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42)
2023(9353)
2022(7968)
2021(7136)
2020(6230)
2019(14213)
2018(13763)
2017(26506)
2016(14830)
2015(16467)
2014(16508)
2013(16491)
2012(15229)
2011(13664)
2010(13527)
2009(12666)
2008(12763)
2007(11536)
2006(9701)
2005(8452)
作者
(46356)
(39095)
(39050)
(36980)
(24659)
(19119)
(17740)
(15523)
(14545)
(13671)
(13296)
(12844)
(12597)
(12358)
(12275)
(12264)
(12101)
(11607)
(11262)
(11157)
(10043)
(9568)
(9272)
(9087)
(8783)
(8675)
(8643)
(8552)
(7968)
(7915)
学科
(61782)
经济(61707)
(41247)
管理(40655)
方法(32303)
(31437)
企业(31437)
数学(29271)
数学方法(29054)
(18864)
(18297)
中国(16223)
(13982)
(13453)
贸易(13453)
(13090)
农业(12676)
业经(12319)
地方(11195)
(10574)
(10248)
财务(10233)
财务管理(10208)
收入(9819)
企业财务(9648)
(9098)
环境(9052)
银行(9045)
(8938)
金融(8936)
机构
大学(221172)
学院(218721)
(92200)
经济(90486)
管理(83379)
研究(75552)
理学(73357)
理学院(72492)
管理学(71244)
管理学院(70850)
中国(54813)
科学(49530)
(47753)
(45617)
(40387)
(40198)
业大(39549)
农业(38471)
研究所(37332)
中心(34632)
财经(32981)
(31517)
(30087)
经济学(29502)
北京(28085)
经济学院(27161)
(26890)
师范(26463)
(26199)
农业大学(25789)
基金
项目(153545)
科学(119603)
基金(113033)
研究(103043)
(102013)
国家(101191)
科学基金(84986)
社会(66947)
社会科(63520)
社会科学(63497)
基金项目(60865)
(59827)
自然(57437)
自然科(56158)
自然科学(56135)
自然科学基金(55162)
(51371)
教育(46944)
资助(45859)
编号(39513)
重点(34971)
(33963)
(32540)
(31921)
计划(31020)
科研(30793)
成果(30676)
创新(29960)
教育部(28450)
国家社会(28339)
期刊
(90996)
经济(90996)
研究(58053)
学报(43695)
(41845)
科学(37586)
中国(36524)
大学(31227)
(30970)
学学(30080)
农业(27938)
管理(26200)
(17226)
金融(17226)
财经(16201)
技术(16122)
经济研究(15906)
(15340)
业经(15154)
教育(14954)
(13851)
问题(13013)
(12321)
业大(11526)
技术经济(11326)
统计(10985)
商业(10935)
科技(10636)
(10401)
(10103)
共检索到302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维兰  
文章基于CHIP的微观数据评估了刘易斯转折前后的最低工资调整和其他因素对流动人口收入影响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刘易斯转折前最低工资对流动人口中在正规部门就业劳动者的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刘易斯转折后,即使在政府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的情况下,这一影响也是趋于消失的。因此,最低工资的政策效应受到市场劳动力供需的影响,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这一政策将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减少而逐步失去效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雅丽  张锦华  吴方卫  
最低工资政策是国家的重要保障制度,最低工资标准的改变通常伴随着就业和收入的"双刃剑"效应。本文利用2013年和2014年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使用准自然实验、Heckman两步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在考虑最低工资水平提升的就业效应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最低工资水平调整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又进一步从群体异质性的角度深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未考虑就业效应的情况下,最低工资水平的提升对农民工的收入正效应存在高估;在考虑就业效应的前提下,对初中及以下的农民工存在收入正效应,但是却降低了高中、中专和大学专科及以上的农民工工资水平,大学专科及以上群体下降得更为明显;收入分组情况下,对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效应影响较大,尤其是学历低和收入低的农民工的收入效应显著提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斯琪  赵彦云  
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城市、农村和流动人口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分析辍学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为解决辍学的自选择问题,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估计,根据不同匹配方法得出的结果表明,辍学使得流动人口收入平均减少14.8%。同时从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辍学的负面影响逐渐减小。从长远来看,高辍学率会对收入带来负面影响。为降低辍学率,应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质量,重点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市场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西业  程名望  
最低工资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劳动保障制度,其目的在于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利,保障劳动者尤其是低收入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文章依据相关法规政策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制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从保障低收入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的角度,应用统计性描述方法对1993-2012年上海市最低工资与职工平均工资、人均GDP、最低社会保障线、人均消费性支出等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发现上海市最低工资与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比远低于40%~60%的国际标准,与人均GDP的比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偏低,需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岳  郑文平  王文凯  
