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42)
- 2023(12553)
- 2022(10620)
- 2021(9886)
- 2020(8538)
- 2019(19865)
- 2018(19619)
- 2017(38681)
- 2016(20701)
- 2015(23394)
- 2014(23547)
- 2013(23212)
- 2012(21166)
- 2011(18901)
- 2010(18752)
- 2009(17662)
- 2008(17739)
- 2007(15897)
- 2006(13518)
- 2005(12141)
- 学科
- 济(86678)
- 经济(86588)
- 管理(61317)
- 业(59780)
- 企(50019)
- 企业(50019)
- 方法(44453)
- 数学(38333)
- 数学方法(37843)
- 财(27525)
- 农(22927)
- 税(21865)
- 中国(21502)
- 税收(20409)
- 收(20237)
- 学(18457)
- 业经(18322)
- 务(16596)
- 财务(16546)
- 财务管理(16512)
- 理论(16312)
- 贸(16067)
- 贸易(16063)
- 企业财务(15669)
- 易(15589)
- 农业(15392)
- 制(15032)
- 和(14780)
- 地方(14182)
- 银(12237)
- 机构
- 大学(302661)
- 学院(300580)
- 济(123812)
- 经济(121400)
- 管理(117222)
- 理学(101856)
- 理学院(100814)
- 管理学(99077)
- 管理学院(98497)
- 研究(92414)
- 中国(69713)
- 财(63408)
- 京(61338)
- 科学(55815)
- 财经(50207)
- 所(45476)
- 经(45475)
- 江(44289)
- 农(44006)
- 中心(43417)
- 业大(41774)
- 研究所(41031)
- 经济学(39597)
- 范(39193)
- 师范(38851)
- 北京(37997)
- 财经大学(37241)
- 经济学院(35955)
- 州(35185)
- 农业(34600)
- 基金
- 项目(198367)
- 科学(157110)
- 研究(146355)
- 基金(145828)
- 家(125795)
- 国家(124761)
- 科学基金(108119)
- 社会(94215)
- 社会科(89380)
- 社会科学(89354)
- 基金项目(76885)
- 省(76520)
- 自然(69164)
- 教育(68353)
- 自然科(67583)
- 自然科学(67564)
- 自然科学基金(66361)
- 划(64747)
- 编号(60237)
- 资助(59685)
- 成果(49504)
- 部(45042)
- 重点(44532)
- 发(41464)
- 创(41408)
- 课题(40011)
- 国家社会(39407)
- 教育部(39407)
- 创新(38661)
- 科研(38613)
- 期刊
- 济(129489)
- 经济(129489)
- 研究(89693)
- 财(51764)
- 中国(50317)
- 学报(45384)
- 管理(40299)
- 科学(40256)
- 农(38467)
- 大学(34594)
- 学学(32573)
- 教育(30256)
- 技术(26156)
- 农业(25736)
- 财经(25588)
- 融(22593)
- 金融(22593)
- 经(21935)
- 经济研究(21356)
- 业经(20708)
- 问题(17881)
- 务(17038)
- 税(15917)
- 技术经济(14962)
- 统计(14586)
- 版(14414)
- 财会(14334)
- 理论(14293)
- 税务(14149)
- 图书(14145)
共检索到430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玉龙
构建在福利经济学基础上的最优税收理论,不但存在着理论上的缺陷,而且由于其严格的前提假设严重偏离了税制的实际运行状态,也存在着实践上的限制和约束。但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逻辑和研究思路,对于研究劳动价值论视角下的最优税收理论提供了借鉴。本文尝试借鉴西方最优税收理论的研究逻辑和研究方法,将最优化方法应用于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平衡公式,以构建劳动价值论视角下的最优税收理论分析框架。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价值论视角下的效率标准,并提出可以将引入税收因素的社会再生产平衡公式作为目标函数,由此最优税收问题就变成:在实现了(或一定的)公平目标的前提下,应当如何设置税率,才能保证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所需要的均衡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又推导了引入税收因素后的社会再生产平衡公式。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最优税收 社会再生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玉龙
构建在福利经济学基础上的最优税收理论,不但存在着理论上的缺陷,而且由于其严格的前提假设严重偏离了税制的实际运行状态,也存在着实践上的限制和约束。但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逻辑和研究思路,对于研究劳动价值论视角下的最优税收理论提供了借鉴。本文尝试借鉴西方最优税收理论的研究逻辑和研究方法,将最优化方法应用于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平衡公式,以构建劳动价值论视角下的最优税收理论分析框架。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价值论视角下的效率标准,并提出可以将引入税收因素的社会再生产平衡公式作为目标函数,由此最优税收问题就变成:在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最优税收 社会再生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立君
制造业是一国生产力提升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依托,服务业则是吸纳劳动者、实现消费多样化的部门,因此研究这两个部门间互动融合关系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服务业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属性,将服务业分为为物质产品生产服务的中间服务、为劳动力再生产服务的最终服务和纯粹非生产性耗费服务。之后使用投入产出技术分析了不同"去工业化"模式的产业关联特征并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进行因素分解。无论从产业直接与间接分工模式、产业平均关联度变化模式,还是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模式看,都呈现"中国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庄子罐 崔小勇 邹恒甫
动态最优税收理论的分析框架主要有三种:一级最优(First-best)分析框架;二级最优(Second-best)分析框架和三级最优(Third-best)分析框架。本文首先在一个扩展的最优税收模型中讨论了最优税收理论的一级最优和二级最优分析框架。然后在一个基准的动态最优税收理论模型中考察了二级最优税收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最后回顾了三级最优分析框架的最新进展。本文创新之处主要在于将"财富攀比效应"引入到基准的动态最优税收模型,得出二级最优税收不为零的结论,这同现实经济更为接近。另外,本文分析还表明,如果经济的不完备来自于财富的负外部性,政府去干预市场将会使得经济更好,因为这时市场本身并不能达到...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峰明 王璐源
