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15)
2023(6311)
2022(5187)
2021(4540)
2020(3870)
2019(8669)
2018(8168)
2017(17047)
2016(8981)
2015(9929)
2014(9717)
2013(9767)
2012(9100)
2011(8208)
2010(8129)
2009(7235)
2008(7112)
2007(6250)
2006(5146)
2005(4495)
作者
(25248)
(21384)
(21194)
(20370)
(13832)
(10409)
(9476)
(8109)
(7988)
(7615)
(7386)
(7200)
(6785)
(6763)
(6734)
(6602)
(6232)
(6217)
(6189)
(6098)
(5256)
(5228)
(5145)
(4851)
(4807)
(4759)
(4716)
(4410)
(4389)
(4194)
学科
(45253)
经济(45199)
(28550)
方法(27877)
管理(27029)
数学(26043)
数学方法(25913)
(22561)
企业(22561)
(12835)
中国(11575)
(9671)
(8361)
财务(8355)
财务管理(8337)
企业财务(8156)
(7952)
贸易(7952)
(7721)
业经(7524)
(7269)
金融(7269)
(7049)
(7014)
农业(6893)
技术(6810)
(6603)
银行(6596)
地方(6593)
(6250)
机构
大学(135194)
学院(133049)
(62899)
经济(62009)
管理(53214)
理学(47923)
理学院(47476)
管理学(46830)
管理学院(46568)
研究(41194)
中国(29961)
(29719)
(25564)
财经(25271)
(23424)
科学(22863)
经济学(22512)
经济学院(20860)
(20429)
财经大学(19494)
(19423)
中心(19175)
业大(18810)
研究所(17834)
(17677)
商学(16470)
商学院(16333)
农业(16213)
北京(15226)
(15139)
基金
项目(96199)
科学(78569)
基金(75410)
研究(67410)
(65762)
国家(65280)
科学基金(57508)
社会(48042)
社会科(46001)
社会科学(45993)
基金项目(39643)
自然(36907)
自然科(36215)
自然科学(36207)
自然科学基金(35644)
(35337)
教育(32021)
资助(31590)
(30205)
编号(23731)
(23397)
国家社会(21661)
重点(21333)
教育部(21017)
(20211)
人文(20197)
(19386)
大学(18981)
科研(18963)
创新(18866)
期刊
(56017)
经济(56017)
研究(37457)
(22552)
学报(21775)
中国(19790)
科学(19185)
管理(18211)
大学(17061)
(16853)
学学(16462)
财经(13818)
(13503)
金融(13503)
(11813)
农业(11271)
经济研究(11115)
教育(9420)
技术(9330)
问题(8135)
业经(8059)
统计(7771)
(7145)
(7143)
技术经济(6773)
商业(6530)
决策(6194)
(6096)
(5779)
理论(5729)
共检索到176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琼   李想   江飞涛  
最低工资就业效应是文献中关注较多同时也是争议较大的话题。本文基于全口径大样本调查微观数据,考察我国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异质性及可能解释。研究发现:整体而言,最低工资增加对应就业减少,失业增加,而非经济活动人口规模基本保持不变。其次,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存在明显异质性:最低工资上升,女性相比男性就业下降和失业上升更明显,低学历相比高学历个体就业下降、失业以及离开劳动力市场的规模都更大。再次,地区劳动力同质性程度是理解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异质性的重要维度:同质性越高,最低工资对就业(负向)、失业(正向)和非经济活动人口规模(正向)的边际影响相对越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蒲艳萍  张玉珂  
利用2001—2016年中国23个工业行业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从细分行业视角实证检验了最低工资制度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在不同特点的行业组,最低工资制度的就业效应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为检验不同特点行业最低工资制度就业效应的异质性特征,依据要素密集度、行业规模、国有资本比重等对全样本进行划分。分样本估计结果显示:最低工资制度抑制资本密集度高、规模小、国有资本占比低行业的就业,对劳动密集型、国有资本占比较高行业的就业没有显著冲击,不仅如此,最低工资制度促使规模较大行业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进一步,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11个工业行业的就业影响显著为负,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个工业行业的就业影响显著为正,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10个行业的就业影响不显著。各级政府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行业特征,使最低工资标准能真正发挥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最大功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承政  邱俊杰  
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理论分析表明,在不同的劳动市场结构中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截然不同;二元经济结构下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呈现非对称性;加强最低工资执行状况的监管也会产生就业效应。采用不同的函数形式对中国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劳动市场呈现买方垄断特征,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就业存在正效应,加强对最低工资执行状况的监管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水平。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吴红宇  曹和平  
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对于就业的效应究竟是正是负,目前理论界并没有一致的论证结果。本文首先从市场结构和企业应对措施两个角度,梳理了西方学界关于最低工资对就业影响的作用机理,然后建立一个涉及农民工、企业和政府三方的博弈模型,推导出行业就业弹性对劳动参与的关键作用,并利用全国各省市六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最低工资的实施标准按行业设置比目前按地区"一刀切"的模式更具科学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光新  姚先国  
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通过法律手段保障低工资工人的收入、维护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而对劳动力市场进行人为干预的一种政策选择,它对就业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议。本文利用我国2000—2010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最低工资制度最为直接的影响人群——其他人员的就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FGLS)方法考察了该制度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的最低工资水平相对于社会平均工资每提高10%,其他人员的就业在社会总就业中的比重下降约为2.3%,敏感性分析和动态回归把弹性范围扩大到-0.09~-0.29,这与国际上早期的时间序列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这表明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对我国...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剑  王玉峰  周子琪  
