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78)
- 2023(4908)
- 2022(3935)
- 2021(3571)
- 2020(2726)
- 2019(6079)
- 2018(5819)
- 2017(11652)
- 2016(6222)
- 2015(6742)
- 2014(6700)
- 2013(6531)
- 2012(6222)
- 2011(5550)
- 2010(5825)
- 2009(5379)
- 2008(5230)
- 2007(4890)
- 2006(4492)
- 2005(4203)
- 学科
- 济(23188)
- 经济(23147)
- 管理(20446)
- 业(19793)
- 企(15422)
- 企业(15422)
- 农(9345)
- 财(8722)
- 中国(8156)
- 策(7478)
- 方法(7194)
- 数学(6361)
- 数学方法(6220)
- 农业(6067)
- 业经(6003)
- 制(5979)
- 贸(5766)
- 贸易(5763)
- 易(5649)
- 及其(5421)
- 地方(5417)
- 政策(5296)
- 银(4955)
- 银行(4955)
- 税(4855)
- 行(4799)
- 税收(4737)
- 收(4705)
- 方针(4647)
- 述(4587)
- 机构
- 学院(87361)
- 大学(85168)
- 济(40238)
- 经济(39382)
- 管理(34429)
- 研究(30847)
- 理学(29042)
- 理学院(28767)
- 管理学(28441)
- 管理学院(28256)
- 中国(24397)
- 财(21472)
- 京(17410)
- 财经(15837)
- 科学(15810)
- 江(14592)
- 所(14590)
- 经(14489)
- 中心(14468)
- 研究所(12821)
- 农(12358)
- 经济学(12329)
- 财经大学(11688)
- 院(11548)
- 范(11472)
- 师范(11406)
- 北京(11178)
- 经济学院(11106)
- 州(10944)
- 业大(9958)
- 基金
- 项目(54563)
- 科学(44360)
- 研究(43707)
- 基金(40160)
- 家(33926)
- 国家(33606)
- 科学基金(29473)
- 社会(28552)
- 社会科(27098)
- 社会科学(27096)
- 省(20486)
- 教育(19987)
- 基金项目(19713)
- 编号(18162)
- 自然(17626)
- 划(17473)
- 自然科(17232)
- 自然科学(17228)
- 自然科学基金(16958)
- 资助(16917)
- 成果(15747)
- 课题(12919)
- 部(12761)
- 发(12333)
- 策(12292)
- 重点(12071)
- 国家社会(11974)
- 性(11879)
- 制(11476)
- 创(11448)
共检索到141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鹏飞 刘茜楠 谢识予
基于2006—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利用反事实分布函数和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最低工资对家庭收入分布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从短期影响看,最低工资显著提高了在10~50分位数收入区间内的家庭收入;对于家庭成员在正规部门工作、家庭劳动力人数占比高、家庭中拥有高技能劳动力的低收入家庭,最低工资的政策效应更加显著。但从长期效应看,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仅能显著增加在35~55分位数收入区间内的家庭收入。最低工资政策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改善收入分配格局,但对于收入分布底部的极度贫困人群影响不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仁发 李自鑫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2-2020年中国25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更为显著地促进中西部地区以及一般城市共同富裕发展。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城镇化、人才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等途径对共同富裕产生影响。文章的研究不仅拓展了创新型城市试点的政策效应分析,也为新时期促进共同富裕发展提供政策启示,还为下一阶段继续扩大创新型城市试点范围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彭刚 杨德林 姚星 李宏兵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最低工资制度作为调节劳动市场收入分配的重要政策工具,其能否有效“提低”“兜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模拟,发现当最低工资标准处于工资收入分布的第25到第30分位数区间内,其能够最大效果改善共同富裕。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新时代以来中国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有效缩小了收入差距,但抑制了收入水平的提升,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不断优化,2019年起总体上促进了共同富裕水平提升。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增强了最低工资标准对收入水平的促进作用,而脱贫政策则改善了最低工资标准的收入分配效应。城市现代化进程与最低工资标准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关联密切,城市化效率越高、经济发展潜力越强,促进作用则越明显。中国未来最低工资标准的完善,需要避免地区间攀比和盲从,充分实现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进程相协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广肃 丁相元 张维昊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缩小收入差距、改善分配格局,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2012年及2014年3轮调查形成的面板数据和与之相匹配的区县层面最低工资标准数据,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每提高100元,衡量居民收入不平等水平的基尼系数显著下降0.024,具有明显的经济效果。通过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或用各类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保持。进一步分析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主要通过收入效应使低收入人群的工资水平获得提升,进而缩减了其与中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差距。与此同时,本文并没有发现就业挤出作用存在的明显证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龙海明 伍之琳
基础设施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源。通过分析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效应和分配效应,探索基础设施投资的合理布局与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整体上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机制研究发现,基础设施投资可以通过就业效应与生产率效应促进共同富裕,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提高就业水平增加居民收入,促进低技能者就业缩小城乡收入水平;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居民收入,通过工农劳动生产率的趋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细分类型考察发现,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收入促进效果最好,但在收入分配上具有显著的马太效应,生产型与发展型的基础设施投资可以显著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关筱谨 任碧云 赵彦庆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创新驱动代理指标,结合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创新驱动视角,对金融结构优化与共同富裕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第一,金融结构优化可以促进共同富裕,且创新驱动在金融结构优化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第二,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金融结构优化对于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更大;引进模仿创新模式在金融结构优化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并未起到中介作用,而自主创新模式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第三,进一步讨论得出,金融结构优化可以通过技术进步以及提升效率来推动创新驱动的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涂圣伟
产业融合作为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重要变革形态,对农民就业和增收带来深远影响。其机理在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村资本要素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和生产组织模式创新,不仅提高了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通过构建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使农民在参与产业链建设中提高了创富能力、实现了收入增长。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看,反向定制带动了农业产业化模式创新,产业链耦合促进了技术加速扩散,混合经营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激活再造,这些新变量和新变化从不同方面、以不同的形式对农民增收致富带来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整体层次和水平还不高,对农民富裕的促进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主要原因是生产要素跨界配置面临制度性障碍、农村市场存在功能性缺陷、政府有效激励和规制缺位以及基础服务体系不健全。应加快突破制度障碍、健全市场功能、强化利益分配、夯实基础支撑,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兴农富民带动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涂圣伟
