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86)
- 2023(9676)
- 2022(8519)
- 2021(7932)
- 2020(6780)
- 2019(16285)
- 2018(16021)
- 2017(31677)
- 2016(17260)
- 2015(19478)
- 2014(19953)
- 2013(19964)
- 2012(18950)
- 2011(17511)
- 2010(17904)
- 2009(16860)
- 2008(17143)
- 2007(15659)
- 2006(13724)
- 2005(12606)
- 学科
- 济(75633)
- 经济(75559)
- 管理(48363)
- 业(46184)
- 企(38041)
- 企业(38041)
- 方法(34667)
- 数学(29861)
- 数学方法(29433)
- 农(20507)
- 财(19751)
- 中国(19235)
- 学(16342)
- 贸(16096)
- 贸易(16091)
- 易(15627)
- 业经(14956)
- 地方(14347)
- 制(14208)
- 理论(13499)
- 农业(13037)
- 策(12397)
- 银(12321)
- 银行(12297)
- 融(11906)
- 金融(11904)
- 行(11757)
- 务(11601)
- 和(11590)
- 财务(11560)
- 机构
- 大学(256850)
- 学院(253908)
- 济(108989)
- 经济(106583)
- 管理(97263)
- 研究(88463)
- 理学(82823)
- 理学院(81894)
- 管理学(80401)
- 管理学院(79906)
- 中国(69031)
- 京(54361)
- 财(52910)
- 科学(51935)
- 所(45664)
- 农(41315)
- 财经(40942)
- 研究所(40928)
- 中心(40723)
- 江(39583)
- 经(37042)
- 业大(35037)
- 北京(35029)
- 范(34460)
- 师范(34180)
- 经济学(33773)
- 农业(32429)
- 州(31264)
- 院(31127)
- 经济学院(30408)
- 基金
- 项目(157767)
- 科学(123612)
- 研究(117491)
- 基金(113868)
- 家(97799)
- 国家(96982)
- 科学基金(82507)
- 社会(73252)
- 社会科(69405)
- 社会科学(69382)
- 省(60518)
- 基金项目(59030)
- 教育(55109)
- 自然(52466)
- 划(51643)
- 自然科(51192)
- 自然科学(51172)
- 自然科学基金(50269)
- 编号(49360)
- 资助(48358)
- 成果(42387)
- 部(36196)
- 重点(35740)
- 课题(34002)
- 发(33968)
- 创(32011)
- 教育部(31141)
- 性(30561)
- 大学(30348)
- 科研(30231)
- 期刊
- 济(123295)
- 经济(123295)
- 研究(79868)
- 中国(50593)
- 财(41251)
- 农(36857)
- 学报(36532)
- 管理(35664)
- 科学(33978)
- 教育(29790)
- 融(28189)
- 金融(28189)
- 大学(27779)
- 学学(25642)
- 农业(24315)
- 技术(22636)
- 财经(20146)
- 经济研究(20141)
- 业经(18709)
- 经(17339)
- 问题(16059)
- 贸(14997)
- 图书(13269)
- 技术经济(13237)
- 业(13228)
- 统计(12898)
- 理论(12891)
- 国际(12823)
- 商业(11817)
- 版(11670)
共检索到391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宏涛
随着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对于最优货币政策分析框架的研究也迅速兴起。从最优货币政策的目标出发,本文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内涵、类型和最优货币分析框架的特征,及政策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货币政策决策方式和几个典型的货币政策规则,特别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及中国的最优货币政策设计,旨在为我国确立的最优货币政策框架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孔丹凤
本文深入分析货币政策目标、物价稳定和货币政策框架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中国的适用问题,期望为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物价稳定 货币政策框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戚自科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研究货币政策及其工具如何通过各种金融变量对实际经济产生作用的问题,它既属于货币经济学的范畴,也是金融学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由于受各国具体经济环境、金融运行主体和客体、金融结构和制度安排以及宏观预期、金融服务技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具有很强的时空性和动态性,从而决定其在各国经济政策制定和研究中始终是一个常研常新的领域。本文力求在梳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货币传导一般理论及最新进展加以综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贱阳
近年来,为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国中央银行陆续实施了特种存款、定向票据发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加大再贷款的地区间调剂力度、优先贴现中小企业票据等具有较强结构调控作用的货币政策操作。尤其是2011年以来,我国中央银行启用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着力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引发了关于货币政策结构性的重新思考和研究。事实上,由于经济中不同微观主体差异的客观存在性,货币政策的结构效应是显著存在的。同时,由于市场摩擦和市场失灵的存在,有选择地采取一些结构性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在目前我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下,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行的。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结构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江群 曾令华
固定汇率体制下信贷扩张机制的跨期一般均衡模型描述了货币政策经由信贷供给影响实际经济活动的作用机制与途径。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7年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不同经济景气阶段信贷渠道在不同的环节上出现了梗阻。针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存在的症结,短期货币政策操作应充分关注信贷市场的动态状况。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要同时注重信贷供给与信贷需求的调控,坚持堵疏结合的原则,切实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
