一、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斜的趋势及其特点经过10多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政策的调整,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已发生明显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代模
本文在对国民收入分配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后指出: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严重向个人倾斜,其特点是国民收入最终分配总量超过生产总量下的结构性倾斜,而且在结构性倾斜中并存着社会性分配不公和"平均主义"。判断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合理,要坚持经济增长与发展、利益兼顾与适度、个人收入形成机制合理和适度增长三项标准。作者认为,构造新的国民收入分配新格局,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论"和"市场经济论"为理论依据,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益的统筹兼顾为结构特征,以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并经过实践的调整与检验而形成体系完整、功能发展、活力旺盛、良性循环的合理格局。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梁季
国民收入分配是近年来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对美国、日本等OECD国家长周期和近15年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征和演变趋势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将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这些国家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得出一些结论和启示。
关键词:
国民收入 分配格局 国际比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树杰 王蕴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居民可支配收入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不利于扩大内需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工在非农就业者中的比重大幅提高,二是工业化重化阶段资本要素比劳动要素投入的增速更快。经营性资产国有比重过大及事实上的土地国有制,决定了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必然较少。而国有资产收益未能用于社会公共物品的提供,又导致宏观税负过重,进一步降低了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合理调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关键,是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重点应是财产性收入分配的合理调整。
关键词:
国民收入分配 劳动报酬 国有资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清华
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资金流量表数据为基础,对政府、企业、居民三大部门在我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的收入比例变动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在初次分配环节:居民部门的劳动报酬、财产性收入、经营性留存占GDP的比重均有所下降,其中劳动报酬占比下降6.66个百分点。而企业部门的经营性留存占比有显著上升,政府部门的收入增加主要体现在生产税净额和社会保险收入方面。在再分配过程中,由于缴纳收入税,企业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份额有所降低,政府部门的收入比重则继续上升。居民部门的收入占比与初次分配相比有所提高,但随着时间推移,提高的幅度趋小,也就是说,再分配环节对于改善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格局中相对地位的作用越来越弱。
关键词: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经营性留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齐贵权
调整初次分配格局是未来收入分配改革的重中之重。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就必须从初次分配开始,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充分发挥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的调节作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第一,巩固市场基础作用规范初次分配。在初次分配阶段,改变国民收入过多向政府税收和企业利润倾斜的做法势在必行。要提高劳动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 常兴华 李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测算结果显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中,企业所得增长较快,政府所得次之,居民所得增长较慢;再分配格局中,由于各种制度外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的快速增加使政府所得份额上升明显,企业在再分配格局中居于弱势地位,居民所得继续呈下降趋势。各主体内部分配结构的变化特点是:政府部门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收支结构不平衡,地方政府的非预算收入激增;企业部门内部垄断行业利润增加大于竞争性行业,利润向少数行业集中;居民劳动报酬份额不断下降且会在较长时间内延续,居民部门内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针对当前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应适当调整我国国民收入主体分配格局,强化再...
关键词:
分配格局 调整 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