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1)
2023(5907)
2022(5104)
2021(4914)
2020(4030)
2019(9465)
2018(9486)
2017(19743)
2016(10588)
2015(12149)
2014(12521)
2013(12402)
2012(11987)
2011(11220)
2010(11517)
2009(11173)
2008(11210)
2007(10171)
2006(9392)
2005(8773)
作者
(30805)
(25438)
(25337)
(24495)
(16489)
(11989)
(11672)
(9695)
(9662)
(9431)
(8522)
(8237)
(8234)
(8178)
(8034)
(8027)
(7566)
(7386)
(7357)
(7236)
(6603)
(6215)
(6162)
(5918)
(5889)
(5835)
(5680)
(5596)
(5088)
(4898)
学科
(46746)
经济(46695)
管理(30645)
(28581)
(22315)
企业(22315)
方法(19747)
数学(17142)
数学方法(16926)
中国(14764)
(13984)
(12374)
(12134)
贸易(12125)
(11863)
(11334)
(10107)
银行(10104)
(9782)
(9645)
业经(9530)
地方(9174)
(8708)
金融(8707)
(8701)
农业(8535)
(7797)
理论(7765)
税收(7478)
(7429)
机构
学院(162988)
大学(162480)
(74112)
经济(72489)
管理(61658)
研究(56017)
理学(51614)
理学院(51090)
管理学(50407)
管理学院(50086)
中国(46467)
(38805)
(34342)
科学(30159)
财经(29645)
(28050)
(26704)
中心(25105)
研究所(24687)
(24577)
经济学(23391)
北京(22856)
财经大学(21882)
(21221)
师范(21118)
经济学院(21088)
(21054)
(20206)
(19930)
业大(18544)
基金
项目(93113)
科学(73305)
研究(72664)
基金(67243)
(56681)
国家(56205)
科学基金(47551)
社会(45966)
社会科(43585)
社会科学(43578)
(34316)
基金项目(34112)
教育(33383)
编号(30860)
(29828)
资助(29408)
自然(28593)
自然科(27768)
自然科学(27757)
自然科学基金(27247)
成果(26997)
(21927)
课题(21733)
重点(20755)
(20642)
(19487)
教育部(19114)
(18622)
人文(18576)
国家社会(18455)
期刊
(87189)
经济(87189)
研究(57363)
中国(29647)
(27415)
(24240)
金融(24240)
管理(23493)
(19222)
科学(18572)
学报(18059)
教育(17619)
财经(15065)
经济研究(14707)
大学(14370)
业经(13924)
学学(13423)
技术(12984)
(12977)
农业(12662)
问题(12204)
(11923)
国际(10501)
理论(9517)
实践(8479)
(8479)
商业(8362)
现代(8277)
技术经济(7937)
统计(7461)
共检索到258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贾卓鹏   宋文平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柯冬梅  
最优货币区理论发展近 40年以来 ,大多经济学家基本上都只研究其在欧洲货币一体化和国际经济学方面的应用 ,却很少关注其对国内经济、金融的意义。本文立足于国内视角 ,探讨了该理论对一国货币政策的借鉴意义 ,并且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相应分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国妍  
近年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别。本文从统一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最优货币区理论出发,运用最优货币区标准对中国进行检验分析,找出产生货币政策区域差别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统一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别,增进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宋旺  钟正生  
早在蒙代尔提出最优货币区理论之时,他就指出了最优货币区的范围可以大于国界,也可以在一国国界之内。本文把常用于国际经济领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运用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内部,指出我国并不满足最优货币区标准;利用VAR模型和IRF检验也证实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区域效应。进一步,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分析得出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是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推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缩小东中西区域经济差异,顺畅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宇伟  
货币需求稳定性与货币量指标在货币政策框架中的重要性存在紧密的关系。在西方国家,货币需求稳定性下降使货币量指标逐渐从各国货币政策框架中淡出。虽然我国也存在货币需求的不稳定,但转型经济的特殊性以及市场环境的制约,使货币量指标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目前,细致分析各类转型因素对我国货币需求稳定性形成的冲击,提高对货币需求的预测能力,才是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现实选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念斋  
今年以来,我国实施了紧缩性金融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本文认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和要求,科学决策是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在目前,加强科学决策对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尤其重要;货币政策的科学决策主要包括对货币政策取向的决策、货币政策调控力度的决策、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决策和货币政策时滞的判断的决策等内容。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骆振心  冯科  
影子银行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大大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效果。本文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的角度,分析了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玺  
预期及其依赖的信息,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内资本市场信心不足及通货膨胀危险依然存在等情况下,更加体现出了预期及居民信心对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作用。本文通过一个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框架,指出货币政策效应依赖于理性预期。此外,其他预期对货币政策效应也起重要作用。因此,当前执行货币政策的核心问题是合理引导公众预期,增强公众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信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永红  
采用1997年至2007年的季度数据,利用SVAR方法全面分析了利率变动对不同种类银行信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利率变动对不同种类的贷款存在效果和时滞的差异性,其中,短期工商业贷款和中长期企事业贷款对加息的反应不明显,消费贷款对利率的变动敏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龚秀国  
本文从金融压制角度分析了我国货币低效率问题。认为在央行设定的自身与商业银行进行的博弈过程中 ,超额储备金是货币政策直接影响的一种特殊基础货币 ,它的增长既反映了我国央行负债的增长 ,更重要的是它同时反映了银行体系货币乘数的减少。作者认为 ,要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央行的当务之急是 :迅速赋予商业银行根据贷款风险大小确定贷款利率的更大自主权 ,实现贷款利率市场化 ;取消金融机构在人行户头上所有储备金存款利率 ;停止发行短期央行票据回笼银行资金。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郑伟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货币化程度显著提高,金融运行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作用明显加强,货币政策在我国宏观政策中的地位急剧上升。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货币政策方式正在逐步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货币政策方式转化,而新的货币政策措施作用的发挥还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于是,货币政策常常不能达到预定的政策目标,形成货币政策的调控信号失真,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思群  
货币政策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高效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能否运用好宏观货币政策.要使宏观货币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运行中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要确立正确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货币政策本身运行的出发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货币政策手段的运用,因此它是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货币政策目标实际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理论界历来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单一目标论”.即货币政策目标仅是稳定通货.这种观点认为只有稳定通货才是中央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东  
货币政策是一国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近两年来我国采取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随着大量信贷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中,通胀预期日趋明显。适时调整货币政策,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是我国当前实施合理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的明智手段。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晨铖  李文军  
本文基于VECM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主要体现为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系统对货币需求和物价水平缺乏显著的抑制作用。我国中央银行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实施的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有效地推动了GDP的止跌回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通货膨胀的预期,助长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高涨。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要逐步调整货币政策,注意通货膨胀的风险,防范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