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39)
- 2023(5154)
- 2022(4364)
- 2021(3796)
- 2020(3251)
- 2019(7385)
- 2018(7528)
- 2017(16056)
- 2016(8225)
- 2015(9421)
- 2014(9637)
- 2013(10030)
- 2012(9871)
- 2011(9246)
- 2010(9642)
- 2009(9506)
- 2008(9032)
- 2007(8234)
- 2006(7909)
- 2005(7490)
- 学科
- 济(63741)
- 经济(63705)
- 管理(22593)
- 方法(20186)
- 业(19009)
- 数学(18733)
- 数学方法(18662)
- 地方(15544)
- 中国(15385)
- 企(12809)
- 企业(12809)
- 地方经济(12083)
- 农(11385)
- 制(9904)
- 业经(9568)
- 财(9407)
- 学(9257)
- 贸(8668)
- 贸易(8660)
- 银(8555)
- 银行(8547)
- 易(8377)
- 行(8312)
- 融(8020)
- 金融(8020)
- 环境(7985)
- 农业(7607)
- 税(7523)
- 体(7375)
- 税收(7226)
- 机构
- 大学(136632)
- 学院(136037)
- 济(75568)
- 经济(74336)
- 研究(50539)
- 管理(48923)
- 理学(40874)
- 理学院(40457)
- 中国(40222)
- 管理学(40046)
- 管理学院(39787)
- 财(34807)
- 京(28408)
- 财经(27220)
- 经济学(25825)
- 科学(25567)
- 所(25532)
- 经(24514)
- 经济学院(23067)
- 研究所(22464)
- 中心(21256)
- 江(20091)
- 财经大学(19966)
- 北京(18936)
- 院(17449)
- 农(16347)
- 范(15960)
- 师范(15872)
- 州(15835)
- 科学院(14782)
- 基金
- 项目(74719)
- 科学(58719)
- 研究(57077)
- 基金(55100)
- 家(46407)
- 国家(46081)
- 社会(39544)
- 科学基金(38763)
- 社会科(37630)
- 社会科学(37621)
- 基金项目(28173)
- 省(27327)
- 教育(24861)
- 资助(23529)
- 划(22524)
- 编号(22283)
- 自然(21382)
- 自然科(20793)
- 自然科学(20787)
- 自然科学基金(20401)
- 成果(18945)
- 发(18347)
- 部(17741)
- 国家社会(17110)
- 重点(16611)
- 济(16253)
- 经济(16105)
- 发展(15877)
- 展(15685)
- 教育部(15664)
共检索到2222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建勋
本文通过一个内生增长模型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证实存在使经济增长率最大化的最优能源强度,并且最优能源强度与能源价格反方向变动。在此基础上,估计了近年来我国的最优能源强度,并测算了实际能源强度与最优值的差距。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实际能源强度高于最优值达3万吨标准煤/亿元以上,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最后提出了在保持最优能源强度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耗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瑞 丁日佳
运用LMDI乘法分解模型,将能源强度变动分解为技术进步效应、部门结构变动效应与能源替代效应;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驱动能源强度变动三种效应的价格与经济原因。基于我国19802014年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能源价格上涨、经济增长对于降低能源强度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但对技术进步效应、部门结构变动效应与能源替代效应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能源价格对技术进步效应影响效果最显著,对部门结构变动效应影响较小,对能源替代效应无显著影响。能源价格上涨主要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而不是通过引发经济结构调整或能源消费结构改变推动能源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金涛 杨君 曲晓飞
过度集权或者过度分权都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理论上可能存在一个最优财政分权度,并与最优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本文对我国1985年至2000年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非线性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最优财政分权度为66.67%。同时指出,我国的财政分权并不是面临一个是否应进一步分权或集权的问题,而是应该朝着制度完备的分权方向发展,使得财政分权通过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透明化、公正化而发挥其积极作用。
关键词:
最优财政分权度 经济增长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治 李国平
在使用滞后调整的面板数据模型基础上,本文对1995~2008年我国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城市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与人均GDP差异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与我国省区能源消费强度与经济增长趋同模式相似,随着人均GDP差异的收敛,我国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城市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也是收敛的,但收敛的速度慢于人均GDP的收敛速度。部分内陆城市在人均GDP增长同时,能源消费强度仍处于上升态势,这些地区应该成为我国未来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
关键词:
人均GDP 能源消费强度 收敛 城市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祎
新能源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1991~2014年数据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新能源消费的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同时经济增长也会促进新能源消费的增长,两者存在动态的双向关系。因此,应高度重视新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优化新能源经济政策及外部环境;加大新能源研发力度,提升新能源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加大新能源行业监管力度,依法打击骗取新能源补贴行为;综合开发多种新能源,提升新能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祎
新能源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19912014年数据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新能源消费的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同时经济增长也会促进新能源消费的增长,两者存在动态的双向关系。因此,应高度重视新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优化新能源经济政策及外部环境;加大新能源研发力度,提升新能源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加大新能源行业监管力度,依法打击骗取新能源补贴行为;综合开发多种新能源,提升新能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鹏
