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56)
- 2023(10733)
- 2022(9631)
- 2021(9312)
- 2020(7791)
- 2019(18417)
- 2018(18457)
- 2017(36310)
- 2016(19686)
- 2015(22213)
- 2014(22315)
- 2013(21820)
- 2012(19721)
- 2011(17762)
- 2010(17873)
- 2009(16200)
- 2008(15510)
- 2007(13413)
- 2006(11512)
- 2005(10009)
- 学科
- 济(78047)
- 经济(77963)
- 管理(57702)
- 业(52216)
- 企(44782)
- 企业(44782)
- 方法(40485)
- 数学(35581)
- 数学方法(34909)
- 财(19528)
- 农(18918)
- 中国(18707)
- 学(17168)
- 业经(16447)
- 地方(14856)
- 理论(14834)
- 贸(12818)
- 贸易(12812)
- 和(12678)
- 农业(12570)
- 易(12425)
- 技术(12313)
- 制(12300)
- 环境(11578)
- 务(11532)
- 财务(11456)
- 财务管理(11431)
- 划(11046)
- 企业财务(10799)
- 教育(10461)
- 机构
- 大学(275551)
- 学院(273229)
- 管理(114077)
- 济(104852)
- 经济(102495)
- 理学(100133)
- 理学院(99081)
- 管理学(97108)
- 管理学院(96617)
- 研究(86105)
- 中国(62437)
- 京(58543)
- 科学(54864)
- 财(47682)
- 所(42497)
- 业大(40600)
- 农(39581)
- 研究所(38892)
- 中心(38837)
- 财经(38620)
- 江(37487)
- 北京(37086)
- 范(36092)
- 师范(35808)
- 经(35179)
- 院(31448)
- 州(31128)
- 农业(30872)
- 经济学(30538)
- 师范大学(28992)
- 基金
- 项目(191102)
- 科学(150270)
- 研究(139635)
- 基金(138642)
- 家(119839)
- 国家(118880)
- 科学基金(103172)
- 社会(86073)
- 社会科(81601)
- 社会科学(81578)
- 省(74637)
- 基金项目(73786)
- 自然(68772)
- 自然科(67211)
- 自然科学(67199)
- 自然科学基金(65939)
- 教育(64986)
- 划(62737)
- 资助(58681)
- 编号(57830)
- 成果(46376)
- 重点(42074)
- 部(41987)
- 创(39591)
- 发(39309)
- 课题(39218)
- 创新(36810)
- 科研(36635)
- 教育部(36279)
- 项目编号(36110)
- 期刊
- 济(110102)
- 经济(110102)
- 研究(79136)
- 中国(47065)
- 学报(41464)
- 管理(41280)
- 科学(38762)
- 财(35206)
- 农(35094)
- 教育(32332)
- 大学(31656)
- 学学(29549)
- 技术(24969)
- 农业(24962)
- 融(18757)
- 金融(18757)
- 业经(18069)
- 经济研究(17869)
- 财经(17751)
- 图书(16165)
- 经(15008)
- 科技(13987)
- 理论(13986)
- 问题(13786)
- 技术经济(13548)
- 统计(12893)
- 实践(12850)
- 践(12850)
- 业(12620)
- 现代(12121)
共检索到381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唐小飞 王跃 郑杰 Yong Lu
最优政府规模是学术界和现实社会长期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外现有文献的梳理,从经济增长、国民福利以及政治经济学等角度去审视这个焦点问题。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指导我国政府规模实践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培
最优的城市规模是否存在,以及在什么理论框架下来研究是多年来理论界讨论的热点。总的来看,最优城市规模的研究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西方学者对最优城市规模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从最初静态的线性研究模式到动态的多维研究模式的转变,这一领域的研究日趋成熟。对西方城市最优规模研究进行评述有利于我们借鉴其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为我国最优城市规模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然而西方学者的研究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国内研究者在借鉴国外最优城市规模研究的成果的同时一定要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
关键词:
最优城市规模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尹恒 王青林
李嘉图等价性命题是研究最优政府债务问题的出发点,如果人们出于跨代利他动机留下遗产(Bar- ro,1974)或赡养长辈(Carmichael,1982),李嘉图等价性命题成立,以税收方式还是发行债券的方式为政府支出筹资就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不存在最优政府债务问题。然而,人们跨代转移财富并不一定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昊旻 王华
我国乃至国际资本市场发生的一系列审计失实事件已说明,国际知名大所久已自恃的高质量声誉可能并不具有超脱制度环境差异的一致适用性,规模可能不是决定审计质量的关键要素。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并结合我国特定制度环境(市场竞争、政府管制、法律风险、公司治理特征等)的分析,主要从两大方面("共同面"及制度环境"差异面")、八个视角(审计质量内涵、度量技术、市场竞争环境、政府管制、代理冲突、法律风险、规模失度及内部代理成本),对不支持"规模—质量"正相关的"反向"(负相关、不显著或条件正相关)证据进行述评,考虑到我国正由政府推动的,近乎"反其道而行"的事务所规模扩张背景,这些反证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芳 周红
本文主要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方面着手对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并指出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政府绩效审计 案例研究法 回归分析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会恒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源于西方的政府规制理论也随之成为我国经济学界、行政管理学界和法学界讨论的热点,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我国学者对政府规制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规制的基本理论、政府规制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以及特定行业的政府规制三个方面。限于篇幅,这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元