最低工资标准是保障我国低收入者生活水平、激发我国城镇低收入家庭消费潜力的重要手段。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背景下,从比较分析的视角对最低工资的消费带动作用进行准确检验,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运用1992—2009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以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最低工资线家庭为研究对象,分别检验了最低工资认定及标准提升对于最低工资线家庭消费水平的实际影响效果。结果发现,最低工资线家庭本身具有抑制自身消费的倾向,其消费水平也显著低于相近条件下的其他家庭,并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特征。本文进一步以2004年《最低工资规定》实施为政策冲击,检验了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于最低工资线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发现了不同条件下的差异性结果:与收入情况相近的家庭相比,最低工资线家庭的消费水平并未得到显著提升;而与包括中高收入家庭在内的全部样本相比,最低工资线家庭的消费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一结果与最低工资的消费抑制倾向形成了有效呼应,同时为我国消费升级背景下最低工资标准的实际影响效果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柏惠  寇恩惠  
本文在扩展Lee(1999)模型的基础上,解决方程设定中的分割有偏问题,使用UHS、CHIP的微观家户数据和作者搜集的县级最低工资数据,分析以相对价值衡量的有效最低工资变动对工资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有效最低工资会对40分位及以下的工资分布产生显著溢出效应,利于缩小底端工资差距,这在多项稳健性检验下依旧成立。然而,有效最低工资趋于萎缩使其转变为向下的引导作用,反而拉大了底端工资差距,在10、20、30、40分位数与50分位数工资差距中的贡献分别达到150%、53.8%、45.5%和16.7%。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柏惠  寇恩惠  
本文在扩展Lee(1999)模型的基础上,解决方程设定中的分割有偏问题,使用UHS、CHIP的微观家户数据和作者搜集的县级最低工资数据,分析以相对价值衡量的有效最低工资变动对工资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有效最低工资会对40分位及以下的工资分布产生显著溢出效应,利于缩小底端工资差距,这在多项稳健性检验下依旧成立。然而,有效最低工资趋于萎缩使其转变为向下的引导作用,反而拉大了底端工资差距,在10、20、30、40分位数与50分位数工资差距中的贡献分别达到150%、53.8%、45.5%和16.7%。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向华丽  张友业  
基于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及与之相对应的214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方法,分析了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化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提升,流动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呈倒U型增长;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每提升1个单位,性别和户籍收入差异将分别缩小3%和增加2. 5%,教育收入回报率将增加0. 4%。为此,应为流动人口提供适当的职业培训,使其获得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加快推进流动人口的"就地城镇化"和"就地市民化"进程;为流动人口增收提供更加健全的制度环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艾小青  刘瑞  陈连磊  
利用2015年北京地区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基于城乡和民族生育政策差异、区域经济差距等构造工具变量,实证分析了不同居住模式下子女数量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子女数量的增加会抑制流动人口个人收入的增加,不与配偶共同居住则会减少子女数量对收入的抑制作用。通过与上海、天津情况的比较,以及替换相关变量进行建模,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光新  姚先国  
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通过法律手段保障低工资工人的收入、维护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而对劳动力市场进行人为干预的一种政策选择,它对就业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议。本文利用我国2000—2010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最低工资制度最为直接的影响人群——其他人员的就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FGLS)方法考察了该制度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的最低工资水平相对于社会平均工资每提高10%,其他人员的就业在社会总就业中的比重下降约为2.3%,敏感性分析和动态回归把弹性范围扩大到-0.09~-0.29,这与国际上早期的时间序列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这表明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对我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罗俊峰  童玉芬  
笔者利用2012年原国家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Mincer工资方程、Cotton分解模型,分析流动人口就业者工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低学历、农村户籍,在落后地区、劳动密集型等低端行业就业的流动人口工资低且性别差异更明显。工资性别差异主要由性别歧视以及其他不可观测因素引起,且年龄、外出务工年限、户口性质对歧视的影响较大。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保护女性流动人口就业者的合法权益迫在眉睫。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韩兆洲  王亚坤  
最低工资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是其效应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基于博弈论的方法,从企业雇员培训和工人自身人力资本投资两个角度对最低工资提高于企业员工人力资本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最低工资提高会增加中等技术水平工人的人力资本积累,同时可能减少低技能水平工人的人力资本积累。最后,提出相关建议,认为政府应提高对低技能工人的关注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盛基  吕康银  徐雄彬  
最低工资制度作为缓解劳资矛盾的政策措施之一,其建立与否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制定的是否合理一直是国内学者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定量分析最低工资制度对各省市、自治区失业率的政策效果,结果显示,部分省份的最低工资对失业率产生影响,而大部分省份最低工资对失业率不显著;若最低工资标准维持在社会平均工资的30%时,既能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时还能降低劳动力市场的失业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胡涛  杜丽群  
如今,各地纷纷设定最低工资条例,与现实形成对照的却是,国内有关于此的理论探究并不多见。本文采用符合中国城乡二元经济实际情况的假设,建立简单的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对最低工资的经济影响做了比较有意义的理论尝试。通过模型的比较静态分析,本文给出了最低工资制度下农产品价格以及民众福利变化的新颖结论。本文还结合我国实际情形阐述了一些理论结论的现实意义,这对我国各地最低工资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马双  甘犁  
通过手工收集全国各地市在不同年份的最低工资数据,借助其在地域上、时间上的外生差异以及2004—2007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最低工资上涨与企业提供在职培训的关系。研究显示,第一,最低工资每增加10%,企业提供在职培训的可能性显著下降0.86个百分点。借助福建省2006—2007年最低工资上涨的"准自然实验",稳健性检验显示福建省最低工资的上涨使其企业提供在职培训的可能性显著降低0.2个百分点。第二,最低工资的溢出效应明显。随着企业资本劳动比、企业人均工资的增加,最低工资对企业在职培训的影响没有显著性改变。第三,从在职培训的经费投入上看,最低工资每上涨10%,企业计提的"职工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