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86)
- 2023(3834)
- 2022(3136)
- 2021(2744)
- 2020(2344)
- 2019(5397)
- 2018(5141)
- 2017(10757)
- 2016(5706)
- 2015(5962)
- 2014(5833)
- 2013(6025)
- 2012(5458)
- 2011(4778)
- 2010(4593)
- 2009(4162)
- 2008(4261)
- 2007(3754)
- 2006(3179)
- 2005(2834)
- 学科
- 济(28311)
- 经济(28282)
- 业(18805)
- 管理(18116)
- 方法(14430)
- 企(14353)
- 企业(14353)
- 数学(13413)
- 数学方法(13342)
- 财(13211)
- 收入(8451)
- 农(7617)
- 中国(7152)
- 务(6363)
- 财务(6360)
- 财务管理(6351)
- 企业财务(5760)
- 农业(5547)
- 结构(5494)
- 制(5349)
- 产业(5277)
- 业经(5149)
- 地方(5081)
- 国民(4791)
- 学(4581)
- 贸(4545)
- 贸易(4544)
- 国民收入(4504)
- 易(4426)
- 富(4304)
- 机构
- 大学(82838)
- 学院(82095)
- 济(42327)
- 经济(41792)
- 管理(32630)
- 理学(29250)
- 理学院(28972)
- 管理学(28601)
- 管理学院(28454)
- 研究(26742)
- 财(19721)
- 中国(19368)
- 财经(16193)
- 京(16107)
- 经济学(15314)
- 经(14922)
- 科学(14834)
- 经济学院(14109)
- 所(12882)
- 农(12513)
- 财经大学(12292)
- 研究所(11789)
- 中心(11766)
- 业大(11366)
- 江(11200)
- 商学(9851)
- 商学院(9765)
- 北京(9763)
- 农业(9748)
- 院(9693)
- 基金
- 项目(58701)
- 科学(47977)
- 基金(46385)
- 研究(40779)
- 家(40507)
- 国家(40242)
- 科学基金(35467)
- 社会(30059)
- 社会科(28873)
- 社会科学(28867)
- 基金项目(24392)
- 自然(22235)
- 自然科(21810)
- 自然科学(21806)
- 省(21563)
- 自然科学基金(21452)
- 资助(19381)
- 教育(18741)
- 划(18007)
- 部(14205)
- 编号(14187)
- 国家社会(13962)
- 重点(13227)
- 教育部(12714)
- 发(12321)
- 人文(12182)
- 创(11963)
- 科研(11548)
- 创新(11355)
- 大学(11167)
共检索到111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付文林
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多重影响。文章通过构建一个纳入调整成本的劳动力需求模型,利用省级分行业数据,分析了最低工资制度的就业效应与工资性收入分配效应。结果发现,最低工资制度对低工资部门的就业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会造成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就业机会的损失;最低工资制度目前未起到缩小工资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因此文章建议,各级政府在实施劳动力市场干预制度时,应制定有针对性的促进低技术劳动者人力资本积累的配套政策。
关键词:
最低工资 调整成本 劳动力需求 收入分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世伟 贾朋
本文建立了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和微观模拟模型,并采用"自顶而下/自下而上"方法将两个模型进行了连接,用于分析最低工资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表明,短期内最低工资提升会促进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并提升其收入水平,进而降低不平等。长期来看,如果最低工资提升在25%以内,仍会起到降低不平等的作用;但如果最低工资提升超过30%,将会在提升低技能劳动力收入的同时,对就业产生负面作用。因此,政府在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幅度时,应该确保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和收入水平能得到同步提升,从而使得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得到抑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连友 黄保聪 谭光荣
现有文献对劳动保护如何影响社保基金征缴缺少关注。本文基于2004年的《最低工资规定》改革构建非参断点回归模型,探究最低工资对社保基金收入的影响及潜在机制。研究发现,最低工资对社保基金收入产生了显著而稳健的抑制作用。具体地,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产生了缴费基数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降低了企业的工资总额和从业人数,提高了资本劳动比,进而减少了社保基金收入。而且,在那些经济越落后、劳动越集聚、企业规模越小的地区以及那些工资水平较低的企业中,这种抑制作用越明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段志民 郝枫
家庭在福利分析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家庭收入如何受最低工资政策影响却很少得到关注。本文采用2005-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利用多时期双重差分和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实证考察了最低工资政策对我国城镇家庭收入及其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最低工资标准上涨显著提升了处于贫困标准1~2倍家庭的收入水平,对贫困标准以下或高于贫困标准2倍以上的家庭收入没有影响;②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可有效减缓城镇家庭收入不平等,尤其对家庭收入分布较低分位部分的不平等程度有明显改善;③最低工资政策对家庭收入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工资溢出效应和就业挤出效应的比较,且其对不同收入等级家庭中成员的收入和就业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政策时,应针对低收入女性劳动力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保证各类低收入家庭均能从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中受益。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翁杰 徐圣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最低工资制度影响资本和劳动收入分配格局的主要作用机制,并认为该制度的实施既可以通过补偿效应和溢出效应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也可以通过淘汰效应和替代效应使收入分配格局向资本方倾斜,因此,最低工资制度影响收入分配的效应是不确定的。文章利用2002~2012年中国工业部门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最低工资制度影响收入分配的实际效应。结果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但效应比较小。进一步分析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就业人数,但同时显著促进了人均资本量的提高。文章认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改变了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促使企业调整要素投入决策,加快了资本替代劳动的进程,资本深化导致了收入分配格局向资本方的倾斜。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权衡 李凌
