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08)
- 2023(11319)
- 2022(9242)
- 2021(8178)
- 2020(6833)
- 2019(15201)
- 2018(14443)
- 2017(28432)
- 2016(14824)
- 2015(16142)
- 2014(15967)
- 2013(15920)
- 2012(14977)
- 2011(13685)
- 2010(14093)
- 2009(13374)
- 2008(12197)
- 2007(10909)
- 2006(9861)
- 2005(9239)
- 学科
- 济(85186)
- 经济(85127)
- 业(41231)
- 管理(40884)
- 企(33406)
- 企业(33406)
- 方法(30788)
- 数学(27817)
- 数学方法(27604)
- 融(26861)
- 金融(26861)
- 银(24391)
- 银行(24370)
- 中国(24304)
- 行(23633)
- 地方(21828)
- 财(20251)
- 学(17105)
- 制(16916)
- 农(16521)
- 业经(15869)
- 地方经济(13565)
- 务(12904)
- 财务(12883)
- 财务管理(12860)
- 企业财务(12448)
- 体(12151)
- 贸(12012)
- 贸易(11999)
- 农业(11969)
- 机构
- 学院(218013)
- 大学(217124)
- 济(107086)
- 经济(105186)
- 研究(79971)
- 管理(78278)
- 理学(67315)
- 中国(66529)
- 理学院(66520)
- 管理学(65406)
- 管理学院(65006)
- 财(49757)
- 科学(46406)
- 京(43814)
- 所(40738)
- 财经(39881)
- 中心(37501)
- 研究所(37061)
- 经济学(36899)
- 经(36307)
- 农(35323)
- 经济学院(33246)
- 江(32349)
- 财经大学(29924)
- 业大(29481)
- 院(28597)
- 北京(27445)
- 农业(27408)
- 州(25915)
- 范(25679)
- 基金
- 项目(144014)
- 科学(114965)
- 基金(108785)
- 研究(100980)
- 家(95955)
- 国家(95269)
- 科学基金(81744)
- 社会(69107)
- 社会科(66054)
- 社会科学(66038)
- 基金项目(56864)
- 省(54849)
- 自然(52060)
- 自然科(50932)
- 自然科学(50920)
- 自然科学基金(50054)
- 划(45750)
- 资助(45076)
- 教育(44566)
- 编号(36682)
- 重点(33430)
- 发(32502)
- 部(32225)
- 国家社会(30525)
- 创(29815)
- 成果(29085)
- 创新(28149)
- 教育部(27926)
- 科研(27795)
- 性(27508)
共检索到336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成思 刘贯春
本文基于金融监管视角,利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阐释了最优金融结构形成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内在机制,进而分析最优金融结构的动态特征和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当且仅当对规模适中的企业进行监管,社会福利才能实现最大化,此时存在唯一的最优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相匹配。不过,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最优金融结构呈现指数化的动态演进趋势,并对经济增长率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最优金融结构并非绝对的市场主导型或银行主导型,而是取决于一国实体经济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股票市场资本形成总额、交易总额与银行信贷的比例作为金融结构的测度指标,采用2004~2012年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96个国家构成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与...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飞 薛飏
在过往四十多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民间金融在其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广受赞誉,而从现实来看,民间金融规模急速扩张又可能产生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由此使得如何正确理解与审视民间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成为学术探讨无法绕开的话题。采用 200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既揭示了民间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最优规模,还展示了民间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时空差异性。研究显示,民间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最优值(民间金融占GDP的比重)为57.09%。进一步研究发现,民间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时空差异。据此提出强化央行统筹监管作用的同时加强地方自治、适当下调民间借贷利率保护上限以及大力发展以金融云为支持的科技型民营银行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邵汉华 LIU Yaobin
基于最优金融结构视角,使用2001—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门槛模型对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结构在不同地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具有异质性,只有地区发展水平跨越一定的门槛值之后,金融结构市场导向的增强才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化水平越高、法治环境越完善,金融结构市场化的经济增长效应越显著;适度的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促进金融结构市场化的经济增长效应,金融发展过度时,金融结构市场导向的增强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再显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健 辛冲冲
以2000-2016年我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差分GMM方法,实证检验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区域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FDI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但具有区域异质性特征。FDI与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均呈现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而FDI与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非线性关系,甚至没有直接关系。FDI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但具有区域异质性特征。FDI与东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而与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并未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谢家智 王文涛
基于2000—2010年我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率(简称金融效率)及其分布特征。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的金融效率偏低且没有明显改变。其中,金融创新效率更是低于金融配置效率;金融效率分布具有较为典型的经济区域特征和金融控制程度特征。金融控制程度影响金融效率的提升,特别是抑制金融创新效率。研究表明,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仍停留在数量扩张和要素堆积阶段,金融创新效率不足是金融效率提升的钳制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海峰 魏宏杰
文章考虑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效率、FDI及溢出效应因素,选取2000—2017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空间相依性检验,采用空间面板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探讨了金融发展、实际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中长期信贷与短期信贷分别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影响;FDI对经济增长没有稳健的正溢出效应。
关键词:
金融发展 FDI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能 刘凤朝
能源效率的改进能缓解经济增长过程中日益紧张的能源供需矛盾,然而空间异质性使得传统整体分析难以解释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复杂关系。为了考察我国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空间联系,本文以我国1995-2009年省份面板数据,首先通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我国各地区的能源效率及时空特征。接着,综合采用空间面板回归和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对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进行空间异质性检验,研究表明:能源效率对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合理解释了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的空间非均衡分布。同时能源效率对经济增长存在门槛效应,能源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弹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随着能源效率的提高而降低。本...
