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64)
2023(7049)
2022(6014)
2021(5282)
2020(4716)
2019(11058)
2018(10734)
2017(21612)
2016(12113)
2015(13849)
2014(14126)
2013(14170)
2012(12998)
2011(11675)
2010(11780)
2009(11010)
2008(11017)
2007(10270)
2006(8788)
2005(7873)
作者
(35690)
(30206)
(30044)
(28841)
(18912)
(14542)
(13700)
(11843)
(11226)
(10580)
(10212)
(9981)
(9575)
(9505)
(9482)
(9440)
(9380)
(8890)
(8733)
(8647)
(7512)
(7327)
(7314)
(6966)
(6775)
(6738)
(6649)
(6621)
(6110)
(6074)
学科
(54701)
经济(54641)
(32707)
管理(31391)
方法(27788)
数学(25308)
数学方法(25137)
(23634)
企业(23634)
中国(17006)
(16837)
(13629)
农业(11688)
地方(11426)
(10363)
贸易(10361)
(10227)
业经(10215)
(10042)
(8813)
(7741)
财务(7726)
财务管理(7703)
(7603)
劳动(7586)
环境(7473)
(7320)
银行(7299)
企业财务(7276)
(7206)
机构
大学(179224)
学院(178364)
(78857)
经济(77339)
管理(68117)
研究(59638)
理学(59258)
理学院(58592)
管理学(57649)
管理学院(57302)
中国(43879)
(36866)
科学(36671)
(34892)
(33205)
(30861)
财经(28514)
研究所(28191)
业大(27979)
中心(27797)
(27197)
农业(26369)
经济学(26075)
(25929)
经济学院(23965)
(23042)
北京(22869)
师范(22822)
财经大学(21136)
(20910)
基金
项目(119766)
科学(94143)
基金(87696)
研究(85828)
(76399)
国家(75782)
科学基金(64542)
社会(56159)
社会科(53293)
社会科学(53276)
(46824)
基金项目(46745)
自然(40939)
自然科(40016)
自然科学(40001)
教育(39759)
(39374)
自然科学基金(39312)
资助(36153)
编号(34407)
成果(27490)
(27350)
重点(26935)
(26110)
(24498)
国家社会(23698)
课题(23545)
科研(23483)
教育部(23422)
创新(22972)
期刊
(82022)
经济(82022)
研究(50043)
中国(34236)
(29929)
学报(28685)
(27028)
科学(25921)
管理(21529)
大学(21369)
学学(20308)
农业(19867)
教育(15542)
技术(14840)
(14260)
金融(14260)
财经(14253)
经济研究(13761)
业经(13381)
(12324)
问题(11850)
(10683)
统计(9957)
技术经济(9807)
商业(8895)
(8851)
(8798)
(8754)
理论(8542)
资源(8160)
共检索到254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璐  徐雷  
基中国于2004~2011年的实证分析面板数据,可以发现,整体来看,最低工资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劳动力就业;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最低工资与劳动力就业成正相关,而中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对劳动力就业具有负效应;分部门来看,城镇国有单位的劳动力就业与最低工资水平的滞后一期显著正相关,而私营企业的劳动力就业与当期最低工资水平成正相关。城镇化发展对提升西部地区劳动力就业的效应最显著,东部地区较高的投资水平对其劳动力就业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老龄化对东部地区的劳动力就业具有负效应。因此,政府需要充分考虑相关因素对劳动力就业的冲击,进一步理清最低工资的劳动力就业效应,通过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完善,实...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罗小兰  
文章探讨了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条件下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无歧视买方垄断下,实行最低工资能促进就业;完全歧视买方垄断下,实行最低工资对就业没有影响。此外,关于上海市最低工资与农民工就业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就业有正作用。由此导出了一个重要的政策含义,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促进农民工就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询  
一、工资作用于劳动力吸收能力的机理我们将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定义为劳动力的边际收益高于或至少不低于工资的就业机会.从经济效率上看,只有边际收益高于工资的就业才是有效的.然而在现实中,一方面可能存在边际收益低于工资水平的就业者,另一方面可能有一些边际收益高于工资水平的就业机会无人去就.因此现实中的就业量与劳动力吸收能力常常是不一致的. 工资水平对劳动力吸收能力的作用机制可分为微观作用机制和宏观作用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双  张劼  朱喜  
本文以1998—2007年全国各市(地区、自治州、盟)最低工资标准随时间变化的外生差异来识别最低工资上涨与企业平均工资、企业雇佣人数的关系。利用1998—2007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报表数据进行的分析显示,最低工资每上涨10%,制造业企业平均工资将整体上涨0.4%—0.5%。借助2006—2007年福建省最低工资上涨的"准自然实验"本文也证实了该结论。对于不同行业、不同人均资本水平的企业,最低工资上涨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最低工资将更多地增加劳动密集型或人均资本较低企业的平均工资。研究还发现,最低工资每增加10%,制造业企业雇佣人数将显著减少0.6%左右。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时应权衡其在收入分配上...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凯  顾昕  
该文基于国内外最新可获得的数据,对中国的最低工资水平进行了历时态和共时态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2005-2014年间,中国最低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地区差异也有所缩小,但增长速度不高,其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有所下降。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看,中国最低工资水平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但增速却不低。就中国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其最低工资水平尚处在一个相对正常的区间。从最低工资标准的变化来看,中国的调整方式存在着法律法规不明确和主观随意性较大的问题。为了增强最低工资标准设定的合理性,中国应当保持一个适当的最低工资标准增长速度,并尝试建立最低工资标准的自动调整制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海益  
基于中国省域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及差分GMM计量方法,研究了中国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财政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涨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使得中国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脱离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长,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当然,导致中国城镇劳动力工资水平上涨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中国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海益  