本文采用修改后的戴蒙德模型从微观角度论证了能源消费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的结论,还发现各期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相互依存性的关系。本文采用1995~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均GDP变动1%,能源消费将同方向变动0.372222%;本期能源消费量变动1%,滞后期能源消费量将同方向变动0.320371%;经济增长的变动是能源消费变动的单向格兰杰原因。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动态面板数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永锡 丁任重
一、集约化:高级阶段上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众所周知,马克思最早提出和全面论述了扩大再生产的两种形式,即外延式和内含式。在此基础上,苏联经济学界根据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两种方式,即粗放式和集约式。从实质上来说,这两级概念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只不过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是根据苏联的经济发展实际而作出的一种新的理论概括和表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学林
经济理论表明经济增长中存在大国效应。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其经济增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大国效应包括经济高速非均衡增长、经济结构快速演进、大规模国际收支顺差和高对外贸易依存度、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等等。大国效应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是阶段性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常态。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人口规模 大国效应 新常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立祥 赵蓉
以扩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模型(EKC)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为基础,结合中国大陆地区2000~2016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大气污染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历年各地区的大气污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溢出效应;经济增长、能源强度对中国污染气体排放起促增效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大气污染产生了积极的减排效应,而政府管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甚微。同时运用门限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印证了能源强度与大气污染呈"倒N型"特征。最后结合EKC曲线的特征和结论证明了北京、上海、天津三个城市已率先越过拐点并保持相对稳定,且环境质量改善比较明显。部分东南部省份已经越过EKC曲线的拐点,但大气质量改善压力仍然巨大。多数中部和西部省份处于峰值阶段,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比较严峻。因此建议根据各地区在EKC曲线的不同位置制定差异化政策,以同时兼顾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双重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
大气污染 EKC曲线 空间计量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齐绍洲 李锴
本文通过分析1997—2006年我国西部和东部省区之间的能源强度差异与劳均GDP差异之间的关系,在使用滞后调整的面板数据模型基础上,分别对省区及其六个产业部门的劳均GDP收敛性及其能源强度随劳均GDP变化的收敛性进行实证估计,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六个产业部门和省区都存在劳均GDP收敛,其中,建筑业的收敛速度最快、工业最慢。第二,东西部省区之间总体的能源强度差异是收敛的,即随着东西部省区之间劳均GDP差异的缩小,其能源强度差异也在缩小,但收敛的速度慢于劳均GDP的收敛速度。第三,西部各个产业部门相对于东部其能源强度差异收敛性存在差距,东西部省区之间在农林牧渔业、建筑业和工业上的能源强度差距是收敛...
关键词:
收敛 部门 能源强度 面板数据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齐绍洲 罗威
本文假设我国西部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是西部与东部地区人均GDP差异的函数,然后同其他回归变量一起检验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使用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估计。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第一,总体而言,西部与东部地区的人均GDP差异存在收敛,随着人均GDP的收敛,西部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也是收敛的,但收敛的速度慢于人均GDP的收敛速度。第二,不同西部省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能源使用效率是收敛还是发散存在差异。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要鼓励和引导各地区充分利用能源禀赋以及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差异进行合作,走能源节约型的可持续的区域平衡增长道路。
关键词:
人均GDP 能源消费强度 地区差异 收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立昌
资源、能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凸显,研究能源价格、能耗强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我国经济转型至关重要。本文运用动态计量经济方法中的VAR模型,实证分析我国经济增长、能源价格和能耗强度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长期而言,能源价格的上升对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经济增长对能源价格的上升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能耗强度的下降伴随着人均实际GDP的上升。实证结果也表明,充分发挥能源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能源价格 能耗强度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夏子惠 古丽娜尔·玉素甫
选取2010—2020年RCEP成员国面板数据,借鉴经典的Markandya研究方法,构建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的收敛模型。研究发现,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差异逐渐收敛;中国与RCEP发达成员国的能源强度差异逐渐收敛,而发展中成员国与中国的能源强度差距逐渐扩大。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提高市场化程度有利于中国和发展中成员国的能源强度向低处收敛。此外,外商直接投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外商直接投资还未达到门槛值时,外商直接投资的提升会促使能源强度向低处收敛,当超过门槛值后能源强度差异将逐渐扩大。为此,中国要利用好RCEP合作平台,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产能合作,以命运共同体定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关键词:
能源强度 市场化程度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