上海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正在扩大,并且已经对于促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和制约。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劳动者报酬和居民收入占比偏低。按照国际经验和目前劳动力工资的实际情况,上海通过调整最低工资改善收入分配关系,甚至试图借此缩小收入差距问题。但是实证分析表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不能起到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也无法使基尼系数出现下降的拐点;而只有通过调整高收入户收入增长过快以及收入增长过程中的分配不公问题,基尼系数会出现下降的拐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尽管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缓解劳资关系,但是一味提高则可对于劳动者就业等产生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上海收入分配要解决的问题和重点是分配不公,而不是急于缩小收入...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湘红 汪根松
本文运用微观调查数据,研究最低工资政策对工人收入及分配结构的影响。首先分析最低工资对工人收入水平的整体影响,然后应用倍差法和比例法分析最低工资政策对不同类型工人收入增长率的影响,以考察最低工资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总体而言最低工资对工人收入不具有显著影响,仅仅对部分低收入群体如女性群体有一定正面影响;对于收入水平位于上一期最低工资150%~250%区间内的工人收入,最低工资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这些显示该政策可能会对收入分配结构产生一定轻微影响。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倍差法 比例法 收入分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丽林 鲍晓鸣
最低工资制度已经成为中国改善收入分配的重要制度之一。本文把集体谈判制度作为约束条件纳入分析框架,并将不同国家"最低工资—集体谈判"划分为四种不同的模式,指出中国当前以"强最低工资弱集体谈判"模式为主导,同时存在向"相互促进"模式转变的可能,对该模式特征下最低工资对收入分配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了判断。
关键词:
最低工资 集体谈判 收入分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祝树金 彭彬 李丹 汤超
最低工资制度作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举措,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从融资约束视角考察了最低工资制度影响企业成本加成的机理与效应。研究发现:最低工资制度会通过提高企业的融资约束水平降低成本加成,企业研发和进口中间品质量是最低工资引致的融资约束抑制企业成本加成的重要途径;对于中西部地区企业、内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最低工资的融资约束作用更大;最低工资制度还通过促进低效率企业退出、新企业进入提高了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本研究从理论上拓展了最低工资制度影响企业成本加成的新路径,同时为提高制造业行业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最低工资 成本加成 融资约束 资源配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邹红 肖翰 宋泽 熊倩倩
最低工资政策需要兼顾企业生产成本和家庭生活福利。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最低工资成本在企业部门和家户部门的传递过程,首次结合住户调查、超市价格和工业企业等多套数据库,从生活成本视角考察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对城镇家庭消费效用的影响及其价格传递机制,进而测算包含收入补偿和消费效用损失的净福利变化。研究发现:(1)企业的价格转移行为是引起家庭消费效用损失的主要原因,最低工资上调导致企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上升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并且通过理论模型估算的成本价格传递弹性和由实证估计得到的最低工资价格弹性系数都说明,企业的价格转移行为导致最终消费品价格的上涨;(2)最低工资提升10%,家庭生活成本总体增加2.47%—6.76%,经济生活成本约增加122—334元/季度,其中食品和鞋服价格受到最大影响;(3)在收入补偿和消费效用损失的共同作用下,最低20%和中间60%收入家庭将分别获益658元/季度和469—556元/季度。本文的发现有助于多措并举完善最低工资配套设计,为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和扩大内需提供路径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邸俊鹏 韩清
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6~2010年的微观数据以及全国12个省份的最低工资数据,在控制地区差异和时间趋势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对我国城镇居民工资收入的期望、整个分布以及低收入群体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每提高1%,工资收入平均提高0.6%。最低工资对收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低收入人群,而对于高收入群体是否存在溢出效应是不确定的。最低工资对低收入群体中不同年龄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具有异质性影响。最低工资有利于低收入者工资水平的提升,尤其对中老年低技能劳动力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启示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石娟
文章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利用200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从实证层面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时滞效应。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动力,应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最低工资标准 产业结构升级 时滞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萍
在中国,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份额逐年下降已经成为典型化事实,比较流行和直观的解释是中国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从而压低了劳动者的工资,笔者认为这种解释忽视了制约劳动力市场的最低工资法和集体协议力量等制度因素。本文基于对辽宁省部分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企业缺少最低工资法和集体协议等劳资关系的协调机制是导致劳动者报酬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为此,本文对实施最低工资法和集体协议制度可能产生的就业效应和分配效应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明 李逸飞
本文探究了最低工资政策的实施对多产品出口企业产品加成率的影响效应,尤其是:最低工资政策引致的成本不完全传递和多产品加成率差异化调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总体上,最低工资政策使多产品出口企业的产品加成率相比未受影响企业降低了1.24%—1.70%。(2)在策略上,最低工资政策促使企业将一部分成本通过价格传递给消费者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提高了核心产品的价格、加成率和质量。(3)在福利上,最低工资政策提高了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总体上改善了多产品出口企业的福利,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劳动者与企业的"双赢"。本文的发现弥补了相关文献忽视多产品企业的典型事实和企业面对政策冲击的内部资源配置行为,有助于重新审视最低工资政策对出口企业行为的影响,对培育国内市场、提升出口企业竞争新优势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钱诚 胡宗万
基于中国最低工资调整和制造业人工成本变动事实,通过最低工资与企业人工成本关联机制的理论分析,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横截面数据,对最低工资调整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考察,并针对完善最低工资调整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制造业 人工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