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58)
2023(16229)
2022(14020)
2021(12983)
2020(11004)
2019(24967)
2018(24835)
2017(47849)
2016(26470)
2015(29668)
2014(29569)
2013(29239)
2012(26794)
2011(24359)
2010(24372)
2009(22613)
2008(22302)
2007(19815)
2006(17708)
2005(15522)
作者
(79344)
(66404)
(65972)
(62478)
(41987)
(31912)
(29513)
(25989)
(25254)
(23566)
(22621)
(22386)
(21164)
(20880)
(20634)
(20122)
(20117)
(19493)
(19014)
(18843)
(16827)
(16422)
(16179)
(15305)
(14899)
(14898)
(14781)
(14678)
(13511)
(13172)
学科
(103298)
经济(103146)
(79279)
管理(75054)
(57618)
企业(57618)
(49131)
方法(44305)
数学(38371)
数学方法(37944)
农业(32518)
(27563)
业经(27363)
中国(27354)
(24015)
(23607)
地方(20068)
(18984)
贸易(18977)
(18468)
(17081)
技术(16640)
(16522)
环境(16475)
财务(16452)
财务管理(16417)
(16399)
银行(16325)
理论(15880)
企业财务(15573)
机构
大学(381481)
学院(381307)
(150113)
管理(147944)
经济(146923)
研究(130161)
理学(128937)
理学院(127489)
管理学(125221)
管理学院(124557)
中国(96209)
(85385)
科学(83919)
(80924)
(68376)
(67235)
业大(67126)
农业(66498)
研究所(61568)
中心(58938)
(56503)
财经(54551)
北京(50263)
(49703)
(49518)
师范(48936)
(45966)
(44974)
经济学(44229)
农业大学(42490)
基金
项目(264423)
科学(206342)
基金(191382)
研究(189334)
(169352)
国家(167906)
科学基金(142243)
社会(118877)
社会科(112264)
社会科学(112234)
(104408)
基金项目(102492)
自然(93877)
自然科(91626)
自然科学(91594)
自然科学基金(89957)
(87881)
教育(85685)
资助(77650)
编号(77031)
成果(62292)
重点(59409)
(58149)
(56402)
(55033)
课题(52695)
创新(51396)
科研(50736)
(49607)
计划(49221)
期刊
(167810)
经济(167810)
研究(108517)
(84121)
中国(73861)
学报(69763)
科学(61184)
农业(56724)
大学(52210)
(50777)
管理(50334)
学学(49744)
教育(38863)
(33983)
金融(33983)
业经(31937)
技术(29947)
(27266)
财经(26300)
经济研究(24496)
问题(23214)
(22333)
(21502)
业大(19916)
科技(19874)
理论(17787)
技术经济(17565)
图书(17043)
现代(16926)
资源(16869)
共检索到553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石娟  
本文利用我国东部地区1995-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就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上调最低工资会对东部地区农民工的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且当期影响大于滞后影响;最低工资的就业负效应在短期主要是以提升劳动生产率的中介效应形式体现,在长期主要是通过缩减员工规模或企业退出市场等直接效应形式表现。考虑到目前最低工资的相对水平仍然偏低、最低工资的上调有利于促进企业提升劳动生产率以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摆脱"技工荒"困境等现实原因,东部地区不应暂停对最低工资的调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远华  柯慧飞  
针对杭州地区农民工密集就业的制造业、建筑业和低端服务业企业的大规模调查,本文从企业和员工两个角度来分析最低工资制度对农民工就业和收入提升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变动只对低于法定工资标准的农民工的收入和就业有显著影响,对高于法定工资标准的农民工无显著影响。因此,现阶段杭州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仍然较低,依然处于补涨阶段,不足以对农民工的收入和就业产生显著影响。所以,当地政府一方面要适当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最低工资制度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和改善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保障最低工资标准的有效性,切实维护农民工利益。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谢勇  
农民工作为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也是最低工资制度的重点保障对象。本文以江苏省的调研数据为例,分别从月工资和小时工资的视角对该制度在农民工就业中的落实情况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如果按照国家《劳动法》、《最低工资规定》中关于最低工资构成、法定劳动时间、加班工资支付等具体条款的要求,那么仅有39.82%的农民工工资高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基于Probit模型的计量检验显示,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在住宿、餐饮和娱乐业以及制造业中就业的农民工,其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可能性将显著增加;而最低工资制度在外资、合资企业中的落实情况显著地好于其他所有制单位。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世伟  杨正雄  
依据2007年和2008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本文应用基于回归调整的自然实验法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低技能农民工就业和工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女性农民工就业产生了显著的消极影响;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促进了男性农民工月工资和小时工资的显著增长,但小时工资增长幅度明显低于月工资增长幅度;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导致男性农民工工作时间显著延长。因此,政府适度渐进地提升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用工时间进行严格监管,大力发展农村的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将不仅有助于农民工工资的稳定增长和抑制农民工过度劳动的持续加剧,而且不会对就业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智勇  
本文对最低工资不利于农民工就业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反驳。指出,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劳动力保护政策,以维护社会公平。通过制定最低工资,吸引农民工加入工会,壮大农民工在经济利益上合法抗争和博弈的能力,同时建立和健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阻止农民工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的无限制发散。本文提出了农民工实行最低工资的可行性,并对最低工资法的实施效果给予了肯定性评价。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凤鸣  张世伟  
