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35)
- 2023(13008)
- 2022(10900)
- 2021(10149)
- 2020(8498)
- 2019(19496)
- 2018(18975)
- 2017(36424)
- 2016(18933)
- 2015(21144)
- 2014(20705)
- 2013(20291)
- 2012(18708)
- 2011(16543)
- 2010(16084)
- 2009(14887)
- 2008(14188)
- 2007(11914)
- 2006(10323)
- 2005(9277)
- 学科
- 济(100674)
- 经济(100590)
- 管理(56747)
- 业(52283)
- 企(42501)
- 企业(42501)
- 方法(41818)
- 数学(38154)
- 数学方法(37776)
- 财(25983)
- 中国(24285)
- 农(20671)
- 地方(20032)
- 业经(18224)
- 务(17517)
- 财务(17483)
- 财务管理(17441)
- 贸(16833)
- 贸易(16823)
- 企业财务(16681)
- 易(16416)
- 学(15200)
- 制(14312)
- 农业(14214)
- 地方经济(13439)
- 环境(13280)
- 融(12934)
- 金融(12933)
- 银(12637)
- 银行(12628)
- 机构
- 大学(265377)
- 学院(263638)
- 济(130205)
- 经济(128327)
- 管理(104865)
- 研究(91114)
- 理学(90971)
- 理学院(90104)
- 管理学(88836)
- 管理学院(88331)
- 中国(72360)
- 财(58734)
- 京(54179)
- 科学(49086)
- 财经(46894)
- 所(43090)
- 经(43050)
- 经济学(42828)
- 中心(42044)
- 研究所(38890)
- 经济学院(38518)
- 江(35745)
- 财经大学(35190)
- 农(34914)
- 北京(34084)
- 业大(33101)
- 院(32809)
- 范(30702)
- 师范(30447)
- 商学(29198)
- 基金
- 项目(178591)
- 科学(143808)
- 基金(135918)
- 研究(131770)
- 家(117434)
- 国家(116571)
- 科学基金(101903)
- 社会(90182)
- 社会科(85972)
- 社会科学(85952)
- 基金项目(70708)
- 省(64666)
- 自然(63186)
- 自然科(61780)
- 自然科学(61765)
- 自然科学基金(60697)
- 教育(59148)
- 资助(56058)
- 划(54912)
- 编号(50374)
- 部(41738)
- 国家社会(39990)
- 成果(39935)
- 重点(39833)
- 发(38792)
- 创(37083)
- 教育部(37014)
- 人文(35830)
- 创新(34925)
- 中国(34617)
- 期刊
- 济(137606)
- 经济(137606)
- 研究(81529)
- 财(48374)
- 中国(45349)
- 管理(39266)
- 科学(33853)
- 学报(33803)
- 农(30495)
- 大学(27473)
- 学学(26198)
- 融(24927)
- 金融(24927)
- 经济研究(24579)
- 财经(24344)
- 技术(23299)
- 农业(21228)
- 经(21051)
- 业经(18181)
- 问题(17930)
- 教育(16907)
- 贸(16280)
- 世界(15753)
- 统计(15171)
- 技术经济(14901)
- 国际(14786)
- 策(13013)
- 财会(12449)
- 业(12049)
- 决策(11901)
共检索到391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任芃兴
债务曾在中国过去长期高速经济增长中被奉为"神明",又在当前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而被斥为"魔鬼",事实上,债务本身并无"善恶"之分,也不存在各地区普适的最优债务安排,合理的债务规模和结构应该适于经济体所处发展阶段。为探究经济增长目标下的最优债务条件,本文基于1978-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债务总规模与公共性债务"双重增长"存在"最优解",在此"最优解"之前无论是债务规模的增长或是公共性债务的增长均会带来经济增长,而在达到这一上限后,要实现经济增长,唯有在降低债务规模或是债务结构调整之间做出权衡。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的"最优解"以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毛捷 黄春元
基于典型事实和理论分析,并利用2004-2015年中国地级市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倒U型。债务水平未突破债务平衡点时,地方政府举债的正面作用(弥补财力不足、完善基础设施等)占优,将促进经济增长;一旦债务水平超过债务平衡点,地方债务将抑制经济增长。上述发现与利用跨国数据的既有文献所得结论一致。(2)有别于已有研究,我们还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相比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债务平衡点较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持续膨胀在这些地区更易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产业结构、房地产业发展状况以及是否属于城市群等可以解释东部地区较高的债务耐受性。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深刻认识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和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干伟明 张涤新
通过构建跨期模型来探讨一国债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一国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即在一定条件下,当一国的债务低于最优值时,提高债务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当债务超过这一最优值时,增加债务则对经济增长具有副作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线性时间序列模型,基于中国样本数据证实了中国政府债务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倒U形关系的存在,并测算出现阶段中国政府最优债务率约为47%。这一结论表明:中国政府债务目前尚处于合理范围,虽然长期来看中国政府债务的提升空间已不大,但短期内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犹存,这为中国政府充分运用财政政策提升尚处于探底阶段的中国经济预留了政策空间。