关键词:
能源效率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 门槛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宾 徐维祥 刘程军
作为推进"互联网+"战略的重要产业,软件产业已经成为相关研究的热点。利用引力模型、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分析了中国软件产业的空间联系、演化特征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空间联系强度整体上逐年上升但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京津和江浙沪间核心位置互换、极化与扩散并存且有阶段性侧重两大特征;存在空间联系的冷热点集聚现象且集聚区"先极化后扩散";省域间空间联系从"核心化"的简单网络结构发展为"去核心化"的多层级复杂网络结构;软件产业空间联系正向影响本地经济增长但会通过跨域虹吸效应负向影响其他地区经济增长。建议将软件产业发展重点从人才转向所服务的产业,为目标区域产业提供特色化的软件产业服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邱海洋
绿色金融是一种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制度安排。本文把绿色金融划分为广义绿色金融和狭义绿色金融,并基于现有统计资料测算了区域绿色金融规模,然后采用空间面板计量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了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广义绿色金融还是狭义绿色金融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相对于广义绿色金融,狭义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有所降低。针对绿色金融发展,本文建议:完善绿色金融发展保障机制;健全绿色金融组织架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工具。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经济增长 空间面板模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丹
金融发展的增长作用具有阈值效应,表现出非线性的变化特征。排除掉国别差异和遗漏变量的影响,我国金融发展的非线性增长效应应如何解释?研究从"质量渠道"来检验金融发展的门槛增长效应,用制度质量和最适金融结构来控制对金融效率发展的制约影响。研究结论发现,金融效率的相对下降构成了门槛效应形成的主因,市场化的"制度质量"并未给予金融质性发展以可靠的制度保障,最适金融结构更易成为金融效率发展的制度性门槛,我国"金融-经济"的关联关系门槛效应明显。
关键词:
金融效率 制度质量 经济增长 门槛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毅 曹锐钢
本文对国外近二十年来关于金融开放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分别从金融开放的定义与度量、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路径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对研究中产生的问题和结论分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丹
金融发展的增长作用具有阈值效应,表现出非线性的变化特征。排除掉国别差异和遗漏变量的影响,我国金融发展的非线性增长效应应如何解释?研究从"质量渠道"来检验金融发展的门槛增长效应,用制度质量和最适金融结构来控制对金融效率发展的制约影响。研究结论发现,金融效率的相对下降构成了门槛效应形成的主因,市场化的"制度质量"并未给予金融质性发展以可靠的制度保障,最适金融结构更易成为金融效率发展的制度性门槛,我国"金融-经济"的关联关系门槛效应明显。
关键词:
金融效率 制度质量 经济增长 门槛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磊
本文采用VAR模型检验了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结果显示,中国金融中介发展变量与中国经济增长变量之间,的确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变量与中国经济增长变量间, 则不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因果检验的证据支持金融中介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的假设,反过来,中国经济增长也是金融发展的格兰杰成因。以增长效应研究结论为基础,本文初步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正兵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各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逐步增强,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以增强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功能为基础,以建立和完善现代金融体系为目标,以提高金融效率为核心,以完善金融监管为保障,以扩大金融开放为动力,不断增强区域金融支撑经济发展的功能。省区市之间要统筹地区金融发展,省区市内部要统筹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发展。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 区域差异 面板数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巍 王可欣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金融结构需要适时地调整变化,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研究表明: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金融市场规模的变大,尤其是股票市场融资的增加可以促进地方经济效率的提升;同时,政策性金融与合作性金融对于经济效率的提升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现阶段,适度地加快发展直接融资、深化间接融资方式改革可以促进经济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
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 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