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5)
2023(2132)
2022(1650)
2021(1519)
2020(1325)
2019(3043)
2018(2817)
2017(5363)
2016(3070)
2015(3205)
2014(3229)
2013(3170)
2012(2665)
2011(2353)
2010(2388)
2009(2329)
2008(2290)
2007(1799)
2006(1620)
2005(1324)
作者
(8755)
(7170)
(7138)
(6853)
(4612)
(3624)
(3177)
(2803)
(2783)
(2596)
(2506)
(2430)
(2298)
(2287)
(2286)
(2173)
(2122)
(2072)
(2033)
(2026)
(1815)
(1771)
(1753)
(1730)
(1641)
(1604)
(1552)
(1550)
(1479)
(1428)
学科
(11432)
经济(11408)
管理(6973)
(6501)
方法(5584)
中国(5332)
数学(5214)
数学方法(5057)
人口(4928)
(4660)
企业(4660)
(3354)
(2812)
地方(2745)
(2626)
农业(2432)
(2225)
国人(2098)
业经(2048)
问题(2019)
中国人(2013)
(1669)
贸易(1667)
(1627)
环境(1623)
(1614)
地方经济(1579)
(1506)
金融(1506)
(1502)
机构
大学(41446)
学院(40665)
(16815)
经济(16466)
研究(15448)
管理(14920)
理学(13126)
理学院(12958)
管理学(12595)
管理学院(12527)
中国(10809)
科学(9655)
(8590)
(8181)
(7670)
(7660)
研究所(7423)
中心(6805)
业大(6626)
财经(6236)
农业(6006)
(5983)
(5723)
经济学(5688)
(5555)
北京(5493)
师范(5487)
(5305)
经济学院(5083)
财经大学(4640)
基金
项目(29329)
科学(23320)
基金(22156)
(19936)
国家(19775)
研究(19397)
科学基金(17016)
社会(13326)
社会科(12631)
社会科学(12625)
(11399)
自然(11337)
基金项目(11300)
自然科(11115)
自然科学(11114)
自然科学基金(10925)
资助(9722)
(9489)
教育(9033)
编号(7178)
重点(6527)
(6310)
(6206)
国家社会(5905)
科研(5790)
计划(5645)
(5504)
成果(5430)
教育部(5420)
大学(5248)
期刊
(16567)
经济(16567)
研究(12788)
中国(8594)
科学(7664)
学报(7519)
(6963)
大学(5868)
学学(5632)
管理(5371)
(5273)
农业(4779)
人口(3656)
技术(3429)
教育(3095)
经济研究(2933)
财经(2817)
统计(2815)
(2803)
金融(2803)
业经(2699)
(2518)
(2461)
(2452)
决策(2354)
(2325)
资源(2270)
问题(2194)
业大(2129)
人口研究(2011)
共检索到60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建国   金栩   陈曦  
基于消费效用最大化视角测算不同性别最优退休年龄,并据此测度二次红利效应。研究表明:优化延迟退休年龄会对劳动力供给产生重要影响,效用最大化的男性和女性平均最优退休年龄分别为63.28岁和54.92岁,其总和劳动参与率分别增加3.94%和8.59%;直接影响最优退休年龄的因素对女性作用更强,而直接影响劳动参与率的政策是否具有弹性以及劳动力对政策认知程度两个因素对男性表现出更强的互补替代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耿志祥  孙祁祥  
延迟退休是否会带来二次人口红利一直存在观点上的分歧。本文通过构建拓展的世代交叠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延迟退休对储蓄率、资本积累和产出等经济变量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延迟退休对总产出的影响取决于理性行为人降低储蓄引致产出下降效应与劳动力供给增加引致产出增加效应之间的强弱。数值模拟表明,延迟退休过程中的预期寿命增加可以产生二次人口红利,延迟退休年龄5年(10年),产生二次人口红利所需的平均预期寿命提高的幅度不超过5.5岁(8岁)。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从人口红利的角度而言,把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纳入到经济发展的指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耿志祥  孙祁祥  
延迟退休是否会带来二次人口红利一直存在观点上的分歧。本文通过构建拓展的世代交叠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延迟退休对储蓄率、资本积累和产出等经济变量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延迟退休对总产出的影响取决于理性行为人降低储蓄引致产出下降效应与劳动力供给增加引致产出增加效应之间的强弱。数值模拟表明,延迟退休过程中的预期寿命增加可以产生二次人口红利,延迟退休年龄5年(10年),产生二次人口红利所需的平均预期寿命提高的幅度不超过5.5岁(8岁)。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从人口红利的角度而言,把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纳入到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孟令国  
中国社会正呈现出一种未富先老的状态,沿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退休政策使得中国的养老保险体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笔者通过建立两期的世代交叠模型,分析不同的弹性退休年龄对劳动力人口的缴费率、老龄人口替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下,人口老龄化率会随着退休年龄的推迟而不断降低,一方面在替代率不变的情况下,养老保险的缴费率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在保持缴费率不变的情况下,替代率不断升高。因此建设应根据性别、年龄、地区和行业的不同特点,渐进式地推迟退休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大松  王增文  
文章就中国基本养老金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在Sebnem Kalemli-Ozcan所建立的"死亡率变化,不确定效应和退休的模型"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进。并建立了我国人口死亡概率与最优退休年龄动态变化模型,通过分析得出法定退休年龄与最优退休年龄短期内存在不同步的现象。最后给出了具体解决的方案。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简永军  周继忠  
