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90)
2023(10189)
2022(8712)
2021(7894)
2020(6723)
2019(15490)
2018(14990)
2017(29316)
2016(16312)
2015(18132)
2014(18139)
2013(18092)
2012(16847)
2011(15222)
2010(15144)
2009(14242)
2008(14247)
2007(13117)
2006(11225)
2005(10057)
作者
(51012)
(43090)
(42660)
(40679)
(27112)
(20882)
(19529)
(16880)
(16059)
(15149)
(14508)
(14324)
(13671)
(13486)
(13450)
(13369)
(13328)
(12700)
(12472)
(12344)
(10927)
(10567)
(10288)
(9879)
(9649)
(9569)
(9406)
(9401)
(8683)
(8631)
学科
(71518)
经济(71440)
(45636)
管理(44854)
方法(35416)
(34529)
企业(34529)
数学(32186)
数学方法(31961)
(20891)
(18732)
中国(17759)
(15607)
贸易(15602)
(15141)
(14663)
农业(14165)
地方(14158)
业经(13843)
(12558)
(11173)
财务(11156)
财务管理(11131)
(11109)
金融(11106)
(10841)
银行(10784)
企业财务(10558)
(10231)
环境(9873)
机构
大学(244651)
学院(242623)
(104118)
经济(102210)
管理(92162)
研究(84007)
理学(80273)
理学院(79325)
管理学(77990)
管理学院(77543)
中国(63045)
科学(53442)
(51266)
(50675)
(45793)
(44526)
业大(41971)
农业(41139)
研究所(40768)
中心(38736)
财经(37634)
(35500)
(34267)
经济学(33348)
北京(31380)
经济学院(30562)
(29666)
(29281)
师范(29213)
财经大学(28106)
基金
项目(166020)
科学(129409)
基金(122346)
研究(112737)
(109867)
国家(108982)
科学基金(91649)
社会(73188)
社会科(69455)
社会科学(69427)
基金项目(65720)
(63969)
自然(61572)
自然科(60203)
自然科学(60178)
自然科学基金(59163)
(55177)
教育(51436)
资助(49832)
编号(43649)
重点(37713)
(37055)
(35575)
(34346)
成果(34289)
科研(32995)
计划(32855)
创新(32241)
教育部(31222)
国家社会(30902)
期刊
(108118)
经济(108118)
研究(65939)
学报(46554)
(45346)
中国(43537)
科学(39855)
(35608)
大学(33480)
学学(32248)
管理(30414)
农业(29960)
(22925)
金融(22925)
财经(19428)
经济研究(18120)
技术(17946)
业经(17649)
教育(16703)
(16640)
(16394)
问题(15252)
(13028)
(12797)
技术经济(12649)
商业(12312)
业大(11922)
理论(11680)
统计(11674)
科技(11110)
共检索到346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盛基  吕康银  徐雄彬  
最低工资制度作为缓解劳资矛盾的政策措施之一,其建立与否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制定的是否合理一直是国内学者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定量分析最低工资制度对各省市、自治区失业率的政策效果,结果显示,部分省份的最低工资对失业率产生影响,而大部分省份最低工资对失业率不显著;若最低工资标准维持在社会平均工资的30%时,既能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时还能降低劳动力市场的失业率。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春  董哲昱  
分析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持续性买方垄断行为,通过提升最低工资来持续性促进就业的特征,并以江浙沪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江浙沪的劳动力市场存在持续性买方垄断,但三地最低工资的就业效果不同;上海和浙江最低工资相对于城镇劳动者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最低工资上升对就业有促进作用,而江苏最低工资相对于城镇劳动者人均可支配收入偏高,最低工资上升对就业有抑制作用;上海和浙江相比,上海最低工资提升所能带动的就业量大于浙江;最低工资上升主要影响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春  董哲昱  
分析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持续性买方垄断行为,通过提升最低工资来持续性促进就业的特征,并以江浙沪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江浙沪的劳动力市场存在持续性买方垄断,但三地最低工资的就业效果不同;上海和浙江最低工资相对于城镇劳动者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最低工资上升对就业有促进作用,而江苏最低工资相对于城镇劳动者人均可支配收入偏高,最低工资上升对就业有抑制作用;上海和浙江相比,上海最低工资提升所能带动的就业量大于浙江;最低工资上升主要影响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小兰  
垄断的劳动市场是我国最低工资实施的主要背景。研究显示,在该背景下,中国最低工资对农村贫困率具有显著的减少作用,但由于当前最低工资标准水平偏低,因此不具有持续性。此外,最低工资标准与农村贫困之间还存在"U"形曲线关系,当超过一定阈值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非但不能减贫,反而将增加贫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梅  
本文对最低工资理论模型进行了拓展分析,并以深圳为案例分析了最低工资制度对区域就业的影响。在跨区域劳动力流动的情况下,区域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趋近最低工资标准,并且不会导致区域就业量的下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凤鸣  张世伟  
文章基于2012和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城市宏观经济数据,应用基于分层模型的双重差分方法,分析了最低工资提升对低收入农民工过度劳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群体过度劳动严重;最低工资的提升不但未能缓解低收入农民工的过度劳动,而且增加了小学及以下受教育水平的女性农民工过度劳动的概率,也加重了初中教育水平男性农民工过度劳动的程度。因此,政府部门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明确月最低工资所对应的法定工作小时数,或实施小时最低工资制度;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最低工资实施和法定工作时间的监管。只有结合严格的工作时间规定,控制企业的加班成本,才能有效控制最低工资提升对低收入农民工过度劳动的不利影响,使最低工资政策真正发挥保护低收入群体的作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健全  