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看,蒲鲁东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视为"价值二重性",而非商品的二重性,不仅达不到劳动二重性的高度,而且难以把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在本质上区分开来;他用"建议"解释商品交换的发生,用"稀少"与"众多"等解释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所谓"价值矛盾",用"自由意志"解释价值矛盾的必然性,表明他只是意识到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对立的运动,却无力给予科学说明;他通过"正—反—合"的逻辑公式推出的"构成价值"概念,不仅难以解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运动,而且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拙劣模仿和套用;他关于劳动时间与"价值比例"和社会平等之间内在联系的论述,不仅是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庸俗借鉴和歪曲运用,而且事实上造成了对劳动价值论的反向解构,充分暴露出其价值理论的错误和小资产阶级的空想性。
关键词:
构成价值论 蒲鲁东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尹敬东 周绍东
本文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资源的最优配置为核心,采用逻辑实证方法,探讨体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生产函数和价值占有模型,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讨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于资源配置的含义,重构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理论的基本架构。本文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资源配置的过程决定,商品价值的形成不能独立于资源配置过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改变反过来也会影响资源配置。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重含义的分析,揭示出需求分析在政治经济学资源配置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生产函数 资源配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浩
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分析技术和专利作为商品的二因素,可以发现技术和专利的价值都不包含"不费分文"的前人科研劳动成果,专利作为商品出售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有限,专利作为生产资料发挥其使用价值能够在专利保护期内获得持续的超额剩余价值,在专利实际工作中专利运营的最终目标还应放在专利作为生产资料的实施应用上来。
关键词:
专利 价值 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许光伟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方法论看,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规定是哲学思维分析和数学与模型分析,因此,劳动价值的数学与模型分析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数理表现,它的实际运用范围则集中地体现于实现经济本质分析与经济运行分析的统一。具体而言,劳动价值论对于价值创造、价值决定的说明,实则是科学解析了商品生产的内在逻辑,而其对于价值运行的一般分析,则可能为逻辑一致的经济理论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当前,劳动价值论的数理发展应当更加广义化和应用化,以增进理论贴近现实的内涵。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丁聪
本文从价值本体论、价值度量论与价格变动论三方面,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展开分析与比较,提出客观价值的主观评价度量标准,首次分析了由马克思所确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本质上乃是主观评价标准的新思想,从而论述了二者的原则性分歧与学术上的互补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伟平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劳动价值论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 ,需要通过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来解决。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 ,也包括人们认识观念的变化。为此 ,我们应对劳动价值论的创立目的、方法、实质内容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劳动 价值 劳动价值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温旭
数字劳动价值一方面关涉数据商品世界的本质,探究数字劳动何以被抽象成数据商品、数字货币和数字资本等数字价值形式;另一方面关涉数字价值决定和数字价值量度。数字资本主义的数字要素价值理论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其掩盖了数字价值的数字劳动本质。数字价值是数字劳动的数字社会抽象,“数据商品—数字货币”关系发展成数字资本关系才能使得数字社会抽象得到充分呈现。在数字价值补偿的更新体系中,数字资本积累具有普遍存在性,而数字剥削具有隐秘存在性。数字资本的生产性构建于数字劳动的生产性,然而随着数字劳动生产力的提升,数字资本利润率却下降,这种背反关系暴露出数字资本主义的危机所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传兵
无形资产是一项特殊资产,它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对它应用得当,则会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无形资产价值的决定取决于个别劳动时间,而不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也是它的特殊之处。它的价值也是由三部分构成,即等于C+V+M,但不同于有形资产的是它在生产中的作用形式。无形资产在生产中是作为一种生产前提,把自己的价值分期分批的转移到有形产品中去,并通过产品出售实现自己的价值。无形资产在转移自己的价值的同时,也把自己的使用价值属性转移到了有形产品中去,使有形产品具有了垄断性,正是由于这个特征,才使无形资产的价格始终高于其价值,这也正是无形资产超额利润的来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仪元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遗传资源惠益共享机制"和"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这是边缘地分享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利益和效应的有效机制或途径。从劳动价值论的视角来看,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首先是劳动价值和价格理论,正是经过人类劳动——对资源的培植、修复、保护等在资源及其产品中凝结了价值,在这个价值决定的价格基础上,加入由资源所有权垄断而决定的那部分价格,构成了资源价格的全部内容。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理论基础 劳动价值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宏图
一、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证主义有人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所体现的方法是进化论的。这个表述当然是不甚确切的,但却也道出了马克思方法论的实质:他把社会形成看成是演进的,那么构成社会的一切基质,比如,商品、货币、资本乃至生产方式无一不是演进的。熊彼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