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1)
- 2023(1572)
- 2022(1208)
- 2021(1061)
- 2020(814)
- 2019(1945)
- 2018(1742)
- 2017(3233)
- 2016(1756)
- 2015(1900)
- 2014(2026)
- 2013(1932)
- 2012(1894)
- 2011(1558)
- 2010(1732)
- 2009(1537)
- 2008(1561)
- 2007(1527)
- 2006(1213)
- 2005(1173)
- 学科
- 济(6091)
- 经济(6076)
- 业(6020)
- 管理(5012)
- 中国(4850)
- 农(3538)
- 企(3356)
- 企业(3356)
- 农业(2936)
- 财(2271)
- 方法(2036)
- 劳(1956)
- 劳动(1955)
- 数学(1804)
- 数学方法(1774)
- 业经(1737)
- 收入(1615)
- 地方(1389)
- 贸(1301)
- 贸易(1300)
- 分配(1298)
- 制(1294)
- 易(1273)
- 务(1260)
- 财务(1252)
- 财务管理(1248)
- 技术(1229)
- 产业(1210)
- 税(1209)
- 企业财务(1196)
- 机构
- 学院(23931)
- 大学(23613)
- 济(10881)
- 经济(10672)
- 管理(8663)
- 研究(8493)
- 理学(7284)
- 理学院(7208)
- 管理学(7141)
- 管理学院(7093)
- 中国(6505)
- 财(6492)
- 京(5066)
- 财经(4672)
- 经(4279)
- 科学(4193)
- 所(4087)
- 江(4012)
- 中心(3960)
- 经济学(3760)
- 范(3511)
- 研究所(3493)
- 师范(3488)
- 经济学院(3487)
- 财经大学(3443)
- 北京(3410)
- 农(3390)
- 院(3228)
- 州(3001)
- 业大(2810)
共检索到40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翠迎 王国洪
本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8—2012年我国最低工资及就业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最低工资和就业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两者在地理分布上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空间Durbin双向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低工资对我国的就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我国东、中、西部的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中部地区的最低工资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最大,东部地区的最低工资对就业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西部地区因受东、中部最低工资标准的空间负相关影响,导致西部地区的最低工资对就业的总效应为负。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就业 空间Durbin模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世伟 杨正雄
本文应用动态"差中差"模型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工资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效应存在显著的动态特征,最低工资标准在短期内能够显著地促进农民工工资增长,但其对农民工工资增长的促进作用将随时间的推移逐渐衰减,导致其对农民工工资增长的长期作用效果不显著。通过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技能农民工群体的分析发现,农民工工资水平越低,最低工资标准对其工资增长的促进效果越明显,且工资增长的持续期越长。通过对不同省份最低工资标准的分析发现,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越大,其对农民工工资增长的促进效果越明显,且工资增长的持续期越长。因此,政府部门应充分考虑最低工资标准作用效果的动态特征,保证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频率,助推农民工工资的持续增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军 赵达 周龙飞
虽然最低工资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持正规部门低收入者生活水平,但本文发现其执行效果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对中国经济存在"大推进"作用,即有利于更高工资、更高消费和正规化均衡的实现。结果显示:最低工资标准对正规部门就业者工资收入提升弹性大于非正规部门就业者,且从分位数看表现为"U"型,因此,最低工资标准上涨拉大了部门间和部门内就业者工资差距;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消费支出刺激作用明显,每10%的增长预计能够带来四省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加约11.67亿元;随着本地实际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中的正规部门出现扩张,非正规部门出现收缩,而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则呈现出"逆正规化"趋势。基于"大推进"理论,本文分析认为,在最低工资标准大范围、高频率、大幅度攀升背景下,需求和行业TFP增速是就业正规化出现行业异质性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鲍春雷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的就业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社会平均工资上涨带动了最低工资的上调,但最低工资上调并未显著造成社会平均工资上涨;控制了GDP和社会平均工资的影响后,我国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并未对就业产生明显的影响;部分低收入行业的工资和就业受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的影响明显。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就业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军 赵达 周龙飞
虽然最低工资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持正规部门低收入者生活水平,但本文发现其执行效果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对中国经济存在"大推进"作用,即有利于更高工资、更高消费和正规化均衡的实现。结果显示:最低工资标准对正规部门就业者工资收入提升弹性大于非正规部门就业者,且从分位数看表现为"U"型,因此,最低工资标准上涨拉大了部门间和部门内就业者工资差距;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消费支出刺激作用明显,每10%的增长预计能够带来四省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加约11.67亿元;随着本地实际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世伟 杨正雄
依据2007年和2008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本文应用基于回归调整的自然实验法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低技能农民工就业和工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女性农民工就业产生了显著的消极影响;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促进了男性农民工月工资和小时工资的显著增长,但小时工资增长幅度明显低于月工资增长幅度;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导致男性农民工工作时间显著延长。因此,政府适度渐进地提升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用工时间进行严格监管,大力发展农村的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将不仅有助于农民工工资的稳定增长和抑制农民工过度劳动的持续加剧,而且不会对就业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最低工资标准 农民工 就业 工资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王延中 王国洪