基于中国省域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及差分GMM计量方法,研究了中国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财政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涨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使得中国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脱离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长,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当然,导致中国城镇劳动力工资水平上涨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中国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梅  
本文对最低工资理论模型进行了拓展分析,并以深圳为案例分析了最低工资制度对区域就业的影响。在跨区域劳动力流动的情况下,区域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趋近最低工资标准,并且不会导致区域就业量的下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傅端香  
关于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国外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涉及到发达工业化国家,还涉及到发展中国家。本文对美国、英国、法国等典型的发达国家和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最低工资就业效应进行梳理和研究,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存在差别的原因,为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姜广东  王菲  
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是劳动经济学中最富争议的研究主题之一。本文使用我国1995—2010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年度面板数据,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采用截面数据加权的方式以消除截面异方差,依据设定的理论模型进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回归,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分时间、分区域和分产业进行系统的研究,对每一个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综合结论和对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向攀  赵达  谢识予  
本文根据是否遵守最低工资标准,将劳动部门分为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微观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MultiNoMial logit模型,本文实证研究了2004年以来,最低工资对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工资和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每提高1%,正规部门工资会增加0.5%,非正规部门平均工资下降统计不显著,而处于最低工资线附近的非正规部门劳动者工资下降0.77%;最低工资提高使得失业者向非正规部门流动,而非正规部门劳动者向正规部门流动,最终将有利于劳动者在正规部门就业。因此,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制度时应全面考虑最低工资标准作用效果的部门差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磊  余道先  
本文认为低工资水平通过总供求均衡、价格体系和制度影响三个途径,对经济发展产生制约效应,具体包括对消费需求的抑制效应、对金融发展的制约效应、对财政替代的扩大效应和对经济结构的扭曲效应。我国的工资水平持续偏低,成为经济增长和产业优化的瓶颈,并扩大了社会收入差距。因此,要提高实际工资水平,完善要素价格体系,并进行制度改革来消除其对经济增长的制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双  赖漫桐  
FDI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力,但在国际资本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稳定FDI,尤其高质量FDI,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快速上涨的劳动力成本是否抑制了FDI进入以及二者之间的敏感程度,亟需从理论机制和实证检验上予以考察和测算。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及对应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数据,本文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与FDI进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①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显著抑制了FDI的进入。最低工资标准的上涨显著降低已有FDI企业的FDI进入深度,但对FDI初次进入的影响较小,政府应集中力量"稳外资"而非"引外资"。②对人力资本水平高、竞争力强的企业,最低工资上涨对企业实收FDI的负向影响较小;对产品目标市场为境外(出口导向型)的企业,最低工资上涨对企业实收FDI的负向影响较大。③最低工资抑制FDI进入导致的资本缺口和就业问题可以由国内资本有效弥补,但抑制FDI进入对企业生产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④政府短期节约成本的政策措施如工业用地价格优惠,能有效缓解劳动力成本上涨的负向冲击,是政府"稳外资"有效的政策选项。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先锋  陈婉雪  
本文利用我国30个省区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分投资地区和投资类型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力素质对FDI流入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最低工资上涨对FDI流入规模呈现正U型影响;最低工资上涨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大FDI的流入规模。在东部地区,最低工资上涨对FDI流入规模呈现倒U型影响;而在中西部地区,最低工资上涨对FDI流入规模呈现正U型影响。最低工资上涨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大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FDI的流入规模;而对技术密集型FDI的流入没有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中国当前的最低工资制度、人才发展战略以及"引进来"战略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先锋  陈婉雪  
本文利用我国30个省区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分投资地区和投资类型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力素质对FDI流入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最低工资上涨对FDI流入规模呈现正U型影响;最低工资上涨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大FDI的流入规模。在东部地区,最低工资上涨对FDI流入规模呈现倒U型影响;而在中西部地区,最低工资上涨对FDI流入规模呈现正U型影响。最低工资上涨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大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FDI的流入规模;而对技术密集型FDI的流入没有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中国当前的最低工资制度、人才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