按照理论发展脉络,国外有关政府会计改革的现有研究成果可以划分为传统的技术视角的政府会计研究、得到充分发展的环境技术视角的政府会计研究和新兴的环境制度视角的政府会计研究三个主要流派,不同流派的前提假设和研究重点各有不同,而环境制度分析视角对政府会计改革理论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关键环境制度要素应该得到进一步阐述,为中国政府会计改革实践提供诸多启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何晴
受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政府再造运动的影响,美国预算管理和政府会计领域发生了诸多深刻变革,研究者也对这些变革的根源和后果展开了深入研究。与美国相比,我国政府会计和预算管理领域的改革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国内会计学界在这一领域也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本文对中美会计学者近10年来对政府会计、政府预算与绩效管理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有助于更加清晰地判断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
政府预算 政府会计 中美 文献比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齐岳 廖科智 张天媛 冯筱瑢
对国内外政府引导基金的发展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从设立动机、发展模式和投资结果三方面进行梳理,运用CiteSpace对检索到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关于政府引导基金的研究在文献数量、共现强度等方面均与国外存在一定差异,尚未形成明确的研究聚类;目前政府引导基金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已从数量规模分析转为基金质量绩效评价,特别是对基金质量的多角度综合绩效考量。基于此,进一步对综合考虑政府引导基金多种绩效的前沿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分析,通过构建多目标投资组合选择模型,为政府引导基金提供综合考虑经济绩效、创新绩效和社会绩效的投资决策机制,以解决社会资本和政府资本投资目标不一致而产生的矛盾,进而达到吸引社会资本、优化基金结构、提高综合投资效益的目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钟正生 饶晓辉
本文运用格兰杰方法对我国1978-2004年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我国政府规模的格兰杰原因,但政府规模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这一结论说明我国并不存在最优政府规模曲线,但验证了瓦格纳定律,同时也为我国现阶段的财政政策取向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关键词:
最优政府规模 瓦格纳定律 格兰杰因果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金奇 舒晓惠
文章选取我国1954~2010年的数据基于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研究了政府规模(政府消费与GDP之比)对人均产出的影响。经验结果表明我国政府规模对人均产出的影响取决于两年前的政府规模,政府规模在11.59和13.29之间政府支出对人均产出的影响为正,反之,政府支出对人均产出的影响为负。我国政府规模最优值为12.44,当达到最优政府规模时,政府支出增加1%,可使下一年人均GDP增长7.4%。由于目前我国政府规模较大,应该缩小政府消费总量,优化政府消费结构来促进经济增长及经济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政府规模 人均产出增长 平滑转换回归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录安 蔡洪合 王士权 王佩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已达20万亿,政府支出规模是否过大?单从经济方面而言,怎样的政府支出规模才能够最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呢?本文借助于1991-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在运用C-D生产函数得出政府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当政府支出占GDP的18%时,政府支出达到最优规模,而实际上政府支出占到了GDP的23.10%,这表明我国政府支出规模已经过大,如果能够减少政府支出规模,则政府支出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将更有效率。
关键词:
政府支出 最优规模 经济增长 C-D函数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穷志 崔邦
政府债务是地方政府实现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政策工具,但能否实现这一预期政策目标,取决于政府债务规模是否适度。理论模型表明,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优政府债务规模是存在的,而实证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理论命题。基于2003~2017年样本数据研究发现,促进中国省级政府经济增长的最优债务规模转折点大致在20%~25%之间,东中西部地区政府债务规模的增长效应的转折点分别是25.2%、23.3%和20.1%。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发债实现经济阶段性增长,但应该控制其合理规模,并理顺地方政府债务作用机制,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群力
本文通过研究财政支出和政府消费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估计了中国地方政府的最优规模。采用Bar-ro和Karras的分析方法,利用我国28个省市区1978~2004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Barro规则”。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消费是显著生产性的,但财政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均提供过度,最优政府规模为10%(±1%),比实际政府规模要小,且财政支出及政府消费的边际产出与相应的政府规模显著负相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安娜
通过对Lynn Mac Donald构建的最优政府规模模型进行扩展并构建计量模型,用政府人员规模和资金规模两大指标衡量政府规模,使用我国1990~2013年的宏观统计数据对政府规模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及29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最优政府规模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认为政府规模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资金规模比人员规模的影响要大,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已经非常接近最优政府规模,但是还有很多省级行政单位存在政府支出不足或政府支出过度等现象。
关键词:
最优政府规模 经济效益 政府支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