产业融合作为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重要变革形态,对农民就业和增收带来深远影响。其机理在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村资本要素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和生产组织模式创新,不仅提高了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通过构建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使农民在参与产业链建设中提高了创富能力、实现了收入增长。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看,反向定制带动了农业产业化模式创新,产业链耦合促进了技术加速扩散,混合经营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激活再造,这些新变量和新变化从不同方面、以不同的形式对农民增收致富带来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整体层次和水平还不高,对农民富裕的促进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主要原因是生产要素跨界配置面临制度性障碍、农村市场存在功能性缺陷、政府有效激励和规制缺位以及基础服务体系不健全。应加快突破制度障碍、健全市场功能、强化利益分配、夯实基础支撑,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兴农富民带动效应。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董琦 袁娇 王敏
税收调节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有效的税收政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立足新发展阶段,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对税收政策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税收政策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助力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税收政策,逐步缩小收入与财富分配差距;通过提高税收政策的整体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逐步缩小区域、城乡和行业发展差距。同时,为确保税收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还需建立健全政策评估、政策执行和政策协调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来明 李建伟
促进共同富裕,不仅要推进收入分配公平,而且要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机会均等,促进健康公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资源普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当前促进共同富裕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包括收入分配差距大、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机会均等仍有待提高,健康水平及健康机会的公平性有待改善,精神文明与文化普惠发展还存在短板等。未来还面临来自经济转型发展、人口老龄化、新型城镇化、技术进步、财富差距扩大、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中西方文明冲突、社会诉求多元化和社会矛盾多样化、外部发展环境复杂化等多方面挑战。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坚持先富带动后富、坚持适度差距、坚持消除两极分化、坚持共建共享、坚持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确立阶段性发展目标,将促进共同富裕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公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机会均等、健康公平、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资源普惠。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 收入差距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明 费方域 孙娟
在实验室中考察劳动力市场是实验经济学近年来发展应用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其中关于最低工资的研究可以为考察政策效应提供新的视角。文章从劳动市场实验研究基础出发,对关于最低工资的实验设计和发现进行了总结,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考虑劳动者的保留工资变化,最低工资政策对就业的影响将变得有多种可能。同时最低工资调整会影响到劳动关系中的公平判断,通过礼物交换关系的调整,这种影响可以引起诸多后续政策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威风 黄华 吴玉宇
劳动力如何影响企业行为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最低工资政策变动,研究劳动力保护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地区经济发展、年份以及行业和省份固定效应后,最低工资水平的上调会抑制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的意愿。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控股公司、劳动密集型以及员工人均工资低的公司中,最低工资水平调整的抑制效应更显著,且当公司所在地劳动力不充足和公司产品势力较弱时,最低工资水平对业绩预告的抑制效应更强。本文不仅丰富了劳动力保护和业绩预告的研究内容,还有助于政府和企业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最低工资政策变动对不同公司会产生差异化的经济后果。
关键词:
劳动力保护 业绩预告 最低工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文轩
税收是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社会各界对税收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更多局限于通过收入转移实现再分配进而缩小贫富差距方面。基于理论逻辑与政策实践相映照、历史经验与发展进路相结合的分析表明,税收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是超越再分配调节的,理应在广阔的时代视阈下形成对税收促进共同富裕作用的全景认识。进入后小康时代,税收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定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社会分配结构、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促进绿色转型发展、缓解空间发展不平衡、助推民主法治建设。对照这六大作用定位的基本要求,目前税收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不完善之处。因此,今后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找准公平与效率的结合点,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完善现代税制,使税收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
税收 共同富裕 再分配调节 全景认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鹏飞 林万龙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而低收入群体持续增收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前提。目前,中国城乡收入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也呈现扩大趋势,凸显解决低收入农户快步增收问题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立足全球减贫实践中存在的现金转移支付政策争议,尽管转移支付帮扶方案被普遍认为能够缓解收入不平等、提升受助群体福利,但国内外学者亦表达了对于此类福利政策负向劳动激励问题的担忧。本文对上述学术争论进行了解析,以中国脱贫攻坚延续至今的各类转移支付政策为案例,基于课题组大样本的调查数据,剖析了转移支付帮扶资金对于低收入农户家庭的现实作用,为“现金转移支付政策争议”提供了中国减贫转移支付政策的经验证据。基于上述分析结果,论文最后探讨了如何优化完善现金转移支付政策,从而有效促进低收入农户走向共同富裕。
关键词:
现金转移支付 低收入农户 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实 史新杰 陶彦君 于书恒
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和持续扩大的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可能会阻碍共同富裕进程,因此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程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分析中国农村居民收入长期变动趋势,认为农村共同富裕的重点在于精准识别低收入群体,难点在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本文同时基于浙江省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相关经验,为全国层面通过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认为,推动农村低收入居民增收,需要从初次分配、再分配与第三次分配三个方面共同发力,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关键在保障有劳动能力人口的就业机会,重点在增强无劳动能力人口的收入保障。
关键词:
农村 收入分配 低收入人口 增收 浙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