最低工资制度是指国家或有立法权的地方政府对雇佣方支付给被雇佣方单位时间劳动的最低报酬做出规定的一项制度。我国《劳动法》明文规定我国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并对工作时间及超时、休息日、法定假期工作报酬做出了法律规定。最低工资制度对不同劳动者群体的就业及收入会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本文从市场机制基本原理出发,提出自己的见解。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娟  程功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了最低工资提升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最低工资调整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阈值,在达到该阈值前,即便是提高了最低工资,城乡收入差距还是会继续扩大,但是超过该阈值后,提高最低工资将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最低工资缩小城乡差距的作用,最低工资必须与时俱进,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民工职业培训制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娟  程功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了最低工资提升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最低工资调整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阈值,在达到该阈值前,即便是提高了最低工资,城乡收入差距还是会继续扩大,但是超过该阈值后,提高最低工资将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最低工资缩小城乡差距的作用,最低工资必须与时俱进,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民工职业培训制度。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金露  曲秉春  李盛基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1年和2012年的数据,运用自然实验方法和双重差分方法,定量分析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对劳动者就业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不同地区的考察结果表明,最低工资制度的劳动供给效应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对于西部地区的劳动供给具有促进效应,而对于东部地区的劳动供给则具有抑制效应;最低工资调整幅度的考察结果得出,最低工资调整幅度在30%以下时,其具有促进劳动供给的作用,而调整幅度超过30%时,则具有抑制劳动供给的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颜迪  张尉  罗楚亮  
在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充分利用老年劳动力资源,保障老年群体福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和区县最低工资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堆叠”双重差分法,分析了最低工资政策对城镇老年劳动供给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最低工资标准每上涨10%,我国城镇老年群体的劳动参与率显著提高1.44个百分点;(2)从异质性上看,最低工资标准上涨主要影响男性、低技能、低财产性收入和来自东、中部地区的老年群体;(3)最低工资政策显著提高了老年群体进入正规部门就业和离退休再就业的概率,降低了离退休的概率,也显著提升了老年群体的工资水平。根据结论文章认为,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缓解老龄化问题和提高老年群体福利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双  李雪莲  蔡栋梁  
借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2013年数据,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在不同区县不同时间上的差异,在分别考察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工资、就业的影响后,本文重点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劳动参与,尤其是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1)最低工资标准上涨10%,员工的雇佣工资显著增加6.6%,被雇佣概率下1.2%,但在10%的统计水平下不显著。(2)最低工资标准上涨主要增加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最低工资标准每上涨10%,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显著增加1.86个百分点,且以从事非农工作为主。对工资收入处于最低25%的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更是显著增加3.03个百分点。(3)综合考察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以及进入劳动市场后就业概率的影响发现,最低工资标准上涨10%,16—55岁已婚女性中就业个体的占比显著增加2个百分点。(4)从异质性上看,最低工资标准上涨主要影响中年、低教育水平或来自西部地区的已婚女性。在劳动供需发生根本转变的情形下,通过激活劳动力存量,上调区县最低工资标准对短期内缩小中国劳动力供需缺口有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双  李雪莲  蔡栋梁  
借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2013年数据,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在不同区县不同时间上的差异,在分别考察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工资、就业的影响后,本文重点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劳动参与,尤其是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1)最低工资标准上涨10%,员工的雇佣工资显著增加6.6%,被雇佣概率下1.2%,但在10%的统计水平下不显著。(2)最低工资标准上涨主要增加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最低工资标准每上涨10%,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显著增加1.86个百分点,且以从事非农工作为主。对工资收入处于最低25%的已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罗小兰  
文章探讨了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条件下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无歧视买方垄断下,实行最低工资能促进就业;完全歧视买方垄断下,实行最低工资对就业没有影响。此外,关于上海市最低工资与农民工就业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就业有正作用。由此导出了一个重要的政策含义,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促进农民工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