本文基于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不对称性构建"先富后老"、"先富未老"、"未富先老"的模型结构,在开放经济下建立一个"四地区"世代交叠模型来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通过分析初始均衡和最终均衡之间经济变量的动态变化,本文结果显示资本会由人口快速老龄化地区流向老龄化速度相对较慢地区,这个结论意味着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使得中国成为"资本输出"大国。随着"人口红利"拐点到来,人口老龄化会显著降低中国的储蓄率,并导致资本输出减少。文章通过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试验,旨在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重要的参照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海祥  魏嘉辉  马庆华  
人口寿命的不断延长给中国养老事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文章在两期交叠世代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退休,在市场完全竞争、充分就业和政府能够控制退休年龄的假设前提下,在个人、企业和政府的行为以及资本市场均衡的层面构建了一般均衡的模型框架,从社会计划者的角度发现福利最大化下的人口预期寿命变化和退休年龄是正相关的,并呈现出负反比例的函数形式。文章还基于参数估计和赋值模拟的方法,求解出了人口预期寿命与退休年龄的调整算法,并以此给出了两者间的调整对照表。根据计算的结果和预期的寿命,建议2030年前逐步将退休年龄延长至65岁。最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荣莉  林健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国外退休年龄的研究动态,主要包括退休年龄的影响因素、延迟退休问题和投票法决定退休年龄等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对于我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的启示和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涛  李培志  
案情简介■农民老赵今年65岁。2003年初,一直在家无事的老赵由于经济拮据,托人在该村附近的一家苗圃公司找了一份工作,从事苗圃的栽培和修剪等工作,月工资为600元,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2005年12月25日上午7时许,老赵在骑车上班途中被一肇事汽车撞伤致死,汽车逃逸。老赵的子女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劳动保障部门对老赵之死不认定为工伤,老赵的子女不服向市政府提出行政复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雷勇  蒲勇健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最优退休年龄问题提出用经济学方法处理的新思路 ,先介绍国外计算给付确定制基本养老金的两种方法 :模式计划法与传统或常规计划法 ,再基于模式计划法的给付确定制基本养老金模式 ,通过数量经济分析方法 ,构建养老金福利计算的经济模型 ,并据此描述工作年龄、利率、退休年龄、去世年龄等经济变量共存的数量关系 ,给出在任意年龄实际退休时 ,员工可得养老金的预期现值 ,最后得到以取得最大养老金福利为目标的最优退休年龄与工作年龄、利率、去世年龄之间关系的实证数据 ,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员工选择最优退休时机的参考依据 ,也可为企业制订人力资源保护政策和计划提供相关理论支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穆怀中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具有兜底属性的财政养老支出将逐渐加大,本文依据延迟退休年龄与财政养老支出联动机制,构建养老保险缴费系数和给付系数以及财政养老支出优化计量模型,研究延迟退休年龄与财政养老支出优化之间的联动规律。研究发现:延迟退休年龄到65岁,2035年养老保险缴费优化系数将达到1.15;养老保险给付优化系数将达到2.81;财政养老支出优化系数将达到3.96。2030年财政养老支出优化系数为GDP的1.42%,2035年为GDP的1.98%。研究结果对于“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期优化财政养老支出,具有应用价值。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高彦  杨再贵  王斌  
本文在一般均衡模型框架内,运用OLG模型全面评估降低缴费率和延迟退休带来的经济影响,并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估计中国不同养老保险缴费率和不同就业人口增长率下的最优退休年龄。结果显示:降低企业缴费率比降低个人缴费率更具有优势;延迟退休政策需要结合降低缴费率的政策共同实施;就业人口增长率上升会提高最优退休年龄。因此,在制定退休年龄时要综合考虑不同缴费率水平和就业人口增长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高彦  杨再贵  王斌  
本文在一般均衡模型框架内,运用OLG模型全面评估降低缴费率和延迟退休带来的经济影响,并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估计中国不同养老保险缴费率和不同就业人口增长率下的最优退休年龄。结果显示:降低企业缴费率比降低个人缴费率更具有优势;延迟退休政策需要结合降低缴费率的政策共同实施;就业人口增长率上升会提高最优退休年龄。因此,在制定退休年龄时要综合考虑不同缴费率水平和就业人口增长率。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昌平  
近些年来,随着"养老金缺口"的争论日益白热化,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了"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议题,一时间有关"延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和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延迟退休年龄这样一个看似必然的政策,为什么会引起众多人的反对,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普通职工。本文试图剖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