本研究以我国大陆31个省份2003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实证研究了最低工资标准对我国体制内和体制外就业人员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对不同地区、不同劳动生产率就业人员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就业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其中,最低工资标准与体制内人员的就业存在较弱的正向关系,而对体制外人员的就业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就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就
关键词:
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生产率 就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贾朋 张世伟
本文以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作为自然实验,应用回归调整的差中差方法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青年和中年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低技能群体中的男性和青年女性的就业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对低技能群体中的中年女性就业却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且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幅度越大,对就业的消极影响越大。因此,政府适当的提升最低工资标准将有助于低技能劳动力整体工资水平的增长。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就业 低技能劳动力 自然实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傅端香
一、问题的提出在我国的《关于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完善并落实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近几年来,我国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2012年我国25省份最低工资标准提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明源 薛宇择
本文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境外投资企业名录的匹配数据,以及手工收集的各地区每年度最低工资标准数据,实证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与微观企业对外投资行为的关系。我们发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倒逼"企业"走出去",促使企业对外投资。在使用工具变量和以企业变更经营地点构造准自然实验来控制内生性问题后,这种正向作用仍然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会促使融资能力强、资本密集度大、生产率高的优秀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本文结论表明,在我国劳动成本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最低工资相关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协调企业实际经营活动,既要引导企业积极转变原有发展方式,勇敢"走出去",又需避免产业"空心化"的问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邸俊鹏 韩清
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6~2010年的微观数据以及全国12个省份的最低工资数据,在控制地区差异和时间趋势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对我国城镇居民工资收入的期望、整个分布以及低收入群体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每提高1%,工资收入平均提高0.6%。最低工资对收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低收入人群,而对于高收入群体是否存在溢出效应是不确定的。最低工资对低收入群体中不同年龄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具有异质性影响。最低工资有利于低收入者工资水平的提升,尤其对中老年低技能劳动力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启示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吴春明 王成民
案情简介卞某2009年入职某汽车生产企业从事机械工艺设计工作,双方签订了3年期的劳动合同,约定工资为每月2800元。合同于2011年12月31日到期后,因受市场需求影响,用人单位决定不再续订劳动合同并签发了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在经济补偿金方面,用人单位主张按照合同约定工资2800元计算,卞某主张按照终止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4200元计算,双方发生争议。卞某于2012年2月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仲裁委在调解未果的情况下于3月12日开庭审理了此案。需要说明的是,当地省政府于2012年2月29日下发了《关于公布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并于3月1日起执行,将原来的月最低工资标准...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金焕 陈丽珍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文章探究了最低工资标准对中国企业进口学习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明显促进了中国企业的进口学习效应;最低工资标准对处于衰退期企业的进口学习效应具有最大的正向促进效应,对处于初创期和成熟期企业进口学习效应的正向促进效应最小;考虑到企业的异质性特征,最低工资标准对资本品进口企业、进口来源于OECD国家的企业、一般贸易企业、私营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进口学习效应具有更大的正向促进效应;从影响机制来看,最低工资标准通过成本效应抑制了企业的进口学习效应,但通过创新效应促进了企业的进口学习效应,且成本效应小于创新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兆洲 魏章进
Using minimum wage standard data and related economic indicators of thirtyfive cities,We do Statistic analyze and determine coefficient of mean proportion method.In our paper,we denote problem of minimum wage of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supply some benefiting suggestions for govenment department.
关键词:
最低工资 比例系数 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