关键词:
信贷渠道 一般均衡 利差 脉冲响应分析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何国华 黄明皓
该文对近几年国内外学术界对资产价格如何影响实体经济,货币政策是否应该考虑资产价格,如何将资产价格纳入到货币政策指标体系中等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理论综述。文章认为,资产价格变动会通过财富效应,托宾Q值效应,金融加速器效应和预期效应等影响实体经济活动,但学者们对货币政策是否应该考虑资产价格以及如何将资产价格纳入到货币政策指标体系中始终存在不同看法。
关键词:
资产价格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FCI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秦兴俊 王柏杰
货币政策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变迁的重要动因。文献回顾发现,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性效应对产出和产业结构有不同的涵义,利率渠道和金融加速器效应是影响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主要因素,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传导机制及其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舒长江 洪攀
残酷的经济泡沫与频发的金融危机现实不断提醒货币当局,传统的以稳定实体经济为唯一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不合时宜。借鉴现有文献,在传统货币政策目标框架体系内增加了金融稳定目标。新的货币理论框架模型推导表明,中央银行增加金融稳定目标后,能有效避免最优利率被系统性低估,从而发挥中央银行最优利率在整个市场体系中的基准价格的引导作用。同时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结果表明,中央银行最优利率水平与中央银行设定金融稳定目标权重的偏好程度、与社会福利损失水平同向变动,与银行损失成本反向变动。同时央行设定不同金融稳定目标权重后,面对外界不同冲击,实际产出与货币供给增速会发生显著性变化。根据上述研究结论,给出的政策启示一是建立"双稳定目标"货币政策新框架,二是构建"双支柱"宏观调控新格局。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志梁 赵久爽
本文主要从最优货币区理论视角综述国内外有关货币政策区域差别化理论研究,最优货币区理论提出后学界对其提出了单一和复合两种标准,从这两种标准出发,国外经济学家大量研究了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的作用以及区域性的货币政策效果,同时国内经济学家借用这些理论对中国的情况进行了大量实证分析,分析大多表明中国还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因此采取区域差别化的货币政策很有必要。
关键词:
最优货币区 货币政策 区域差别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晔
关于最优货币政策的设计,不同的文献分别从货币当局目标函数的选取、约束条件的设立和货币政策决策方式的选择三个方面进行了模型上的新扩展,形成了多种最优货币政策设计方案。然而实践证明,由于"不确定性"的广泛存在使得已有的最优货币政策设计的可操作性和包容性均不强,于是,最新的趋势表现为运用鲁棒控制和贝叶斯等方法消减建模过程中的模型不确定性和冲击不确定性。鉴于此,中国最优货币政策的设计可以考虑选择其中的一种模式——多目标的损失函数、混合型的约束条件和相机抉择的决策方式,在此框架下运用鲁棒控制求解最优货币政策。
关键词:
最优货币政策 最新趋势 鲁棒控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前进 武磊
本文构建开放经济下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显示在外部冲击下,利率、汇率和最终目标高度相关。以理论模型为基础对最优货币政策进行探究,发现其政策权重受消费者、生产者和中央银行的行为等模型参数的影响。进一步构建货币状况指数(MCI),其权重不仅取决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利率平价参数等的变化,还依赖于最优货币政策参数的变化。根据1992—2022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最优货币政策参数为1.182 3,意味着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是逆周期操作的,且赋予经济增长以更大的权重;估计出MCI的权重为0.786 7,意味着实际利率上升1%相当于实际汇率下降0.79%,实际利率变动的影响弱于实际汇率。最后本文研究表明货币状况指数可以作为宏观经济目标变动的先行指标。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庄子罐 崔小勇 邹恒甫
动态最优税收理论的分析框架主要有三种:一级最优(First-best)分析框架;二级最优(Second-best)分析框架和三级最优(Third-best)分析框架。本文首先在一个扩展的最优税收模型中讨论了最优税收理论的一级最优和二级最优分析框架。然后在一个基准的动态最优税收理论模型中考察了二级最优税收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最后回顾了三级最优分析框架的最新进展。本文创新之处主要在于将"财富攀比效应"引入到基准的动态最优税收模型,得出二级最优税收不为零的结论,这同现实经济更为接近。另外,本文分析还表明,如果经济的不完备来自于财富的负外部性,政府去干预市场将会使得经济更好,因为这时市场本身并不能达到...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谷慎 岑磊
本文使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及其配合策略。分析结果表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既相互补充、也存在潜在冲突。在经济受到技术冲击时,单独使用货币政策可以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加入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反而加剧了政策预期效果的不确定性;在经济受到金融冲击时,货币政策配合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共同维护金融经济的效果更明显。基于此,本文提出明确宏观审慎监管部门及其权限、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和建立政策协调配合小组等建议,以实现两种政策的协调配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苏飞
本文从批判的视角来检视DSGE模型在货币政策分析上的应用。首先我们回顾DSGE模型发展沿革以及该模型与货币政策分析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探讨DSGE有关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的最新进展,以及提供对于最新的DSGE模型的几点批判,借以说明为何DSGE模型依然不宜作为货币政策制定的依据。最后,我们对DSGE模型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几点展望。
关键词:
DSGE模型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预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