关键词:
债务门限 政府债务 中国债务率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万平 张振亚 郭璐瑶
宏观经济稳定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在稳增长背景下,本研究基于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曼-肯德尔法、核密度估计对省级政府负债率进行时空演化分析;采用面板模型和HP滤波法研究省级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及波动的影响。结果发现:(1)中国省级政府债务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回归系数(0.1297)显著;从不同区域视角,东部地区(0.1348)和中部地区(0.1857)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西部地区(0.0757)。(2)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3)政府债务波动会加剧经济波动(0.0081),税负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波动显著加剧了经济波动,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波动显著减缓了经济波动;东、中部地区政府债务的波动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并不显著,而西部地区政府债务的波动显著加重了经济波动程度。
关键词:
省级政府债务 经济增长 经济波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常盛 柏满迎
本文选取来自IMF的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WEO)中G20集团全部国家及地区在2001—2016年的实际人均GDP增长率、国家财政赤字或盈余率和公债规模占GDP比率三个变量,对其做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其结果显示公共债务与经济增长双向互为Granger原因,更重要的是二者的这一因果关系主要表现在长期经济发展中。同时,本文对20个国家资本形成总额、实际人均GDP、公共债务负担率、实际人均GDP增长率、人口增长率、私营部门信贷总额占GDP的比率、老年人抚养比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常盛 柏满迎
本文选取来自IMF的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WEO)中G20集团全部国家及地区在2001—2016年的实际人均GDP增长率、国家财政赤字或盈余率和公债规模占GDP比率三个变量,对其做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其结果显示公共债务与经济增长双向互为Granger原因,更重要的是二者的这一因果关系主要表现在长期经济发展中。同时,本文对20个国家资本形成总额、实际人均GDP、公共债务负担率、实际人均GDP增长率、人口增长率、私营部门信贷总额占GDP的比率、老年人抚养比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以及资本形成额占GDP的比率等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横截面及面板回归,结果显示公共债务规模对经济增长存在负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秀玲 魏博文
运用政府债务、财政赤字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理论模型,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进行实证检验。检验后发现,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有限的,持续地增加财政赤字会增加政府的债务负担。经济的持续增长不仅有利于降低财政赤字,同时也可以有效缓解政府的债务压力。因此,这三个变量在一定条件下都处于动态均衡。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赤字 政府债务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一淼 赵洋
本文实证考察了如何使我国的公共债务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最大化问题,并研究了政府债务对私人与公共资本投资的影响。由此建议我国的债务管理目标,应该是使得公共债务规模在长期中收敛并稳定在最优债务水平上,且在此规模下的公共债务与其他重要宏观变量处于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从而实现公共债务对经济增长在长期中最佳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公共债务 经济增长 动态均衡 债务管理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汪川 张明进
通过将一般债务、专项债务和城投债纳入地方政府债务的统计范畴,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对经济增长呈现轻微的负面效果;对于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东部地区由于债务负担率较低,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对经济增长仍呈现正向促进作用。采用面板门槛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发现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重门槛效应。根据上述结论,我国东中部地区债务负担率处于门槛值之内,仍有一定的债务空间;与此同时,面对快速增长的地方政府债务,应密切关注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积极预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财政风险的系统化演变。
关键词:
政府债务 经济增长 地区差异 门槛模型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哲希 任嘉杰 陈小亮
在提出测算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新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所测算的数据,从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的双重视角,全面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债务规模而言,当地方政府债务率相对较低时,增加债务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当地方政府债务率相对较高时,进一步增加债务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会减弱。就债务结构而言,当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占比过高时,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更为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主要是因为隐性债务对民间投资的挤出作用更强。因此,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应采取"一刀切"的策略,而应从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两个视角综合考量,为各地量身打造防范与化解债务风险的最优策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齐红倩 庄晓季
本文在对公共债务对经济增长传导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1981—2013年中国公共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公共债务对经济增长在长期和短期中皆具有促进作用,但公共债务对经济增长的长期促进作用存在下降的趋势;公共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低于私人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对此,中国政府应合理调控公共债务规模,提高公共债务的投资效率,有效发挥公共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继东 杨其静 刘凯
本文以城投债增长为例,考察了土地融资功能及其对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影响。城投债发行通常以土地出让收入作为担保,土地出让能够影响债券投资者对城投债务偿还能力的预期,进而通过抵押品机制影响债务发行,这种抵押品效应也会随城市特征的变化而不同。通过匹配2004—2013年地级市土地出让与城投债发行数据,我们发现:(1)土地出让对城投债增长具有显著影响。给定其他条件不变,上一年城市土地出让价格或者土地出让收入越高,本年度越有可能发行城投债,且发行规模越大。(2)土地出让对城投债发行的影响具有明显异质性,当地方政府官员
关键词:
土地出让 城投债 以地融资 抵押品渠道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子荣 赵丽芬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使我国地方政府积累了一定的债务规模,而与隐性债务相关的影子银行监管相对欠缺,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基于2002-2016年的相关经济数据,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经济增长在促进影子银行规模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方面作用都十分显著;地方政府债务明显推动了经济增长和影子银行规模,但影子银行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方面作用有限。因此,应重视经济增长效率,调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防范影子银行风险。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地方政府 债务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随洪光 段鹏飞 高慧伟 周瑾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28个省级样本2001-2015年的数据,考察了金融中介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显著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在资金吸纳环节,动员社会资金功能与增长质量正相关,其贡献主要来自对增长稳定性的提升;动员居民储蓄功能与增长质量负相关,其不利影响主要来自对增长可持续性的冲击。在资金投放环节,投资转化功能与增长质量正相关,显著提升了增长的可持续性;资金配置功能与增长质量正相关,对增长效率、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均产生了积极影响。鼓励针对非居民的金融产品创新,适当放松资本充足率管制,提升非国
关键词:
金融中介 经济增长质量 主成分分析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随洪光 段鹏飞 高慧伟 周瑾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28个省级样本2001-2015年的数据,考察了金融中介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显著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在资金吸纳环节,动员社会资金功能与增长质量正相关,其贡献主要来自对增长稳定性的提升;动员居民储蓄功能与增长质量负相关,其不利影响主要来自对增长可持续性的冲击。在资金投放环节,投资转化功能与增长质量正相关,显著提升了增长的可持续性;资金配置功能与增长质量正相关,对增长效率、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均产生了积极影响。鼓励针对非居民的金融产品创新,适当放松资本充足率管制,提升非国有部门的授信比例,有助于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
关键词:
金融中介 经济增长质量 主成分分析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