文章基于2012和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城市宏观经济数据,应用基于分层模型的双重差分方法,分析了最低工资提升对低收入农民工过度劳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群体过度劳动严重;最低工资的提升不但未能缓解低收入农民工的过度劳动,而且增加了小学及以下受教育水平的女性农民工过度劳动的概率,也加重了初中教育水平男性农民工过度劳动的程度。因此,政府部门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明确月最低工资所对应的法定工作小时数,或实施小时最低工资制度;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最低工资实施和法定工作时间的监管。只有结合严格的工作时间规定,控制企业的加班成本,才能有效控制最低工资提升对低收入农民工过度劳动的不利影响,使最低工资政策真正发挥保护低收入群体的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姚峥嵘  王希泉  
最低工资标准的推行与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息息相关,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研究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健康教育与行为的影响。基于健康经济学和最低工资理论,提出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最低工资标准影响农民工健康的理论框架,通过多期三重差分模型,运用卫健委流动人口健康面板数据,得出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健康教育与行为可能存在的各种影响,并结合个体和群体层面存在的学历、收入等异质性,针对企业和政府提出有益于农民工健康教育与行为的激励策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姚峥嵘  王希泉  
最低工资标准的推行与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息息相关,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研究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健康教育与行为的影响。基于健康经济学和最低工资理论,提出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最低工资标准影响农民工健康的理论框架,通过多期三重差分模型,运用卫健委流动人口健康面板数据,得出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健康教育与行为可能存在的各种影响,并结合个体和群体层面存在的学历、收入等异质性,针对企业和政府提出有益于农民工健康教育与行为的激励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凤鸣  张世伟  
基于2013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调查数据,综合考虑微观个体因素和区域经济因素,文章应用经济计量方法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工资和工作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月工资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导致农民工工作时间延长,进而导致农民工小时工资增长不显著;最低工资标准对低技能农民工月工资增长和工作时间延长的影响明显大于对高技能农民工月工资增长和工作时间延长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凤鸣  张世伟  
基于2013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调查数据,综合考虑微观个体因素和区域经济因素,文章应用经济计量方法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工资和工作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月工资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导致农民工工作时间延长,进而导致农民工小时工资增长不显著;最低工资标准对低技能农民工月工资增长和工作时间延长的影响明显大于对高技能农民工月工资增长和工作时间延长的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罗小兰  
文章探讨了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存在一个阈值。在该阈值之前,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加会促进农民工就业,而超过该阈值后,农民工就业就会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加而减少。进一步的地区及行业分析表明,最低工资标准东、西部为正作用,中部为负作用;制造业为正作用,建筑业为负作用。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杨娟  李实  
随着农民进城务工数量的持续增加,收入不平等的加剧和最低工资标准的显著提高,最低工资的作用和影响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应用大规模的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库和一些宏观数据,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流动人口就业、工作时间和工资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就业仅有微弱的影响,仅对女性和中部农民工的负面影响显著。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后,会显著增加男性及非国有企业农民工的工作时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险峰  
最低工资制度旨在保护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是劳动经济学和劳动立法者争论的焦点。在我国,农民工市场并不存在最低工资制度无效的市场条件,也就是说,最低工资制度的出台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弱势群体。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客观上是对市场失灵的一种政府干预行为,是一种合理的政府调控行为。从目前的执行情况看,应提高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加大最低工资标准实施过程中的劳动执法、检查和监督,保证最低工资制度能够得以实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光新  姚先国  
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通过法律手段保障低工资工人的收入、维护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而对劳动力市场进行人为干预的一种政策选择,它对就业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议。本文利用我国2000—2010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最低工资制度最为直接的影响人群——其他人员的就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FGLS)方法考察了该制度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的最低工资水平相对于社会平均工资每提高10%,其他人员的就业在社会总就业中的比重下降约为2.3%,敏感性分析和动态回归把弹性范围扩大到-0.09~-0.29,这与国际上早期的时间序列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这表明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对我国...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田贵贤  
本文利用全国30个省份的建筑业面板数据分析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并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其作用机制。从全国来看,最低工资对建筑业就业具有正效应。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这种正效应部分是通过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来实现的。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存在阈值,在该阈值之前,提高最低工资会减少就业;超过该阈值,提高最低工资则增加就业。目前,提高最低工资有利于就业,对企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也有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