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买方垄断特征下的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进行理论分析,采用各省份2008~2016年最低工资数据匹配"其他就业人员"指标,通过静态和动态模型回归,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提升城市的非正规就业水平。对不同行业而言,最低工资上涨的就业创造和消失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为解决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偏误及政策内生性问题,本文将重庆市作为处理组,采用合成控制法构造"反事实"状态,客观评估最低工资调整的政策效果,并通过安慰剂试验进行稳健性检验,再次验证最低工资提高的就业创造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凯杰   刘冰   董丹丹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专利数据,识别了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贸易自由化的非正规就业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增加了个体非正规就业概率,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会强化贸易自由化的非正规就业效应;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可贸易部门、非国有企业的就业个体以及低技能、低收入和女性就业个体影响更大;最低工资标准提升的强化效应主要体现在企业非正规性的集约边际变动,即增加了企业非正规就业规模及比重,提高了个体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最低工资标准变动主要通过成本机制、退出机制和创新机制影响贸易自由化的非正规就业效应,且对低生产率企业的影响更加显著;最低工资标准提升能够弱化贸易自由化对非正规就业的部门再配置效应,强化地区再配置效应;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贸易自由化的非正规就业和正规就业工资效应的影响存在差异,拉大了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距。文章为中国进一步合理制订最低工资政策、拓宽就业渠道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依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段志民  
最低工资政策作为保护低收入劳动者利益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其健康效应长期未得到应有关注。针对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改善适龄低收入劳动力健康状况的一组研究假说,本文基于2010—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借助各省区提升最低工资标准的时间间隔与幅度差异,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最低工资制度对适龄低收入劳动力群体的综合健康状况及其生理和心理维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心理健康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因而对缩小健康不平等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剖析最低工资政策健康效应的产生机制,发现其作用路径主要有二,一是改善个体健康行为,二是提高相对经济地位感知。以上结论提供了最低工资政策健康效应存在的证据,对制定和完善规范的最低工资制度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慧敏   薛启航   魏建  
利用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结合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最低工资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从就业角度考察其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最低工资的低收入保障效应和灯塔效应能够缩小性别收入差距;对于工作经验匮乏的劳动者,以及在工业机器人发展程度高、市场化水平低的地区,最低工资的影响更加显著;最低工资的就业激励效应更有利于女性参与就业和增加工作投入,从而缩小性别收入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玉成  
文章基于湖北省2000—2014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在控制较多变量的基础上利用半参数面板模型研究了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最低工资对就业具有显著的当期影响和滞后影响,但是在最低工资上涨的不同阶段,最低工资的就业影响效应显示出阶段性特征;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表现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在最低工资较低阶段,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存在自我修正机制,但在最低工资超过一定的标准后,自我修正机制并不存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鲍春雷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的就业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社会平均工资上涨带动了最低工资的上调,但最低工资上调并未显著造成社会平均工资上涨;控制了GDP和社会平均工资的影响后,我国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并未对就业产生明显的影响;部分低收入行业的工资和就业受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的影响明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傅端香  
关于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国外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涉及到发达工业化国家,还涉及到发展中国家。本文对美国、英国、法国等典型的发达国家和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最低工资就业效应进行梳理和研究,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存在差别的原因,为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姜广东  王菲  
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是劳动经济学中最富争议的研究主题之一。本文使用我国1995—2010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年度面板数据,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采用截面数据加权的方式以消除截面异方差,依据设定的理论模型进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回归,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分时间、分区域和分产业进行系统的研究,对每一个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综合结论和对策。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琼  封世蓝  曹晖  
本文基于中国2007—2012年残疾个体追踪数据并考虑县级邻近配对,发现:(1)残疾人就业意愿因最低工资增加而下降,失业概率则因之上升;(2)2009年以后、东北地区、女性、青少年受最低工资影响更显著;(3)机制分析显示,最低工资上升,有工作个体继续有工作可能性下降而失业或退出劳动力市场概率上升,失业个体继续失业和退出劳动力市场概率上升而有工作概率下降,无就业意愿个体继续没有就业意愿或失业可能性上升而找到工作概率下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连友  黄保聪  谭光荣  
现有文献对劳动保护如何影响社保基金征缴缺少关注。本文基于2004年的《最低工资规定》改革构建非参断点回归模型,探究最低工资对社保基金收入的影响及潜在机制。研究发现,最低工资对社保基金收入产生了显著而稳健的抑制作用。具体地,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产生了缴费基数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降低了企业的工资总额和从业人数,提高了资本劳动比,进而减少了社保基金收入。而且,在那些经济越落后、劳动越集聚、企业规模越小的地区以及那些工资水平较低的企业中,这种抑制作用越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